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屋内春色无边,羡煞旁人。
……
邓艾带兵攻占了雒城,看起来是志得意满,威风八面。
但实际上,魏军已经打不动了。
成都是什么规模,那是蜀汉的都城。不说别的,光拼人数都堆死邓艾麾下那点兵马了。
所以在攻克雒城后,魏军前进的步伐就停下来了。即便是邓艾这般不惧生死之人,也没有如从前那般托大。
反而是变得小心翼翼,异常谨慎。
成都人多啊,光蜀汉的皇宫里面都能拉起来一支队伍,邓艾如何会不惧怕?
借着瓢泼大雨,魏军在雒城歇息了几天。邓艾思来想去,也没想出攻克成都的办法。如果刘禅真的拼死一搏,死守成都不松手的话,就凭邓艾麾下这点人马,攻城完全不够,洗洗睡吧。
即便是刘禅在城头扎稻草人,这座大城也不是邓艾可以强攻的。
该怎么办呢?
邓艾不知道,他跟师纂、邓忠、田续等人商议了三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唯一能击破成都的办法,就是等刘禅自己投降。
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如今蜀国摇摇欲坠的真实写照!
因为魏军虽然攻不下成都,但蜀国的根基已经崩溃,再也无法立国了。蜀地大户们早就没有战斗下去的意志了,至于蜀汉提出的复兴汉室,他们也毫无兴趣。
就算邓艾这支魏军退出蜀地,之后的蜀国也不再是从前的蜀国了。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邓艾也不是没有胜算的。
现在的情况,就如同足球比赛里面的临门一脚。面前已经是空门,只要小心一点就能必进,换谁来也要冷静一下。
邓艾在等,他不会轻易出手!
下了几天的暴雨终于停歇,天空放晴万里无云。
盛夏的火热正在一点点,悄无声息的退去。秋天的脚步在慢慢靠近,那是收获的季节。
窗外知了的鸣叫,让正在县衙大堂内端坐的邓艾心烦意乱。
就差一点,却没有力气,把主动权交给敌人,这种感觉真的很憋屈。
正在这时,邓忠匆匆忙忙而来,不等邓艾呵斥他,就连忙上前禀告道:“父亲,谯周带着降表来了,刘禅愿意请降,只求我们善待蜀地百姓!”
他一脸激动,全身都在不自觉的颤抖。
今天的胜利太难了,一路上都是艰险和鲜血,不少人倒在偷渡阴平的路上,更多人死在和诸葛瞻麾下蜀军死斗的战场上。
来之不易的胜利,都是他们一刀一刀砍出来的!
邓忠如何能不激动!
“快,快带我去!”
邓艾霍然起身,没穿鞋就跑,到大堂门口又折返回去穿鞋子。
他来到县衙门口,就看到谯周、邓良、张绍三人伏跪于地。谯周手里托着降表,其他二人在他身后。
那卑躬屈膝的模样,看得邓艾又是感慨,又是鄙夷。
“你们这是何故,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啊!”
邓艾姿态很低,连忙上前将这三人扶了起来。
“我主愿意投降,只求邓公善待蜀地百姓。”
谯周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将手中降表交给邓艾,然后低着头一言不发。
第103章 花开花落
历史上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人类面对确定的危险,常常都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
无论是毒蛇还是猛兽,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总有人愿意认真的研究它们,找出它们的规律和弱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
然而,面对未知的危险,人们就没那么勇敢了。尤其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敌人时,那种诚惶诚恐更加难以抵挡。
此刻的刘禅就是如此,他在成都的皇宫,在那个装裱得富丽堂皇的御书房内,如同热锅蚂蚁一般焦躁。
来回踱步,连坐下都觉得屁股下面都是针。内心不可明说的恐惧,几乎已经写在脸上了。
刘禅给邓艾递交了降表,如果邓艾讲规矩的话,那么刘禅,甚至包括蜀汉皇族一脉,都会得到妥善安置。
然而,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规矩,所谓规矩,都是人定的。
不讲规矩,又何尝不是一种“规矩”呢?
刘禅很慌,他本人并不怕死,但他不想刘氏一脉,在他这里绝后。
他很平庸,但并不邪恶,也没有什么玉石俱焚的心思,他现在就想让子孙后代活下去。
突然,刘禅看到宦官黄皓在门外鬼鬼祟祟的,一副想进来,又不敢进来的模样。
于是刘禅对黄皓大声呵斥道:“你在那里做什么?”
刘禅本来心情就已经很差了,没想到黄皓这样一副令人厌烦的模样,他也爆发了。
邓艾能偷渡阴平,黄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刘禅现在看到黄皓就一肚子火气!
“陛下,陛下啊,您还是快走吧!”
黄皓一边哭一边走进来。
走?还能走哪里去?
刘禅恶向胆边生,上去就给了黄皓一耳光,这位宦官终于不哭了。
“陛下,奴护送您去南中吧,邓艾的兵马若是到了成都,他,他不会放过您的啊!”
