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55节

  定是贾宝玉时常缠着人家,两人平日里一处混久了,耳濡目染的缘故。

  真真是好一个孽障。

  自己不顶用也就算了,还带坏人家姑娘家!

  旁边的贾赦见他对着诗笺出神,凑过来瞥了几眼。

  他不耐烦地咂了咂嘴,满不在乎地说道:“姑娘家写这些风花雪月的玩意儿,有什么看头?”

  说着又夹了块糟鹅掌塞进嘴里,油星子溅在青缎袍角上也浑不在意。

  贾政没理会他,手指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当一个“林”字映入眼帘时,他的眼神骤然亮了起来。

  烛火在诗笺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将那二十八个字映照得愈发清隽秀丽:“天垂瑞霭昭丰岁,地涌恩波沐兆民。

  共仰中宵清朗处,圣辉直与月轮新!”

  “好!”

  贾政忍不住低喝一声,那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得案上烛火猛地跳了跳。

  火苗摇曳,似也在为这惊艳之诗而雀跃。

  他抬手将诗笺举到贾敬面前,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仿佛发现了稀世珍宝一般:“敬大哥你看!这格局,这气象!

  如此大气磅礴之作,竟是出自一个闺阁女子之手!”

  贾敬起初还对惜春作的诗抱有些许期待。

  然而看着诗笺上那有些歪扭的字迹以及不太通顺的诗句,他竟是有些昏昏欲睡,眼皮直打架。

  听到贾政这边的动静,他抬眼望去。

  接过贾政递过来的诗笺,目光扫过诗行时,他捻着胡须的手猛地一顿。

  原本因谈论夏家婚事而略显阴霾的心情,竟散了大半。

  “天垂瑞霭”对应着皇恩浩荡,“地涌恩波”关乎着黎民安康。

  末句将圣辉与月轮并提,既显对君上的赤诚忠心,又不失绝佳文笔。

  这般笔墨,哪里像是寻常女儿家能写得出的?

  “这林丫头……”

  贾敬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讶异,眼中满是赞赏,“如海倒是教得好,这孩子是个有见识、有格局的。”

  贾赦凑过来眯着眼看了半晌,虽不全懂其中深意,却也听出了满纸的歌功颂德之词,当即咧嘴笑道:“还是这丫头懂事,知道顺着咱们的心思写,会来事儿!”

  贾政捧着诗笺反复诵读,指尖在“圣辉直与月轮新”七字上轻轻摩挲。

  想起林黛玉素日里弱不禁风的模样,谁能料到她胸中竟藏着这般丘壑,有着如此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见解?

  反观自家那几个孩子,除了贾环以及探春写的诗方才叫人眼前一亮,其余的不过普普通通,毫无出彩之处。

  尤其是那孽障。

  平常时名声吹得响亮,关键时候就是个不顶用的。

  一旁的鸳鸯听着贾敬几个对诗句的品评,心里早已掀起了波澜。

  听几位老爷的意思,拔得头筹的竟是林姑娘?

  她上前一步,轻声提醒道:“几位老爷,老太太还在里边等着呢,这诗的名次还得赶紧定下来好回禀老太太……”

  贾政几个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将摆在桌面上的诗笺一一收好,然后交还给了鸳鸯。

  贾政想起方才鸳鸯说过的话,便对着贾敬问道:“敬大哥,这次写的诗里边,依我看林丫头最佳、环哥儿次之,三丫头再次之。

  再然后是宝玉、薛丫头、兰哥儿、二丫头和四丫头,按这个名次来,如何?”

  贾敬思索了一番,觉得这个排名比较合理。

  几个人里面,只有林黛玉、贾环和探春几个写的诗没有跑题。

  林黛玉的诗格局宏大,立意高远,拔得头筹实至名归。

  贾环的诗也颇有见地,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排在第二也没问题。

  探春写的诗虽然也不错,但跟林黛玉和贾环两人相比,终究还是要逊色几分。

  贾敬点了点头,说:“政弟排的倒也没问题,就这么定吧。”

  说着,他对着鸳鸯问道:“你可听仔细了?莫要传错了。”

  得到鸳鸯肯定的回答之后,贾敬摆了摆手,示意她可以离去了。

  鸳鸯捧着诗笺,转身莲步轻移地往内厅走去,心里盘算着回去该如何向贾母禀报这结果。

  贾敬几个继续喝酒聊天,赖升却是慌慌张张地从外边走了进来。

  贾敬几个继续喝酒聊天,正聊得兴起时,赖升却是慌慌张张地从外边走了进来。

  他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声音有些发喘:“老爷,隔壁侯爷递了拜帖过来,说是等会回带着西府大姑娘回府呢!”

  “什么?”

  贾敬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顿,酒液溅出几滴在桌面上。

  贾赦和贾政也同时起身,脸上写满诧异。

  “还愣着干什么?”

