红楼:都是我的! 第378节

  不多时,马车便稳稳停在荣国府朱红正门之外,门房早已得了消息,忙上前打起车帘。

  贾赦与贾政两位早已在门前等候,见赵驹下了车,忙快步上前,满面客气地将人往正厅引;

  秦可卿与妙玉则在引路丫鬟的引领下,踩着青石小径,径直往女眷齐聚的内厅而去。

  赵驹到了正厅,抬眼一瞧,只见厅内只到了少数几家宾客,大多是荣国府相熟的勋贵子弟。

  贾环、贾琮、贾琏与贾蓉几个正忙着穿梭其间,或引客入座,或寒暄闲谈,一派忙碌景象;

  就连素来不耐俗事的贾宝玉,也强忍着身上的伤痛,在丫鬟的搀扶下站在厅中,脸上带着几分不情愿的神色,应付着前来道贺的客人。

  想来应当是被贾政硬逼着出来撑场面的。

  赵驹一落座,目光扫过厅内,便对着不远处的贾环、贾琮招了招手,让他们过来陪自己说话。

  这一声招呼,直接将两人从招待宾客的苦差中解救出来,只留贾琏、贾蓉与贾宝玉几个继续苦哈哈地应付着往来客人,三人脸上的不情愿又深了几分,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赵驹端起桌上的酒杯,浅酌一口,一边与贾环、贾琮随意聊着家常琐事,或是询问些学业、军中的近况,倒全然没有要主动去结识那些四王八公一脉贵勋的想法。

  毕竟在他看来,今日来荣国府,不过是为了给林黛玉道贺,顺便蹭一顿大餐罢了。

  别的暂且不论,荣国府的菜肴历来精致可口,味道确实不错,不尝可惜。

  而另一边内厅,气氛正热闹间,忽听得外面丫鬟清脆的传报声:“老太太,隔壁侯府的秦奶奶到了。”

  场内众人闻言皆是一愣,显然没料到秦可卿会在此时到访,一时间厅内的交谈声都轻了几分,目光纷纷投向厅门口。

  等元春笑着将人引进来时,秦可卿一身素雅却不失华贵的衣裙,身姿优雅地走上前,先是对着坐在上首的贾母微微屈膝,福身行礼,声音温婉:“老太太安好。”

  贾母连忙笑着摆手,让她起身:“快坐快坐,一路过来辛苦了。”

  秦可卿谢过座,目光随即转向站在一旁的林黛玉,脸上露出笑意:“林妹妹荣封郡主,可是天大的喜事,我今日特意过来,是要好好恭喜你。”

  说着,她转头对身后的宝珠、瑞珠吩咐了一句,两人立刻上前,将手中捧着的锦盒奉上,里面是精心准备的贺礼,一看便知用了心思。

  坐在贾母身旁的南安郡王妃,目光一直落在秦可卿身上,此刻见礼毕,便带着几分好奇,轻声对贾母问道:“老太太,这便是勇毅侯府那位头一个姨娘吧?瞧着倒是个端庄雅致的姑娘。”

  先前秦可卿的那些过往,京中勋贵圈里多少都有些耳闻,只是当着当事人的面,谁也不会蠢到揭人短处,便换了这般委婉的说法。

  贾母迎着南安郡王妃与其他几位王妃探究的目光,脸上笑容未变,却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并未多言,显然是不愿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

  她的目光很快越过秦可卿,落在了与她并肩而立、气质清冷出尘的妙玉身上,眼中满是疑惑,开口问道:“这位看着倒是面生得很,不知是哪家的姑娘?”

  内厅里的众人本就关注着这边的动静,听到贾母发问,目光也纷纷投向妙玉,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衣着素雅、却自带一股疏离气韵的姑娘。

  林黛玉站在一旁,先前就已看清来人是妙玉,此刻见贾母询问,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连忙上前几步,走到妙玉身边,拉着她的手走到贾母跟前,笑着介绍道:“老祖宗,这位便是妙玉姐姐。”

  贾母起初还在琢磨“妙玉”这个名字,一时没想起是谁,可稍一思索,便恍然大悟,拍了拍扶手笑道:“哎哟!我想起来了!这位便是之前为你调理身子、开了药方的那位姑娘吧?”

