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染】同步发动。
——一下子。
李明路刚刚下降的情绪基准线,精准地被南祝仁的【喜悦】拉住,重新往回拽了一把。
他扯了扯嘴角,似乎也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南祝仁见此也勾起嘴角。
果然,【情绪感染】这个能力在对抑郁症来访者做咨询的时候,有奇效。
南祝仁当初在获得这个能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在眼下的场景使用了。
“既然这个‘早餐’场景是让你感到最难受的,那么我们就把它标记为【刻度10】。”
南祝仁循循善诱:“接下来,我希望你找出那天所有让你感受到难受的想法中,【刻度5】的一件事情。我们通过那件事情来训练今天的【情绪记忆改写】。”
这是另外一个用来避免来访者过度沉浸在负面情绪的小技巧,一个没有【情绪感染】能力也能够实施的技巧——利用【刻度10】、【刻度5】这样的数字,来让一个形象的感受变得抽象化、书面化。
这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访者过度体验,同时还以一种较为客观的视角去面对自己的情绪。
“而同时——”
南祝仁的视线扫视李明路的手腕部分。
在上次,南祝仁确认李明路有没有自伤情况的时候,就有注意到李明路有带手链的习惯。
这一回,他带的还是和上次来一样的手链。
麻绳编制,质地粗糙,上面还有一些南祝仁不太认识的木头模样的穿孔坠物。
“上次我忘了问,你的这条手链有什么故事吗?”
这个话题的跳跃度有点大,李明路愣了愣,但是很快跟上了南祝仁。
“这是我给自己做的20岁生日礼物。这上面的木头是我的第一块画板,后来因为太旧了用不了,我就亲手把上面比较完好的部分锯下来磨成小块,再抛光做成工艺品的样子串起来,变成手链……”
是并不贵重,但是有很强纪念意义的随身饰品。
“你经常带?”
“每天都带,没换过。”
南祝仁满意点头:“很好,那么接下来,在你回忆【刻度5】的【情绪事件】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摸着这串手链上的小木块。”
李明路手链上的木块很小,是没有办法去像那些串珠一样去盘的。
但此刻,李明路用手抚摸、摩挲这个小木块的时候,莫名地感觉到从指尖传来了一阵一阵安宁的感觉。
回忆负面情绪的时候,那些不好的记忆会像是灰蒙蒙的幕布一样,去覆盖心中的小人;而此刻指尖传来的触感,就好像一个从天而降的船锚,始终在灰蒙蒙的头顶保留了一个开口。
南祝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再出口去打扰李明路。
“【刻度5】的事情的话……”李明路缓缓回忆。
“就是我那天准备画画的时候,没有什么灵感。然后,我就去翻以前和老薛的聊天记录——老薛是我的编辑,我平时提交作品什么的都是和他对接的。”
李明路解释了一句,然后继续道:“我翻那些聊天记录,我觉得很对不起老薛。我觉因为我的这个病,肯定让老薛很为难,然后我觉得我现在画出来的其实都是垃圾,老薛是为了拉我一把才故意去收这些不好的作品。”
“我因此觉得——如果没有我,老薛会不会过得更好。”
“同时因为我一直想着这个事情,那天我也一笔都没有画。”
说了这个想法之后,李明路冲着南祝仁笑了笑:“当然,我现在肯定知道这些想法是不对的……”
第267章 【细节解构】和【事件重建】
觉得这些想法不对。
那具体是哪里不对呢?
南祝仁没有问出这个问题。
让李明路说出“具体哪里不对”是第三步的事。
中间还有第二步。
咨询的推进步骤不能够操之过急。
打个比方。
如果说把遇到问题而觉得困扰的“当下”,作为【起点】。
把问题解决、不再会被困扰的“未来”,作为河对岸的【终点】。
对于专业的心理人士,只用说:“你从【起点】到【终点】就可以啦。”
对于情绪、心境、认知都正常人,可能需要多一步:“从【起点】开始,‘划船’去【终点】,就行了。”
而对于心理能量比较弱的人群,可能还要再多一些步骤:“在从【起点】出发之前,你可以先从XX地方找一条船,再用这条船划过去,用这样的动作……什么?你的手腕有伤?没事,那我可以针对你的身体调整一下划船的动作,你这样、这样、再这样……也能到【终点】的!”
