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唐:从田奴到第一权臣 第129节

  慕容良肩头的担子愈发沉重,而吴仪文也深知,成为慕容良名正言顺的妻子,意味着她将承担起更重的责任,不仅要打理好内宅,更要在风雨来临时,成为他更坚实的后盾。

  慕容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那封倭国密信的破译,以及对北疆战事的关注上。

  他几乎住在了政事堂,与李琰及几位绝对可靠的译官、谋士日夜钻研那古怪的符号。

  同时,来自北疆的军报也如同雪片般飞来。

  “相公,”兵部尚书手持最新战报,神色凝重中透着一丝振奋,“柳公济节度使八百里加急!河阳忠武军前锋已抵达蔚州,与守军内外夹击,大破朱克融围攻之师!阵斩奚族酋长一名,朱克融被迫后撤五十里,蔚州之围已解!”

  消息传开,紫宸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松了口气的议论声。

  这无疑是近期难得的好消息!

  慕容良心中也是一宽,但并未放松警惕,立刻问道:

  “我军伤亡如何?朱克融主力可曾受损?”

  “回相公,我军伤亡亦不小,堡寨多处破损,急需修缮。

  朱克融主力虽退,但建制尚存,其与奚、契丹联军实力仍在,并未伤及根本。

  柳公济判断,其很可能退往妫州方向,与留守兵力汇合,伺机再动。”

  慕容良点头,柳公济的判断与他一致。

  朱克融此番受挫,锐气稍减,但远未到山穷水尽之地。他沉吟片刻,下令道:

  “传令柳公济,稳守蔚州,抓紧修复城防,补充兵员器械。命河阳节度使,率主力与柳公济汇合,暂勿冒进,巩固防线,步步为营,继续压缩朱克融的活动空间。同时,令刘悟部,加大在魏博、成德方向的攻势,牵制史宪诚,使其无法全力支援朱克融。”

  他的策略依旧稳健,不求速胜,但求不断消耗对手,积小胜为大胜。

  处理完紧急军务,回到政事堂偏厅,李琰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慕容兄!密信有进展了!”

  慕容良精神一振:“快讲!”

  “我们找到了一位曾随遣唐使来过长安、后隐居多年的倭国老僧,他认得这种密文!”李琰激动道,“据他破译,这封信并非来自倭国朝廷,而是来自一个被称为‘海部氏’的倭国地方豪族!信中内容……内容是关于一批‘特殊货物’的交接确认和后续行动的指令!”

  “海部氏?特殊货物?”慕容良目光锐利。

  “信中提及,‘苇草之盟’所约定的‘千锋刃’已分批运抵指定地点,藏于‘鱼盐之市’,由‘三叶’确认接收。下一步,待‘北风起时’,‘海鹘’将运送最后一批‘星火’,于‘月晦之夜’抵达‘蛟川’,届时‘内外并举’,‘大事可成’!”李琰将破译出的关键内容一一念出。

  慕容良听着这些充满隐喻的词语,大脑飞速运转。“苇草之盟”显然指安兴长公主(三爷)与海部氏的勾结;“千锋刃”极可能指代倭刀或其他兵器;“鱼盐之市”可能是某个沿海贸易集散地;“三叶”是接收方的代号;“北风起时”应指冬季;“海鹘”是船名或船型;“星火”可能指更关键的物资或人员;“月晦之夜”是具体时间;“蛟川”是地点;“内外并举”则清晰表明是里应外合的行动!

  “查!‘鱼盐之市’、‘蛟川’是何处?‘海鹘’是什么船?‘星火’又是什么?”慕容良声音急促。

  “已经在查了!‘蛟川’很可能指的是明州附近的甬江入海口!‘海鹘’是倭国一种用于快速突袭的战船名称!至于‘星火’……老僧推测,可能指代擅长纵火、突袭的……倭国武士!”李琰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倭国战船!倭国武士!里应外合!

  慕容良倒吸一口凉气!这已不仅仅是走私和囤积军械,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武装渗透与颠覆阴谋!

  安兴长公主与倭国地方豪族勾结,竟意图引外兵入寇,颠覆大唐!

  这背后的图谋,堪称丧心病狂!

