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李明路,反而是需要对南祝仁进行【移情】的情况。
……
李明路接收到南祝仁的【支持】之后笑了笑。
“但是呢,在我做了那个……‘傻事’,并且被南老师你拉下来之后,我的脑子里面突然又多了很多很多的想法,就好像被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
“那一天,其实我感觉整个人的脑子都被什么东西蒙住了一样,什么都感觉不到,什么也想不出来,仅有的想法就是‘一了百了’。”
“但是在南老师你把我拉下来之后,那个蒙住我的东西好像突然就一下被揭开了,很多被我压着的东西一下子都爆发了出来,很多想法也都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
“这些想法中……就包括现在我打算和小穗分居的想法。”
第265章 抑郁症认知重调之后的进一步干预(非唯一标准)
来访者在采取自杀行为、并且自杀被成功干预之后,并不会意味着事情的告一段落。
相反,自杀行为在后续还会对来访者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这些都会给咨询干预造成许多变数。
一些来访者在第一次尝试自杀之后,他们会对“自杀”这种底线行为失去【恐惧】,乃至于失去【敬畏】。
这是很可怕的心理转变。
或许他们第一次用刀片割腕、第一次走上阳台的时候,内心还会反复挣扎;但是在这个“第一次”之后,哪怕只是受到一些不算太大的挫折,他们都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
很多事情,是不能够去尝试的。
当其他人对自杀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些自杀过的来访者可能会产生出“哦,就这点事啊,以前也不是没试过,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在给抑郁症做自杀评估的时候,“过去是否有过自杀或者自伤行为”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但李明路的情况,则更像是另一种类型的来访者。
这种来访者在尝试自杀之后,会因此迸发出对自杀的恐惧,甚至连很多之前被压抑的情感都重新爆发出来。
因而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有点像是触底反弹。
南祝仁不知道这是因为李明路的个人特质决定,还是因为自己当时的那几发【情绪感染】产生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就结果来看,现在的情况算是特别好的了。
“我们上次咨询的时候,针对你的【认知失调】情况展开了讨论,发现你的【认知】和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匹配。”
“现在看来,你已经下定决心去改变你的【环境】部分了。”
南祝仁简单总结了一下上次咨询的内容,以及李明路此刻的想法。
一般的抑郁症患者下定这种级别的决心,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经过数次乃至十数次咨询。
而李明路因为自杀失败的原因,在两周之内就做到了。
这么快的观念转变,有好也有坏,南祝仁要在之后的咨询中去把好的一面固定下来,把坏的一部分剔除掉。
并且预防其他坏的东西出现。
不过在那之前——
“在今天的咨询开始之前,有件事情我必须要告知你。”
任何咨询流程的变动都要让来访者知晓,这是来访者的权力,也是咨询师的义务。
“今天是你在‘言诺咨询中心’的最后一次咨询,事实上也是我在‘言诺’任职的最后一天。”
此话一出,李明路当场就愣住了。
“而哪怕根据我最乐观的估计,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肯定是还会需要咨询干预的。对此,我可以给你推荐其他咨询师……”
李明路着急地打断:“南老师你不做咨询了吗?”
南祝仁抿了抿嘴唇,似乎在思考什么。
最终笑了笑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也可以继续接你的咨询,但可能就要换一个场地。”
李明路连连点头:“换地方没问题。”
说完之后,他又有些顾虑地找补了一句:“要是南老师不方便的话……你推荐的咨询师也可以。”
南祝仁一下子就知道李明路想什么,笑笑:“没有不方便,我只是想要确认一下你的意向,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固定流程。”
在李明路做出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之后,这次咨询的前期准备也算是完成了。
南祝仁笑道:“那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咨询吧。”
……
看到李明路重新放松了下来。
他现在的状况确实是比较乐观的状态,但绝对还不足以让南祝仁放松下来。
南祝仁笑了笑,把话题绕回一开始的部分:“刚刚你已经说过你的决心,表明你已经开始着手对【环境】部分进行改变,以此让自己的认知重新恢复平衡。这是一个突破式的、乃至于跨越式的进展。”
“对此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之后的咨询计划。”
李明路的身体前倾,表现出认真听取信息的样子。
“就像我刚刚说的,哪怕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肯定也还是会需要咨询干预的。这一切不会很快结束。”
虽然现在表面上来看,李明路好像处于一种“心结已经解开”的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明路就已经“痊愈”——乃至于“接近痊愈”都不是。
他现在,仅仅是“刚开始恢复”而已。
之前就说过,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障碍。
虽然躯体上的问题也是由心理引发的,但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躯体问题会立刻随之改变。
相反,哪怕心理问题没有了,那些在身体上引发的问题,也是会残留下来的。
这意味着李明路如今还是会有注意力涣散、健忘、睡眠障碍等等的问题。
情绪也会习惯性地长期处于低落状态,陷在【抑郁心境】之中。
如果这些躯体问题不解决的话,时间一长,它们可能就会引发新一波的心理问题。
咨询师需要在这个“恢复”的过程中,对抑郁症来访者的生活作息予以指导,并且及时开导来访者因为这些躯体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情绪,避免抑郁复发。
这是一点。
其次。
虽然李明路如今有了认知方面的转变,不再寄希望于让王穗改变,而是决定自己去改变生活的环境。
但,这种想法真的坚固吗?
