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19节

  尤其是面对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的时候。

  “但是现在,我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都觉得束手束脚的。”小赵老师道。

  她先说了心理健康授课的问题。

  “高三的学生每天都是十二点之后睡,早上夸张一点的六点不到就起床了,所以几乎每个课间他们都会拿来补觉。上心理科的时候,好多学生都睡着了……”

  “但其实我也支持他们睡觉。因为就他们的身体状态来说,多休息一会无论对生理还是对心理都有好处的。”

  “所以后来我上课的时候也都会明说,只要不打扰其他同学,睡觉也好自习也好,他们想要做什么都可以。”小赵老师的表情有点释然又有些遗憾,“只是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南祝仁了然地点头。

  让学生上课的时候自由安排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一种特殊的出于心理健康考虑的课程设计。

  对学生来讲,说不定反而更好。

  只是不太利于老师自身,各种意义上的。

  “然后就是心理咨询的方面了……还是老问题,学生午休和课间都补觉,很少有意识会过来心理咨询室……”

  “再就是家长。有的时候我发现一些有心理危机危险化倾向的学生,打报告反映到学校,学校再通知到家长……但是家长根本不理,都说先把高考考过了再说,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南祝仁一个个地听着,小赵老师每说一个,他都给予充分的反馈回应。

  “最后我想着,那不做心理健康教育,又没法进行心理问题干预,那去缓解高考压力呢?”

  小赵老师又叹了一口气:“但也还是不行。”

  南祝仁想了想,顺势接上:“因为高考?”

  小赵老师点头:“对,因为高考。”

  用心理学知识去缓解高考压力,但是因为高考却又无法实行。

  听起来像是悖论,但却是事实。

  “南老师你很懂呀。”小赵老师扯了扯嘴角,笑容在脸上稍纵即逝。

  “你肯定知道【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定律嘛,那个关于动机和效率的研究理论,也说明了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

  “这个‘适当’的压力,界限在哪里呢?现在的压力被缓解了,会不会立刻降低学习效率呢?学习效率下降了,能不能再提升回来呢?”

  一连三个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是近乎无解的问题。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这些问题都可以去研究去探索,但是——谁会拿高考生来做实验去研究的?

  南祝仁总结:“所以你现在也根本不敢去帮高三的学生排解压力?”

  小赵老师显得有气无力,声音拖着长长的尾音:“对……”

  ……

  小赵老师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高中心理教育面临的通病。

  不管是治本还是治标,都极难。

  属于要对特定地区、特定学校,开展专业性的课题研究的程度。

  好在此刻面对小赵老师,南祝仁也不是要给对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而是给予【朋辈督导】。

  小赵老师的倾诉显然已经完毕,南祝仁开始进入自己的状态。

  “小赵老师入职到现在多久了?”

  “快一年了。”

  “这么长时间,有和别人谈过工作的事情吗?”这句话是试探。

  “……没有。”小赵老师突然笑了,似乎看破了试探,“南老师,你在试探我的社会支持系统吗?”

  然后没等南祝仁对她的话做出反应,小赵老师突然又做出一种恍然的样子:“不好意思南老师,我这个反应好像……又有点【防御】了,你继续你继续……”

  南祝仁心里笑了。

  这才是他要试探出来的东西,或者说诱导出来的东西。

  南祝仁,要她当下再进行一次【防御】。

  此刻南祝仁直接点出了小赵老师的问题:“你在我们刚刚谈话的过程中,似乎好几次主动提出自己在【防御】,这是为什么呢?”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对这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

  似乎无法理解南祝仁无法理解。

  “因为……【防御】会干扰咨询的进程,也可能会迷惑咨询师。我主动提出我在防御,能够让南老师你更轻松地处理……”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暴露】……吧?”小赵老师的语气有些不确定,“这样能够更好地推动咨询进程?”

  ……

  对于高知识人群和善于自省的人,咨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对方都这么善于思考了,那依旧想不通的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面对一个本身就善于思考的人,如何去诱发对方进行新的思考,这是很吃专业素养的操作。

  甚至于,“找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面对心理学行业相关工作者的时候,难度又会更上一层楼。

  在刚刚小赵老师的叙述过程中,她对于自己问题的讲述非常流畅,对于自身的想法剖析得也很彻底。

  但这不是南祝仁想要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倾诉”疗愈的话,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小赵老师显然是想要更多,也需要更多。

  好在,她此刻面对的是南祝仁。

  “你想要推动咨询的进程,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南祝仁道,“那这个‘进程’的目标呢?你有在心里预设过吗?”

