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隐秘揭晓,宴聚群芳
说到此处,妙玉面上露出些许惋惜之色,轻声叹道:“只可惜空虚师兄现今还在扬州城,轻易脱身不得。
若是师兄在此,我二人联手施术,不仅能帮林姑娘夺回气运,甚至可以顺势将荣国府原有的的气运一并汲取到勇毅侯府来,以增侯爷运势。”
赵驹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摆了摆手说道:“我又不是修行人士,要这么多气运作甚?
勇毅侯府如今的境况已然安稳,我所求的不过是身边之人平安顺遂,能顺利应对太虚幻境的阴谋罢了。”
妙玉瞥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几分认真说道:“侯爷此言差矣,气运之道,玄之又玄,深厚者自受上天垂青。
为官者,加官进爵,平步青云;为商者,财源广进,富甲天下。
侯爷如今虽是侯爵,位高权重,但若再得磅礴气运推辅,不说立时……问鼎至尊之位,但更进一步,封王拜相,却是大有可能。
您在朝中的地位越高,权柄越重,将来若要对付那太虚幻境,所能动用的资源和力量便越大,胜算自然也增添几分。”
赵驹闻言,沉默片刻。
他明白妙玉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单单一个勇毅侯府,甚至是之前的赵府就能叫太虚幻境的人束手束脚,地位与权力确实是应对危机的重要保障。
只是他心中始终更看重身边人的安危,对于权势的追逐并无过多执念。
但转念一想,若能通过提升自身地位,更好地保护林黛玉、秦可卿等人,抵御太虚幻境的威胁,倒也并非不可为之事。
他看向妙玉,缓缓开口:“师太所言我明白,可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帮林妹妹夺回气运。
再说了,若是本侯想要加官进爵,哪里还需要这劳什子气运的辅助?”
妙玉见他虽未直接赞同,但语气已然松动,便知他听进了几分,也不再强求,只淡淡道:“侯爷自有鸿鹄之志,是贫尼着相了。
既然如此,晚间赴宴时,侯爷只需如常便可,贫尼自会见机行事。”
赵驹点了点头,将杯中残茶饮尽,起身道:“那便有劳师太,时辰不早,我也该回去更衣,准备赴宴了。”
他拱手告辞,妙玉送至禅房门口,便不再远送。
赵驹揣着那装有通灵宝玉的木盒,穿过树影婆娑的庭院,心中已有了新的计较。
权势或许非他所求,但若能为他在意之人筑起更坚固的屏障,他亦不介意在这条路上多走几步。
-----------------
傍晚,荣国府。
夕阳的余辉洒在朱红的府门上,鎏金的“荣国府”匾额在暮色中依旧熠熠生辉。
府内早已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从正门一路挂到后宅,廊下的彩绘梁柱间缠绕着各色绸缎,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佳肴的香气,处处透着喜庆热闹。
丫鬟仆妇们穿梭忙碌,端着精致的食盒、提着暖炉往来于各院,脸上都带着几分郑重。
毕竟今日这场宴席,是为刚获封“淮阳郡主”的林黛玉而设,既是荣国府的荣光,也关乎着府中与皇室、与勇毅侯府的关联,半分怠慢不得。
贾母正房荣禧堂内,更是觥筹交错,笑语喧阗。
迎春、惜春、薛宝钗与史湘云几个早已围在林黛玉身边,凑着看她郡主朝服上的纹样。
贾母今日兴致极高,坐在上首榻上,拉着林黛玉的手不肯放,满面红光地对邢夫人、王夫人等笑道:“我这外孙女,自小就是个有造化的,如今蒙天家恩典,封了郡主,真是我们贾府天大的荣耀!”
林黛玉今日身着郡主品级的吉服,虽仍显纤弱,但气色比往日好了不少,眉宇间少了些许郁结,多了几分沉静。
她身着一身石榴红的郡主朝服,领口、袖口皆绣着缠枝莲纹,腰间系着明黄色的玉带,头戴点翠珠钗,脸上略施粉黛,虽仍带着几分柔弱,却多了几分端庄雅致。
她微微垂首,轻声道:“外祖母过誉了,皆是托赖天恩,也仰仗府中长辈们平日照拂。”
坐在一旁的邢夫人连忙附和,脸上堆着笑意:“林丫头这话就太谦虚了,你如今得封郡主,那是实至名归,往后咱们荣国府,也能借着你的光更添几分体面。”
王夫人也跟着点头,面上虽然带笑,但手中捻着的佛珠却是被拽得发紧:“可不是嘛,先前还总担心姑娘身子弱,如今得了皇家册封,沾了天家喜气,想来往后身子也能愈发康健,这可是双喜临门的好事。”
薛姨妈更是凑趣道:“老太太真是好福气!先前有个衔玉而生的宝贝孙子,如今又得了这么个郡主外孙女,这般荣耀,满京城里怕是也寻不出第二家来!”
贾母闻言,更是开怀,哈哈大笑:“姨太太说的是!玉儿如今是郡主了,这可是咱们府里头一份的体面!
