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89节

  李纨听闻之后,脸上顿时露出为难之色。

  见李纨这般神色,王夫人顿时面容一肃,对着李纨劝道:“珠哥儿媳妇,宝玉可是兰哥儿的亲叔叔,这血缘关系可断不了。

  等将来宝玉有了出息,还会对兰哥儿不管不顾?

  你就当是为了兰哥儿的前程,也得帮扶帮扶宝玉啊!”

  李纨面色迟疑,眼神中满是纠结之色。

  她心里明白,王夫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宝玉与贾兰的叔侄情分摆在那儿,可这事儿又牵涉到自己父亲,贸然开口相求,实在令她为难。

  然而,在王夫人那近乎逼迫的目光下,李纨最终还是微微点头应下,轻声说道:“那等会儿媳妇便写书信回去问问父亲,看他老人家能否帮上这个忙。”

  王夫人一听,哪里肯依,连忙摆手道:“何须这般麻烦!此刻便写,笔墨纸砚现成的,你这就动笔。

  等会儿便叫了人送过去,早一日把事儿定下,我这心里也能早一日安稳。”

  说着,王夫人不等李纨回应,便快步走到一旁书桌前,亲自铺开纸张,将笔墨一一摆好,而后转过身,看着李纨,眼神中满是催促之意。

  李纨心中虽感无奈,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款步走到书桌前。

  她徐徐落座,轻拈毛笔,略作沉吟,便在纸上落下一行行字迹。

  书信内容经她反复斟酌,既尽显对老父的敬重之意,又委婉提及宝玉之事,字里行间,满是无奈与恳请。

  待墨迹干透,李纨极为小心地将信封好,而后双手呈递给王夫人。

  王夫人见李纨如此知趣,心中甚是满意,接过书信,面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对着李纨说道:“到底是自家人贴心,你放心,等日后宝玉有了出息,断不会忘了拉兰哥儿一把。

  咱们贾府,一荣俱荣,兰哥儿往后的前程,宝玉定会放在心上。”

  说着,王夫人小心翼翼地将书信纳入袖笼之中,随后轻轻握住李纨的手,眼中满是安抚之意。

  李纨的信上午才送出,至当日午后,一封加急回信便递到她手中。

  李纨怀着满心的不安拆开信封,刚瞧了几行,面色先是变得有些惨白,紧接着又转为激动。

  信中,父亲李守中措辞极为严厉,将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信中大意是,要她在贾家安安分分地管教好兰哥儿,莫要去插手那些繁杂混乱的闲事。

  他手中确有名额可举荐人进入国子监,然而这名额得来殊为不易。

  他本就打算留存着,等贾兰年岁再大些,再将这名额给了他。

  宝玉虽是贾兰的亲叔叔,可到底隔了一辈。

  若说倚靠他人,倒不如自身努力,方能求得个实实在在的前程。

  好在王夫人是个不识字的货色,待李纨读罢信件,她心急如焚,忙向李纨问道:“如何?亲家可答应了?”

  她一边问,一边紧紧盯着李纨的神色,眼中满是期许。

  李纨面露难色,眼眶瞬间泛红,像是遭受了莫大的委屈。

  她微微垂首,轻咬下唇,随后带着委屈的神情对王夫人说道:“太太,父亲来信斥责儿媳,说儿媳只需将后宅之事料理妥当即可。

  这国子监举荐一事,牵涉甚广,他老人家实在是力不从心。”

  李纨说着,声音愈发低沉,还轻轻抽噎了几声,仿若真的因李守中的斥责而悲痛万分。

  王夫人听闻,脸色骤变,阴沉如墨,恰似暴雨将至的天色。

  她心中那股怒火“噌”地一下蹿起,险些就要破口大骂李守中这般行事太过不近人情。

  可眼角余光瞥见李纨就在近旁,那满腔的愤懑与不悦被她强行遏制住,吞咽回心底。

  王夫人缓缓深吸一口气,面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只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几分,开口道:“珠哥儿媳妇,这事儿本就棘手,你也莫要太过往心里去。

  亲家公这般行事,想必也有他自己的难处。”

  待李纨回到自己的院子,周遭静谧如旧,唯有微风悠悠拂过,撩动着院中的花草。

  她神色略显匆忙,脚步却特意放轻,生怕搅扰了这份难得的宁静。

  稍作停歇,李纨稳了稳心神,向身旁的丫鬟素云轻声吩咐道:“去,把兰哥儿唤来。”

  素云领命,快步而去。

  不多时,贾兰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院子,神色镇定,全然不似他这般年纪该有的模样,问道:“母亲,您找我?”

