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94节

  见探春依旧有些迟疑,王熙凤又赶忙补充道:“老太太那边你尽管放心,我自会去与她说明情况,你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遇到什么难题,随时都可以来问我。”

  探春听了这话,这才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缓缓颔首道:“既然凤姐姐都这么说了,那妹妹我就勉为其难试一试?”

  王熙凤大喜,拍着手笑道:“要不还是三妹妹贴心,不枉嫂子我以前这般疼你!”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把钥匙递到探春手中,“这是库房的钥匙,你就先去那边熟悉熟悉,我去跟老太太说一说这事。”

  待王熙凤走后,一旁的侍书面露担忧之色,凑近探春身边,小声问道:“姑娘,你真的要接手府里的事?”

  府里那些丫鬟婆子,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哪里是那么好相与的?

  探春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钥匙,轻声道:“凤姐姐今日这般作态,言辞恳切,必是府里出了什么大问题。

  她如此急切找人帮忙,我若不答应,岂不是显得太过无情?”

  说着,她望向王熙凤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平常时凤姐姐待我也算是不错,她难得开了这个口,我这个做小姑子的帮她一把又有何妨?”

第362章 真意图

  秋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贾母所居的院落里,梧桐叶已渐渐泛黄。

  几片经不住秋风轻抚的叶子,悠悠飘落阶前,叶尖犹带着夜露的晶莹。

  院角处,两株老桂开得正盛,那浓郁而甜美的香气,在微风中暗暗飘散,弥漫在整个院落。

  正房内,猩红的毡帘半卷着,一线晨光透过帘隙,轻柔地洒进屋内,将屋内的陈设都映照得亮丽了几分。

  然而,与这明亮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屋里的气氛却透着几分古怪。

  贾母半躺在榻上,整个人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身后贴身丫鬟鸳鸯正轻轻地替她揉着肩,动作轻柔而娴熟。

  林黛玉来到荣国府这边还没过多长时间,就是被赵驹‘强行’带回扬州城。

  贾母得知此事后,气得脑瓜子疼,混身都觉得不舒服。

  此时,肚子已有几分显怀的王熙凤,正坐在贾母跟前的小凳上。

  她脸上堆着笑,可话语间却透着谨慎与小心。

  待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道明来意,贾母缓缓睁开那双已然苍老的眸子,目光在王熙凤身上停留了片刻。

  贾母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王熙凤的话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她略带不悦地说道:“你莫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就算你如今怀有身孕,想找个人帮着管府里的事,可老二家的还在呢,哪里就需要三丫头她们几个来帮忙操劳了?”

  王熙凤讪笑一声,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帕子,思索片刻后说道:“老祖宗明鉴,孙媳妇是想着,太太如今毕竟年纪渐长,实在不好再为府里的事情太过操劳。

  而且,左右将来三丫头过几年都是要嫁出去的,孙媳妇就想着,不如趁这个机会叫她们多学一学府里管事的门道。

  等将来她们出了阁嫁了人,做了当家太太的时候,也不至于抓瞎,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贾母半阖着眼,手指在榻沿轻轻敲了两下,那节奏似乎透露出她内心的不甚赞同。

  窗外,一阵秋风吹过,卷着几片梧桐叶,狠狠地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屋内的气氛增添几分紧张。

  半晌,贾母才慢悠悠地开口道:“我看还是算了吧,太太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哪里有你说的这么精力不济?

  再说了,就算太太真的忙不过来,也还有你大嫂子帮忙呢,何至于要让三丫头几个来掺和府里的事?”

  其实,她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

  要是林黛玉还未曾被赵驹带走,还待在荣国府,为了培养她,贾母或许还能答应让探春几个一同帮忙管着府里的事。

  可如今这会,林黛玉估计都快到扬州城了,贾母哪里还有这等心思?

  虽然她也很疼爱迎春几个,但还远远没有到能将荣国府的中馈大权交给她们的地步。

  毕竟这荣国府的管家之事,可不是儿戏,稍有不慎,便会牵扯出诸多麻烦。

  王熙凤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了僵。

  她心里清楚,大嫂子李纨如今一心只顾着将贾兰抚养成人。

  平日里除了教导贾兰读书识字,几乎很少过问府里的事,哪里会有这个闲功夫来管府里这些繁杂的事务?

  可贾母既然已经表明了态度,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想着,再另寻机会。

  她眼波流转,正欲再次开口劝说,却见贾母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

  “凤丫头,”

  贾母叹了口气,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我知道你一心为几个小姑子着想,可你也得为太太考虑考虑不是?

  三丫头再怎么说,也是记在太太名下的,你若就这样跳过太太,直接让三丫头掺和进府里的事务,你叫太太心里怎么想?”

  王熙凤心头猛地一跳,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探春虽非王夫人亲生,但名义上却是记在王夫人名下的。

  除非王夫人主动将荣国府的中馈大权交给探春帮忙打理,否则自己这样擅自做主,岂不是让王夫人难堪?

