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90节

  对于进攻方来说,这种地形完全就是……没法打,一路上都是在“仰望星空”。

  胡烈两次冲击剑门关(小剑门),还没摸到关城(大剑门),小剑门后方还有个形同栈道的剑阁呢!

  军帐中充满了沮丧的空气,魏军诸将都在交头接耳,不过没看到谁的表情轻松。

  卫瓘也好,羊琇也罢,都是聪明人,更别提钟会,更是聪明绝顶。

  可就是没人提出新办法改变现状。

  地利天成,非人力可撼动。

  “大都督,剑阁险要,不可强攻,不如撤军回汉中再做计较。现在十多万大军挤在这里,只会白白消耗粮草。”

  参军羊琇建议道。

  听到这话,钟会皱了皱眉头,不置可否。

  都这个节骨眼了,都知道邓艾已经偷渡阴平了,哪里还能撤回来呢!只要邓艾偷袭成功,蜀军很快就会一泻千里!如果成都陷落,那么姜维在剑阁的坚持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钟会就是在等邓艾在姜维后背上插一刀!

  “大都督,下官以为,我们一定要不断攻打剑阁,绝对不能停下来。

  这么做不是为了攻下剑阁,而是为了让姜维疲于奔命。

  真要破局的话,就只能期待邓艾那边打通江油关了。我们正面突破剑阁,确实力有不逮,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石守信站出来建议道,似乎是在跟羊琇针锋相对!

  钟会依旧是皱眉,一言不发,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李辅,你替代胡烈,指挥本部人马正面攻剑阁。

  羊琇,你带人去大小剑山的峭壁上看看,找一下有没有小路可以上山顶的。”

  钟会不以为意的吩咐道,故意给羊琇穿小鞋。

  “大都督,下官目测小剑山的山壁至少高百丈,这攀爬起来只怕是……”

  羊琇一边解释,一边压住内心的怒火差点骂娘。

  他能理解钟会为什么要给他穿小鞋,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不会生气。

  只要眼睛没瞎,去看看那高耸入云的山壁,就不会下达这么荒谬的命令!

  “戴罪立功的机会你都不要了么?”

  钟会面色平静,看向羊琇反问道。

  羊琇立刻就哑火了,对钟会作揖行礼,随即大步走出帅帐。

  “石监军,攻城器械你觉得该怎么准备?”

  钟会像是忘记之前的许诺一样,语气十分冷淡。

  “唯有先堆筑高台,再布置霹雳车,以石弹攻之,先压制蜀军城头弓弩再说。

  然后以土堆之法,在小剑门跟前筑起土山,与城楼平齐。

  下官驽钝,只能想到这样的笨办法。”

  石守信不卑不亢说道,这些时日他也不是吃干饭的,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破剑阁。

  虽说不可能想出什么惊世骇俗,脱离生产力的办法,但也有些呆板套路的招数可以用。

  堆土攻城,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即便是要堆几年才能堆起来,也不可否认,这也确实是个办法。

  “那你与丘建看着办吧,都散了,依计行事!”

  钟会吩咐了一句,起身离开。虽说他手下有十三万兵马,可是狭窄的山道,一次最多出动一千人。更多的人压根没法展开,只能在队伍后面看前面人的脑袋。

  姜维手里至少有三万兵马,还有地利之便。只要粮草不缺,即便是守一年,也一定能守住。

  小剑门,剑阁,大剑门,这三道关卡是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魏军要一层层杀进来,不堆人命是不行的。

  随着钟会一声令下,无聊的日子开始了。

  羊琇显然是对小剑山那高达数百米的山顶,没有一点办法。当然了,钟会也没法拿羊琇怎么样。这位羊参军在象征性勘察了一番,敷衍了钟会几回之后,就开始彻底摆烂了。

  倒是石守信的办法钟会听进去了,还真别说,这个笨办居然起到了一定作用。魏军在小剑门前不计工本的堆土山,用霹雳车压制城头的床弩和弓手,确实给蜀军造成了一点伤亡。

  虽然依旧没有攻破小剑门,但也算跟姜维打得“有来有回”。

  十多天后,刘钦带着两千兵马前来增援,与之同来的,还有朝廷的信使。这位名叫邵悌的大将军府幕僚,带来了司马昭的亲笔信。

  信是写给钟会的,也很短。全文意思就一个:务必拿下蜀国,不惜一切代价!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钟会非常不安。因为按照原先约定,大军现在应该返回长安,邓艾不该偷渡阴平去攻涪城。

  司马昭这封信,意味着他已经改变了战略意图,也意味着原先的那些安排,已经全部被推翻。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了!

  ……

  “军粮到了!军粮到了!”