  李纨看着眼前的儿子,眼眶微红,她一把将贾兰搂入怀中,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兰哥儿,往后你可算是有了指望!”

  贾兰年纪虽小,却并未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到。

  他只是微微仰头,问道:“母亲,发生了何事?”

  李纨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抬手温柔地拭去眼角的泪水,说道:“没事儿,今儿的功课可做完了?”

  终究是没打算将此事说出来。

  她心里明白,这事儿一旦被王夫人知晓,以王夫人的性子,定会生出诸多事端。

  到时候这去国子监的名额能不能落到贾兰头上,实属难说。

  贾兰重重地点头,小脸紧绷,神色极为认真,脆生生说道:“母亲,我在学堂已将功课做完,三叔还帮我仔细检查了一遍。

  他还夸赞我近来学业颇有进益,对经史子集的理解也更透彻了呢!”

  提及贾环,贾兰难掩兴奋,眼中满是光彩。

  荣国府中,正经的公子哥儿有贾琏、贾宝玉、贾环与贾琮。

  贾琏平日里忙于府中事务,贾宝玉却只晓得与丫鬟们嬉闹玩耍。

  平日里,能陪贾兰玩耍、交流学问的,便只有贾环和贾琮。

  李纨听闻,原本悲戚的面容舒缓了些许,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她抬手轻轻抚摸贾兰的头,温声道:“环哥儿真是有心了,你定要好好谢谢三叔。

  你三叔如今一心向学,还得了去国子监读书的机会,日后你也要以三叔为楷模,勤勉奋进。”

  -----------------

  另一边,工部衙门内。

  贾政端坐在值房之中,目光凝滞,直直地望着面前的工部侍郎何志云,沉默良久后,方缓缓开口,言辞间满是苦涩:“何大人,您是说,营缮司那空缺竟已被他人占了去?”

  何志云眼中闪过一丝同情,看向贾政时微微叹了口气,稍作犹豫后,语气凝重道:“不瞒贾大人,方才下官将大人之名呈与尚书大人定夺,彼时户部尚书张大人也在。

  张大人一眼瞧见贾大人的名字,当即便是言道,贾大人家中事务繁杂,内闱纷争不断,恐无心专注公务。

  尚书大人听了此话,又沉吟良久,竟真将大人之名从营缮司的名单中划去了。”

  何志云一边说着,一边不住摇头,面上满是无奈与惋惜,似是对贾政此番遭遇极为同情。

  待贾政郁郁不乐回到贾府,贾母得知此事后,不禁暗自摇头。

  早就料到赵驹这厮不会善罢甘休,这不,报复马上就来了?

  幸亏她及时送了个丫鬟过去,想来那小子总不至于再对她下手吧?

第147章 王熙凤事发

  时光悠悠,转瞬数日已逝。

  这一日,赵驹自军营返回勇毅伯府,甫至府门,便望见门前停着的马车,不禁心生好奇,遂向身旁亲兵问道:“家里来了客人?”

