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178节

  这种人,出去干私活捞钱被抓现行,死了也活该,旁人凭什么帮他说话呢?

  庞会捞钱的时候怎么就不记得他们呢?

  “既然大家都认为庞会该杀,那我建议,以乱军之罪为由,将他传首三军,以肃正军纪。

  昨夜胁从的那两百士卒,每人打五十军棍,小惩大诫。

  此事就此揭过,诸位以为如何?”

  人都杀了,还能如何呢?

  在场所有人,包括李辅在内,都纷纷开口赞同。

  内心却是捏了一把汗。

  得亏有庞会在前面探路,他们这些人,其实暗地里也想过悄悄带本部人马出去抢劫,反正法不责众!

  现在看来,还要对庞会说声谢谢呢!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石守信身旁的卫瓘这时候开口道:

  “庞会罪不容恕,他死有余辜,自取灭亡不必多说。

  但怎么确保不出现类似的事情,才是正理!

  上元节后,各军要依照军令陆续开拔离开蜀地,然后返回关中。

  若是再有不守军纪者,就跟庞会一个下场。

  卫某绝不姑息!”

  卫瓘面色肃然说道。石守信昨晚杀庞会,今日就立马开会肃正军纪,也不会有人再提他“先斩后奏”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这一手玩得漂亮啊,组合拳打得行云流水。

  庞会死了真就白死了,棺材盖子被钉得死死的!永远都没有翻案的可能了。

  要怪,就怪自己道行不够吧。

  卫瓘心中暗想,却一点都不为庞会惋惜。

  他又宣布了报功名单和大军返回的大概行程,便宣布散会。众将离开帅帐时都是喜笑颜开的,满脑子都是论功行赏。

  至于庞会这个名字,已经不会出现在他们日常的谈话里面。

  等众人都离开后,卫瓘看向石守信询问道:“关家的事情,卫某听闻是他们自尽的,对吧?”

  “对,关家人因为钟会和姜维落败,而他们参与了其中,所以感觉恐惧自尽了。

  就当他们以身殉国了吧,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石守信解释道。

  “那样也好,省去了我们动手。”

  卫瓘一边说一边轻轻摆手,显然是对这件事不以为意。

  “自尽者全都殉国了,那么留下来的,若是不效忠大魏,再提什么复国之事,天下人都会看不起他们。

  卫都督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石守信微笑问道。

  “确实如此。”

  卫瓘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看着石守信,眼中似有深意。

第155章 归去来兮

  对于那些参与到姜维反杀事件的蜀汉旧臣,自钟会被哗变魏军士卒杀死,姜维力战不敌自刎后,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左右都逃不过一个死字,全家死光光,最多留个后传承血脉。

  不过虽然都是一个死,但怎么死却是有差别的。他们都被石守信带兵上门“劝说”,举家自尽殉国。

  在处理完关家之后,石守信继续依葫芦画瓢,陆续处理了蒋斌、张翼等人的家眷。

  因为张翼只有二十五岁的独子张微,且只娶妻未生子,独苗一根。把他杀了,张家就真的绝后了。

  考虑到这个情况,石守信只是抄没了张家的田产与家宅,将其下狱等候发落。

  晋国建立已经是箭在弦上,司马昭改朝换代的心思已经不加掩饰。所以张微即便是下狱待审随时会死,只要运气不差到极点,晋国开国时一定会大赦天下的。

  张微被人捞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从正旦节开始到上元节这段时间,石守信就忙得没停。

  对外抄家灭门,搜刮蜀中大户,让他们自觉的把财货送到专门囤积物资的营地。

  对内肃正军纪,严查魏军私底下的劫掠行为,抓一个就杀一个。

  一时间,石守信和他麾下的本部人马,可谓是凶名赫赫,止孩童啼哭。

  但因为他们只办事不收礼不私藏,魏军之中很多人虽然眼红,却也不好说什么。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上元节的前一天。

  那些参与姜维反杀事件的蜀国旧臣,也被处理得差不多了,还剩下费家没有下手。对于这件事,石守信亦是感觉有些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把费恭的妻子刘玥弄到手了,不管是自己去抢的还是钟会给的,反正结果是一样的。现在刘玥已经有孕在身,石守信不想再多造杀孽,特别是费家这种沾染因果的。

  处置费家,会让外人觉得他行事下作,为了搞女人,就弄得别人家破人亡。

  另外一方面,处置费家是政治任务,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涉及到私仇。

  为了办公事而使得自己的名誉受损,这样得不偿失,不值得去做。所以石守信一直在拖延,直到把所有该处置的人都处置了,这才将费家的事情摆在桌案上。

  “此事你以为应该如何?”