想当初那些老亲们家里,总拿自家的县主、乡君出来显摆,如今玉儿封了郡主,这下老婆子我可是把他们都给比下去了!”
现今四王八公十二侯一脉中,家里封有郡主的,还真没几家,大都是些县主品级。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荣禧堂内的笑声愈发响亮。
可贾母笑着笑着,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目光转向下首安静坐着的李纨关切问道:“珠哥儿媳妇,凤丫头呢?今日这般大喜的日子,怎么还不见她过来?还有兰哥儿和大姐儿两个,现在可有好一些?”
李纨闻言,脸上强撑的笑意淡了下去,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回老太太,瞧着……还是不太好,方才两个又发起热来,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的,折腾得厉害。
不得已,又赶紧请了韩太医过府,灌下去好几剂汤药,这才勉强压下去些。”
贾母听了,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面露忧色:“唉,这疟疾之症,最是难缠,反复无常。
我记得先宁国公当年在南边带兵打仗的时候,也得过这病,来来回回折腾了小半年,身子骨才算是硬朗起来。”
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默起来,先前的热闹喜庆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众人脸上的笑容都淡了下去。
贾母见状,很快反应过来今日是大喜的日子,不能总揪着烦心事不放,便拍了拍林黛玉的手,勉强挤出几分笑意:“罢了罢了,先不提这个让人烦心的事了。
既然侯爷说的药能压得住病症,想来便出不了大岔子。
眼下没几个月就入春了,到时候采些新鲜的青蒿来,熬成汤药给孩子们喝,说不定立马就药到病除了。”
尽管王熙凤这一活跃气氛的能手不在场,使得场面一度略显沉闷,但薛姨娘却以其独有的风趣与亲和力,巧妙地填补了这份空缺,甚至在营造欢快氛围上更胜一筹,屋内很快又洋溢起了轻松愉悦的气息。
正说笑间,只听外面丫鬟传报,说是南安王妃、北静王妃并几位公侯伯府的诰命夫人到了。
众人忙起身相迎,只见元春与探春一左一右,引着几位珠环翠绕、气度雍容的女眷款款而入。
按荣国府往日的规矩,迎接南安王妃、北静王妃这等身份显赫的宾客,或是公侯伯府的诰命夫人,历来该由府中掌家主母牵头,再搭配地位尊崇的嫡出小姐一同接待,方显礼数周全。
可今日的情况却有些特殊,负责迎客的竟是已嫁入勇毅侯府的元春,与庶出的探春。
细究缘由,实在是府中能担此任的人寥寥无几:
王熙凤怀着身孕,如今身子日渐笨重,稍多走动便觉疲惫,实在经不起频繁出门迎客;
邢夫人虽有诰命在身,可平日里便不擅与人应酬,面对王妃这般尊贵的宾客,更是不知该如何周旋;
王夫人则是因自身身份与王妃、诰命夫人们相差甚远,担心言行失当自讨没趣,便也不愿出头。
如此一来,迎客的活计,便自然而然落到了元春与探春身上。
元春虽只是赵驹的侧室,却凭着自身品行得了诰命,平日里言行举止端庄得体,待人接物既有分寸又不失亲和,足以应对这般场合;
探春虽是庶出,却自幼聪慧,素有才干,加之有赵驹这位在朝中地位显赫的表哥撑腰,京中女眷圈里早已无人敢小觑她。
由她们二人出面接待,既能体现荣国府对宾客的重视,又不会失了礼数,倒成了眼下最合适的安排。
那些进了门女眷们心里虽都清楚这迎客安排与往日不同,却也都知趣地没有多言。
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起身,满面笑容地正要与几位王妃、夫人见礼,目光扫过她们身后时,却不由得微微一顿。
只见今日前来的诸位诰命夫人身旁,竟都或多或少跟着自家年轻的女眷,一个个皆是锦衣华服,珠翠环绕,年纪多在十三四岁至十七八岁之间,观其气度打扮,分明都是各府精心教养的嫡出小姐。
这些姑娘们虽安静地跟在长辈身后,但眼神中却难掩好奇与打量,目光不时地飘向今日的主角,身着郡主吉服的林黛玉。
往日荣国府设宴,除非是宗族大典或是极为隆重的寿宴,否则老亲们大多只派男丁赴宴;
即便有女眷同行,也多是当家主母或已出嫁的妇人,鲜少会特意带上待字闺中的姑娘家。
今日这般阵仗,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贾母是何等通透之人,目光扫过那群环佩叮当的贵女,心下略一思忖,便将其中缘由猜得通透,面上的笑容顿时又热络了几分,眼角的皱纹都透着欢喜。
这哪里是单纯来庆贺玉儿封郡主的?
分明是各家瞧着玉儿如今得了郡主封号,既是皇家认可的贵女,又与勇毅侯府交情深厚,便存了小心思,想让自家未出阁的嫡女借着这场宴席露露脸,攀攀交情罢了。
若运气再好些,说不定还能在赵驹或是其他皇室宗亲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为将来的姻缘铺路。
想明白这层,贾母非但不觉得刻意,反倒更显热情。
她忙扶着鸳鸯的手走上前,亲热地拉住南安王妃与西宁王妃的手腕,语气满是笑意:“几位大驾光临,已是让咱们荣禧堂蓬荜生辉,怎还费心带了这么多伶俐的姐儿们来?这可真是给我们府上添足了光彩!”
