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她在贾母跟前听用多年,遇事已是波澜不惊,可此刻心中却仍是觉得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第221章 北静郡王妃的意图
鸳鸯作为贾母跟前最得力的丫鬟,自然不会像寻常丫鬟婆子那般惧怕王夫人。
面对王夫人的斥责,她只是微微屈身行礼,轻声说道:“太太,要不您先去问问老太太的意思?”
王夫人瞥了一眼神色平静的鸳鸯,面露不悦之色:“你拿老太太来压我?”
鸳鸯连忙摇头,轻声回应:“奴婢不敢,老太太此刻正在里边,奴婢这就帮您去问问?”
王夫人听了,脸色一沉,原本因元春得封诰命而生的喜悦,也随之淡去了几分。
此时众多老亲皆在,且内堂之中全是女眷。
纵然贾母再如何疼爱宝玉,也不大可能应允宝玉留在里边。
王夫人实在没了办法,只得让宝玉先去外边候着,待她征得贾母同意,再唤他进来。
狠狠地瞪了一眼佯装无事的鸳鸯后,王夫人便走进了偏厅。
虽说她心里对此不抱太大期望,但还是将方才之事讲给了贾母听。
不出所料,贾母听闻贾宝玉想来这边,当即开口拒绝:“外头他老子和几个兄弟都在,跑到咱们这儿凑什么热闹?”
屋内女眷这么多,贾宝玉这会年纪也不小了,该讲究的规矩还是得讲究。
不然,就是凭白无故得罪人了。
若是换作贾兰来,倒还说得过去。
贾宝玉这番小插曲,并未在屋内掀起多大波澜。
此时,北静郡王妃正缠着贾母,说是想要见见迎春几个。
贾母自是应允,当即吩咐琥珀去唤三春和林黛玉等人。
迎春等人在花厅最里处设了一桌酒席,正一边饮酒,一边谈天说地。
听闻琥珀传来贾母的吩咐,几人相互对视一眼,便在一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向外走去。
经王熙凤一一介绍,众人上前见礼。
北静郡王妃不禁赞叹道:“常闻老封君膝下孙辈,个个出类拔萃,日后老封君定能尽享清福。
今日一见府上几位姑娘,果真是一个比一个出挑!”
其余女眷也纷纷随声附和,对迎春等人赞不绝口。
贾母满面春风,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哪有你们说得这般好。
也就这几个的意的了,外边那几个,不整日惹我生气,我便谢天谢地了。”
说着,贾母又招呼迎春等人入座,而后一把将林黛玉拉到自己身旁,笑着说道:“我这几个孙女,可比外边那几个贴心多了。
尤其是我的玉儿,对我这个老祖宗最为孝顺。”
林黛玉安坐于贾母身畔,听闻贾母独独夸赞自己,心下不免担忧,遂悄悄瞥了眼迎春几人。
见众姐妹皆面带微笑,目光柔和地望向自己,这才稍稍安心。
又见屋内诸多女眷皆笑意盈盈地凝视着自己,林黛玉不禁微微颔首,试图遮掩心底的羞涩与局促。
贾敏早逝,家中虽有林如海的几位姨娘,却也只是对她这个唯一的嫡女客客气气,何曾有过这般毫无顾忌的打量?
北静郡王妃瞧了瞧低头不语的林黛玉,眼中满是好奇,开口问道:“老封君,这位就是扬州林御史和敏姑姑的千金?
这气质,这容貌,真真像是那下凡的仙女一般!”
因北静郡王与贾宝玉同辈,她自然要尊称贾敏一声姑姑。
贾母听了北静郡王妃的夸赞,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什么仙女不仙女的,女孩子家面皮薄,可经不起你们这般夸赞。”
北静郡王妃走上前,轻轻从贾母怀中牵起林黛玉,口中啧啧称奇,转而向贾母问道:“果真是个灵秀的人儿!
老封君,林妹妹可曾许配人家了?”
此刻屋内皆是女眷,她便也少了几分顾忌,径直问了出来。
林黛玉羞得满脸通红,忙又躲回贾母怀中,还用帕子紧紧捂住自己那愈发娇艳的面庞。
贾母拍了拍林黛玉的小脑袋,以示安抚,而后满脸慈爱地笑道:“玉儿年纪尚小,这些事不必急着提。”
她心里早有意将宝玉和黛玉这两个玉儿凑成一对。
只是两人年纪都还小,且此事还需征求林如海的意见。
因此,她也只能暂且将这打算埋在心底,只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多亲近,好培养感情。
见贾宝玉如此倾心于林黛玉,贾母自然是满心欢喜。
唯一让她有些发愁的是,黛玉似乎情窦未开,对贾宝玉的殷勤毫无回应,只把他当作寻常表兄。
不过时日还长,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北静郡王妃听闻,面露喜色,拍手笑道:“尚未许人也好,我一见到林妹妹便心生欢喜,不如我认她做干妹妹如何?”