  小赵老师迟疑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自己要说的答案是对还是不对。

  “目标是……讲完我的问题,然后让南老师你发现我的问题,最后……尽可能地获得疗愈?”

  南祝仁先是肯定了小赵老师的这个回答,然后突然道:“所以这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乃至于情感都投入进这次对话里面。”

  小赵老师肯定地点头。

  南祝仁看着她:“你觉得你【防御】的时候,会干扰这个进程?”

  缓缓道:“真、的、吗?”

第319章 喂,不要变成流派战了啊!

  【防御】会不会干扰咨询进程?

  小赵老师回答地理所应当:“会。产生【防御】的时候,不是意味着自己对于自己当下讲述的事情有排斥感嘛,说明讲述者其实已经脱离了当下的情感,已经没有所谓的‘投入’了”

  南祝仁却突然道:“那刚刚,在你指出自己在【防御】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

  这句话让小赵老师猛然愣住。

  她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她下意识的回答甚至有点萌萌哒:“我……坐在你面前?”

  南祝仁轻笑一声,表情中居然带了一点师长对学生的鼓励。

  “你的身体确实坐在这里,那你的思维呢?”他一点一点地引导。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思维……在我们的对话中啊,我想要推动咨询的进程。”

  引导到这里就够了,南祝仁已经在小赵老师的眼睛里面看到了困惑。

  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可是当我们在讲述过去经历的时候,‘你’不是应该在‘具体事件’中吗?”

  “哪怕你产生了【防御】,你也依旧在你所讲述的场景里面;哪怕你产生了抵抗和掩饰自己的意图,你也在回忆、你也在体验、乃至于在成长。”

  “但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在【防御】的时候,你从那个具体的场景里面‘挣脱’出来了,回到了我们的‘咨询中’。”

  南祝仁看着小赵老师的眼睛:“换句话说。当你意识到自己在【防御】,并且对我进行表达的时候——你在对自己的【防御】进行【防御】。”

  这句话有点绕,但被小赵老师完全理解了。

  ……

  不过,虽然这句话被小赵老师理解了。

  对这句话背后的道理,她却依旧好似雾里看花一般。

  于是她下意识地求助了眼前的南祝仁。

  “南老师……这样其实是不好的,对吧?”

  南祝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了弯,问了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

  “小赵老师本科具体修的是什么专业?”

  “……应用心理学。”

  “是往咨询方向走的吧?主修哪个流派?”

  “【行为主义】,我跟着我导师学的。”

  行,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南祝仁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刚刚你在咨询中展现出来的这种取向,确实很有‘一部分’【行为主义】的特色。”

  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领域,目前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各个主义和各个流派之间有诸多的思想矛盾和价值冲突;虽然偶有有融合创生,但也不乏恨不得把彼此狗脑子打出来的攻讦争斗。

  南祝仁此刻把用词限定在“小赵老师身上的【行为主义】”,避免让话题看上去像是宗门互殴。

  南祝仁道:“我们都知道,【行为主义】最基础的应用就是用【惩罚】和【强化】来建立【条件反射】,消除掉无用行为,保留目标行为。”

  “这是一种目标很明确的取向——就像你在刚刚对话中所展示出来的,你非常执着地想要推进‘咨询流程’,跳过【防御】。”

  “但是。”南祝仁一个停顿,“那些会产生【防御】的点,不是很奇妙吗?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跳过去,而是就在‘当下’停下来去探索,去挖掘这个【防御】出现的原因,这不也是一个咨询的重大突破吗?”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老师,那我们……现在回头去关注那些【防御】?”

  南祝仁点头又摇头:“除了【防御】之外,你对【防御】产生【防御】的原因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一些。”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此刻。

  小赵老师突然脱口而出一句:“南老师,你是什么流派的?【精分】吗?”

  心理学中的【防御】概念,最早确实是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来的。

  不过……怎么着?我都这么努力避免流派攻讦了,小姑娘你现在又想要主动开启宗门战了?

  南祝仁用拇指和食指比了个手势:“我主修【认知行为】,但是其他的诸如【精分】、【人本】之类的,我也都接触过一点点。”

  小赵老师若有所思地点头。

  紧接着她又低声惊呼:“老师,我现在……是不是又【防御】了?”

首节 上一节 219/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