说罢,她又转向那些站在命妇身侧、略带拘谨的贵女们,目光慈爱得如同看待自家孙辈:“姑娘们都是好模样,快别站着了。
鸳鸯,赶紧给各位小姐看座,把前日江南送来的雨前龙井沏上,再端些新做的松子糖、桂花糕来,可别怠慢了贵客!”
南安王妃握着贾母的手轻轻拍了拍,笑着解释:“老太太这话就见外了。林丫头获封淮阳郡主,本就是京中少见的喜事,咱们做亲戚的,自然要带着孩子来沾沾这份喜气。
再说,林丫头现在不仅身份尊贵,更兼才情出众、品性温雅,让家里这些丫头多跟她学学待人接物的分寸,也是桩好事。”
一旁的西宁王妃也跟着附和,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林黛玉身上,满是赞许:“可不是嘛!先前只听人说林姑娘诗词做得好,今日一见,这般端庄得体的气度,果然配得上郡主之位。
京中闺阁里,正该有这样的姑娘做榜样,我们带孩子来,也是想让她们多见识见识,能跟林姑娘交个朋友,往后也能多些长进。”
其他命妇们也纷纷点头称是,言语间满是对林黛玉的推崇,偶尔还会叮嘱自家女儿几句“多向郡主请教”,场面一派融洽。
贾母听着这些话,心里更是欢喜,连忙朝着林黛玉等人招手:“玉儿,二丫头、四丫头,还有云儿、宝钗,你们也过来。
都是年纪相仿的姑娘,正好跟各位姐妹认识认识,平日里也能多些伴儿说话。”
林黛玉依言起身,先对着各位王妃、命妇屈膝行了一礼,动作标准得体,既显恭敬,又不失郡主气度;
而后转向贵女们时,嘴角噙着温和笑意,声音轻柔却清晰:“各位姐妹不必拘束,今日就当在自家院里一样。”
她语气亲和,全无半分郡主的架子,那些原本有些紧张的贵女们顿时松了口气。
有的胆大些的,已经主动上前跟林黛玉打招呼,或是与迎春、惜春、史湘云等人攀谈起来。
第446章 贵女齐聚,内喜忧掺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厅的气氛越发活络。
在王熙凤挺着隆起的腹部,由平儿小心翼翼搀扶着出现时,更是瞬间被推向了高潮。
她虽面色比平日略显苍白,但一双丹凤眼依旧神采飞扬,未语先带三分笑,人还未至席前,爽利的声音已然传了进来:
“哎哟哟,我来迟了!该打该打!实在是这两个小冤家闹得利害,方才消停些,紧赶慢赶,总算没错过咱们郡主娘娘的大喜日子!”
贾母见她来了,又是心疼又是欢喜,忙招呼到身边坐下:“我的猴儿,你身子重,还跑来做什么,仔细累着了!”
话虽如此,可见到这位素来能活跃气氛的孙媳妇,老太太眼角的笑意到底深了几分。
王熙凤这一来,仿佛一块磁石,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
尤其是在场那些新嫁入各府不久的媳妇们,一个个被自家婆婆用眼神示意,或明或暗地推上前,围着王熙凤说话。
这个问“琏二奶奶害喜可厉害?”,那个讨教“平日里都吃些什么滋补?”,言语间满是热络,无非是想沾一沾这“孕气”,盼着自家也能早日开枝散叶。
王熙凤是何等人物,见惯了这种场面,游刃有余地应酬着,既不冷落谁,也不过分深谈,笑语盈盈间便将这波“求孕”风潮化解于无形,反而更添了几分喜庆热闹。
起初那些贵女们还带着几分拘谨,毕竟林黛玉是皇家册封的郡主,身份尊贵,她们生怕自己言行不当失了礼数。
可随着交谈的深入,她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在整个大景朝都没几个的郡主姐姐,非但没有半分架子,反而谈吐优雅、见识不凡。
无论是论诗词歌赋,还是谈书画棋艺,林黛玉都能娓娓道来,且见解独到,丝毫不逊色于她们这些自小被家族精心培养的豪门贵女。
更难得的是,在谈及礼仪规矩时,林黛玉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得体,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恰到好处,比她们这些常年在礼仪上苦下功夫的人还要精湛几分。
缮国公家的姑娘更是忍不住赞叹:“林姐姐谈吐这般清雅,规矩又如此周到,真真令人钦佩,不知是请了哪位名师指点?”
林黛玉闻言,只浅浅一笑,语气平和:“石家妹妹过誉了。不过是前些日子,表哥担心我礼仪生疏,不合郡主规制,特意从宫里请了位资深的教养嬷嬷来教我礼仪规矩。
这嬷嬷曾在皇后娘娘宫里担任过女官,经验丰富,对各种礼仪细节都要求得极为严格,我也是跟着她学了许久,才勉强有了些样子。”
这话一出,在场的贵女们顿时一片哗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羡慕不已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