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唐:从田奴到第一权臣 第128节

  廊下,李琰面色凝重,递上一封小小的竹管密信。

  “慕容兄,我们的人在明州(今浙江宁波)港,发现一艘标注着‘三叶苇草’标记的番商海船!船体吃水极深,但卸下的货物却以香料、犀角等轻便之物为主,极为可疑!我们的人试图接近探查,却遭到了船上护卫的激烈抵抗,对方身手狠辣,不似寻常商贩护卫!”

  明州港!番商海船!抵抗探查!

  慕容良眼中寒光爆射!

  果然!安兴长公主在江南埋下的暗雷,开始显露踪迹了!

  这艘船,绝对有问题!

  “船上护卫是什么路数?可能看出跟脚?”慕容良急问。

  “动作干脆利落,配合默契,像是……像是经受过严格行伍训练!”李琰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行伍训练?!

  慕容良心头巨震。

  私蓄甲兵或许还能解释,但拥有经受过行伍训练、能对抗皇城司探查的护卫,这绝非寻常豪商或江湖势力所能为!这背后牵扯的,恐怕是更深层、更可怕的势力!

  “立刻加派人手,封锁明州港,严密监控那艘船及所有与之接触的人员!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那艘船离开港口!同时,查清那艘船的真正来历,是哪个国家的番商,背后东主是谁!”慕容良的声音冰冷如铁,“还有,江南各地,加快搜查‘三叶苇草’标记和私兵军械的速度!我感觉,我们可能快要触碰到真正的核心了!”

  “是!”李琰领命,匆匆没入夜色。

  慕容良独自站在廊下,夜风吹拂,带着深秋的寒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惊涛骇浪。

  江南的隐雷,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危险。这艘神秘的番船,以及船上那些训练有素的护卫,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它们与那个可能存在的、隐藏在安兴长公主之上的“真正主使”,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他回头,望了一眼书房窗户上透出的、温暖而宁静的灯光,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危机,并未随着安兴长公主的伏诛而解除,反而以另一种更隐蔽、更危险的方式,悄然逼近。

  他必须更快,更狠,在这张巨网完全收拢之前,找出那个最终的执网者!

  北疆的战火,江南的暗涌,如同帝国肌体上同时迸发的两道恶疾。

  而他这位宰相,必须同时应对,方能挽狂澜于既倒!长夜漫漫,前路艰险,但他已别无选择。

第207章 明断天启

  明州港那艘标记着“三叶苇草”、护卫精悍的神秘番船,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慕容良心头。

  他深知,这绝非孤立事件,必是“三爷”网络残存势力,乃至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高层级黑手,在江南布下的重要棋子。

  其目的,恐怕不仅仅是私运违禁,更可能涉及军械、情报,甚至……颠覆!

  他加紧了部署,一方面严令江南方面不惜代价盯死那艘船及其关联人员,另一方面,则在朝堂之上,开始着手清理因安兴长公主倒台而空出的权力真空,并巩固自身地位。

  北疆战事未平,江南隐患又起,他必须确保中枢稳如磐石,方能应对四方风浪。

  这日大朝,议题除了例行的军政要务,慕容良出乎意料地提出,应尽快厘清安兴长公主逆案牵连,该惩处者依律严办,但亦不可株连过甚,以免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同时,他举荐了数位素有清望、能力卓著的官员,填补关键职位空缺,其中不乏一些此前并未明确投靠他的中间派官员。

  他的举措,既展现了铁腕后的怀柔,也彰显了作为宰相的胸襟与公心,赢得了不少官员的暗自点头。

  就连一向与他不算亲近的几位老臣,也难得地没有出言反对。

  龙椅上的穆宗皇帝看着慕容良从容调度,将纷繁复杂的朝局梳理得井井有条,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待诸事议定,皇帝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与郑重:

  “慕容爱卿,”皇帝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自朕登基以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幸得爱卿砥柱中流,先定漕运,后平内乱,整饬财政,稳固边疆,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殿内群臣皆屏息凝神,知道皇帝必有下文。

  皇帝目光扫过众臣,最终定格在慕容良身上,缓缓道:

  “爱卿年富力强,才干超群,然家中却……唉,文氏早逝,朕每思之,亦感痛心。如今内宅空虚,终非长久之计。朕观爱卿于国于家,皆乃栋梁,不可因私废公。朕意……”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擢升吴氏仪文为三品诰命夫人,赐号‘柔嘉’,待北疆战事稍定,择吉日,由朕亲自主婚,为爱卿与吴氏完婚,以正家室,安朕之心,亦慰文氏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皇帝亲自为臣子指婚,已是殊恩,更何况是指一位身份曾有争议、如今却即将被扶正的女子!

  这无疑是对慕容良功绩的最大肯定,也是对其地位最稳固的加持!

  更是向天下宣告,慕容良圣眷之隆,无人能及!

