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91节

  至于羊徽瑜这个主人,却能将宴会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从容不迫的和面前来来去去的女人们说笑着。

  有种说不出的威严自信。

  宴席就摆在院子里,一共几十张桌案和流水席差不多,菜品种类有大几十种,每一样都是用许多小碟子装,拿着就能边吃边玩。

  菜品色香味俱全,其中许多,李婉都叫不出名字来。

  如果只是吃个流水席,倒也无甚稀奇。

  关键是羊徽瑜居然还组织众女眷,在庭院的小溪里,玩起了曲水流觞,猜谜得宝的游戏。

  非官宦之家出身的女子,压根就领悟不到其中的雅趣,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玩!

  李婉过往也只是听说过,还是头一回见到。

  “表妹感觉如何?”

  看到李婉在发呆,羊徽瑜走上前来询问道。不远处那位身材肥硕的梁夫人,正在对盘中美食狼吞虎咽。整场就她一个人在猛吃,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这人似乎天然就跟周遭的女眷们不一样,有点像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羊徽瑜瞥了梁夫人一眼,叹了口气对李琬说道:“你与石郎君有夫妻相,那位梁夫人,也跟梁太守也有夫妻相。”

  其中揶揄之意溢于言表,李婉看了看梁夫人,差点没笑出声来。

  从这话里头就知道,泰山郡的梁太守,只怕也是个脑满肠肥的人物。

  最起码到任之后是这样了。

  羊徽瑜目光犀利,观察敏锐,对外人的看法也是一针见血,丝毫不留情面。

  唯一不同的,只在于她会不会当面去说而已。

  正在这时,那位有些“富态”的梁夫人,似乎是吃枣子噎住了。整张脸忽然呈现出青紫,双目瞪圆了,捂住喉咙拼命要呼吸,却没法进气也没法出气。

  徐莹急急忙忙跑到羊徽瑜身前,惊慌失措禀告道:“瑜娘子,梁夫人吃东西喉咙堵住了,不能吐气,是不是请医官来看看。”

  听到这话羊徽瑜也有点慌神,这样的状况,她从前没有遇到过啊。以前她所在的地方,无论是哪里,都不曾出现过有人暴饮暴食而不能呼吸的事情啊。

  怎么今天就蹦出来一个奇葩呢?

  “瑜娘子,现在就要救人,等医官来了,人也没命了!”

  李婉对羊徽瑜提了一嘴,随即便走上前去站在梁夫人身后,将对方粗壮的双腿分开形成一个三角。随后,李婉从背后环住梁夫人,手放在这胖女人的腹部。

  她双手握拳,拳心向内向上,用力挤压梁夫人的腹部。

  这女人真胖,李婉手臂没那么长,差点够不到位置。

  很快,随着李婉的“挤压”,梁夫人猛的咳嗽了一下,一颗枣核像弹弓打出的石子一般飞了出来,掉到地上。

  梁夫人拼命的咳嗽,边咳边吐,许久之后面色才恢复正常。

  一旁紧张屏气凝神的羊徽瑜和徐莹,这才长出一口气。梁太守的夫人若是死在宴会上,这件事可真就说不清楚了。

  即便泰山羊氏在泰山郡类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也要给梁太守一个交代。

  不过这位太守夫人今日在如此重要的宴会上丑态百出,自然是没脸在这里待下去。恢复过来之后,她上前对李婉道谢,又跟羊徽瑜客套了几句,便在家仆的护送下仓促离开了宅院。

  说是灰溜溜逃跑也不为过。

  她一走,李婉立刻就变成了整场宴会的焦点,上前和她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

  羊徽瑜若有所思打量在一旁忙着应酬的李婉,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石守信如此迷恋这个年轻的小女人了。

  “不得不说,司马炎确实有点眼光啊,难怪念念不忘。”

  羊徽瑜双手放在背后,看着李婉自言自语道。

  ……

  石守信进入帅帐的时候,钟会正在看书。见他进来了,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他说道:“这文章说得挺有意思的,你也看看?”

  钟会居然想和石守信讨论“文学”了,说明如今他对于石守信明显的高看了几分,态度也不像之前那般高傲了。

  当然了,后者对钟会的小心思完全不在意。必死之人,不值得去结交和规劝。

  “谯周的《仇国论》?”

  石守信拿起竹简,这才发现居然是名篇。

  不过这篇文章他老早就看过了,毕竟是好几年前谯周就已经写了这篇,流传甚广,而且他前世也看过。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人们对它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泾渭分明。

  “看来你也曾经读过对吧?感觉如何?”

  钟会笑道,那样子看起来很随意。

  “确实读过,蜀国人心尽失,只要魏军入蜀地,刘禅必降。”

  石守信非常确信的说道。

  钟会顿时面露好奇之色,他指了指面前的软垫说道:“坐下说,我倒是很想听听你的高论。”

  “蜀国立国,就是不承认魏国乃正统,所以必须要北伐,一刻也不得耽误。

  谯周明言北伐劳民伤财,却没有被惩治,那显然是很多人感同身受,只是不愿意当出头鸟罢了。

  刘禅即便是杀了一个谯周,还有许多谯周,永远都杀不完。

  由此可见,蜀国疲惫,民怨沸腾已经不堪再战。

  民心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看来,蜀国这艘船,要翻了。”

  石守信面色凝重说道,没有一丝玩笑的意思。

  钟会点点头,不置可否,并没有说赞同还是不赞同。但心中对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是很认可的。

  看来,自己从前确实是看走眼了,这个石守信不可小觑啊!