  “必须阻止他们!”慕容良猛地一拍桌案,眼中杀机毕露,“立刻密令明州驻军及皇城司,严密监控甬江口所有船只,尤其是倭国海鹘船!同时,在江南各地,尤其是沿海州府,秘密搜捕可能潜伏的倭国武士!绝不能让‘星火’上岸,更不能让‘内外并举’发生!”

  “是!”李琰感受到慕容良话中的凛冽杀意,肃然领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禀,竟是北面行营招讨使柳公济派来的心腹信使,有密报面呈宰相。

  慕容良立刻召见。

  那信使风尘仆仆,呈上一封火漆密信,低声道:

  “柳帅命小人星夜兼程,务必将此信亲手交予相公。柳帅言,此事关乎北疆大局,乃至……国本!”

  慕容良心中一动,迅速拆信阅览。

  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

  信中提到,柳公济在清剿朱克融溃兵时,抓获了一名朱克融麾下的重要幕僚。

  经严加审讯,此人招供,朱克融之所以能如此顽强抵抗,不仅因其自身实力和奚、契丹外援,更因其背后一直有来自“南方”的巨额资金和精良军械支持!

  而联络人,使用的正是一种刻有三叶图案的信物!

  并且,那幕僚隐约听闻,南方的主事者,地位极其尊崇,并非寻常商贾,似乎与……皇家有关!

  南方!三叶信物!地位尊崇!与皇家有关!

  柳公济的密报,与江南发现的线索,竟然在此刻交汇,共同指向了那个隐藏在安兴长公主之上、可能存在的最终黑手!

  慕容良握着密信的手,微微颤抖。

  他感到自己仿佛正在揭开一个笼罩帝国多年的、巨大而恐怖的阴谋网络。

  这个网络,不仅勾连内外,更可能深入宫闱,直指皇权核心!

  安兴长公主或许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棋子,真正的“三爷”,另有其人!

  而且,其身份之尊贵,可能远超想象!

  他必须立刻行动!必须在“北风起时”、“月晦之夜”之前,揪出这个最终的幕后主使,粉碎这场酝酿多年的惊天阴谋!

  “传令!”慕容良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即刻起,京城及周边州府,进入一级戒备!严密监控所有宗室府邸、特别是与安兴长公主过往甚密者之动向!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京!”

  “通知李相、韦大将军,即刻来政事堂密室议事!”

  “还有,”他看向李琰,目光如炬,“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查清那个使用‘三叶信物’、地位尊崇的‘南方主事者’,究竟是谁!”

  一道道命令如同无形的波纹,迅速扩散出去。

  整个帝国的权力核心,因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而再次紧绷起来。

  慕容良独自站在政事堂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北疆的烽火,江南的海岸,最终落在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城之上。

  星火已现,燎原之势将起。

  而他,必须在这漫天大火吞噬一切之前,找到那个执火之人!

  帝国的命运,已然系于这千钧一发之际。

第209章 蛟川迷雾

  柳公济密信中关于“南方主事者”地位尊崇、可能与皇家有关的骇人信息,如同一道惊雷,在慕容良已然紧绷的心弦上狠狠拨动。

  他立刻意识到,安兴长公主伏诛,或许只是斩断了这条阴谋巨蟒的一颗头颅,其真正的主人,依旧隐藏在更深、更暗的阴影之中,其身份之敏感,可能动摇国本!

  他与李绛、韦处厚在政事堂密室中紧急商议至深夜。

  最终决定,对外依旧宣称全力应对北疆战事,对内则秘密展开一场针对皇室成员及顶级权贵的、极其谨慎而缜密的调查。

  所有指令皆由慕容良亲信之人单线传递,避免任何可能打草惊蛇的环节。

  与此同时,对江南“蛟川”(甬江口)及那艘神秘倭船的监控,提升至最高级别。

  慕容良严令,务必在“月晦之夜”前,弄清“星火”的具体所指,并阻止其登陆。

  然而,对手的狡猾远超预期。

  那艘标记着“三叶苇草”的倭船,自被发现后,便一直停泊在明州港内,再无异常动静,船上人员也极少上岸,仿佛真的只是一艘普通的番商货船。

  而对“鱼盐之市”的排查,也因江南市舶繁多、贸易兴旺,一时难以锁定具体目标。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与焦灼的搜寻中,一天天流逝。

