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资源越多,宗师和大宗师就能得到更多供养,将来决战时就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史敬思若有所思,“所以您才针对老十三。”
“他出身楼观道,和皇亲国戚牵扯很深。”
“义父如果承袭大秦国号,老十三受益最大,他在京师的势力会快速膨胀,甚至追赶大哥和三哥。”
史敬思不说话了,也没有问李翼圣准备怎么处置李存孝。
他是一个有分寸的直臣。
“此事再说吧。告诉老十三,陇西李氏的人明日入京,让他替我迎来,好好安顿。”
“毕竟大秦李氏也是出自陇西李氏,如今也算我的祖宗,别轻慢了。”
“义父这话不对。如今,您才是陇西李氏的活祖宗。”
李翼圣闻言哈哈大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起身离去。
史敬思行礼恭送,随后骑马出了皇城,径直来到越国公府,却见其正门偏门紧闭,闭门谢客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这京师不能再呆了。”
李存孝眉头紧皱,叶静能、叶淑仪父女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看似风头无二,背后却是处处杀机。”
“契此大师此时还在东都,若有万一,无人声援。”
“贤婿,你天资超凡,正该在武道上勇猛精进。”
“政务也好,权势也罢,都会消磨心志。”
“难道说,晋王不愿你突破宗师?”
李存孝闻言迟疑摇头,“不好说。”
“但如今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时,我以为晋王能走到今日,心胸并没有那么狭隘。”
“或许单纯是投石问路,想看看这半年朝廷是不是变成了我的模样。”
“毕竟河东少治政之才,他越是要给我加担子,考验就越是会接连不断。”
“三天两头这么搞我也不愿意白白消磨,可若要外放,必须得让师父和我同行,否则在地方上不好打开局面。”
“但带走宗师,又可能让他觉得尾大不掉”
李存孝实在头疼,终于明白伴君如伴虎是什么意思。
揣测别人的想法,是没法一直保证正确的,尤其当这个人能够在武力上将你抹除的时候,每一次选择都叫人胆战心惊。
这一刻,他对于成为宗师的渴望达到了顶峰。
只有掌握了道场,掌握了力量,才能掌握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正在此时,李光义却拿着一张信笺,匆匆走来。
“大哥,十一太保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史敬思?他人呢?”
“已经走了。”
李存孝闻言,展开信笺,上面一共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陇西李氏明日到京,晋王着十三太保代为款待”,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吻。
第二句更短,只有“多做多错”四字,隐含劝诫之意。
信笺在一家四人手中传递,叶静能等人面面相觑,李存孝则回忆起当初和史敬思的会面,若有所思。
“多做多错.”
“把李存孝外放?”
“是。老十三天资出众,若埋没在庶务之中,义父便失去一条臂膀。”
“毕竟衮衮诸公,皆精熟政务,但论炼丹,老十三却是智恒法师之下第一人。”
“是啊父王。如今朱贼首战失利,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再兴战事。”
“舍利塔中的妖魔,也不是凭空生成,半年征战,如今已然所剩不多。”
“既然如此,何不派十三弟到妖魔猖獗之地,就地除魔炼丹,既能满足我军所需,也能使十三弟得到历练,不至于空耗案牍之中。”
“那你们说,派李存孝到什么地方合适?”
“抚州”
“文州”
李思远和李存旭先后出声,随后诧异地对视,又移开目光。
李翼圣闻言走到两仪殿的屏风处,手指在舆图上游走,最终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抚州和文州,左右相邻。
“嗯,确实是重峦叠嶂,群山错落,妖魔必然不少。”
“往南越过剑门是王建的地盘,往西是乌斯藏的生番,背后靠着陇右。”
“离京师有一定距离,又不至于太偏,失去掌控。即使让契此跟着去,夹在这个地方,也很难扩张——”
李翼圣笑了,“我让李存孝当殿前司都点检,你们意见很大啊?”
“不敢”,李存旭和李思远齐齐下跪,脸色惶恐。
“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你们让我把功臣赶到蛮荒之地,朝野上下会如何看我?”
“天下人,会怎么看我?”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我还有脸坐龙椅吗?啊?”
李翼圣的脸色冷了下来,但跪倒在地的两人却咬着牙没有松口。
“父王,我们并非排挤十三弟,只是他一身本领,若留在京师,属实埋没。”
“义父,凡事皆有两面。老十三的辖地靠近陇右,那岐王便可以随时支援;”
“离京师不远,又有契此大师在,那么蜀王必然忌惮,安全无虞。”
“乌斯藏的佛门宗师都跟着耶律亿远走草原,剩下这些生番,正好可以拿来练手.”
“照这么说,你们还给李存孝挑了个好地方?”
李翼圣冷哼一声,坐回交椅上,手里拿着茶盏,沉默了片刻,方才看向快要把头埋进地里的另一人。
“李族长不,李宗令。”
“你说,我该怎么处置?”
陇西李氏的族长李贤闻言,冷汗顿时下来了。
他几天前入京,因为帮天子李敏“找回皇叔”的功劳,被任命为宗人府宗人令。
今日本是被叫来商量登基的种种事宜,没想到撞见眼前这一幕。
三人目光注视之下,李贤暗自叫苦。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一位大宗师,两位宗师的压力,岂是玄关武者能承受?
好在恰逢此时,晋王府外一片喧嚷,片刻后,一名宦官在飞骑的包围下,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卷诏书入内。
李贤福至心灵,向李翼圣行礼之后,快步取来诏书,展开,朗声念道:
“朕在位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仰臣工之力,危而复存。今考诸世谱,相国晋王本世祖血胤,失于漠北”
“.匡扶社稷,讨伐不臣。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是以仰协天命,俯顺民心,谨择元日,与群臣登坛,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
念完后,立刻托起诏书,上前劝进:
“群雄作乱,苍生倒悬,唯陛下文成武德,心怀天下。”
“三辞三让,已彰圣德,请登大宝,即皇帝位。”
“恩威赏罚,皆出一人;”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请假一天
鸽
第334章镇抚二州,封王之日
“大王,此人心所向,勿要推辞了!”
“至尊之位,除大王外,何人能居之?”
“父王!”
“义父!”
一不小心被李贤取了头筹,河东将领们心底暗骂,忙齐刷刷跪了一圈。
三辞三让的把戏,对于武人来说本就繁琐。
哪怕知道如今的京师,能称帝者唯有李翼圣,不存在任何意外。
但对方先后两次推辞,还是让人心焦。
毕竟,上司是晋王,他们这帮人最多做将军;
可上司要是皇帝,劝进从龙加上一身战功,却是能封赏王侯的!
然而李翼圣把圣旨取在手中,却没有说话,只是摩挲着上面的“谨择元日,与群臣登坛,受帝玺绶”几个字。
“李宗令,朕方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
李贤听到对方的自称,知道自己面对的已经是当今天子,神色越发恭敬。
“陛下,臣其实已经答了。”
“哦?”
“陛下乃圣人皇帝,天下至尊,恩威赏罚,皆出陛下一人。”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想李侍郎也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您做出何种安排,他都会鞠躬尽瘁,以报圣心。”
“都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我们做臣子的,怎么会有怨言呢?”
这一番话说完,李思远和李存孝心中都不由叫好。
其实他们看得出,方才两人的劝说,李翼圣已经有些心动了。
大军出征,劳师动众,靡费甚多,钱粮丹药,都要见底。
派李存孝去后方坐镇,契此必然随行,如此正好可以牵制蜀王,保证后方安稳。
顺带着,西南群山多妖魔,还能就地取材,获取丹药,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