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352节

  而与此同时,南祝仁的眼神失去了对焦。

  【心流状态】启动。

  南祝仁快速分析着来访者陈述的内容,并且尝试着把里面表达出来的东西和咨询计划结合。

  【你要是第一次咨询的时候就能说这么多该有多好……咳咳,思维发散得有些过头了。】

  【来访者毕竟是主观内在和客观外在环境互相影响下成长出来的复杂个体,不可能按照课本和参考书的形式在咨询中陈述的……】

  南祝仁眨了眨眼睛。

  来访者刚刚的陈述里面,隐藏了诸多非常经典的问题。

  最厚重的,就是【原生家庭】问题了——这也是南祝仁咨询计划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成人依恋风格】的问题绝对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

  南祝仁也可以肯定,关于家庭方面,来访者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说。今天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不过——

  这不是今天咨询的重点,这是第三阶段咨询才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来访者的问题具象化,把他看作是一个从小营养不良导致体虚,而在野外运动中骨折受伤的人。

  上一个阶段的【接地技术】,是给他止血、上夹板、注射抗生素等等的急救措施,防止对方在送到医院之前就暴毙。

  而今天开始的第二阶段,则是给来访者做手术,让他可以把这次意外受到的伤害痊愈。

  至于之后的第三阶段,对于【原生家庭】的探索,是给来访者调养身体,进行体质训练,从而让他变得健康起来——至少是尽可能的健康。

  ……

  以上的这些念头,在两个呼吸不到的时间里,从南祝仁的脑海中闪过。

  此时,来访者还没把水杯放下。

  南祝仁耐心地等待对方重新做好准备,才缓缓道:“在你刚刚的陈述中,我注意到了几个非常关键的地方。”

第515章 【我】的矛盾

  来访者听到南祝仁这么说,放下水杯,集中注意力。

  他进入状态得很快。

  南祝仁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先给出结论:“你依旧在自己攻击自己。”

  然后再进行解释:“在你说的第二件事情里面,你觉得自己给老师造成了麻烦,认为现在的自己是有很大的可能被老师‘讨厌’的——你甚至给你的老师找到了很多去‘讨厌你’理由。”

  “在你说的第三件事情里面,你把自己形容为了一个‘不孝’的人。虽然你说了一些对于父母的……抱怨,但是你同时也在为父母开脱,你认为他们很不容易,他们是真的关心你。”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第二次咨询里面也有出现。”南祝仁回忆道,“当时你有因为受骗而产生的恐惧,但同时也在抨击自己‘太容易上当’,甚至隐隐有抨击自己‘受骗活该’的形容。”

  说着,南祝仁伸出两只手,在来访者的眼前握成拳头。

  随后把两只拳头狠狠碰撞。

  “就好像你的脑子里面有两个人,在彼此争吵、彼此战斗一样。”

  听着南祝仁的话,来访者的视线开始凝固,露出思考的表情。

  南祝仁继续道:“而事实上,你的脑子里面——现在确实有两个人。”

  说着,南祝仁伸手虚指了指来访者的额头:“因为这个诈骗事件的发生,你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了割裂,让你产生了【自我认同】的危机,甚至发展成了【自我对抗】状态。这会让你在没有被任何人指责的时候,自己开始攻击自己。”

  来访者似懂非懂地点头,重复了一下南祝仁的关键词:“【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

  【理想自我(ideal self)】,指的是个体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它包含了个人所有的愿望、抱负、目标和价值观,代表了一个人心中最完美的自我形象,是个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现实自我(real self)】则是个体实际感知到的自己当前的状态。它基于个人对自己当前特质、能力、外貌、行为、角色和社会地位等等,通过主观或客观信息形成的评估。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差距,是人类个体心理的普遍现象。

  但当这种差距过大、僵化或无法调和时,会引发一系列深层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情绪方面,可能会产生【慢性焦虑】,过度害怕理想无法实现;可能会产生【无力感】乃至【抑郁】,反复强化自己“是一个无能者”的认知;可能会有【病理性羞耻】,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亦或者产生无端的【愤怒】,将极端情绪转向外界或者自身。

  行为方面,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变得【拖延】与【逃避】,或者变得【过度代偿】去疯狂工作而导致身心耗竭,也可能陷入因细小失误而崩溃的【完美主义陷阱】,再就是染上酗酒之类的堕落恶习。

  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大量的头疼、失眠的【躯体障碍】,以及破坏【社会关系】。

  ……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的眼睛,道:“一般人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冲突的时候,多是长久努力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你,是因为遭逢巨变。”

  “如果把【现实自我】看做是一个朝着【理想自我】努力的进度条的话——”南祝仁伸出手掌,在空气中一划,“——你的【现实自我】相当于是被砍了一刀。一下子和【理想自我】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因而非常快地爆发出矛盾。”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又看了一眼来访者。

  南祝仁此刻的表情没有变化,因为咨询师不该在来访者面前展露负面情绪,咨询师需要给来访者传递乐观。

  但是在心里,他为眼前的这个人叹了一口气。

  南祝仁道:“在我们长久的交谈中,我能够看出来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格的人。”

  “在第一次来的时候,你就非常迫切地希望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重新开始工作,开始高效学习。”

  “你希望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希望麻烦别人。”

  “你努力学习离开家乡读大学,毕业后从军,退伍后又考研究生,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法院的时候,你甚至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想也不想地扑上来见义勇为,自己还因此受了伤。”

  南祝仁几乎是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掰着帮来访者细数,这也是一个【支持】的过程。

  “这些都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内驱力】才能去做、去做到的事情。能够看得出来,你有一个非常稳固的【理想自我】,它在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力量支撑你去提升【现实自我】。而也是因此——”