  林黛玉用力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感激:“正是,要不是妙玉姐姐为我仔细诊脉,调整了药方,我这会怕是还在吃先前那药丸,哪能有现在这般模样?”

  一旁的秦可卿生怕有人因妙玉身份不明而轻怠了她,也顺势补充介绍道:“妙玉姑娘现今是侯爷的贵客,客居在勇毅侯府,侯爷还亲自吩咐过,要好好照应姑娘的起居。

  先前林妹妹身子未好时,曾与妙玉姑娘一同住过些时日,两人颇为投缘,今晚既是林妹妹的大喜日子,便想着请妙玉妹妹一道来沾沾喜气。”

  她自然不会在这喜庆场合说,其实是赵驹是特意让她带妙玉来悄悄为林黛玉把脉复诊,只能找了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众人听了这番话,顿时恍然大悟,看向妙玉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郑重。

  一来,能被勇毅侯府奉为贵客,还让赵驹特意吩咐下人照料起居,足见妙玉在其心中的分量不一般,绝非普通客人;

  二来,更关键的是她的医术。

  要知道,如今这世道,医者本就稀缺,而精通医术的女性医者更是凤毛麟角。

  勋贵世家的女眷们身子娇贵,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或是像林黛玉这般需要长期调理的情况,找男医问诊多有不便,女医便成了难得的人选。

  可放眼整个顺天府,能有真本事、敢接手疑难杂症的女医寥寥无几。

  林黛玉先前身子孱弱,她们也不是不知道,调理许久不见好转,偏偏妙玉一出手,就能调整药方让她气色好转,可见其医术绝非寻常。

  赵驹那般精明的人,必然是看重了妙玉精湛的医术,才会这般礼遇相待。

  既能为府中女眷解决就医难题,关键时刻或许还能派上更大用场,这般人才,自然值得用心拉拢。

  想通了这两层缘由,在场的命妇贵女们看向妙玉的眼神,又多了几分结交之意,连带着语气也愈发热络起来。

  贾母更是热情,拉着妙玉的手,语气亲切:“原来是妙玉姑娘,真是要多谢你为我这外孙女调养身子,这份恩情,老婆子我记在心里了。

  快,鸳鸯,赶紧给妙玉姑娘看座,再沏杯上好的茶来!”

  鸳鸯连忙应声,手脚麻利地搬来一张铺着软垫的紫檀木绣墩,安置在离贾母不远不近、既显尊重又不至于太过喧闹的位置。

  妙玉神色依旧清淡,只微微颔首致谢,便安然落座,对周遭投来的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恍若未觉。

  贾母见她这般宠辱不惊的气度,心中又添了几分好感,正要再关切几句林黛玉的调养细节,却见南安郡王妃笑着插话道:“老太太,您这可就不够意思了,府上藏着这般医术高明的姑娘,也不早些引荐给我们认识认识。

  我们家那个小的,前些日子着了风寒,咳嗽总不见好,正愁找不到可靠的女医瞧瞧呢。”

  她这一开口,如同打开了话匣子。

  西宁郡王妃也立刻接上:“可不是嘛!我们家老太太年纪大了,时常有些小毛病,请外面的郎中总是不便,若妙玉姑娘得空,改日也请过府帮忙瞧瞧脉象,我们必定重重酬谢。”

  其他几位公侯伯府的诰命夫人也纷纷附和,言语间满是热切,一时间,妙玉竟成了内厅里新的焦点。

  毕竟,谁能保证自家女眷没个病痛?

