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45节

  “此次征讨朱贼,虽未尽全功,但将士用命,舍生忘死,又有各地忠良归附,理当封赏,以慰其心。”

  “下诏,封耶律亿为辽王、刘守光为燕王、王建为蜀王、李正臣为岐王、杨化源为吴王、钱具美为越王,赐茅山、麻姑山护国真人”

  “李嗣恩、李嗣本、李嗣昭、李存信、李存进、康君立、李存璋、李存审、李存贤、史敬思.各封县侯。”

  “李存旭、李思远功勋尤甚,加县公。”

  第一通封赏,都是针对各地割据势力,用意自然是合纵连横,包围朱梁。除了名分,没有别的东西。

  第二通封赏,则是军中将领,加官进爵,天材地宝,最突出的当属十二太保。

  大秦爵位有九品,县公、县侯分别是五品和六品。

  毕竟一品王位封出去,日后功高难赏,作为马上要登基的人,肯定要考虑这个问题。

  但看得出来,没能封赏王爵,李思远和李存旭都有些失望。

  眼看李翼圣就要称帝,两个继承人却还分不出高下主次,着实心焦。

  “不过,咱们都有份,怎么单单漏了老十三?”

  “还用说?出生入死的功劳,非清闲度日之人可比。”

  “义父对老十三极为看重,只怕是另有安排吧?”

  几个太保交头接耳,有人疑惑,有人讥笑,下面的臣工也心里嘀咕。

  李翼圣坐在王座上,下方的一切尽收眼底。

  从入主京师的第一日起,他就爱上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而李存孝——此人好用,天赋也高。但就是这种人杰,往往野心也更大。

  即使是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他在李存孝脸上也依旧找不到多少失望的情绪。

  他已经有了决定。

  “此次出征,兵部侍郎李存孝统筹谋划,坐镇京师,劳苦功高,加检校太尉。”

  “另,朱贼凶顽,必得精兵,方可犁庭扫穴。”

  “孤欲立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司、步军都指挥使司,合为三衙禁军”

  “以李存孝为殿前都点检,严令各镇牙兵,入京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

  “诸卿,可有异议?”

  话音未落,李存孝陡然变色,心情更是糟糕至极。

  他本意外放州县,做个实权的封疆大吏,谁料李翼圣却想让他做禁军统领。

  这个位置的敏感不言而喻,必然会卷入李思远和李存旭两位宗师的斗争。

  更别说还要抽检各地牙兵,简直是故意让他去得罪那些节度使。

  做孤臣也就罢了,当禁军也未必没有仗打。关键是要让他随时都呆在一个大宗师的眼皮子底下

  “臣有异议!”

第333章三辞三让,远走西南(明天大阅兵可能会请假)

  三衙?

  殿前司?

  李存孝当殿前司都点检?

  李翼圣一番话语,变色的不仅是李存孝,还有李思远和李存旭。

  这次出征,二人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凭借战功将对方压下,好让老爹早早定下储位。

  可惜,枭雄的心思总是难以捉摸。

  在这即将登基称帝的时候,李翼圣又一次把两碗水端平,似乎更乐于看到二人继续竞争。

  如此结果,虽然令人失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大家如今都是县公,之后谁能第一个封王、乃至于封晋王,就是各凭手段。

  但李翼圣忽然给李存孝封一个都点检的官职,这就有些敏感了。

  殿前司,顾名思义,是护卫宫殿之前,说白了就是禁军。

  而且这支禁军,还要从眼下河东控制的藩镇中选取精兵猛将来组成。

  可想而知,三衙禁军一旦成型,其统领的地位便会急速攀升,因为这个位置是毫无疑问的帝王腹心,天子近臣。

  李翼圣是河东的主人,将来更会是天下的主人。谁能被他信任,谁就能拥有最大的权力。

  这份权力别说给李存孝,就算是给李思远和李存旭手下的亲信太保,只怕双方的关系都会顷刻破裂。

  难道义父(父王)有意扶植第三个人?

  李存孝也是东宫的候选?

  “臣有异议!”

  正在众人心思百转之时,李存孝忽然举着笏板出列,叫群臣都吃了一惊。

  推辞?你不是最大的受益人吗?

  难道是欲擒故纵?

