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177节

  他暗自思忖,宁荣二府这么多人,唯独他与贾母被托梦,且他们分别为宁荣二府的最高掌权者,此事绝非偶然。

  显然,有人蓄意为之,妄图插手贾家事务,甚至离间宁荣二府与勇毅侯府的关系。

  见贾敬神色凝重,沉默不语,贾母不禁心生疑惑,轻声唤道:“敬儿?”

  贾敬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提神醒脑,随后郑重地对贾母说道:“婶娘,实不相瞒,昨夜我也是被老太爷托了梦。”

  此言一出,贾母脸色骤变,急切问道:“东府老太爷跟你说了些什么?”

  贾敬如实相告:“老太爷嘱咐我莫要插手宝玉之事。”

  说着,他留意了一下贾母的神色,接着道,“还让我将送给侯爷的那柄大枪讨回来。”

  稍作停顿,他又补充道,“老太爷甚至想让我收买侯爷手下的亲信,架空侯爷。”

  贾敬最后这句话,令在场众人脸色皆为之一变。

  贾母沉思片刻,突然问道:“那柄大枪是什么情况?”

  贾敬听闻,便将此前赵驹夜闯宁国府祠堂,而后他与赵驹达成交易,将大枪送予他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众人听了。

第254章 毫无边界感的贾家人

  贾政听罢,无奈地看着贾敬,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开口道:“敬大哥,老太爷说得倒也没错。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怎么好轻易赠予他人?”

  贾母与贾赦二人,对此却并没有什么看法。

  尽管贾演骂得难听,但在他们看来,用一柄在祠堂毫无用武之地的大枪,换来贾敬如今的职位,无疑是他们贾家占了便宜。

  几人于荣禧堂商议良久,终于是得出一个从心的结论:

  是有人在暗中作祟,意图离间贾府与勇毅侯府,更是妄想针对赵驹。

  想到这里,贾敬再也按捺不住,气愤道:“我贾家究竟招惹了何人,竟敢借老祖宗的名头来吓唬我们?”

  想到昨晚梦中贾演所说,叫他与赵驹对上的场景,贾敬心中便是止不住的颤抖。

  贾母等人正琢磨贾府近期是否得罪了什么人,元春突然想起赵驹曾提及的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

  她心中略有猜测,莫非是这对僧道搞的鬼?

  念及此,她当即把癞头和尚和跛脚道士的事讲给贾敬等人听了。

  贾敬等人低声念道着这两个名字,满心疑惑:“我们从未听过这二人的名号,怎会招惹到他们?”

  元春犹豫着说:“或许他们自知不敌侯爷,便想了别的法子来对付侯爷?”

  贾敬闻言,脸色微变。

  他想起随赵驹班师回朝途中,听骑兵营的士兵们闲聊时讲的那些奇事:

  连震天雷都炸不死的僧道、那只遮天蔽日的大手、赵驹持枪与仙人争斗……

  起初,他只当士兵们酒后胡言,或者是在吹嘘赵驹的勇猛,可如今细想,那些事或许是真的?

  想到自家被连赵驹应付起来都很是棘手的人物给盯上了,贾敬不禁打了个寒颤,忙问元春:“侯爷现在可在府上?”

  元春摇头:“侯爷一早送我回家,便独自进宫去了,可是要找他商议此事?”

  贾敬神色凝重,点头道:“如此大事,自然要请侯爷一同商量。”

  元春闻言点了点头,而后快步出屋,唤来守在门外的抱琴。

  她从袖中取出一块玉牌递给她,吩咐道:“你拿了侯爷的玉牌,进宫请他来家里一趟,就说有要事相商。”

  抱琴双手恭敬接过玉牌,正要转身离去,却被元春拦下。

  元春凑近抱琴,低声叮嘱道:“进了宫,万事小心。

  若侯爷正忙要事,或在会见重要人物,你便耐心等候,切勿莽撞打扰,误了侯爷的事。”

  抱琴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连忙点头:“姑娘放心,奴婢省得。”

  这块玉牌与秦可卿手中那块相仿,是赵驹见元春在他出征辽东期间,未曾听王夫人的教唆、在府中安分守己,特意给的“奖励”。

  抱琴乘坐勇毅侯府的马车,一路疾驰至皇宫门前。

  她利落地跳下马车,见门口有禁军值守阻拦,便从怀中掏出那块玉牌,对着禁军说道:“几位大哥,我是勇毅侯府上的。

  家里有要事找侯爷,还望几位大哥通融一二。”

  禁军听闻是赵驹府的人,不敢懈怠,从抱琴手中接过玉牌,细细端详一番,确认无误之后,这才将玉牌归还。

  其中一人沉声道:“你既持有侯爷玉牌,本就可直接入宫觐见,无需这般麻烦。”

  说罢,便要带她入宫。

  途中,禁军告知抱琴:“侯爷刚入宫不久,此刻应在陛下那边,你若是要找侯爷,得先去找戴公公。”

  抱琴听闻,连忙说道:“不必如此麻烦,我去月华门那边候着便是。”

  月华门乃宫外臣子觐见安朔帝的必经之路,抱琴想着在此守候,定能等到赵驹。

  禁军闻言一愣,随后狐疑地看向她,问道:“听你这话,似对宫中的布局极为熟悉?”