  她连忙赔笑道:“老祖宗教训得是,是孙媳妇考虑不周,一时疏忽了。”

  贾母见她识趣,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又缓缓说道:“你如今怀着身子,是该多歇着。

  府里的事若实在忙不过来,就叫平儿多帮衬些便是,何必非要拉扯上三丫头她们?”

  王熙凤心中苦涩,却也不敢多言。

  她见贾母态度坚决,知晓此事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得到应允了,只得起身告退。

  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慢慢往回走。

  秋风卷着落叶,在脚边打着转儿,正如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她心中暗自思量,该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刚回到自己院子,还未坐定,就听外边的婆子高声通报:“大姑娘来了!”

  王熙凤眉头微蹙,心中纳闷:“自己这才从勇毅侯府回来没多久,大姐姐能有什么事这般着急?”

  正想着,元春已掀帘而入。

  她一进屋,便见王熙凤脸色不佳,心中便已明了几分,笑道:“可是在老太太那儿碰了钉子?”

  王熙凤勉强扯出个笑容,示意平儿看茶:“大姐姐快坐,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元春在绣墩上坐下,接过茶盏却不急着喝,沉吟片刻后说道:“我正是为这事来的。

  方才倒是忘记提醒你了,若是想要办成这事,得叫太太那边先同意了才行,最好是太太主动去提。”

  王熙凤闻言苦笑:“大姐姐,我刚从老太太那里回来。”

  话未说完,却见元春抿嘴一笑,轻轻放下茶盏道:“这事你不用操心,等会我去跟太太说,太太自己去提的话,想来就是没什么问题了。”

  王熙凤眼睛一亮,连忙奉承道:“到底是咱们家大姐姐有主意!这事若由大姐姐出面,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说着,她亲自给元春添了茶,又让平儿去取新做的桂花糕来。

  王熙凤心中暗自庆幸,得亏元春愿意帮她,不然她怕不是又得跑去王夫人那边折腾。

  元春被王熙凤这番过分的殷勤弄得心头一虚。

  随即,她脸上勉强挤出几声讪笑,低头抿了口茶,试图以此掩饰住内心的不安神色。

  那茶水温热适宜,顺着喉咙缓缓流下,却怎么也浇不灭她心中的忐忑。

  等会儿若是自己这弟妹知晓她此番前来,真正的意图竟是想从荣国府“挖墙脚”,怕是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热络了吧……

  想到此处,元春再也无法安心坐下去。

  她轻轻搁下手中的茶盏,起身说道:“时候已然不早了,我这就去太太那边走一趟。”

  王熙凤还要留她用些点心,却已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去。

  王熙凤站在院门口,望着元春渐行渐远的背影。

  不知怎的,她忽然觉得今日这秋风似乎格外寒凉,吹得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襟。

  平儿在一旁轻声提醒道:“奶奶,起风了,咱们回屋歇着吧。”

  王熙凤却依旧站在原地,望着院中随风翻飞的落叶。

  她眼中闪过一丝狐疑,嘴里喃喃自语道:“奇了怪了,怎么感觉大姐姐对这事格外上心?”

  -----------------

  再说元春,她穿过几道曲折的回廊,秋风裹挟着浓郁的桂香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襟,脚步却并未因此停歇。

  远远地,元春望见王夫人院门前有两个小丫鬟正卖力洒扫。

  见到她来了,两个小丫鬟忙不迭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问安。

  元春温声问道:“太太可在屋里?”

  一个小丫鬟连忙答道:“回大姑娘的话,太太正在佛堂诵经呢。”

  元春微微点头,径直朝着佛堂走去。

  刚走到佛堂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有节奏的木鱼声声。

  一股淡淡的檀香从门缝里幽幽飘出,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却又略带压抑的感觉。

  她轻轻推开门,只见王夫人正跪在蒲团上,手里捻着佛珠,神情专注而虔诚。

  听到门口的动静,王夫人手中的佛珠微微一顿,却并未回头。

  “母亲。”元春轻声唤道。

  王夫人手中佛珠的转动再次停住,缓缓睁开眼,声音里带着几分倦意,问道:“怎么这个时辰就过来了?”

  元春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王夫人起身,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有件事想跟母亲商量。”

  说着,她不经意地瞥了眼佛堂外伺候的周瑞家的。

  王夫人何等聪慧,立刻会意,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下人都退下。

  待下人们都退出去后,元春的目光缓缓落在王夫人略显憔悴的面容上。

  在佛堂幽暗的光线下,王夫人眼角那几道细纹显得格外明显。

  “母亲……”

  元春轻声唤道,喉头微微发哽,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眼前这个鬓角已见霜色的妇人,终究是十月怀胎生下她的生母。

  如今父母之间闹到这般境地,她这个做女儿的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心里像压了块沉重的石头,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王夫人似是有所察觉,微微抬眼,目光落在元春身上,轻声问道:“怎么了?瞧你神色有些不对。”

第363章 假虔诚

  元春慌忙垂下眼眸,竭力压下心头翻涌的酸楚。

  她嘴角勉强扯出一抹笑意,说道:“没什么,就是瞧着母亲近日为府里诸事操劳,心里心疼,想着母亲该多保重身子才是。”

首节 上一节 294/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