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126节

  南祝仁顿了顿,没有等到对方继续讲述。

  他想了想,回忆对方在讲述这一段感情经历时候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联合对方之前的讲述,觉得可以冒险进行一次【解释】,来提取对方刚刚讲述的重点。

  以此验证自己的理解和对方的表达是否一致。

  “你的意思是,她先主动接触的你,然后因为你们的‘认知’不匹配,随后她又主动离开了你?”

  庄俊哲猛然抬头:“对!”

  在心里,南祝仁叹了一口气。

第183章

  南祝仁叹气,倒不是因为这个学生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从心理咨询的分级角度来说,对方的状态可能连【心理问题】都算不上。

  最多算是【心理异常】,乃至于只是【心理亚健康】。

  而后者,是社会上多数人的状态。

  或者说——常态。

  也是因此,他面临的问题,也是最顽固的一类。

  以南祝仁的角度判断,确实是较为轻度的【认知失调】问题。

  虽然造成李明路的【抑郁症】的同样是【认知失调】问题,但这个学生和李明路之间没有可比性。

  【认知失调】的伤害性高低,本身是由失调的【认知】重要程度决定的。

  但这又延伸出了任何一个问题,这个庄俊哲的【认知失调】程度虽然轻,想要解决却不容易。

  类比医学里面的话,大概就类似于“体虚”、“慢性肠胃炎”、“脾胃虚弱”等等,这些病症在严重程度上不如“骨折”给人的伤害大,但想要根除,却也几乎没什么好的办法。

  李明路失调的认知在于他的家庭,这种情况其实如果在第一时间就觉察到、并且积极进行干预的话,不是没有妥善解决的可能性。

  而这个庄俊哲的苦恼的家境问题就……懂的都懂。

  南祝仁抿了抿嘴唇。

  他叹气,是因为见多了类似的问题,也是因此格外有感触,【共情】起来也相当容易。

  不过有一点,是这个来访者所独有的。

  ……

  “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存在。但是最近才突然严重,变得特别困扰我。”

  “一方面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这个女生的情况,给我的情绪造成了太大的干扰,才让我胡思乱想。”

  “另一方面我又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以前都没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只是一直回避、或者说压制,因此让它现在以更加激烈的姿态爆发出来,对我造成影响。”

  庄俊哲看着南祝仁的眼睛,目光无助,却又有一种坚强。

  “我自己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理清楚,所以现在想要找老师帮我看看,捋一捋。”

  思路清晰,对自己有充足的认知,并且积极求助。

  这个庄俊哲在来访者里面来说,这是最“健康”的那一种。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进行【积极关注】的点。

  所以南祝仁直接点出来了:“看样子过来找我之前,你对于自己的情况已经有了充足的分析,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自省。”

  “你对自己的思路理得很清楚,讲得也很有逻辑条例。在哪怕是研究生中,这也是很少见的。”

  庄俊哲听了这个夸奖之后笑了笑:“可能因为……我的专业还是偏向理科的吧,我总是想要把问题剖析开来。”

  这么说着,他的身体往后靠了靠。

  【稍微放松了一点。】

  这意味着咨询关系的加深。

  南祝仁目光诚恳道:“说实话我现在特别能够理解你,我以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我也是从小镇子出来的考生,刚到江大的时候也特别不适应。”

  【积极关注】之后,再加一点点带着【共情】的【自我暴露】。

  庄俊哲看着南祝仁的脸,以及南祝仁脸上的五官、线条,目光有些愕然:“可是老师你看起来不像是从……”

  他突然止住,想到自己之前说的“朋友们觉得自己长得像是家境不错的样子”,不由地沉默了一点。

  毕竟,论长相,南祝仁在视觉上的贵气程度绝对在他之上;也是因此,如果南祝仁真的家庭情况和他类似,受到的困扰也绝对在他之上。

  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油然而生。

  同时,庄俊哲还伴随着一点点回旋镖式的尴尬。

  人在尴尬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调整身体的姿势——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比较累了,于是来访者便换了彻底靠进沙发椅背的坐姿。他双手没有环抱胳膊,而是手指交错叠放在腹部靠下的位置。

  两个呼吸之后,来访者问道:“老师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南祝仁点了点自己的脑子:“你刚刚用的一个词没错,【认知】。而我的办法就是——调整自己的【认知】。”

  按照【认知失调理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想要认知重调,那就要针对【认知】或者【行为】做出调整。

  而这个庄俊哲的情况,所谓的【行为】不太好调整——毕竟由“家境”引发的问题,那最好的行为就是去“改变家境”,这是一个时间跨度极长的问题,也超过了心理咨询的范畴。

  那就只能针对【认知】,来“增加【认知】”,或者“改变【认知】”。

  南祝仁笑道:“你以前其实一直做得很好,在努力地维持自己认知上的平衡;但人的认知总是会随着身边的环境、发生的事情变化,而你现在从二三线城市骤然到了江都,这种情况导致你认知的调整速度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度,因此失调。”

  这意味着来访者自身是有很强的认知调节基础,南祝仁所做的就是要稍微推一把,帮助他理清思路。

  这些就都是方法论的东西了。

  对于眼前的庄俊哲来说,相当容易。

  南祝仁撕下一张纸,拿过一支笔,一起推到来访者的面前。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在心理学上叫做【合理情绪疗法】,也叫做【ABC疗法】。”

  庄俊哲跟着南祝仁的节奏,下意识重复了后半句话:“【ABC疗法】?”