南祝仁看着李明路。
下决心确实很难。
可相比较于之后的行动,“下决心”反而又是最容易的一步。
在这个从“下决心”到“贯彻行为”的过程中,也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巩固来访者的认知,并且在来访者摇摆的时候及时予以【支持】。
以上这两点的问题,也是多数抑郁症患者难以治愈、同时在治愈之后又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咨询师的存在,自然是要帮助来访者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南祝仁深吸一口气,开始和李明路交流起之后的干预计划。
“从今天开始,我们首先要对你进行认知方面的巩固,防止我们现在好不容易取得的进展倒退。乐观的话,这大概会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其次,我们要对你的社会功能进行重建,丰富你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一点,其实你现在依旧保持着基本的社会功能,你一直在工作,所以应该也能够较快地完成。”
“最后,我们需要给你建立【复发预防体系】。包括在安全环境中模拟轻度挫折场景,训练你的耐受阈值等等。”
南祝仁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咨询目标。
不同流派对于抑郁症有不同的干预手法,并不唯一。
如果有懂行的书友,也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或者进行更加学术性、更加完整的科普。
第266章 【情绪记忆改写法】
“今天我们的咨询,就是对你的【认知】方面的转变进行巩固。”
“而我们要运用的方法,叫做【情绪记忆改写法】”
南祝仁先定下今天的主题。
李明路连连点头。
南祝仁此时指的【认知】,并不是李明路那个“希望重现从前家庭”的【底层认知】。
而是李明路在遇到生活中其他问题的时候产生的看法。
或者更直接一点说,是引发李明路自杀行为的【直接认知】。
“你之前说过,在你产生‘做傻事’的冲动的那天,是因为发生过一些‘事情’,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好的‘想法’的。”
李明路点头。
南祝仁进行引申:“而那些‘想法’的产生,肯定也是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情绪】,让你感到‘难受’的。”
李明路继续点头。
“好,那现在我们需要开始进行一些回忆。”南祝仁开始今天的第一步,“那些让你感到‘难受’情绪的事情中,哪个是最让你感到难受的?”
李明路闻言,周身的气氛立刻急转直下。
【眼神涣散,开始回忆。】
【抿唇、握拳,脖子周围的肌肉紧绷——开始重历情绪体验,而且是不好的体验。】
“是……在出门之前,吃早饭的时候吧……”李明路吞吞吐吐道。
他的喉咙做出吞咽的动作:“当时,我看到儿子和闺女都……很难受,而我老婆还在训斥他们……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让这个家变得沉闷,甚至影响到了孩子。”
“就想着……如果没有我,至少孩子们会不会过得好一点。”
因为是面对南祝仁,所以李明路虽然断断续续,却依旧把这段话说了出来。
但是能够看出来,李明路说得很艰难。
对于一般的咨询师来说,让抑郁症来访者回顾经历,重验激活自杀行为的想法——这一步是存在风险的。
因为咨询师必须要具备及时把来访者从情绪中拉出来的能力。
好在,南祝仁对此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会有这种想法,也符合之前你在我这里一贯建立的印象——你是一个很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而你能够在咨询中回忆这种难过的想法,对于我们的咨询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南祝仁熟练地给予了一个【积极关注】,一个【支持】。
同时,他说这句话的语气带着一丝敬佩,以及发自内心的、对于咨询进度又推进一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