  慕容良也是微微一怔,随即出班,撩袍跪倒,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臣,慕容良,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体恤臣下,关怀备至,臣……感激涕零,必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皇帝对他个人的恩宠,更是一种政治信号,是皇帝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扫清一切潜在的舆论非议和后方隐忧,让他能更无牵挂地应对眼前的危局。

  “爱卿平身。”皇帝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此乃朕之心意,亦是朝廷之幸。望爱卿日后夫妻和睦,家宅安宁,更能一心为国效力。”

  “臣,谨遵圣谕!”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依次退出紫宸殿。

  无数道目光落在慕容良身上,有羡慕,有嫉妒,有敬畏,更有深深的折服。

  经此一事,慕容良在朝中的地位,已真正达到了如日中天、无人可撼动的地步。

  慕容良面色平静,步履沉稳地走出大殿。

  阳光洒落在他的紫色宰相官袍上,映出一片耀眼的光华。

  他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反而更加清醒。

  皇帝的恩宠是双刃剑,既给了他无上的权柄与荣耀,也将他推到了更瞩目的位置,任何差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回到政事堂,尚未坐定,李琰便已等候在内,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急切。

  “恭喜慕容兄!”李琰拱手道贺,随即压低声音,“方才朝堂之事,真是……真是天恩浩荡!”

  慕容良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此事,直接问道:“江南那边,可有新消息?”

  李琰神色一正,连忙回道:

  “有!我们的人冒着极大风险,趁夜潜水上船,在那艘番船的底舱暗格中,发现了这个!”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

  慕容良接过,打开油布,里面赫然是一封以火漆密封的信函,封皮上空无一字,但火漆上的印鉴,却是一个清晰的、线条古朴的——三叶苇草图案!

  果然与“三爷”网络直接相关!

  慕容良小心地拆开火漆,抽出信笺。

  信上的字迹并非汉字,而是一种扭曲古怪的符号!

  “这是……?”慕容良眉头紧锁。

  “我们找了几位通晓番文的译官,都认不出这是何种文字。”李琰摇头道,“但其中一位老译官说,这符号的书写方式,有些类似……倭国(日本)一种古老的密文!”

  倭国?!慕容良心中剧震!

  安兴长公主的网络,竟然牵扯到了海外倭国?

  这艘船是倭船?那些训练有素的护卫是倭人?

  他们想干什么?与“三爷”勾结,意欲何为?

  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惊人的阴谋轮廓,似乎正在他眼前缓缓浮现!

  这已不仅仅是内部权力斗争,更可能涉及外敌!

  “信的内容呢?可能破译?”慕容良急问。

  “还在想办法,但这种密文极其罕见,需要时间。”李琰答道,“不过,我们在船上还发现了另一样东西……”他声音压得更低,“一些散落的、质地特殊的金属碎屑,经工匠辨认,极像是……锻造倭刀所用的‘玉钢’!”

  倭刀!玉钢!

  慕容良眼中寒光凛冽。

  倭国武士刀天下闻名,其锻造技艺秘而不宣,所需玉钢更是严格控制。

  这艘船上出现玉钢碎屑,意味着什么?

  难道他们是在秘密运输玉钢,或者……在船上私铸倭刀?

  私蓄甲兵,勾结外邦,图谋不轨!

  这任何一个罪名,都足以掀起滔天巨浪!

  “加派人手,务必破译那封密信!同时,严密监视船上所有人员,查清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目的!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打草惊蛇!”慕容良声音冰冷,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还有,查一查近年来,沿海各州,是否有倭商异常活动,或者……失踪的工匠!”

  “是!”李琰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郑重领命。

  慕容良独自坐在政事堂内,手中握着那封古怪的密信和那块冰冷的玉钢碎屑,心潮起伏。

  江南的隐雷,竟牵扯出了海外倭国!

  这背后的阴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深邃、更加可怕!

  他想起安兴长公主临死前的诅咒,想起那个可能存在的、隐藏在更深处的“主上”……难道,这一切的最终指向,并非仅仅是大唐内部的权位,而是……里通外国,倾覆江山?

  一股巨大的危机感笼罩了他。

  他必须尽快厘清这一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城外恢弘的长安城。

  阳光明媚,市井喧嚣,一派太平景象。但在这盛世繁华之下,却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暗流。

  帝国的命运,再次来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

  而他,手握至高权柄的宰相,必须在这迷雾重重的棋局中,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无论对手是谁,无论阴谋多大,他都要将其彻底粉碎!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权位,为了那需要守护的家人,更为了这脚下传承千年的锦绣河山!

  明断天启,洞察奸邪,他慕容良,义不容辞!

第208章 星火燎原

  皇帝赐婚的旨意与擢升吴仪文为三品诰命夫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裴府门前,再次贺客盈门,比之慕容良拜相时更添了几分喜庆与喧嚣。

  然而,慕容良依旧下令闭门谢客,只收了李绛、韦处厚等寥寥数位核心盟友的拜帖,以及宫中按制颁下的诰命服饰与赏赐。

  府内,下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老管家指挥着仆役张灯结彩,虽因北疆战事未平,不宜大肆操办,但那份喜庆的气氛已然弥漫开来。

  吴仪文被这突如其来的浩荡天恩与身份的骤然转变,冲击得有些不知所措,在接到诰命服饰时,更是红了眼眶,由慕容良亲自扶起,温言安抚了许久。

  然而,无论是慕容良还是吴仪文,都清楚此刻并非沉溺于个人喜庆之时。

首节 上一节 128/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