  贾敬回过神来,沉声吩咐道,“去把东门打开!”

  说着,就是率先起身,脚步匆匆地往外边走去。

  贾赦、贾政两个跟在后边,同时不忘招呼贾琏几个,让他们赶紧整理衣冠,一同前去迎接。

  按常理而言,赵驹既已递了拜帖前来,宁国府本应大开中门,以最隆重的礼仪相迎。

  然而,此时却有个特殊的考量。

  《礼记·内则》中有着明确记载:“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在古人的观念里,夜晚本就阴气较重,而正门作为府邸与外界沟通的关键通道。

  在夜间贸然开启,会被视为破坏了府邸的风水平衡,甚至可能招引邪祟入侵,给府中带来不祥之兆。

  因此,贾敬说的是开东门。

  大景朝以东为尊。

  开东门是除了开中门之外,所能给予来客的最高礼仪。

第335章 如愿以偿

  宁国府东门之外,夜色如浓稠的墨汁,深沉得仿佛能将世间万物都吞噬其中,不见一丝光亮的缝隙。

  几盏灯笼高高悬于门檐之下,橘色的光芒如潺潺溪流般倾洒而下,将门前那长长的石阶照得通明透亮。

  门口两个石狮子咧着个大嘴,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访客而欢呼雀跃。

  远处传来车轮碾过青石板的细微声响,由远及近,渐渐清晰。

  贾敬负手立于门下,目光炯炯地望向官道尽头。

  贾赦、贾政等人则分立两侧,一个个皆是衣冠整齐,神色肃然。

  “来了。”

  贾敬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声音沉稳而平静。

  只见官道的尽头,一对灯笼缓缓移动,所到之处,映得路面一片通明。

  紧接着,一辆装饰华贵至极的马车缓缓驶入众人的视线。

  车身通体漆黑,车辕上精心包着镀金铜饰,那细腻的纹理在光影的交织下,泛着低调而又奢华的光泽。

  车帘上绣着精美的金线云纹,随着马车的缓缓行进,云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条流动的细小金河。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渐渐清晰,马匹的嘶鸣声在夜色中回荡。

  今日前来宁国府拜访的贵勋众多,除了几位身份尊贵的郡王之外,就数赵驹的马车最为富贵奢华。

  大景朝向来规矩森严,等级制度分明,出行仪仗皆需严格遵循身份地位,不得有丝毫僭越。

  王子腾此前被安朔帝打发到宁州和辽东开荒耕种,到了那边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测量宁州的土地面积。

  结果却是叫人大吃一惊。

  赵驹收复回来的土地面积竟然差不多有整个大景朝的六分之一左右。

  这无疑让他的功绩比之前更加耀眼夺目。

  原本朝廷给与赵驹的赏赐,在这等巨大的功劳面前,多少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安朔帝心中自觉对赵驹有所亏欠,便下旨将其府上一应出行用具的规格升了一等,准许其以国公仪仗出行。

  马车行驶到宁国府门口缓缓停下,车辕上的铜铃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车帘被轻轻掀开,赵驹身着一袭绛红蟒袍,蟒袍上的金线绣着的蟒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尊贵与威严。

  他率先从马车上跳下来,动作干净利落。

  而后他转过身,伸出有力的大手,将元春、抱琴和晴雯几个从马车上扶了下来。

  “侯爷!”

  贾敬一行人见状,急忙疾步上前,拱手行礼。

  贾敬声音洪亮,带着几分热络,朗声道:“侯爷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还望侯爷海涵!”

  贾赦、贾政两个也上前说着场面话。

  一行人相互寒暄,言辞间尽显亲热与周全,气氛倒也融洽。

  然而,赵驹目光流转,在贾敬几人身后缓缓扫视一圈,忽地眉头微微蹙起,英俊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

  他转头看向贾敬,纳闷之情溢于言表,开口问道:“怎么不见环哥儿?”

  如今国子监尚在休学之际,自己特意递了帖子前来拜访,按理来讲,贾环这个做表弟的应当出来迎接一番才是,怎会不见踪影?

  哪里像秦钟,方才他带着秦可卿回家的时候,可是早早就出来在家门口等着他们了。

  此言一出,贾敬、贾赦、贾政三人不约而同地顺着赵驹的目光望去。

  果然,皆是不见贾宝玉、贾环、贾琮和贾兰的身影。

  贾政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愠怒。

  他转向贾琏时,虽已压低声音,可却掩不住严厉:“琏哥儿,你没使人去叫宝玉几个?”

  贾琏被贾政这一问,顿时愣在原地,脸上浮现出一丝慌乱。

  他支支吾吾地开口,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老,老爷,方才您也未吩咐……”

  贾政见贾琏这幅样子,哪里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猛地瞪了贾琏一眼,压低声音呵斥道:“糊涂东西!喝了几杯马尿就把正事给忘了!

首节 上一节 255/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