  秦可卿见状,面上却带着得体微笑,只是代为应承道:“各位王妃、夫人抬爱了,妙玉妹妹性子喜静,平日多在府中研习医理,怕是不耐烦频繁应酬。

  不过,若真是府上有急需,待我回去禀明侯爷,再看姑娘的意思,或可酌情相助。”

  她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高了妙玉的身份,又未把话说死,留足了余地。

  众人听她提到赵驹,自然明白其中分量,连连称是,不敢强求,但结交之意已然表露无遗。

第448章 诊脉解忧,各司其职

  贾母坐在上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内厅,却将妙玉的举动瞧得真切。

  只见妙玉自落座后,虽对众人的热络应酬不失礼数,却始终话少言淡,惟独与林黛玉闲聊时眉眼间多了几分柔和,跟元春、秦可卿交谈时也显露出几分熟络,对其他凑上前搭话的姑娘小姐则只是浅淡应对。

  这般不卑不亢、不随波逐流的性子,倒让贾母越发觉得这姑娘不一般,心中忽然动了个念头。

  王熙凤如今怀着身孕,近来总说身子沉、夜里睡不安稳,府里请来的的太医瞧了几次也只说“安心静养”,没个准话,不如趁今日请妙玉瞧瞧,或许能有不一样的说法。

  念及此,贾母便抬手对着元春轻轻摆了摆,示意她过来。

  元春正陪着秦可卿说话,见贾母招手,连忙起身移步过去,俯身凑近:“老太太,您有何吩咐?”

  贾母侧过脸,用帕子半掩着嘴,在元春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无非是让她去跟妙玉说,请其为王熙凤诊脉,又特意叮嘱“莫要声张,免得扰了旁人兴致”。

  元春一听便懂了贾母的心思,连连点头应下,又悄悄退了回去,重新坐到妙玉身旁的位置。

  她先陪着妙玉说了两句无关紧要的家常,见周遭众人注意力大多还在彼此交谈上,才稍微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恳切对妙玉说道:“妙玉妹妹,有件事想拜托你。

  我家老太太瞧着琏哥儿媳妇怀着身孕辛苦,近来总有些不适,府里太医也没个稳妥的调理法子,想着妹妹医术高明,能否帮忙给她看看脉象?”

  妙玉闻言,顺着元春示意的方向转头望去。

  只见不远处的王熙凤正挺着肚子,一手扶着腰,跟薛宝钗低声说着话,脸上虽带着笑,眼底却藏着几分难掩的疲惫。

  她心中略一思忖,倒也没有推辞,缓缓点了点头。

  元春见她答应,面上笑意更深,忙起身走向王熙凤和薛宝钗那边。

  她先与薛宝钗笑着点了点头,便亲热地挽住王熙凤的胳膊,低语道:“琏哥儿媳妇,过来这边坐会儿,一直站着说话也不嫌累。”

  王熙凤被元春半推半就地带到座位旁,见元春将自己的位置让出,一时有些不明所以,笑着打趣:“大姐姐这是做什么?我哪有那么娇贵……”

  话音未落,便被元春按着肩膀坐下了。

  她正自疑惑,却见身旁那位气质清冷的妙玉姑娘已自然而然地伸出手,轻轻搭上了她的手腕。

  王熙凤先是一愣,随即眼前一亮。

  妙玉这举动,她哪里还不明白是要给自个儿诊脉?

  一时间也不追问了,只是乖乖坐直身子,连呼吸都放轻了些,静静地等候着。

  屋内其余众人本就留意着这边的动静,方才元春先与贾母说话,而后又跑去找妙玉时便有人好奇张望,此刻见妙玉为王熙凤诊脉,一个个更是下意识地停下了交谈,目光纷纷落在妙玉身上。

  妙玉指尖刚从王熙凤腕上收回,正要开口细说脉象情形,忽觉眼前光线莫名暗了几分,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似的。

  她下意识转头,这才惊觉自己身旁竟已围了一圈人。

  南安郡王妃、西宁郡王妃,还有几位公侯府的诰命夫人都凑了过来,连带着几个年轻的姑娘也踮着脚往这边瞧,一个个屏息凝神,目光全落在她身上,活像一群等着听戏文的看客。

  妙玉眼底掠过一丝惊诧,微微蹙眉问道:“各位这是?”