  亲兵单膝跪地,行以军礼,腰杆挺直,神色肃穆,恭声道:“伯爷,顺天府府尹刘大人前来拜访,闻大叔几个已将人接到了会客厅招待。”

  赵驹听闻,剑眉微蹙,心中暗忖,虽说因为顺天府治安之事,他在金吾卫那边没少跟刘子涛打交道,但这么上门可还是头一回。

  他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赵驹脑海中念头急转,却一时难以理出头绪。

  然而,虽满心疑惑,他却未作丝毫耽搁,大步朝着府邸内院走去。

  赵驹脚步匆匆,踏入会客厅,只见刘子涛手持茶盏,正悠然品茗,仰头端详厅中悬挂的那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此画出自名家之手,笔触细腻入微,意境深邃悠远,平日里赵驹和秦可卿等人闲暇之余,也常对着此画凝神静思。

  “刘大人今日有空光临寒舍,实乃让赵某深感意外。”赵驹面带浅笑,拱手说道。

  刘子涛闻声转头,忙放下茶盏,快步迎上前,同样拱手还礼,笑容满面道:“伯爷军务缠身,刘某平日不便叨扰,今日得闲,便想着来府上拜访,一饱眼福,赏一赏伯爷府中的珍藏。”

  言罢,他朝那幅画扬了扬下巴,“久闻伯爷府上藏有此等佳作,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驹嘴角浮起一抹笑意,心中明镜似的,刘子涛身为官场老手,此次登门,绝不可能只为赏画叙旧,且两人的关系也没熟到这个地步。

  他也不再兜圈子,直言问道:“刘大人日理万机,此番前来,想必有要事相商?”

  刘子涛听了,微微一愣,目光下意识地扫向门外守门的亲兵,脸上闪过一丝踌躇。

  赵驹瞧得真切,心中已然明白,笑着宽慰道:“刘大人但说无妨,这些亲兵皆随我久经沙场,嘴巴严实得很。”

  刘子涛听闻,微微欠身,凑近赵驹,压低声音道:“下官听闻,贾家荣国府的大姑娘,如今在伯爷府上?”

  赵驹神色平静,不露声色,只是轻轻颔首,反问道:“刘大人此番前来,莫不是与贾家荣国府有关?”

  刘子涛神色凝重,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正是。”

  言罢,他自袖中取出一份状纸,恭敬递予赵驹,口中说道:“伯爷,此乃城西小胡同内一户人家状告荣国府二奶奶的诉状。”

  赵驹接过状纸,缓缓展开,只见其上言辞悲切,字迹稍显凌乱。

  细阅之下,方知是诉王熙凤在外放印子钱,手段狠辣,利滚利之下,致使这户人家陷入绝境,男丁被逼得上吊自尽,妇孺流落街头,最终家破人亡。

  刘子涛在旁补充道:“伯爷有所不知,这家人起初不过是寻常借贷,欲做些小本生意周转,却被王熙凤的爪牙步步紧逼。

  下官暗中派人查访,竟发现类似情形不在少数。

  那荣国府二奶奶行事张狂,倚仗贾家权势,在京城放印子钱已成风气,诸多人家深受其害。”

  赵驹神色愈发凝重,贾家已然倒向安朔帝,本就为太上皇所不喜。

  如今王熙凤又惹出这般事端,若处理不当,恐怕会被太上皇一方借机发难。

  刘子涛此刻将状纸呈上,显然是有意卖他一个人情。

  赵驹将状子小心收起,抬眸望向刘子涛:“承蒙刘大人提前告知,这状子……”

  刘子涛摆了摆手,爽朗道:“衙门已然誊抄留底,伯爷但可放心拿去。”

  赵驹听闻,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如此,便多谢刘大人了。”

  刘子涛面带笑意,再度摆手,目光看向赵驹,提醒道:“伯爷客气了。

  贾家虽为国公门第,可树大招风,背后盯着的人不在少数。

  若伯爷有心帮荣国府这一回,行事还得从速,皇城司那边也得妥善打点,谨防消息泄露,平白生出变故。”

  赵驹颔首,皇城司身为安朔帝在顺天府的眼线,知晓此事实属正常。

  待将刘子涛送走后,赵驹便是往后院那边走去。

  甫一踏入内厅,只听得元春与秦可卿那清脆悦耳的笑声,如珠落玉盘般传来。

  二人早已精心摆好了饭菜,桌上烛火轻摇,光影闪烁,正笑意嫣然地等候赵驹回来。

  见赵驹从里边进来,元春率先开口招呼,声音温柔似水,满含关切之意:“夫君可算回来了,饭菜都快凉了。”

首节 上一节 89/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