北静郡王妃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感意外。
北静郡王妃身为北静郡王的王妃,大景朝的超品诰命夫人,身份尊贵无比,认干亲之事绝非儿戏。
她这么开口,就是说北静郡王也得跟着认林黛玉为干妹妹。
贾母微微皱了下眉头,却未言语,只轻轻拍了拍林黛玉的手,和声问道:“玉儿,你意下如何?”
林黛玉抬眸,瞧了瞧正笑容满面看着她的北静郡王妃,言辞委婉道:“老祖宗,父亲眼下远在扬州,玉儿实在不便贸然认下干亲。”
不知为何,她心底对这北静郡王妃十分抵触。
虽说这北静郡王妃生得极为貌美,且看似对她很是亲近,可她却总觉这王妃望向她的眼神透着怪异。
那目光,好似将她视作一件珍奇稀罕的物件。
贾母颔首,面上带着一丝遗憾,对着北静郡王妃歉然道:“玉儿她父亲现今还在扬州。
但凡有个大事小情,都得去信询问他的意思,老身着实不好擅自替他拿主意。
王妃若当真喜爱我家玉儿,平日里多来府上走动,与她相见便是了。”
这话,明摆着就是在敷衍人。
贾敏辞世后,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往荣国府,这会的贾母实际上已经担任起林黛玉监护人的角色。
莫说认干亲这类于林黛玉而言影响有限之事。
即便是林黛玉的终身大事,贾母在其中亦有着相当的话语权。
只是她一心想撮合林黛玉与贾宝玉,心里下意识不想节外生枝。
若林黛玉认下这门干亲,日后北静郡王或北静郡王妃为她牵线说亲,岂不是有碍她和宝玉的姻缘?
第222章 逐渐张狂
一旁的王夫人瞧着这情景,心中陡然“格登”一声。
莫不是老太太动了心思,要把那狐媚子许给她的宝玉?
平日里,贾母便有意无意让两人多亲近,宝玉又对那狐媚子痴迷非常。
这般一想,王夫人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都要裂开了。
她不自觉地看向正与几位王妃谈笑风生的贾母,暗暗咬了咬牙,心中发狠。
她绝不能让那狐媚子把她的宝玉给祸害了!
几人正说着话,外边便是传来鸳鸯的通报声:“老太太,大姑娘回来了!”
屋内众人闻言一惊,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只见一位身着浅碧色薄罗衫的女子款步走了进来。
她面容姣好,双眸灵动有神,肌肤胜雪,透着温婉灵秀之气。
衫子上绣着几枝娇艳欲滴的海棠,更衬得她身姿轻盈。
身后跟着的两个丫鬟,一个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身形纤细,举止间尽显小家碧玉的温婉。
另一个则生得眉眼含俏,身姿婀娜,一双灵动的眼眸顾盼生辉,透着别样的伶俐劲儿。
正是元春和抱琴、晴雯两个丫鬟。
贾母与王夫人瞧见元春,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王熙凤眼尖,忙笑脸相迎,说道:“大姐姐此番归来,可是为敬大伯的庆功宴而来?”
元春微微颔首,示意抱琴与晴雯将手中礼物交予琥珀收管。
她自幼便入宫,对家中诸多老亲的女眷难免生疏。
好在王熙凤心思缜密,当即拉着元春,将众人一一引见。
几人寒暄一番之后,便是重新落座。
贾母见仅元春一人,不禁心生疑惑,开口问道:“侯爷可来了咱们府上?”
以往赵驹还没出征的时候,元春回荣国府,赵驹皆会相伴同行。
元春面上的笑容一滞,强行欢笑道:“侯爷陪着可卿回秦家去了。”
方才她和秦可卿受封诰命,自然是喜不自胜。
哪曾想还没来得及庆祝一番,赵驹便是转头唤来府上亲兵,询问近日府中可有发生什么事。
亲兵自然不会帮她隐瞒王夫人给贾环下毒一事,一五一十地如实相告。
更令她惊恐不已的是,赵驹竟是不知何时在荣国府安插了眼线。
就连王夫人因赵驹送礼而为难赵姨娘与探春一事的细枝末节,都被打探得清清楚楚。
饶是这些事与她没关系,元春心中仍觉愧疚万分。
尽管赵驹表示她处置得当,后续不会再究责,但她哪里敢赌他说的话是真是假?
好在她和秦可卿受封诰命,按惯例,是要回娘家庆祝一趟的。
赵驹这会回来了,自然是不会叫秦可卿独自一人回秦家。
她便是趁着两人不在的时候来这边一趟,想着叫贾敬来处理此事。
念及此,元春眉头紧蹙,心中愁绪翻涌,忍不住幽怨地瞥了王夫人一眼。
若她这母亲能少生些事端,自己又何至于如此心力交瘁……
王夫人与贾母只当是太上皇给元春加封诰命,赵驹因怜惜秦可卿还是个白身,故而有意疏远。
贾母还算克制,心底忌惮赵驹,即便心中略有不满,也不敢表露分毫,生怕被他知道。
王夫人却全无这般顾虑。
在她看来,自家女儿已然这般无名无分地跟了赵驹,自己好歹也算赵驹的丈母娘。
丈母娘教训女婿,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