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46节

  忠顺亲王显然对赵驹这番上心并不意外。

  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而后捻了捻指间并不存在的胡须,仿佛是在组织语言。

  随后,忠顺亲王压低嗓音道:“扬州城乃朝廷少有的富庶之地,最出名的便是八大盐商。”

  说着,他用筷子蘸了酒水,在案几上缓缓勾画起来,“这八家盐商几乎垄断了江淮地区的盐政命脉,你那老丈人主要就是跟他们打交道。”

  赵驹凝神细看,只见忠顺亲王笔下勾勒出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八大盐商的姓氏和族徽在酒液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勾当。

  “再往上……”

  忠顺亲王突然顿住,他端起案上的御酒,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金陵那边还有一家不得不注意……”

  “江南甄家?”

  赵驹脱口而出,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补充道:“在下曾听贾佥事提起过……”

  忠顺亲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原来勇毅侯也知道。”

  他放下酒杯,指尖又在案上写了个“甄”字,“这家看似远离扬州,实则通过漕运暗中掌控着盐引流通,在扬州的盐政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赵驹点了点头,神色不由得凝重许多。

  要说最有可能,也最有这个实力对林如海下手的,也就只有这江南甄家了。

  “江南甄家可了不得啊……”

  忠顺亲王压低声音,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那个用酒水写就的“甄”字,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情绪。

  他忽然压低嗓音,那声音低沉得好似从齿缝里艰难挤出这几个字一般,“当年太祖爷南巡,四次皆是由甄家负责接驾。

  从这便足以看出其在太祖爷心中的特殊地位。

  这等荣耀,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够企及的。

  父皇那边就更不用说了,甄家现今的老封君,可是甄老太妃的亲妹妹。

  有这层关系在,甄家在江南那一带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他说到这里时,嘴角明显撇了撇,那神情中满是不屑与厌恶。

  显然,忠顺亲王对那甄老太妃并没有什么好印象。

  “所以……”

  赵驹谨慎地斟酌着词句,试探性地问道,“此次林大人出事……”

  “嘘——”

  忠顺亲王突然竖起食指抵在唇前,眼神锐利地迅速扫视一圈四周。

  待确认无人注意这边,他才如同做贼心虚般,匆匆凑近赵驹耳边,压低声音无语道:“无凭无据的事情,你乱说什么?

  这可不是能随意揣测的事情,万一传出去,那可是要惹出大麻烦的。

  本王现在跟你说这些,是叫你到了扬州城的时候注意着些,莫要跟甄家走太近了。

  那甄家势力庞大,水深得很,你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赵驹刚要再开口询问,想要从忠顺亲王口中多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却是忽然察觉到有人正朝他们这边走来。

  他立刻闭口不言,神色变得自然,拿起案上的筷子,夹了块晶莹剔透的水晶肴肉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起来。

  仿佛方才与忠顺亲王的交谈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闲聊。

  忠顺亲王见他突然噤声,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正出声询问赵驹发生了何事时,身后却突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皇叔和勇毅侯在说什么私密话?这般亲近,倒叫侄儿有些好奇了。”

  忠顺亲王回过头,见到孝和亲王萧渊正笑吟吟地站在身后,那笑容虽然很是和善,但却莫名地叫人感到不自然。

  他面色淡然道:“是渊哥儿啊,这宴会上人多,你不在父皇身边尽孝,跑来这儿凑什么热闹?”

  赵驹也转过身来,拱手行礼:“见过王爷。“

  萧渊一袭月白锦袍,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腰间玉带上悬着蟠龙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面容俊朗,剑眉星目,眉眼间与安朔帝有几分相似,但气质却是天差地别。

  安朔帝在位十几年,历经无数风雨,早已养成了威严的帝王气质,往那儿一坐,便颇有种唯我独尊的意味,让人不敢直视。

  而萧渊身上虽然也满是贵气,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但许是平常时横行霸道惯了,言行举止间有股莫名的匪气。

  这会他有意学太上皇和安朔帝的姿态,想要摆出一副威严庄重的模样,却难免有些东施效颦,显得不伦不类。

  萧渊的目光在忠顺亲王和赵驹身上来回打量,脸上挂着温润如玉的笑容,轻声说道:“父皇那边有甄老太妃陪着。

  侄儿待在那儿实在有些无聊,便下来四处走走。”

  忠顺亲王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既然无聊,那便找个地方坐下喝酒吃菜,莫要在这儿来回走动了。”

  他刚才跟赵驹说话的时候,可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目光时不时扫过宴会席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这萧渊在宴席间来回穿梭,几乎把花厅里的人都“偶遇”了个遍。

  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不过是想借机拉拢人心罢了。

  萧渊似乎没听出忠顺亲王话中的警告之意。

  他反而顺势在赵驹身旁的空位坐下,脸上笑容愈发灿烂,说道:“皇叔说得是。

  不过方才见皇叔与勇毅侯相谈甚欢,不知可否让侄儿也凑个热闹?”

