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31节

  这琏二奶奶,好歹也是荣国府这等高门大户的管家媳妇,怎的如此没有对宫中的敬畏之心?

  可转念一想,毕竟是初次见面,不好直接拒绝,她便挑了些不涉及宫中贵人的琐事,略作修改、删减后,绘声绘色地讲给王熙凤和平儿听。

  饶是这样,也是将主仆两个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看向张嬷嬷的眼中已是带上了些许敬佩之色。

  贾赦往迎春等几个姑娘屋里安排管教嬷嬷这等大事,自然瞒不过荣国府众人的眼睛。

  梨香院这边。

  梨香院这边,薛姨妈正坐在榻上,听着丫鬟莺儿的汇报,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恼怒道:“大老爷这是什么意思?

  府里的姑娘都有份,单单就漏了我家宝钗?”

  为了能攀上贾宝玉这门“金玉良缘”,再加上王夫人的再三劝说,薛家人早已打定主意长住在荣国府。

  如今听闻贾赦给府里的姑娘们都安排了管教嬷嬷,唯独薛宝钗没有,薛姨妈怎能不感到恼火?

  一旁的薛宝钗倒是神色淡然,轻声劝慰道:“妈妈莫要太在意,人家到底咱们只是亲戚,行事自然不好越了分寸。”

  往亲戚家里送管教嬷嬷,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是对人家姑娘的教养不满呢。

  薛姨妈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哀怨之色,说道:“这我都明白,可就是见着单单漏下了你,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说着,她摆了摆手,示意旁边的几个婆子出去。

  等屋里只剩下她和薛宝钗、丫鬟莺儿后,薛姨妈压低声音,急切地问道:“最近怎么样了?那边可有进展?”

  能叫薛姨妈这般谨慎的,也就只有贾宝玉的事了。

  薛宝钗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恼怒与抗拒,皱着眉头道:“妈,咱们就非得找那宝玉不可?”

  说实话,除了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哥哥薛蟠,薛宝钗还真没见过这么不上进的人。

  她甚至觉得,贾宝玉连自己的哥哥都比不上。

  好歹薛蟠还会帮着家里打理生意,虽然大都是来添乱的,但怎么说也是有这份心意在不是?

  而贾宝玉呢?

  在自己的庶出弟弟以及侄子的功课水平都早已远远超过他的情况下,这厮竟然还是整日游手好闲,丝毫没有一点奋发图强的念头。

  更让薛宝钗气愤的是,当她好言劝说贾宝玉要上进,让他好好读书时,贾宝玉非但不领情,反而对她冷嘲热讽,说什么林妹妹就从来不对他说这等混账话。

  要不是怕将人给惹恼,薛宝钗真恨不得一把扯住贾宝玉那张大圆脸,告诉他那是因为林黛玉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了。

第315章 算盘

  见薛宝钗对贾宝玉态度如此抗拒,薛姨妈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惊愕。

  自家这个女儿向来乖巧懂事、沉稳持重,几乎从未让她操过心。

  在王夫人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薛姨妈早已将贾宝玉视作整个顺天府都难寻的佳婿。

  在她看来,自家女儿薛宝钗理应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以薛家的门第,能与贾宝玉结亲,已然是高攀了。

  毕竟,荣国府这样的高门大户,对薛家而言,那可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若不是她和王夫人是亲姐妹,这样的好亲事,又哪里能轮得到自家?

  想到这儿,薛姨妈脸色骤变,忍不住急切地问道:“乖囡囡,你莫不是看上了旁人?”

  薛宝钗还没来得及反应,薛姨妈便惊呼起来:“是那个贾环,还是那个贾琮?宝丫头,你可千万不能胡涂啊!”

  不管是贾环还是贾琮,都是姨娘所生的庶出子,哪里配得上她家如花似玉、才情出众的宝丫头?

  况且,如今她们精心谋划的“金玉良缘”在荣国府已传得沸沸扬扬,薛宝钗几乎已经和贾宝玉紧紧绑在了一起。

  就算薛宝钗选了贾环或者贾琮中的一个,将来嫁入荣国府,与亲姐姐王夫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怎么能行?

  旁人或许不知,她这个做亲妹妹的还能不明白?

  别看现在王夫人对她客客气气,平日里也是一副姐妹情深的模样。

  可要是被她知道薛宝钗看不上贾宝玉,还不知道会恼怒成什么样子呢。

  如此一来,薛宝钗嫁给贾环或者贾琮,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薛宝钗见薛姨妈二话不说就给自己下了定论,那张白皙无瑕的脸上顿时闪过几分恼怒之色。

  她跺了跺脚,急切地说道:“妈!你把女儿当成什么人了?”

  一会儿说贾环,一会儿说贾琮,说得好像她是个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之人似的。

  薛姨妈见薛宝钗恼了,赶忙出声安抚道:“妈这不是为你好嘛!

  那贾环和贾琮,将来岁数到了,不过是花几千两银子就能打发出府去的,哪里值得你托付终身?

  你姨妈可是跟我说了,等将来你嫁给宝玉,她和老太太一辈子的私房都是你们俩的。

  这不比跟着那两个庶出的,在府外边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强多了?”

  薛宝钗听着薛姨妈这般“天真”的话,不由得苦笑连连。

  但见薛姨妈如此苦苦相劝,她终究还是不忍心再反驳。

  罢了,往后多想办法劝宝玉上进,或许等他听进去,开始发奋图强,也能有个不错的前途?

  这般想着,她便是起身想要出门。

  这般想着,她便起身准备出门。

  “你干嘛去?”薛姨妈见她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往外走,赶忙问道,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别不是要去找那贾环或者贾琮吧?