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细致地分解。
此刻,南祝仁面对李明路。
在李明路成功地回忆出了【情绪事件】之后。
“很好。”南祝仁先对李明路的回忆表示了肯定,“现在我们完成了【情绪记忆改写】的第一步——【记忆提取】。”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步——【细节解构】。”
眼下,虽然这个【情绪事件】只是【刻度5】的事件。
但是回忆它,依旧让李明路情绪状况有所下落。
南祝仁这一回没有急着用【情绪感染】去拉扯李明路的情绪,而是纯粹地使用咨询技法,对李明路进行引导。
南祝仁问道:“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难受。”李明路的这个回答很笼统。
南祝仁继续追问:“具体是哪种【难受】?能用一种详细的情绪去形容吗?”
李明路皱起眉头,这是大脑用力思考的表征。
他似乎在细细咀嚼当时的情绪,企图品出其中最微末的滋味来。
“可能是……【愧疚】吧。”
南祝仁心中点头,一步一步地继续引导:“【愧疚】,嗯。那你的身体,是怎样感知这种【愧疚】的呢?”
“或者说,这种【愧疚】对你的身体起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李明路皱起眉头。
“我可能,全身都在发抖。然后,身上的肌肉都有收紧。”
“就是,我的身体可能在抗拒我继续去和老薛联系,不想再给老薛造成负担。”
南祝仁在李明路这一回的叙述中捕捉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果断选择重复里面的内容,并且进行延展:“你刚刚说全身的‘肌肉有收紧’,这是一个很好的细节。”
“那,如果用一种东西来类比你当时那种‘肌肉收紧’的状态,你会用什么来比喻呢?”
用一种东西来比喻?
李明路的思维完全跟着南祝仁走。
思考了一会之后,试探着道:“石头?那种全身肌肉收紧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块石头。”
很好。
南祝仁心中振奋了一点,李明路这次在咨询中的进展确实很喜人。
“那么,以后我们就把这个‘因为没灵感而去翻和老薛的聊天记录,进而觉得对不起老薛’的事件,叫做【石头事件】,可以吗?”
把很长的一段形容简化成了一个简称——
【石头事件】。
李明路默默地咀嚼着这简短的名称,这简短的四个字,同时手指摩挲着自己手链上的小木块。
“好的,以后就叫它【石头事件】。”
……
将李明路笼统的【难受】情绪,细化成【愧疚】;
再把情感上的【愧疚】,用躯体感受的【肌肉紧绷】来替代;
最后,再用【石头事件】这样的隐喻描述,来概括整个事件。
“现在,我们【情绪记忆改写法】的第二步,【细节解构】就此完成。”
南祝仁笑着对李明路道。
无形之中,这一连串的举措已经让李明路发生了一点冥冥之中的变化,只是李明路自己还不知道。
而南祝仁也没打算现在就让李明路回头去重新感受。
要等这一整个流程全部走完,产生了足够大的感受差距。
这个时候再让李明路回头品味,他才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步——【事件重建】。”
南祝仁说到这里的时候,看了一眼李明路的手。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你更加频繁去地触碰自己手链上的小木块,最好在全过程中都不要放开手。”
李明路点头:“好的,南老师。”
南祝仁开始引导【事件重建】的过程。
这个【重建】的内容,就是李明路关于【石头事件】的想法。
其中一些是南祝仁需要从无到有,人为搭建的;另一些,则是要对李明路原本隐隐约约的想法进行形象化,进而巩固的。
“之前你在复述【石头事件】的时候,说过‘我现在肯定知道这些想法是不对的’。”
“那你觉得是哪里不对呢?”
南祝仁通过李明路之前说过的原话来切入这个阶段的话题。
李明路手指摩挲着手链上的小木块,回忆道:“老薛在我面前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可能是不想让我多想。”
“但是他曾经跟小穗说过,说我在得病之后画出来的画,多了一种以前没有的味道……虽然不好说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但确实是更加‘少见’了,因此反而更好卖一些。”
“如果就这么来看的话,我得了这个病之后,对老薛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南祝仁心里沉默了一下。
这位薛编辑特地不告诉你,告诉了你的老婆,但结果你老婆拐弯抹角地还是让你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吗……
想办法【积极关注】吧。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你的‘工作状态变化’的前后,并没有在作品的呈现上给你的朋友老薛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
李明路点头。
“我需要你重复一下我的总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现在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