  忠顺亲王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正要开口拒绝,赵驹却已不动声色地接过话茬,说道:“王爷说笑了,本侯与王爷不过闲聊些军营里的公务罢了。”

  “公务”二字被他咬得极重。

  萧渊面色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就是稍纵即逝。

  他面上便重新挂上了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起身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不多打搅二位了。”

  说罢,他转身离去,步履看似从容不迫,却在经过隔壁席位时,突然停下脚步,“惊喜”道:“这不是贾大人吗?真是巧了......”

  忠顺亲王看着萧渊跟贾永祥聊得热火朝天,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之色,说道:“这小子,倒是会装模作样。”

  赵驹端起酒杯,借着饮酒的动作低声道:“如今孝义亲王被圈禁在府里,这位自然是得趁此机会四处拉拢朝臣,扩充自己的势力了。”

  忠顺亲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又压低声音问道:“本王看不惯萧渊,这属实正常,毕竟他行事太过张扬。

  可为何勇毅侯也……?”

  他话未说完,便意味深长地看向赵驹。

  赵驹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夺嫡之事,颇为关键,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孝义亲王萧淳被圈禁在府里,萧渊上位的可能性大增,朝中不少大臣都已暗中投靠。

  他轻轻晃动着酒杯,语气平静道:“不过是忠于陛下而已。

  陛下对本侯有知遇之恩,本侯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忠顺亲王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显然没想到赵驹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随即,他失笑一声,说道:“好一个‘忠于陛下’!”

  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这边,才继续压低声音说道:“可你想过没有,若有一日......局势发生变化,你又当如何?”

  “王爷,”

  赵驹打断他的话,目光清明如秋水,坚定而又坦然,“下官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权谋之术,只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至于将来......”

  他顿了顿,眼神中意味莫名,“陛下正值壮年,龙体康健,谈这些为时尚早。”

第328章 赵驹的打算

  对于未来的种种变数,赵驹自然是早有筹谋。

  回溯后世中华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其中“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事例可谓不枚胜举。

  君臣之间能够从始至终都和睦相处的,终究只是凤毛麟角。

  原本,在与王熙凤成就好事之前,赵驹便已暗自打算,要趁着安朔帝未曾留意,秘密训练一批精锐人手。

  若将来安朔帝翻脸不认旧情,或是后续继位者意图对他不利,他便可带着这支训练有素的人马,远离大景朝的疆域,另谋出路。

  毕竟,来自后世的他,深知这天下远不止大景朝这一方天地。

  在得到王熙凤之后,所获得的能力却让他改变了原本的计划。

  赵驹也曾不动声色地试探过手底下的人。

  结果正如他脑海中所说的那般,那些经由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对他忠心耿耿,绝无贰心。

  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狂热追随者,宛如虔诚的信徒一般。

  兵权在手,天下我有。

  大景朝的人文习俗、地理位置,都与赵驹前世极为相似。

  若能安稳地留在大景朝,他自然是不愿轻易离去。

  当下,安朔帝正值壮年,以他的身体状况,少说也还能稳坐皇位一二十年。

  若能在这期间诞下一个子嗣,无论男女,也不论嫡庶,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可若将来是由孝和亲王或者孝义亲王继承大统,那赵驹就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了。

  别看这会儿这两位亲王表现得极为温润谦和、英明睿智,那不过是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迟早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赵驹是打算在安朔帝退位之前,设法弄到一些诸如打王鞭、盘龙棍之类的东西。

  他心里其实也并无太多苛求。

  等安朔帝去世,新君上位,只要他能安守本分,老老实实地做好他的皇帝,莫要无端生事,不来招惹他赵驹,那他自会安守臣节,与新君相安无事,共同维系大景朝的安稳。

  如果仅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肆意挑衅,来招惹到他头上,到时候自有打王鞭来教他做人。

  可若是新君不知好歹,胆敢对他下死手,那可就别怪他赵驹被迫黄袍加身,另立新朝了。

  -----------------

  宴会渐近尾声,众臣纷纷起身准备离去,现场逐渐喧闹起来,而后又慢慢归于离散的安静。

  然而,赵驹却并未像其他人那般着急离开。

  他依旧坐在席位上,神色悠然地自斟自饮着杯中美酒。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戴权便朝着他这边走了过来。

  待行至赵驹身前,戴权微微躬身,笑道:“侯爷,陛下有请。”

  赵驹听闻,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跟着戴权朝着大明殿走去。

首节 上一节 246/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