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172节

  第一排的教授中。

  白庆华突然回头朝着心理学院院长轻笑一声:“这个小伙现在没有指导老师的对吧?”

  “我看他这个报告里面的用语已经非常成熟了,案例本身也很有意思,稍微改一改,都能够尝试着去投稿了吧?”

  “这么罕见的案例,挂在知网上,应该会有很多人去阅读并且引用的吧?”

  这一说,第一排的教授们纷纷眉间一挑。

  要知道,相比较研究脑神经、感知觉、认知思维、社会认知等等的心理学基础学科,心理咨询领域在心理学大类中,一直是比较难发文章的。

  非常非常难。

  而听了白庆华的话。

  作为当事人的心理学院院长,汗已经几乎快要流干。

  于是也不流汗了。

  恰在这个时候,他身边的理事长又督促了一句:“林教授,还没有找到吗?”

第251章 林笠霖回来了!

  理事长现在是真的很想见到林笠霖。

  而事实上,心理学院的院长此刻比理事长更想见到林笠霖。

  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想。

  但他本人又不好离开这里,只能够安排别人去找,因此此刻也只能够坐在位置上焦急地等待。

  【忘八端……怎么找了这么久都没找到?姓林的不是被医生抬下去了吗?找到医院派出来的代表然后把人领过来不就行了?!】

  【总不能是医院那边不放人,故意把姓林的扣下吧?】

  【那家伙情况恶化了?偏偏挑在这个时候吗?!】

  说起来,刚刚是哪个医生把林笠霖带走的来着?

  对方冲上台的速度非常快啊……

  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

  突然,心院长手一动,他手边的手机“嗡嗡”震动起来。

  他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一把捞起:“林笠霖有消息了?”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对对,林老师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这边的医生多做了一些检查,一会还要求一定要一起回来……”

  那头的老师不知道现场的事情,对林笠霖还用着尊称。

  “好!”

  心院长挂断对话,立刻朝着一旁的理事长报告:“林笠霖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终于有了交代,他心中长出一口气。

  【哪个医生这么钻牛角尖,非要给老林做全套的检查,怕他死了吗?】

  想到这里,心院长还狠狠抱怨了一下。

  【死了才好!】

  ……

  林笠霖肯定是还没死的。

  而确实,陈医生是把林笠霖“故意扣了下来”。

  一场好戏,演员的上场时机,是很影响节目的效果的。

  不过林笠霖显然不是个很听话的演员,甚至他都不想去当这个演员。

  所以南祝仁需要控制他一下。

  而论控制,还有什么比一位“医生”控制“病人”,更加名正言顺的呢?

  现在,到了林笠霖该出场的时候了。

  因为戏剧的高潮,需要他的出演。

  “咔嚓”一声,礼堂的后门打开。

  林笠霖在陈医生和另外一位被心院长派遣过来的老师的看护下,悄悄地登场。

  在南祝仁汇报的影响下,无人注意这个不重要的影响。

  但,有心人还是很快地就注意到了他。

  比如——夏天。

  在小姑娘的眼神中,林笠霖在看到南祝仁的一瞬间,他原本就因为疼痛而苍白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刷白。

  “他的汇报内容……都说了什么?”林笠霖有些无助地朝着身边的老师询问。

  这名老师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开,也不知道所以然。

  只是道:“不知道啊……算了林老师,我们先去找院长吧,他刚刚的语气很凶很急哦。”

  于是他们悄悄地走到最前方。

  第一排早就已经有教授懂事地空出一个位置,留给新来的林笠霖。

  以一名心理学教授的敏感,林笠霖本能地感受到了周围人看自己视线的古怪之处。

  “老林,你坐啊。”心院长淡淡道,“你脸色看上去很不好啊,身体怎么样了?”

  “不太好……不过听到是院长找,肯定得来。”林笠霖此刻并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不知道是什么事?”