  钟会在心中暗道。

  “对了,邵悌刚刚跟你说什么了?”

  钟会忽然开口询问道,转换话题非常突兀,几乎就是令人猝不及防的那种。

  “回大都督,邵悌直言大都督要反,让下官盯着点,有事速速通知大将军。”

  石守信一脸谦逊谨慎的神态,小声回答道。

  钟会脸上毫无意外之色,依旧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事实上,邵悌是司马昭的心腹,又在大将军府内任职多年,他来这里是为了什么,用脚趾头猜都能猜到。

  正在这时,钟会拍了两下巴掌,从军帐后门走进来两个身材魁梧的亲兵。

  “搜身,搜仔细点,不要动粗。”

  钟会面色平静下令道,可谓是说翻脸就翻脸,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那两个如狼似虎的亲兵走上前来,立刻对石守信搜身,将所有搜到的东西,都放在钟会桌案上,摆好了让这位大都督观摩。

  桌案上摆着的东西不多,且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唯独有一叠纸上面画的东西很有意思,像是某个物件的草图。

  虽然不知道这草图究竟是做什么的,但无论如何,都与钟会的期待相去甚远。

  总之,桌案上这些东西,都是“无聊的货色”,压根不是钟会想找的。

  “可是搜仔细了?”

  钟会沉声问道,那两个亲兵一齐作揖行礼,顿时吓得满头大汗。

  钟会摆摆手,示意这两人离开军帐。

  “司马昭权势熏天,为了郭太后遗命,钟某现在是在做掉脑袋的大事。

  这点谨慎,你可以理解吧?”

  钟会看向石守信询问道。

  “下官无妨的,不过身也搜过了,应该可以证明下官清白了吧?”

  石守信不卑不亢反问道。

  “那是自然,刚才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你不要介意。”

  钟会点点头道,似乎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他看来,石守信是同情曹氏的人,自己打出郭太后的遗命,那对方就应该无条件听命。

  石守信感觉后世离谱女频网文并非空穴来风,这般想当然之人也不是没有,譬如眼前钟会便是如此。

  “现在就看邓艾能不能击破江油关了。他若是不能入蜀,我这十多万大军,也只能返回汉中再做计较。大军回到汉中,仓促行事,只怕后果难料。”

  钟会哀叹道,脸上的表情相当微妙。

  “大军若是无功而返,郭太后遗命该如何执行呢?”

  石守信疑惑问道,他一定要弄明白钟会的意图。

  “还能如何,在汉中举起义旗,号召天下义士勤王而已。这十多万兵马,也不是泥捏的!”

  钟会正色说道,看上去自信满满。

  他一会自信,一会露怯,让人弄不明白究竟是怎么想的。

  石守信心中不太看得上钟会的神经质,面上却是毕恭毕敬行礼。

  看得出来,钟会其实有点慌的,只是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掩藏得很好罢了。钟会现在已经无法确定魏军如果不能入蜀,返回长安以后司马昭会不会对他开刀。

  毕竟,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司马昭既没有明说要把钟会如何,钟会也没有公开举起反旗要如何。二人都还处于互相算计的阶段,远没有到图穷匕见的时候。

  钟会知道司马昭想杀他,司马昭也知道钟会知道,双方心照不宣,表面上还是一副君臣相得的姿态。

  “杜预的部曲,归你接管。再加上原本归你节制的刘钦部,加起来应该有两三千人了。

  待入蜀之后,你听我号令行事。事关郭太后遗命,容不得半点差池。”

  钟会拍了拍石守信的肩膀说道,一脸严肃。

  “明白,这些兵马,入蜀之后是要办大事的。

  请大都督放心,石某到时候听命行事,不会造次。”

  石守信点点头道,信誓旦旦表忠心。

  对于他的知情识趣和脑袋活络,钟会感觉非常满意。或许是他的前半生太顺利,没有经历过重大挫折,所以对在下层泥坑里摸爬滚打的人,不太有同理心,或者说不知道那些人怎么在过日子,也不在乎他们是怎么想的。

  “到时候有心算无心,我们胜算很高。你掌控的这些人马,就是胜负的关键所在。”

  钟会一边说,一边递给石守信一张军令,上面写着:因杜预回洛阳养病,特命石监军(假节)暂代领军,与刘钦部一同归其节制,合兵一处驻扎。

  然后他又写了一封调令,让石守信守住白水关,不许任何军队通过此关。无论是什么人通过,哪怕是司马昭要来,石守信都要速速派人来报,不许直接通过。

  这个任命不可谓不重了!

  白水关的位置十分要害,东连阳安关,北接阴平,西面就是汉寿。

  堵住这里,汉中和陇右的魏军都过不来。

  “听好了,你麾下这些人,只是临时听命于你的,不要妇人之仁。

首节 上一节 91/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