  众人被她这么一问,面上皆露出些许讪讪之色。

  一位刚嫁入侯府不久的年轻太太掩口笑道:“妙玉姑娘莫怪,我们就是瞧着姑娘医术高明,心中好奇,只管忙你的,我们就在旁边看看,绝不打扰。”

  其他人也连忙附和点头。

  妙玉瞧着这阵仗,心里难免有些无语,可转头对上王熙凤那双满是期盼与紧张的眼睛,便也不再纠结周遭的目光,收回心绪,语气平静地开口:“脉象还算稳,腹中胎儿并无大碍,不必太过担心。”

  王熙凤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大半,刚要松口气,就听妙玉话锋一转:“只是往后不必再吃那么多补药了,过犹不及,寻常日子里,也该多起身走动走动,别总闷在屋里。”

  这话一出,不仅叫王熙凤愣住,坐在上首的贾母更是有些坐不稳。

  她忙扶着扶手往前倾了倾身子,声音里满是担忧:“妙玉姑娘,府里太医开的安胎药,里头多是补气血的名贵药材,说这样才能护住胎儿。

  再说,凤丫头如今怀着身孕,身子重得很,若是经常走动,万一被人冲撞了,或是脚下不稳摔着了,那可怎么得了?”

  贾母这话,也说出了在场众人的疑惑,纷纷点头附和。

  毕竟在她们看来,孕妇就该“静养”,多吃补药才能养得好,哪有劝着少吃补药还多走动的道理?

  妙玉见状,也不慌不忙,先是对着贾母微微颔首,而后耐心解释道:“老太太有所不知,孕妇的体质与常人不同,并非补药吃得越多越好,补益之药摄入过多,气血壅滞,反添负担。

  此为一则易致母体内热,出现夜寐不安、口燥等症;

  二来,补药力道过猛,亦可能促使胎儿发育过快、过大,届时临盆恐生艰难,于母子皆非幸事,故而,往后那些参茸之类的补药,须得酌情减量,过犹不及。

  此外,孕期并非需终日静卧,若身体允许,日常在园中缓步走动,利于气血流通,于分娩更有益处。”

  话落,内厅里静了片刻。

  贾母捻着佛珠的手顿了顿,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先前的担忧散去大半,只余下几分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般讲究!我只当补药是好东西,多吃些总没错,倒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若真让凤丫头因补药遭了生产的罪,那可就悔不当初了。”

  王熙凤听得心头发紧,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想起近来夜里总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也时常发苦,可不就应了妙玉说的“内热火燥”?

  她连忙攥住妙玉的袖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妙玉姑娘,那我往后该怎么减补药?是直接停了,还是只吃一半?还有走动,每日走多久才合适?”

  妙玉见她这般郑重,语气稍缓:“补药不必全停,可将参茸这类大补之物先撤了,寻常温和的安胎汤药按原方减半即可。

  至于走动,每日饭后在庭院里慢走两刻钟,以不觉得累为度,切不可急行。”

  “哎!我记着了,都记着了!”

  王熙凤忙不迭点头,转头就对身后的平儿吩咐,“你听见了没?回去就把我那参汤停了,往后每日跟着我在园子里走两刻钟,少一步都不成!”

  平儿笑着应下:“奶奶放心,奴婢都记着呢。”

  周围的命妇们也纷纷议论起来,南安郡王妃拍着大腿叹道:“多亏了妙玉姑娘提醒,我家小儿媳也怀着身孕,天天逼着她吃燕窝,回头我可得让她也照着这个法子来!”

  西宁郡王妃也附和道:“可不是嘛!先前总怕孕妇动了胎气,连院子都不让出,如今听姑娘这么说,才知道适度走动竟是好事。”

  贾母见众人都信服妙玉,脸上笑意更浓,拉着妙玉的手不肯松开:“妙玉姑娘,你这医术真是救了琏哥儿媳妇的命!往后府里女眷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多麻烦你。”

首节 上一节 378/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