  抱琴点头道:“我先前随我家姑娘在宫中待过几年,前不久才回府,对这里还算熟络。”

  禁军恍然,对抱琴道:“既然你对这边熟悉,那我便不陪你过去了。

  你手上有侯爷玉牌,若遇到管事姑姑或公公问起来,向他们出示即可。”

  宫中岗哨森严,抱琴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丫鬟,他倒也不担心她会惹出什么事端。

  另一边,赵驹自太和殿阔步而出。

  他此番进宫面见安朔帝,正是为了将来伏若望在大景朝传教一事。

  起初,安朔帝对天主教兴致缺缺,甚至满脸无奈,劝说赵驹莫要多管闲事,有空便多休憩,过些时日又该忙碌起来。

  可赵驹看上了西洋人那边的火器技术,哪里肯轻易放弃?

  当下便是给安朔帝画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大饼。

  要说安朔帝眼下最为忧心的事是什么?

  其一,就是台州那边的倭寇,屡屡犯边,搅得沿海不得安宁;

  其二,则是辽东与宁州那广袤的耕地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赵驹前段时间去了趟大同,逼得瓦剌那边同意将掠去的那几万大景朝百姓尽数送回。

  可辽东宁州那边的地方何等广阔,这区区几万民力哪里够?

  相较水稻、小麦等作物,赵驹提及的番薯、玉米,不仅打理起来相对简易,且产量颇高,无疑是种在辽东、宁州两地的最佳之选。

  安朔帝见这饼画得又大又圆,顿时心动不已,很快便应允了伏若望在大景朝传教一事。

  当然,前提是伏若望能成功将赵驹说的那些高产耐寒的作物引入大景朝。

  赵驹此番目的达成,自然不愿在安朔帝这边多留,生怕被他看不顺眼,再被派出去办差事。

  哪曾想,刚在回去的路上就看到了抱琴正站在那边候着。

  抱琴这会正伸着脖子,眼巴巴地往殿内张望,见赵驹出来,立刻小跑上前。

  待赵驹得知是荣国府出了些事情,邀他前去商议一番,心中不由得有些无语。

  怎地这贾家的人,行事这般毫无边界感?

  但凡出了什么事情,便要找他这外人商议。

  虽内心腹诽不已,但他还是领着抱琴往回赶,打算去一趟荣国府。

  毕竟元春叫人来请,总得给点面子,正好去瞧瞧荣国府又出了什么事,顺便接元春回家。

第255章 贾琮

  荣国府,荣禧堂内。

  贾家众人神色间皆透着几分焦急,目光不时投向门口方向。

  尽管赵驹行事略显乖张且肆意无忌,令他们有些心生怯意。

  然而,一旦赵驹与他们同属一个阵营,那带来的安全感,简直是前所未有。

  直到外头鸳鸯与赵驹寒暄的声音传来,众人紧绷的心弦这才一松,赶忙起身,快步迎上前去。

  待赵驹在元春的引领下于荣禧堂落定,众人便将昨夜之事一五一十地讲与赵驹听了。

  赵驹听闻,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此事定是太虚幻境那几人暗中捣的鬼。

  尽管这般念头在他心中翻涌,望向贾敬等人时,目光难免带上几分异样。

  人家都借了他们老祖宗的名头来托梦,警告他们离自己远些。

  在这以孝道为纲、礼数森严的封建世道,这几人竟还邀他前来共商对策?

  真是孝死个人了。

  许是赵驹的目光太过怪异,贾敬不禁纳闷,开口问道:“侯爷,怎么了?”

  赵驹摸了摸下巴,眼中满是好奇,说道:“你们就从未怀疑过,这是你们真正的老祖宗托梦给你们?”

  贾母与贾敬等人相互对视一眼,而后语气笃定地说道:“昨夜若真是昔日宁荣二公显灵,想来他们定会支持我们当下的所作所为。

  而非对我们的行为指手划脚。”

  赵驹的能耐,他们岂会不知?以贾家如今的势力,与他作对,无疑是自寻死路。

  况且,如今安朔帝与太上皇已然和好如初,赵驹又是安朔帝跟前的大红人。

  别看贾敬这会儿已经投入了安朔帝的麾下可哪里比得上安朔帝一手提拔上来的赵驹来的亲近?

  若是贾家与赵驹对上,莫说安朔帝会在一旁拍手叫好,就连太上皇,都极有可能袖手旁观。

  赵驹闻言,神色间虽然有些无语,却依旧耐心解释道:“元春先前的猜测,倒也有几分道理。

  此事多半是那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暗中作祟。”

  说罢,他面露好奇,继续问道:“按理说,以宁荣二府的门第,那对僧道理应难以入府,更遑论对你们施法托梦了。”

  见众人皆是面露好奇之色,赵驹便将修士在大景朝境内所受的诸多限制,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了。

  贾敬等人听闻那对僧道能耍的手段有限,终是狠狠地松了口气。

  这等施法托梦之举,对他们而言,杀伤力实在可怖。

  即便如此,贾敬依旧面露忧色,对着赵驹沉声道:“侯爷,可有法子将那对僧道解决了?”

  毕竟此等手段,着实骇人。

  赵驹闻言,一脸无奈:“我又何尝不想解决那对僧道,可每次都让他们给逃了,我能有什么办法?”

  言罢,又对着众人提醒道:“按理来说,你们都在府中,却仍被人施法托梦,此事着实反常。

  最近家中各处,可添了什么物件,比如法器之类的东西?”

  贾母闻言,面色骤变。

首节 上一节 177/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