  魏军大营内,一个传令兵一边高喊,一边朝着帅帐跑去。听到这句话的人,无论将校还是士卒,都松了口气。

  十多万大军屯兵汉寿,本地粮秣几乎都被搜刮一空,剩下的全部要从汉中运过来。而汉中的存粮本就不多,还得从关中运粮。

  这千里运粮,途遥路远,一路上的消耗就有不少。

  因此汉寿前线的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着的,一旦断粮,大军就要打道回府,战役很可能面临反转,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此刻石守信正在军帐内绘图。

  霹雳车的图纸,早在黄金围的时候就已经绘制完成。

  包括射击参数和石弹尺寸都是现成的。

  只要重新演算,改良一番就行了,工作量很小。石守信却并未第一时间拿出来,而是在规规矩矩的“磨洋工”。

  他现在在琢磨的,是另外一件东西。

  石守信画图画得正入迷,已经忽略了周遭的情况。忽然感觉好像有什么人在自己背后看他画图,连忙回头一看。

  却是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士,正双手揣进袖口,凝神看着他。

  面带微笑,丝毫没有上前打扰的意思。

  “您是?”

  石守信连忙起身行礼,因为孟观站正在那人旁边无奈苦笑。这定然不是什么“闲杂人等”。

  “石监军不必紧张,在下邵悌,现任大将军府西曹属,特来拜会您的。

  对了,我和您岳父曾经是同僚,两年前,我曾经来参加过您的婚礼。”

  邵悌说话很客气,没有一丁点盛气凌人的意思。

  石守信连忙邀请对方落座。孟观则是知情识趣的走到军帐外守着,不让任何闲杂人等进来。

  “石监军,这是大将军给您的密信。”

  邵悌也不废话,直接从袖口里摸出一卷绢帛,递给石守信。

  后者接过,默不作声看完,随即放到油灯上点燃,烧成灰烬。石守信这么做这不仅是毁灭物证,更是做给邵悌看的。

  果不其然,邵悌满意的点点头赞叹道:“李公何等清高之人,当年竟然咬定招你为婿不松口,任凭大将军怎么游说都不让步,他果然是慧眼卓著。”

  “晋公之事,下官已经明白了,到时候见机行事。若是不成,想必已经死于钟会刀下,倒是不必立誓表忠。”

  石守信沉声说道,面色平静如水,看起来喜怒不形于色。

  邵悌起身便走,没有丝毫犹豫。他不动声色将一个小物件塞到石守信手里,然后旁若无人的出了帅帐。

  很快,他便出了营门,带上随行的亲兵离开了钟会大营。

  等邵悌走后,孟观连忙凑上来,压低声音问道:“石监军,刚才那个可是大将军府的人啊,该不会是……”

  孟观很有头脑,凭借着“背景知识”,就已然将那些事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你不听或许还能苟命,要是听了,我什么时候死,你就得跟着一起死,你还要听吗?”

  石守信笑道。

  孟观想了一下,还是点点头道:“石监军太乐观了,现在全军上下谁不知道我是您的亲信啊,就算我真的不知道,钟会也会默认我知道,还不是一样。”

  不得不说,孟观这种“料敌从宽”的想法很值得褒奖。石守信点点头,将司马昭那封信上的内容讲了一下。

  “说得倒是好听,可是空口无凭,石监军的假节,并无权力调度兵马啊。”

  孟观叹息道。

  石守信默不作声摇摇头,从袖口里面摸出一个印信,递给他说道:“保管好,到时候说不定能救命。我随时都可能被钟会的人搜身。”

  孟观面色微变,随即接过铜印,看也不看就别在腰间的腰带内。

  “对了,刘钦他们已经带兵来了大营,要不要跟他们见一见面。”

  孟观指了指远处一队人马询问道,那些人正在搬运粮草入库。

  “晚点再说,我要先去找钟会,说一说邵悌的情况。”

  石守信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

  “石监军,您这是……”

  孟观大惊,面孔都有些扭曲了。

  “你不会以为钟会什么都不知道吧?”

  石守信冷哼了一声,孟观这才无奈耷拉着身体,像是被抽空了气体的皮球一般。

  “唉!”

  孟观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夹缝中求生存的人,总是很难看到头顶上的苍天,哪怕天过往一直存在,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背上总是压着什么,难以顺畅的呼吸。

  “你就在这等着,我去找钟会禀告此事。”

  石守信吩咐了一句,大步朝着钟会帅帐而去。

  石守信可不认为钟会现在对他百分百信任。

  冲啊,不要停,今天还有

第78章 人心如流水(下)

  泰山郡奉高县内的某个大宅内,豪门宴会如期举行,其花俏程度几乎闪瞎了李婉的眼睛。

  她虽然身着蜀锦做的襦裙,配合英挺而俊美的面容,在宴会中好似一朵绽开的白玉兰,引得各方关注。

  但是没人上前来跟她打招呼,官宦家的女眷,几乎都把她当透明人看待。

  女眷们的聚会,似乎比寻常官员宴会更加势利眼,从羊徽瑜身边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娘子和大娘子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出来。

  趋炎附势的气息扑面而来。

首节 上一节 90/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