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321节

第386章 诉苦

  这日,两人又因库房采买的事吵了起来。

  探春认为采买的布料价格虚高,要彻查采买的婆子,薛宝钗却觉得“账目上多年都是这么采买的,冒然查问会寒了府里老人的心”。

  争执过后,探春只觉得胸口憋得发慌,满肚子的委屈和怒火没处发泄。

  她思来想去,这会府里能懂她难处、又能说上几句话的,也就只有王熙凤了。

  于是也顾不上丫鬟的劝阻,转身就气冲冲地往王熙凤的院子走去。

  此时的王熙凤,孕期已深,肚子越发显怀,平日里大多时候都靠在软榻上养着精神。

  见探春掀帘进来时,一张俏脸绷得紧紧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满脸都是掩不住的不忿之色。

  王熙凤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得花枝乱颤:“哎哟,我的三妹妹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竟跑到我这来寻安慰了?

  快坐,平儿,给三姑娘倒杯茶来,让她顺顺气。”

  探春见她嘴角噙着笑,眼神里满是幸灾乐祸,心中的火气越发往上冒。

  自己这边焦头烂额,她倒好,当个甩手掌柜还看起了笑话。

  可她转念一想,二嫂子如今怀着身孕,身子金贵,若是跟她计较,反倒显得自己不懂事,便强压下心头的不爽,在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一言不发地生闷气。

  王熙凤见状,也不再打趣她,接过平儿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才笑着开口宽慰:“看你这模样,不用猜也知道,定是又跟那位起了争执?”

  探春本就憋着火,被她一语点破,更是绷不住脸,声音带着几分委屈:“要不然还能是为了什么?你说太太为何偏生要指了薛姑娘来一旁捣乱?”

  是的,在探春看来,薛宝钗如今哪里是“协助”管家,分明就是来给她添乱的。

  她要整顿,薛宝钗就拦着;

  她要问责,薛宝钗就劝和。

  加上这段时间薛宝钗有意无意给她造成不少麻烦,先前对“宝姐姐”的那点好感早已荡然无存,这会连称呼都冷硬地改成了“薛姑娘”。

  王熙凤听着,眼底的笑意淡了几分。

  她先前执掌中馈时,被府里大小事务绊住,每日里费心费力,有些事当局者迷,倒没细想王夫人的心思。

  如今将管家权交了出去,反倒成了旁观者,许多之前没看透的关节,此刻竟清晰起来。

  她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摩挲着软榻的扶手,忽然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讽:“还能为了什么?

  不就是在有意培养和考察那位薛姑娘,给她机会熟悉荣国府的家事,为她日后成了‘宝二奶奶’、名正言顺地接手荣国府的中馈提前做准备?”

  “啊?”

  探春闻言,猛地抬起头,满眼都是震惊,愣在原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可她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好像也只有这个说法,才能解释王夫人这一连串反常的所作所为。

  探春的目光落在王熙凤那略带讥讽的脸上,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可是,就算薛姑娘将来真嫁给宝二哥,成了宝二奶奶,这荣国府的中馈也轮不到她来管吧?”

  王熙凤见她语气真诚,心中不由得欢喜,可听到探春的疑问,她又忍不住冷笑一声:“要不然你以为,那薛姑娘为何这般大度,直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明摆着是在收买人心?”

  王熙凤顿了顿,眼神越发锐利:“府里的下人精着呢,谁待他们宽和,谁对他们严苛,心里门儿清。

  那位这般处处维护他们,不就是想让下人们念着她的好?

  等将来她真的嫁进府里来,这些人自然会站在她那边,府里的事也就由着她拿捏了。”

  探春听得一愣,细想这些日子薛宝钗的所作所为,确实如王熙凤所说。

  每次她要动真格整顿府里的下人,薛宝钗总能用各式各样的理由挡回来。

  久而久之,下人们见了薛宝钗,都满脸堆笑地奉承;

  反观她自己,倒落了个“严苛、不近人情”的名声,连平日里亲近的小丫鬟,都敢在她背后嘀咕几句。

  这么一看,王熙凤的话竟半点没错。

  可想通这一层后,探春心中的火气又忍不住蹭蹭往上冒。

  薛宝钗这般行事倒是落了个贤良宽厚的好名声,可她这般体恤下人、顾全和气,花的可都是荣国府的银子!