  心院长没有说话,而是把视线转向一旁的理事长。

  这个动作让林笠霖的心头又咯噔了一下。

  【不是院长找自己,而是理事长……】

  【台上的南祝仁还在汇报……】

  两个条件叠加之下,林笠霖只感觉到好似一只大手按在自己骨裂的胸口,随后硬生生突破骨头和血肉的阻碍,攥住了心脏。

  让他险些无法呼吸。

  【止痛药……】

  他脑中现在只有这一个想法。

  理事长斜了这边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只道:“台上这孩子的汇报应该也到收尾的部分了。”

  “听完吧。”

  ……

  一个案例分享的完整汇报。

  经过一开始的【病症科普】、【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也确实该到了收尾了。

  即最后从这个案例延伸出来的【总结和讨论】。

  “刚刚我分享了我的来访者病症的成因,还有每一个恶化的节点。”

  “那么,我们之后是否能够通过什么举措、政策、技术,以此来预防这些情况的再次发生呢?”

  一个承上启下式的过渡,以此把汇报引向其他人眼中的【结尾】,南祝仁计划中的【高潮】。

  南祝仁清点激光笔,切换幻灯片。

  屏幕上显示出:【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

  “从学校角度来说,在校期间应多展开心理健康讲座,为在校学生们做进一步讲解抑郁症的初步症状和预防措施,同时让大学生对“微笑抑郁”有深度的了解,关注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对于表面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做到对抑郁症的早预防。”

  “对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等,也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处理相关情况的最基本的素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辅导员必备的职业品格中,让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使得抑郁症可以及时被发现。”

  然后激光笔再点。

  【二、推进心理健康资源配备,加强对抑郁症的干预】

  “联合各大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统筹管理和心理资源共享,更好地完善各个高校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档,建立起一支关于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

  “在发现抑郁症在校学生后,及时从学校层面帮助他们和专家建立联系,根据病情的轻重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心理辅导和拓展活动,达到梳理和缓解其情况的目的。”

  ……

  这两点都是比较官话、套话的东西。

  任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演讲和论文都能够套用。一般使用的时候,多用来拖时间或者凑论文字数。

  下面有做笔记的学生或者老师、咨询师已经开始把书合上,他们认为这次的汇报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倒是第一排的教授们有微微点头。从论文书写的格式来看,这一部分的内容更显得南祝仁的“成熟”和“独立”。

  在他们各式各样的想法中,南祝仁点击幻灯片,放出了最后一个大要点。

  【三、学习微表情分析技法,强化咨询师对微笑抑郁的评估准确度】

  第一更晚了。

  一会还有一更……

第252章 我就是人型摄像机

  “微表情分析?”

  原本不少已经把笔记本合上的咨询师,闻言又重新打开了笔记,拿起笔。

  这是听到了干货的表情,意味着这次汇报演讲要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了。

  冥冥之中,他们甚至有预感,这里将会发生一件大事。

  “微表情分析?”

  第一排的教授们都是基础扎实、且时刻关注前沿研究的学者,自然不会再说出什么“微表情分析是伪科学”这一类可笑的言论。

  大部分教授挑了挑眉,表示感兴趣。

  随后似有似无地看向白庆华的方向。

  小部分教授的眼睛里面则是迸发出光芒来,他们嗅到了一股气息——

  ——核心期刊的气息!

  之前就说过,【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大类下非常难写文章的研究方向。

  若是不讲语言严谨性的话,甚至可以把上面这句话里面的“非常”改成“最”——【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大类下“最”难写文章的研究方向。

  在如今知网挂着的那些心理咨询类的期刊文章里,除了那种将外国技法本土化、甚至自己开创新技法的宗师人物之外,多数人还都是靠着研究独特案例来发文章的。

  但研究独特案例能发文章,却难发核心期刊,因为针对个案的研究基本不具备“推广”开来让人学习的特质,“开创性”也不是很足。

  可眼下,南祝仁所说的东西,开始有了一点苗头了。

  从【微笑抑郁】的角度来讲,他这是针对一类人群,引入一种新的技法进行干预!

首节 上一节 172/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