  南祝仁示意庄俊哲自己拿起纸笔。

  “首先,我们在纸的最上方横着写下【A】、【B】、【C】三个字母。”

  庄俊哲照做。

  南祝仁解释道:“你现在产生了困扰,进而过来咨询,剖析开来,是因为【事件】引发了你的【情绪】,让你无法自主消化,所以来寻找帮助。”

  庄俊哲点头。

  “而一个【事件】如何引起人的【情绪】,本质上是人对【事件】不同的【信念】所引起的。”

  “下面我们就要把你最近的困扰拆分开来,依次以【事件】、【信念】、【情绪】的顺序记录;其中【事件】是【A】、【信念】是【B】、【情绪】是【C】。”

第184章 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才能更好地面对

  【合理情绪疗法】,又叫【合理信念疗法】,是认知行为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特定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而之所以又叫做【ABC理论】,是因为改疗法涉及到的三要素: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信念(Belief)、情绪与行为后果(Consequence)。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以上述的A、B、C三要素来剖析一个人从事件发生到情绪、行为后果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信念矫正。

  南祝仁看着眼前的来访者依次在纸上写下【A】、【B】、【C】之后,缓缓道:

  “刚刚在你的叙述中,有两个引发了你负面情绪的事件,刚好我们可以把一个拿来做教学练习,一个拿来给你实践。”

  “首先是第一个:你觉得你的认知跟不上你身边的朋友,或者说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们。”

  南祝仁开始正式地引导:“这个过程中,直接造成你产生情绪的【事件】是什么?”

  庄俊哲回答地很快:“我知道他们在大厂实习,我就觉得……”

  南祝仁打断:“先把‘觉得’的部分放一放,只要单纯的【事件】。”

  庄俊哲顿了顿:“那就是‘知道很多人在大厂实习过’。”

  南祝仁点了点纸:“写下来,写在【A】的下面。”

  沙沙沙——

  笔尖滑动的声音很快响起又停止。

  按要求写完的来访者抬起头,再看向咨询师。

  南祝仁再接再厉:“然后,让我们回忆一下,你针对【事件】产生的【情绪】是什么?”

  庄俊哲抿了抿嘴唇,这一回花了较长的时间思考。

  南祝仁观察着他的表情。

  “我觉得……很困扰。”

  【视线移开,不再对视。】

  【隐瞒了什么。】

  南祝仁第一时间展开【对峙】:“‘困扰’可不是一种【情绪】,‘困扰’是一种【状态】。”

  在日常口语的交流中,一些词语经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各种各样的引申意义。比如,“傻X”本来是一个名词,一般造句都造成“你是傻X”;但到了后来,“傻X”用做形容词来造句“这东西真傻X”的时候,大家也能够理解意思。

  “困扰”也是类似,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情绪,只是大家现在说“我很困扰”的时候,能够大概让人理解说话者的状态而已。

  这不是一种对情绪的准确的形容,相反,这是一种模糊的、语焉不详的情绪形容,一种带着【防御】性质的形容。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缓缓引导道:“在我们心理学中,把情绪分为【基础情绪】和【复杂情绪】。基础情绪有: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和厌恶。”

  “【复杂情绪】是两种以上【基础情绪】的复合而成,种类更多,比如:嫉妒、羞愧、内疚、自豪等等。”

  “而你刚刚说的‘困扰’,是可以指代很多很多种情绪的,它不是一种准确的形容。”

  南祝仁看着庄俊哲,还是希望对方可以主动地多自我探索一下:“根据我刚刚跟你举例的那些标准,你觉得你当时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

  庄俊哲微微屏住呼吸。

  在刚刚说出“困扰”的时候,他就很迟疑;此刻这个答案被南祝仁否决,他更是直接进入了【沉默】的状态。

  南祝仁希望这是思考性质的积极【沉默】,而不是对抗性质的、不想交流的消极【沉默】。

  考虑到来访者擅长思考、积极求助的咨询态度,南祝仁没有第一时间去打破现在的沉默。

  好在,大约十几秒过后,来访者终于长叹一口气。

  这口气很长,好像要把刚刚屏气积攒的废料全部吐出去一般。

  “是【愤怒】,我对此感到【愤怒】……”这句话才说出口,庄俊哲又摇了摇头,主动又一次修正了自己的答案。

  “还有【自卑】……这算是情绪吗?”

  南祝仁松了一口气,点头:“算,写下来,写在【C】的下面。”

  他没有对来访者现在的情况进行回应或者安抚,而是全速推进第一次【合理情绪疗法】的进程。

  至此,纸面上就分为了三个区域。

  左边是【A:知道很多人在大厂实习过】。

首节 上一节 126/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