  她深吸一口气,强行按捺住心头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火,目光里又多了几分困惑,看向王熙凤问道:“那老祖宗呢?

  她向来最看重府里的规矩,为何会同意让薛姑娘一外姓人掺和府里的事?”

  要是她没记错的话,薛家人可是在府里弄了个什么金玉良缘,显然就是冲着贾宝玉去的。

  但也很显然,老太太并不同意薛宝钗嫁进荣国府,要不然薛家人也不会整这么一出,试图逼宫了。

  怎么如今老太太反倒松了口,任由太太安排薛姑娘管家了?

  王熙凤闻言,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脸上的讥讽也淡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琢磨不透的神色。

  她垂眸沉思片刻,心底也泛起了嘀咕。

  老太太先前对林妹妹可是相当上心,明里暗里都把她当作未来的孙媳妇看待,对“金玉良缘之说”更是避之不及。

  可自从林妹妹跟着隔壁那小王八蛋跑了之后,老太太的心思就变得难猜起来。

  难不成……是老太太见自己属意的孙媳妇没了着落,又看着宝玉年纪渐长,便破罐破摔,默认了太太的打算,打算接受薛宝钗这个孙媳妇了?

  两人正相对沉默,各自思忖着贾母的深意,外头廊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慌乱的脚步声,伴随着小丫鬟上气不接下气的惊呼,由远及近:

  “不好了!二奶奶!三姑娘!大事不好了!”

  王熙凤孕期心烦,最听不得这等没规矩的喧哗。

  她柳眉一竖,刚要开口呵斥是哪个不知死活的蹄子敢在她院子里这般放肆奔跑叫嚷,那通报的小丫鬟已一头撞开帘子闯了进来。

  一句带着哭腔的话,却让她和探春同时脸色大变:“大姑娘今儿回府,现在在库房那边跟薛姑娘吵起来了!”

  话音未落,只听“哐当”一声,探春手中的茶盏盖子滑落,在几上磕碰出清脆的响声。

  她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变了调:“谁?你说薛姑娘和谁吵起来了?!”

第387章 起冲突

  那小丫鬟跑得急,一头撞在门框上,额角红了片也顾不上揉,只瘫软在地,带着哭腔重复:“是……是大姑娘!

  大姑娘今儿一早回府就往库房去,偏巧薛姑娘也在,两人不知怎的就吵起来了!”

  “大姐姐?”

  探春瞳孔骤缩,手里的茶盏“咚”地砸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满手背,她却浑然不觉。

  在她印象里,元春自进勇毅侯府后,性子愈发温和持重,极少掺和娘家琐事,更别提与人争执。

  今日怎会在库房这等地方,跟薛宝钗起了冲突?

  王熙凤也惊得坐直身子,面上的慵懒瞬间褪去。

  她扶着软榻扶手缓了缓神,声音里裹着几分急切:“你仔细说,大姑娘好端端的,怎么会跟薛姑娘吵起来?”

  小丫鬟喘匀了气,急急回话:“回二奶奶、三姑娘,奴婢离得远,听得不全,只隐约听见……大姑娘是替侯府来领人的。

  前几日她让人跟府里递了话,说侯府新添了院落,缺些知根知底的仆役,想从咱们府里采买几个老人,手续早办好了,银子也在前日就过了账,今日是来带人走的。

  可薛姑娘听说后,当场就拦在库房门口,说‘府里下人都是跟着老人的,随意调去外府,是寒了众人的心’,还说‘大姐姐虽是荣府嫡长女,可如今已是侯府人,不该再插手荣府的人事安排’……

  大姑娘听了就动了气,说侯府急着用人,薛姑娘这是故意刁难;

  薛姑娘又说府上近期核对账目,府里物资对不上,怕有人贪了去,没查清楚之前不好放人,两人就这么争执起来了!”