  石守信在成都城内宅院的书房里,他看着李亮询问道,面色纠结。

  “现在的费家,对石司马而言,与蝼蚁无异,碾死也就是随手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您做这件事才应该更谨慎些,为了费家使得名誉受损,不值当。

  石司马是做大事的人,应该爱惜羽翼。”

  李亮对这件事点评道。

  石守信点点头,其实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总结一句话就是三个字“不值得”。

  “那就轻轻放过费家?好像也不太妥当。”

  石守信觉得还是不妥,这样不就显得做贼心虚了嘛。

  更何况夺妻之恨可不简单,谁知道费家以后会不会得势,然后乱咬人呢?

  “石司马,轻轻放过那就更不妥了。当初您杀庞会是什么道理,现在对费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卑职的意思是说:不仅要放过费家,甚至还要推荐费恭到魏国去做官。

  然后卑职再私底下放出风声来,就说费恭是献妻求荣,暗地里出卖了姜维,这才能脱险,事后还得以做官。

  这样的话,世人就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了。费家即便是想辩解,也无从开口,更别提什么报复了。

  将来当了官,这骨头就软了。为了不失去官职和利益,有什么流言蜚语也只能忍着。

  石司马反正已经处置了这么多家蜀国旧臣,对晋王也有交待了,杀与不杀,相信晋王都不会追究的。

  当然了,这件事石司马不必出面,卑职出马,把事情办妥就行了。”

  李亮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道。

  有些事说出来不太好听,所以就不能由石守信出马,得他手底下的幕僚出面才行。

  到时候万一费家宁死不屈,非要自挂东南枝不可,那就尊重他们的选择便是了。

  “推荐费恭为官啊,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吧,等返回洛阳的时候,让费恭陪在刘禅身边,一同去洛阳就是了。”

  石守信点点头道。

  “对了,石司马此前说要帮忙招揽一下蜀地的人才。卑职四处打听了一下,列了一份名录,请石司马过目。”

  李亮从袖口里面摸出一张纸,递给石守信查看。上面的名字有罗宪、柳隐、杜轸等人。

  杜轸原本是牵弘的幕僚,现在赋闲在家。

  罗宪现在正在永安城镇守,柳隐大概已经在黄金围缴械投降,只是不知道人在哪里,大概率在贾充军中不受待见。

  这些人现在都还不算是大户,可以随时去洛阳当官。

  蜀地还有一些大户,动辄就是麾下数千户的规模,他们的子弟,要听家族的安排,不可能跟着石守信混。

  这些人会听从司马昭的安排,离开蜀地,以免他们在蜀中尾大不掉。

  “那你去问问杜轸,愿不愿意在我手底下当幕僚,至于柳隐,等我们回汉中以后再说。

  罗宪就不考虑了,永安离成都太远了,他手底下也有兵马,招揽他太犯忌讳。

  至于其他人,但凡在成都附近的,都去问一问吧。对了,还有那个陈寿,跟他也说一声。”

  石守信微微点头道。

  他觉得李亮办事还是靠谱的,虽然不能算是拔尖的聪明,但是作风稳健,一丝不苟,以后可以大用。

  正当二人在商量离开蜀地之前要办的杂事时,亲兵进来禀告,说中领军司马贾辅求见。

  这个人,石守信完全不熟,他只知道是钟会幕僚团里面的人,但不听钟会指挥。

  现在应该是当了卫瓘身边的幕僚。

  将贾辅请进书房,石守信看到此人果然很年轻,应该是跟羊琇一样,此番伐蜀就是来镀金的,他猜测此人应该跟贾充有点远亲关系。

  贾辅也不客气,直接对石守信说道:“石司马,卫都督有请,说是有大事商议。”

  大事?有事叫个传令兵来通知一声不就行了么?

  石守信心中犯嘀咕,猜测所谓的“大事”一定不简单。

  他起身说道:“那这就去中军帅帐吧。”

  二人出了宅院,骑着马赶到中军,进入帅帐后,卫瓘便对着贾辅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等石守信落座后,卫瓘什么也没说,直接将桌案上的一封信摊开给对方看。

  石守信将信纸拿在手里,就听到卫瓘说道:

  “晋王询问邓艾之事。此前钟会言之凿凿说邓艾要反,但事后钟会自己成了反贼。反贼嘴里的反贼,究竟是忠义之士,还是另外一个反贼呢?

  当初晋王定下一人持节,两人假节。

  如今假节之人,反叛的反叛,被抓的被抓。

  石司马现在亦是假节,可否说说此事该如何处断?”

  卫瓘慢悠悠问道。

  石守信心中大骂这位是个滑泥鳅!

  司马昭当初之所以会给石守信加一个假节,完全不符合常理的任命,就是因为卫瓘办事太过于油滑,根本不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

  如今经历了钟会之叛,卫瓘还是一副滑泥鳅的样子。反正卫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的,即便是卫瓘打一打太极,司马昭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首节 上一节 178/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