  南祝仁抿了抿嘴唇:“当你的【现实自我】受挫之后,造成的【自我冲突】才会格外剧烈。”

  来访者的手抖了抖,没有说话。

  只是呼吸变得愈发急促,盯着前方空气的眼神愈发僵硬。

  “引发这种【自我冲突】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你可能会出现【存在性恐惧】,认为‘优秀的人才该被接纳’,‘这样的我不配得到帮助’。”

  “你的【自我连续性】会被隔断,一直以来都在提升的【现实自我】突然停滞乃至于倒退,你会觉得对生活失去掌控感,甚至觉得生活崩塌。”

  “同时因为思虑过重,长时间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你的【防御系统】也会紊乱,对一些小事过度反应。”

  南祝仁每说出一句话,来访者都会进行一次深呼吸。

  因为每一句话都直指来访者的深层想法。

  恐惧、失控、应激,都是他这段时间的真实想法,真实反应。

  好半天之后,他才开口,声音干涩,好像呻吟一样:“老师,您说得都对……”

  他抬头看向南祝仁的眼睛,神色好似哀求:“那,该怎么办?”

  南祝仁给出一个笑容:“我们要把它‘整合’到一起。接下来我们用的办法,是【格式塔学派】的【空椅子技术】。”

第516章 将混乱的“我”,外化成可视的两个客体

  【格式塔疗法】,又称完型疗法,以【格式塔流派】的心理研究理论为基础。在基础理论中,【格式塔流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在将这种心理研究理论应用到心理咨询的领域之后,【格式塔疗法】延伸出了很多观点,其中几条非常适用于解决南志昊这名来访者当下情况的问题。

  这也是南祝仁为什么选择用这个流派的疗法,去作为来访者第二阶段主要治疗方法的原因:

  一、整体论与场论。人是心身统一的整体,个体不能被孤立理解,必须在与其所处环境的动态关系场中看待。

  二、此时此地。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担忧只有在它们当下影响个体的体验、感受、身体反应和行为时才有意义,且个体的“体验”高于“回忆”。

  三、觉察。在个体对自身和环境进行不加评判的感知的时候,疗愈效果便已经开始产生。

  四、责任与自主性。个体需要对自己感受、想法、行为、选择负起责任,同时明确哪些责任属于当下的自己,哪些责任属于环境。

  而【空椅子技术】则是【格式塔疗法】最著名的技术。这个技术实施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来访者的面前摆一张空椅子,然后让来访者与想象中坐在空椅子上的“外化载体”对话,角色互换,促进未表达情感的宣泄、理解与整合。

  这个“外化载体”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我的一部分、情感、症状等等。

  这个技术看上去比较幼稚,甚至有点像是过家家,但【空椅子技术】实际上深度运用了心理学中【外化】的原理,将个体内在的、抽象的心理内容转化为外在的、可感知的对话对象,实现认知和情感的重组。

  非常适合当下南志昊的状况。

  但同时,也是因为这个技术看上去真的比较幼稚,所以在实施起来的时候,成年的来访者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抵抗】。

  这无关咨询关系是否深入,纯粹是一种本能。阅历越是丰富的个体,越是会抵抗一些基础的干预技术。

  矫情的大人,就是麻烦。

  所以为了保证这次干预的效果,南祝仁得要想办法让来访者更加投入一点。

  这也不难。

  【格式塔疗法】的整合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认知调整的过程。而想要促进这个过程,只要把来访者原有的固化认知打破就行了。

  恰巧,南祝仁也在来访者之前的讲述中发现了几个小问题,特地留到现在才说,就是为了给【空椅子技术】当药引子。

  看着眼前的来访者,南祝仁开启了一个短暂的【对峙】——

  南祝仁先是起身,尝试着去调整室内单人沙发的位置。

  咨询室内有一张双人沙发,两张单人沙发。单人沙发原本摆在双人沙发左侧方和右侧方,坐在双人沙发上的人如果要和单人沙发上的人有眼神接触,需要侧过身子。

  而经过南祝仁的调整后,这两张沙发就分别处于双人沙发的左前方和右前方,来访者正坐在双人沙发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两张沙发同时收纳进视线里面。

  单人沙发的重量不轻,来访者在看到南祝仁的动作之后连忙上前来帮忙。

  南祝仁乐于见到这一幕,在手上压力骤减的同时,他像是感叹一样道:“谢谢——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而且乐于助人。”

  来访者露出被夸奖了的不好意思的笑,随后笑容很快变苦:“我想着……与人为善嘛,替别人多想想,力所能及能帮一点是一点……但是现在,我有的时候都会觉得帮别人的‘我’,反而会给别人造成困扰,不如不帮……”

  南祝仁就是要引出这句话。

  他像是指导、又像是聊天地对来访者道:“你这么想就有些太以自我中心了。”

  ……以自我为中心?

  来访者动作一顿,看着南祝仁愣了两秒,似乎不理解南祝仁为什么说出这种程度的指责来。

  随后他很快解释道:“老师,我不是自我中心,我是担心给别人造成麻烦……”

  南祝仁却点头坚持道:“这就是自我中心。”

  来访者好像觉得南祝仁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他语速快起来:“老师,我的意思是我担心我去帮忙给别人的话,造成的困扰反而多过我能提供的帮助,我觉得他们身边的人如果知道我的事情可能……”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像是大脑里面闪过一个霹雳,来访者张着嘴巴,人像是雕塑一样定在原地。

  南祝仁把沙发稳住,挪到目的地之后,才对着一脸呆愣的来访者摊摊手,一字一句地重复道:“你、觉、得。”

  来访者的嘴巴缓缓合上,半天后才挤出一句话:“这也是‘自我中心’?”

  南祝仁点头。

  来访者又问道:“因为‘我觉得’,别人的想法会是和我一样的?”

首节 上一节 352/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