  知母莫若女,薛宝钗瞧见薛姨妈那狐疑的眼神,便知她定是想岔了。

  她顿时又恼又气,跺脚道:“不是您成日里叫我多和宝兄弟相处吗?”

  薛姨妈微微一怔,旋即问道:“这会宝玉还在族学那边没下学呢,你过去做什么?”

  薛宝钗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说道:“想要成事,光搞定宝兄弟一人怎么行?

  他屋里那些丫鬟、婆子、小厮,哪一个不得先想办法留个好印象?

  若他们日后在宝兄弟耳边吹些歪风,你这心思岂不白费?”

  薛姨妈看着薛宝钗带着丫鬟莺儿头也不回地出了屋子,知晓女儿此刻心情不佳,便也没再多说什么。

  只是心中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觉得对薛宝钗多少有些亏欠。

  罢了,左右往后她那不成器的好大儿还要仰仗荣国府的庇护,等到宝丫头出嫁时,多给她备些嫁妆便是。

  薛宝钗自从出了梨香院,并未径直前往贾宝玉的院子,而是拐了个弯,朝着迎春和林黛玉等人的院子走去。

  一旁的莺儿见状,赶忙小声提醒道:“姑娘,宝二爷的院子不在这边呀!”

  薛宝钗听着就连自己的贴身丫鬟莺儿也是张口闭口不离那块宝玉,心中烦闷更甚,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莺儿吓得缩起脖子,不敢再言语。

  薛宝钗这才没好气地说道:“我去哪边,还需你来多嘴?”

  说着,便是进了迎春几个的院子里。

  迎春的屋里。

  迎春的屋里,许是因为屋里多了个嬷嬷的缘故,迎春几人都很是兴奋,正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听到外边看门婆子说薛宝钗来了,几人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皆带着几分笑意。

  不管薛家人心思如何复杂,平日里在荣国府行事倒也周全。

  因此,迎春几人对薛宝钗的印象还算不错。

  加上平常时她们除了偶尔去赵驹府上,其余时间大多闷在府里,心中难免会感到烦闷。

  这会听到薛宝钗来了,欣喜之下,便是吩咐了丫鬟去将人迎进来。

  薛宝钗进了屋子,见迎春和林黛玉几个下棋的下棋,看书的看书,聊天的聊天,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钦羡。

  若是她有迎春几人这样的家世,又何须为了日后之事这般辛苦谋划?

  想必家中长辈早就为她定下门稳妥、靠谱的亲事了。

  看着几人身后站着的那几个神情肃穆、身姿笔直的嬷嬷,薛宝钗心中的羡慕愈发浓烈。

  想来,这几个应当就是大老爷给迎春几人找的管教嬷嬷吧?

  她先前在薛姨妈面前虽表现得云淡风轻,可要说心里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

  毕竟,若自己能有个从宫里出来的嬷嬷管教,日后与人提及,多少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只是薛宝钗心里清楚,这样的管教嬷嬷其实并不怎么缺少钱财。

  她们更看重的是,从宫里出来之后,还能有一份体面的差事。

  像薛家这样财富有余却权势不足的门第,她们大多是瞧不上眼的。

  探春见薛宝钗从外头款款走了进来,顿时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赶忙起身将她拉进屋里。

  待把薛宝钗按到自己原先的位置上时,探春便冲着对面的迎春挑衅地扬了扬下巴,笑道:“这会来了个没怎么跟二姐姐下过棋的。

  你再想赢得这般轻而易举,可没那么容易喽!”

  迎春瞧着坐在对面的薛宝钗,抿嘴一笑,并未言语,只是不紧不慢地开始收拾棋子。

  赵驹每次从外头寻得些罕见的棋谱,都会第一时间送到迎春手中。

  迎春闲暇时便拿出来细细钻研,棋力较之先前可谓是大有长进。

  之前探春还偶尔能仗着熟悉迎春下棋的路数,与她杀得难解难分。

  可如今迎春棋力大涨,加上她对探春下棋的路数也足够了解,探春没过多久便是败下阵来,这会正恼着呢。

  薛宝钗并未直接跟迎春开始对弈,而是先跟屋里众人打了招呼。

  叫她感到惊奇地是,大嫂子李纨竟然也在。

  在她看来,贾赦一声不吭就给迎春几个屋里找了管教嬷嬷,最为恼怒的定然是贾母,其次就是大嫂子李纨了。

  毕竟,她可是知道先前迎春几个的管教事宜都是由李纨负责的。

  这会儿被嬷嬷们抢了“饭碗”,不说恼羞成怒,至少也该不太想见这几个小姑子才对。

  可眼前这景象,分明是其乐融融,哪有半分嫌隙?

  其实,薛宝钗这是吃了情报收集不全的亏。

  由于贾母下了封口令,府里的丫鬟婆子们都不敢随意提及赵驹和勇毅侯府的事情,薛宝钗自然也就不知道,李纨此前已经“失业”过一回了。

  说起来,一开始李纨心里确实有些不痛快,觉得是元春和秦可卿两个抢了自己的活计。

  还是王熙凤瞧出了她的心思,一番劝说之下,才让她放下了成见:“咱们家如今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跟隔壁侯爷的关系是愈发紧密了。

  前不久还瞒着老祖宗偷偷跑到隔壁府去玩,可见几个小姑子也不像表面看上去那般老实本分的,说不定哪天又惹出什么事来。

  到时候老祖宗怪罪下来,遭殃的还不是大嫂子你?

  要我说啊,这事你干脆早点放手,让大姐姐她们去管便是。

  反正你平日里照顾兰哥儿也辛苦,正好趁机歇一歇。”

首节 上一节 231/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