黄皓拉着刘禅的衣袖哀求道,那张老脸看上去非常可怜。如果不知道他过往是怎样一副嘴脸的话,现在这模样很容易让人生出怜悯之心。
“你自去吧,朕不会去的,朕就在成都不走了。”
刘禅轻叹一声,对于黄皓的蛊惑不为所动。
听到这话,黄皓眼珠一转。他先是跪在地上磕头行礼,然后退出了御书房。
事到如今,多说无益,走为上计!
刘禅看着黄皓的背影,懒得搭理他,反正这家伙是跑不掉的。
他喃喃自语道:“让邓艾处置你吧,朕不想杀人。”
黄皓的心思刘禅很清楚,他只是不想再折腾了。
半个时辰之后,驸马都尉邓良和侍中张绍回来了,二人来到御书房,对刘禅作揖行礼之后,便将邓艾的回信交给了刘禅。
看完信,刘禅一脸古怪,搞不明白邓艾到底是想干啥。
刘禅这么想,不是因为邓艾提出的条件太苛刻,正好相反,邓艾提的条件极为优厚,已经好到有点不真实了。
邓艾在信中给出这样的条件:
第一条,封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文武百官皆有任命,当然了,不可能和从前的官职一样高,但也不会特意将谁扫地出门。
第二条,魏军会接管成都的城防,管理成都的府库粮仓,但不会进入刘禅居住的皇宫,也不会住在城内。
第三条,魏军会严格约束军纪,不会扰民,不会掳掠地方,不会抢占有人居住的民宅作为营房。
第四条,蜀国守军就地解散,武将解除职务回家待命。邓艾不会追究他们的过往。即便是曾经与魏军交战多有斩获的人,也不会问罪。
第五条,刘禅必须即刻以蜀国皇帝的身份,向蜀国各地太守和县令们发诏书,让他们投降魏国。
邓艾的优厚条件,刘禅当然不会拒绝。他立刻让邓良和张绍去通知邓艾,魏军可以来成都接受投降。
第二天一大早,刘禅让人将他捆好,然后带着一副棺材,来到成都东门外等候。他身后跟着的,是留在成都的蜀汉官员。
众人都是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其实,邓艾并没有要求刘禅和蜀汉官员们这般谦卑,更没有说如果不跪下的话后果会如何如何。
但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别人的时候,多少还是要做一点姿态的。
邓艾可以不提,但刘禅不能不跪!战败者,就要有战败者的觉悟。
很快,早就准备好接受投降的邓艾,带着麾下魏军,浩浩荡荡,缓缓朝着此处而来。一看到刘禅等蜀汉君臣跪在地上请降,邓艾就立刻上前,命人解开了刘禅身上的绳索。
然后亲自点火,烧掉了刘禅身边的棺材。
随后,一直在邓艾那边的谯周,当众宣读了邓艾的命令,跟刘禅收到的那封信大差不差,只不过其中加了一条:诛杀奸佞!
谁是奸佞呢?
邓艾给出的受降书上没说,多加这一条,这只是为了保持威慑。
因为邓艾开出的受降条件里面没有威慑条款,在师纂的建议下,邓艾还是从谏如流,给投降的蜀汉君臣头上悬了一把快刀。
谁不听话,谁就是奸佞。
随后,邓艾当着所有人的面下令,让亲兵把刘禅身边的黄皓带走了,给一众蜀汉君臣打了个样。
若是有谁想搞事情,那黄皓就是榜样。
在处置完黄皓之后,邓艾下令大军在成都郊外扎营,让刘禅带着蜀国官员回皇宫,执行那些受降的条款。
他又命师纂与邓忠二人,分兵控制成都城内的皇宫和府库粮仓。他本人亲自掌控成都的城防。
邓艾不是傻子,很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邓艾虽然开出了优厚的受降条件,但那只是为了不激起本地大族的反抗,不代表他一点防范的心思都没有。
很快,刘禅命令各地官员投降的诏书,便如同雪片一般,飞向周边县城,飞向南中,飞向剑阁。收到诏书的本地军政长官纷纷宣布易帜,向魏国投降,并写信送到成都表明心意。
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亡。
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变成了两强对垒。
……
剑阁关城的城头,披着甲胄一身戎装的姜维,一只手扶在佩剑上,另外一只手叉着腰,正在眺望远处的小剑山。
钟会虽然有十三万大军,但却连小剑山防线都没有突破,连剑阁栈道都没有抵达。
过去的几个月,姜维一直不明白,钟会为什么会这么废柴,或者说司马昭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废物来伐蜀。
他长期和魏军在前线交战,对于魏军是什么水平,是心知肚明的。
今天姜维终于明白钟会为什么这般老实了,因为刘禅的投降诏书,送到了剑阁,送到了他手中。
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尤其是灭国之战。
输了就是输了,成都已经被魏军拿下了,蜀国皇帝都投降了。
就算剑阁依旧坚不可摧,就算钟会麾下兵马一个都过不了剑阁,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就算赢了钟会,又有什么意思呢?
“大将军,众将都等着您参加军议,您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