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20节

  南祝仁点头:“那你现在‘在哪里’呢?”

  “我……”小赵老师张了张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南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会有这种下意识的反应?”

  答案其实都在小赵老师刚刚阐述的经历中了。

  南祝仁道:“你刚刚所讲述的经历,重点都是当前工作遇到的难题。”

  “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果差点搭进去编制;”

  “你不能好好上课,被琐事占据了专业工作时间,甚至连最基本的缓解学生压力都做不到……”

  南祝仁一一例举,缓缓引导:“这些事情让你感受到【惊吓】、【无奈】、【烦躁】等等。但是既然能够被你一起拿出来说,它们之间肯定存在一个共性,能够让你产生一种认知,一种情绪。”

  南祝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小赵老师:“你现在能够体会到那是什么情绪吗?”

  年轻的女老师舔了舔嘴唇,突然产生一种恍若上课时的紧张。眼前的南祝仁好似背对一个PPT,拿着激光笔,正在对自己进行谆谆教诲。

  从【朋辈督导】变成真正的【督导】了呀。

  不过,和曾经的导师、老师比起来,南祝仁的声音有种额外的安抚感。

  虽然两人现在隔着两只胳膊的距离,小赵老师却恍若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自己脑袋上面,像是撸猫一样轻抚自己。

  她莫名有些享受,很快安静下来。

  也立刻沉心去感受。

  “我……觉得很【挫败】。”

  她说了出来。

  “我的工作给不了我任何的正向反馈,甚至我都不能够去完成我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很【挫败】。”

  “南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南祝仁微微一笑:“你学过【存在主义流派】吗?”

  补上了

第320章 【存在主义】的关注当下

  【存在主义流派】?

  小赵老师面露迷茫地摇了摇头。

  南祝仁对这种眼神并不意外。

  之前就说过,心理学如今属于“百家争鸣”的阶段。

  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大势力”、和所谓的“十大流派”还没有完成整合,就有更多小众的流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当然了,这些流派说是“小众”,并不是因为效果不好,而是因为它们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南祝仁如今口中说的【存在主义流派】就是其中之一,而它恰恰非常适合眼下小赵老师的情况。

  ……

  “南老师,这个【存在主义】……能细说吗?”小赵老师提出了疑问。

  刚毕业没多久的科班学生,大多擅长的是某个主流的学派——因为学校会安排相关的课程,甚至考研也会要求背诵。

  对于小众流派的了解,就知之甚少了。

  南祝仁解答道:“【存在主义】和你的【行为主义】差距比较大,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说二者是相反的——因为【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哲学,比如尼采、萨特等人。”

  他的第一句话就让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

  心理学这个学科很微妙。它从哲学之中独立,最后又被归入自然科学,其中混杂着大量的相互冲突的理论,这也是这个学科内部“百家争鸣”的原因。

  各个流派中,【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从哲学往自然科学领域靠拢的开端,因为【行为主义】主张实验观察,用客观指标衡量结果——哪怕到今天,【行为主义】也可以说是心理学中“最科学化”的学派之一。

  而眼下南祝仁说的【存在主义】,就几乎是另外一个极端了。

  “如果要照本宣科地说的话,【存在主义】不追求‘消除症状’,而是通过直面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如自由、责任、孤独、死亡、无意义感,等等——帮助来访者重新理解生命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它的核心治疗原则包括四点:‘关注当下’、‘探索根本问题’、‘强调责任和自主性’、‘接纳而不消除焦虑’。”

  如果是面对来访者,南祝仁肯定不会进行这么系统、详细的解释。因为对一般的来访者来讲,这样弊大于利。

  小赵老师迟疑了一下:“南老师,这听起来和【人本】好像?而我是做【行为】的……我的意思是,我现在【行为】都还没学到家,现在往里面学【存在主义】,会不会……”

  担心走火入魔是吧?

  南祝仁摇摇头话锋一转:“赵老师,你也是做咨询的,那你还记得咨询的第一步是什么吗?”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在校期间被导师督导的味道一下子就上来了。

  她试探着回答:“……收集信息?”

  “那为了收集信息,我们需要?”

  很好,这种连环发问的感觉更熟悉了,小赵老师的语气都变得有点不自信了:“……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南祝仁点头:“可你知不知道,‘和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这个做法,是【人本主义】提出来的?”

  小赵老师:“……?!!”

  南祝仁又道:“然后你刚刚指出来,你在我们的咨询中有多次【防御】,对吧?”