  北疆传来消息,柳公济与河阳忠武军合兵后,稳扎稳打,已逐步收复蔚州外围多处失地,朱克融退守妫州,战线暂时稳定。

  这算是诸多坏消息中,唯一值得安慰的一点。

  这日,慕容良难得在晚膳时分回到裴府。

  皇帝赐婚后,府中虽未大肆操办,但氛围已截然不同。

  下人们见到吴仪文,皆恭敬地称一声“夫人”。

  她起初还有些不适应,在慕容良的鼓励下,也渐渐坦然,将府中事务打理得越发井井有条。

  膳厅内,灯烛明亮。

  菜肴比往日更显精致,显然是吴仪文精心安排的结果。

  慕容安已经能自己抓着特制的小木勺,笨拙地往嘴里送饭粒,弄得满脸都是,引得侍立的丫鬟忍俊不禁。

  吴仪文则耐心地在一旁照看,不时替他擦擦嘴角,眉眼间尽是温柔。

  慕容良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多日来因朝政阴谋而冰封的心湖,仿佛注入了一股暖流。

  他坐下,吴仪文立刻为他盛好汤,动作自然流畅。

  “相公近日似乎格外忙碌,可是北疆又有变故?”吴仪文轻声问道,将汤碗放在他面前。

  她被册封为诰命夫人后,气质愈发沉静从容,虽依旧温婉,但言谈举止间,已隐隐有了主母风范。

  慕容良不欲让她担忧,只简略道:“战事胶着,琐事繁多罢了。”

  他看着她悉心照料孩子的侧影,想起皇帝赐婚的旨意,心中那份责任与情感交织得愈发紧密。

  他夹起一箸她喜欢的清笋,放入她碗中,“你也多用些,近日府中诸事,辛苦你了。”

  这细微的体贴让吴仪文微微一怔,抬眼看他,灯光下,他冷峻的眉眼似乎柔和了些许。

  她脸颊微热,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泛起丝丝甜意。

  两人之间,虽无太多言语,但那层窗户纸已然捅破,相处起来,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亲密与默契。

  用过晚膳,慕容良抱着已经吃饱喝足、开始打哈欠的慕容安,在庭院中慢慢踱步。

  秋夜微凉,繁星满天。孩儿柔软的身体依偎在他怀里,带着奶香的气息喷在他的颈侧,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满足。

  吴仪文跟在身侧,看着父子二人,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等北疆平定,江南之事也有了眉目……”慕容良看着怀中渐入睡乡的孩儿,忽然低声开口,像是在对吴仪文说,又像是在对自己承诺,“我们……好好办一场婚礼。”

  吴仪文脚步微顿,抬头望向他。

  星光下,他侧脸轮廓清晰,目光深邃,那话语中的郑重与期许,让她心头悸动不已。

  她伸出手,轻轻理了理孩儿鬓边柔软的头发,声音轻柔却坚定:“嗯,妾身都听相公的。”

  这一刻,无需更多言语。历经磨难与等待,两颗心终于紧紧靠在了一起。

  然而,这片刻的温情,再次被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李琰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外,神色前所未有的严峻,甚至带着一丝惊惶。

  慕容良心中一沉,将熟睡的孩子轻轻交给吴仪文,对她点了点头,便与李琰快步走向书房。

  一进书房,李琰甚至来不及关门,便急声道:

  “慕容兄!出大事了!我们监视那艘倭船的人,刚刚发现……发现船上的护卫和部分船员,正在秘密将一些长条状的、用油布严密包裹的物件,转移到几艘小渔船上!看那形状和搬运的谨慎程度,极可能就是……倭刀!”

  倭刀!终于动了!

  “他们想去哪里?”慕容良目光锐利如刀。

  “看方向,是沿着甬江支流,往西南方向而去!那边水网密布,沿岸多有豪族庄园和……和皇家敕建的寺庙、道观!”李琰的声音带着焦急,“我们的人不敢跟得太近,怕被发现,但若不及时拦截,一旦这些兵器被分散藏匿,再想查找就难如登天了!”

  西南方向?皇家敕建寺庙道观?

首节 上一节 129/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