  “放屁!”

  探春猛地一拍桌子,茶盏里剩下的茶水晃出大半,溅在裙摆上也浑然不觉。

  她夙来敬重元春,如今听闻薛宝钗竟拿“外府人”的名头来挤兑自家长姐,只觉一股火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大姐姐是咱们家嫡出的姑娘,就算进了侯府,从娘家挑几个下人难道还做不得主?

  薛姑娘不过是寄居在此的外客,倒敢对大姐姐指手画脚!”

  王熙凤也是脸色一板,满心不悦。

  她原以为薛宝钗只是在管家事上跟探春别苗头,却没想到竟然有胆子去招惹元春。

  元春如今虽不是勇毅侯府正牌主母,却也是朝廷赦封的诰命,多少代表着侯府颜面。

  且元春素来有分寸,极少因为侯府的事麻烦娘家,如今主动开口采买旧仆,必是那边真到了急缺人手的地步。

  从娘家选旧仆本就是一举数得的事。

  对元春而言,荣国府的下人用着顺手放心,对荣国府而言,既全了娘家情分,又能得些进项;

  对于一些不受重视、只能干些粗活累活的下人们来说,勇毅侯府那边也是个好去处。

  薛宝钗怎会如此不识大体,偏要在这件事上横加阻拦?

  至于“账目不清”的借口,更是蹩脚得可笑。

  王熙凤掌管荣国府多年,再清楚不过,府里下人买卖的身契、银钱往来都有旧例可循,且单独记录在“人事册”上,与库房采买的物资账目分属两本账,岂能混为一谈?

  薛宝钗这话,分明是故意找茬。

  元春性子温和,可如今身份不同,多少代表着侯府颜面,岂容一个借居的表小姐如此驳斥?

  薛宝钗这拦的哪里是几个下人,分明是在打元春的脸,打勇毅侯府的脸,更是在糟蹋荣国府的体面!

  “糊涂!”

  王熙凤忍不住低斥一声,不知是骂薛宝钗拎不清,还是气这事闹得荒唐。

  她一手护着隆起的肚子,一手撑着软榻要起身:“平儿!快扶我更衣!

  三妹妹你先去库房那边!万万不能让大姐姐在自家府里受这等委屈!”

  探春早已心急如焚,闻言立刻点头:“二嫂子你慢些,我这就去!”

  说罢也顾不上礼仪,转身疾步往外走,裙摆扫过廊下的青石板,带起一阵急促的风。

  她一路几乎是跑着往库房耳房去,远远就看见那边围了不少仆妇丫鬟,却都只敢远远站着,连大气都不敢喘。

  耳房门口,元春带来的两个侯府嬷嬷面色沉静,目光却锐利如刀,正守在门口;

  屋内,隐约传来元春极力压抑,却仍透着冷意的声音:“……薛姑娘这话好没道理!身契银两两讫,这几人已是侯府的人,你如今拦着不放是几个意思?”

  探春心中一紧,快步上前。

  守在门口的嬷嬷认得她,微微颔首让开一条路。

  她一步跨进耳房,只见元春背对着门口站着,身姿挺得笔直。

  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绫袄,外罩石青缎褂,虽无繁复装饰,却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凛然之气。

  而薛宝钗正对着门口,脸色微微发白,指尖却悄悄攥紧了帕子,眼神依旧带着几分固执。

  见探春进来,她先福了福身,语气看似恭谨,实则寸步不让:“大姐姐息怒,宝钗万万不敢有此意。

  只是近日府中正在核对各处账目,库房这边的人事调动尤其需要谨慎。

  这几人的身契虽已过户,但其先前经手的器物、日常看管的库房账目尚未交割清楚。

  若此时放人,日后出了差池,说不清是荣国府这边的疏漏,还是侯府那边的过错,反倒有碍两家的和睦。

首节 上一节 32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