  “大王,臣以为,三衙禁军,侍卫君前,交通内外,权柄极重。”

  “臣已经兼任户部、兵部侍郎,掌管钱粮兵册,若再执掌禁军,恐惹物议。”

  “大王信重,铭感五内,然此非拔擢之常理,臣也力有未逮。”

  “请三思。”

  群臣听完先是一愣,随后在李思远和李存旭的眼神示意下,纷纷开始附和发言,理由也和李存孝方才所说大差不差。

  李翼圣并不动怒,只是居高临下地俯视群臣,将所有人的言语神态尽收眼底。

  等殿中安静下来,他才缓缓道:

  “诸卿所言,不无道理。”

  “既然如此,对李存孝的封赏容后再议。”

  “不过三衙禁军还是要组建的,先让蜀王、岐王挑选精锐入京,至于三军指挥使的人选,暂且搁置。”

  一番话出口,大爷党和三爷党的人皆是松了一口气。

  聪明的人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李翼圣今日或许本就不打算敲定人选。

  阔别京师半年多,晋王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敲打试探,看看朝中派系,顺带扔出殿前都点检这个大饼,让太保们鼓起劲来做事罢了。

  只有十三太保,不知不觉间成了晋王的棋子。

  而能够看穿这些的只是少数,多数人只怕依旧会认为李翼圣有意扶持十三太保。

  之后必然会有人主动在其门下奔走,但同时,十三太保也必然会招致大爷党和三爷党的猜忌和敌视。

  一个竞争对手就已经够受的了,再多一个天赋更好更年轻的,谁受得了?

  万一李翼圣真的属意十三太保呢?

  “退朝。”

  净鞭打响,众人各怀心思,三三两两,鱼贯而出。

  只不过这一次,李存孝身边诡异地冷清下来。

  紫袍们皆冷眼旁观,红袍们则是在皇城中表现得疏远,等到出了皇城,又都悄悄缀在了李存孝的车架后面,更有人已经让长随写下拜帖,准备晚上设宴了。

  “十一爷,大王让您过去。”

  史敬思收回目光,朝着身边的军士点了点头,前往两仪殿。

  李翼圣并不信任皇城中的这些宦官,将其全部打发去做杂务,内外通传的任务还是交给了自己的亲卫飞骑。

  这并不出奇,反倒是史敬思,作为三爷党的一员,此时却是单独等待在皇城之中,等候着李翼圣的召见。

  这颇不寻常。

  “老三什么反应?”

  李翼圣拿起双龙金执壶,倒满两个葵花金盏,随手递出。

  史敬思双手接过,却不敢饮:

  “三哥让我等晚上入府饮宴,大概还是举棋不定吧。”

  “毕竟之前老十三和他关系更近些,如今.却不好说。”

  史敬思说到这,把金杯放下,诚恳道:

  “义父,老十三留守京师,把弟兄们不愿干、干不了的活都干了,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您今天这么做,既不讲情分,也不合道理。”

  “抛开别的不说,咱们这些太保,除了大哥、三哥,基本都是厮杀汉,不通庶务。”

  “老是这样苛待十三弟,不厚道.”

  “混账!”

  李翼圣冷哼一声,醇香的酒液飞溅,金杯更是在一掷下直接嵌入了地砖,周围却不见半点裂纹。

  “满朝文武,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

  史敬思闻言也不慌乱,坦然道:

  “我只是直臣。”

  李翼圣不说话,就这么凝视着史敬思,片刻之后,才忽然笑骂。

  “臭小子,不听你的,难道大秦就要亡国了?”

  “看来义父准备承袭大秦国号。”

  “是啊”,李翼圣放松下来,真元一放,重新摄来一个金杯倒满。

  这一次,史敬思才端起酒杯祝酒,两人一饮而尽。

  “大秦毕竟立国六百余年,人心尚未尽散。”

  “重立一个晋国也不难,但那就得杀很多人。”

  “就像你说的,咱们河东不缺武将,却少文臣。不光咱们,朱扒灰他们也都一样。”

  “老十二他们是武夫,还是莽夫,治政治民只会用刀枪,那样搞的话,又是到处造反,到处平叛。”

  “我的确能够镇压一切,可一张千疮百孔的龙椅有什么用?朱扒灰还没死呢。”

  李翼圣冷哼了一声,“所以我才认下这个皇帝侄儿。”

  “留下这个国号,也就能留下一个完整的朝廷,这要比打碎重建快得多。”

  “眼下咱们就是在和其他人比快,看谁能够最快消化地盘,获取资源。”

首节 上一节 445/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