  小赵老师点点头。

  南祝仁笑道:“但【防御】这个东西,也是【精神分析】的概念啊。”

  这是很浅显的东西,平时如果没有被人点出来就罢了,但一旦被戳破,就是醍醐灌顶。

  小赵老师明白南祝仁要说什么了。

  “心理咨询发展到现在,虽然说呃……内部声音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无论是哪个咨询师,时至今日,身上都是已经有着多流派结合的味道的了,这是一种进步。”

  “至于你担心自己【行为】学得不到家,就被带歪了思想……”南祝仁笑笑,“很多小众的流派,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说不定将来你还能开宗立派呢。”

  听了这话,再没有什么问题了。

  小赵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端正了态度,不再纠结。

  她的注意力开始往专业的地方投放:“南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我的情况适合用【存在主义】呢?”

  南祝仁伸出一根手指。

  “首先,【存在主义疗法】脱胎于哲学思想,因此对于来访者自身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同时要求来访者有着深度的自我觉察,能够频繁地反思——这一点很合适你。”

  这句话还是一个【支持】,意思是“【存在主义】一般人想用都没那个智商,你能用说明你是高素质人群!”。

  小赵老师抿了抿唇,压住了嘴角。

  随后南祝仁伸出第二根手指头。

  “其次,【存在主义】不执着解决问题——很遗憾,你现在的问题确实是解决不了的。”

  南祝仁叹了一口气:“你领了这个编制,从你刚刚的对话中,你现在也没有辞职的意愿,因此你脱离不了现下的环境;同时,你也没有办法以一己之力改变高考、改变家长的认知、改变工作的环境。”

  从这个角度来讲,【存在主义】像是一种“退一步来讲”的妥协。

  但却也特别契合当下多数人遇到问题的情景——要是能够说走就走,谁还会留着抗压抗到心理出问题?

  南祝仁再伸出第三根手指。

  “最后,就是【存在主义】的‘关注当下’主张。”这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在我们刚刚的对话中,小赵老师你对于‘过去’似乎很执着。”

  南祝仁一一回忆道:“你被学生告白,因此影响了面对异性、乃至于面对学生的态度;”

  “你工作受挫、面对学生受挫,因此有挫败感和无奈。”

  “以及——你很执着于自己在校期间的能力和成就,认为现在给学生做咨询的质量绝对不能低于从前。”

  南祝仁看着小赵老师的眼睛:“这些,都是你‘过去’发生的事情,且对‘当下’造成了影响。”

  “但是当在讲述它们的‘当下’。”南祝仁缓缓道,“你却【防御】了,而且还对【防御】进行了【防御】。”

  “这是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321章 【意义重构】

  不管是什么流派,什么技法。

  把问题暴露出来,并且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都是第一步。

  【存在主义流派】中,会在这个前提上要求更多——在暴露出来问题之后,还要来访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以及“当下感受背后的原因”。

  此为第一阶段——【现象学探索】!

  小赵老师已经完全被南祝仁说服,在这一阶段推进得很快。

  “如果不是南老师你点出来,我可能真的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我也不会意识到我在对【防御】进行【防御】。”

  小赵老师沉吟了一会:“按照我们刚刚所说的,我的几处【防御】,都是因为产生了【挫败】的情绪,而我的这种【挫败】……都是针对工作的。”

  “为什么在工作中感到【挫败】?”南祝仁追问。

  “……因为一方面我觉得,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困难重重,学生、上级领导都在给我的工作设阻碍。”

  小赵老师指的是“男学生告白”和“校领导安排杂活占据时间”这两个事件。

  “另一方面,我觉得给快高考的学生做咨询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咨询是没有必要的,而我这个心理老师,也好像变成了一个吃空饷的编制……”

  南祝仁微微点头。

  可以开始推入第二阶段了。

  存在主义中有很多技法,而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不同,可以选择的技法也可以不同;咨询师可以在一个存在主义的大框架内选择不同的技法,组成一个完整干预的不同阶段。

  针对小赵老师的情况,这一阶段,南祝仁选择进行【意义重构】。

  南祝仁想了想道:“你刚刚好多次提到,你觉得‘现在给学生做咨询’是没有意义的;哪怕做了咨询,你也觉得现在给学生做的咨询的质量比不上以前。”

  “……对。”

  南祝仁皱起眉头,做出了一种带着疑惑的、似笑非笑的表情。

  他道:“注重‘咨询质量’,这是‘咨询师’考虑的问题啊。”

  “可是,小赵老师你现在是‘心理老师’,而不是‘咨询师’了啊。”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脑子有点短路。

  然后,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嘴。

  ……

  不同的职业,对“意义”的界定不一样。

  医生觉得救命治人有意义、消防员把救火防灾做意义、军人以保家卫国为意义。

  那,老师呢?

  不管是什么,显然眼前的小赵老师在意义的界定上有些钻了牛角尖。

首节 上一节 220/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