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43节

  “这些都是玉华寺高僧大德所留,务必心存敬畏。”

  李光义闻弦歌而知雅意,赶紧深深一揖:

  “多谢师叔赐兵。”

  智刚心想选神兵要看缘法,李存孝能引得祖师垂青,但其弟却未必。

  只不过看在对方愿意修缮残缺神兵作为回报的份上,稍微放放水也不是不行。

  如此想着,他摆摆手,手中的石窟小山飞起、放大。

  明明这屋子只能容纳十几个人,但此时却像是硬生生塞进来一座山。

  身处其间,既像是在山里,又像是在屋中,近百座佛像的石窟更是像在眼前一般。

  “李校尉若是一会儿难以抉择,可让李师侄帮你挑选。”

  李存孝闻言一乐,暗道这大和尚会做人。

  对方的意思,分明是说李光义要是没能被神兵认主,可以由他这个大哥代拿。

  以方才那种宝光冲天的阵势,这里的神兵还不是他随便挑?

  “光义,去吧。”

  感受到大哥鼓励的眼神,李光义点头,用力吸了一口气。

  伴随其眼神转动和脚步朝向,石窟诸佛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吃席时的转桌,上面的菜碟挨个从面前转动。

  李存孝不在其中,这些大佛也就恢复了原本的沉寂,其中的神兵,或显或隐。

  幡幢、宝盖、香炉、净瓶、佛珠、金刚杵、三钴剑、锡杖、戒刀

  一样样神兵,走马观花般流走。

  转眼已经只剩下一半的神兵还未尝试,暂时却还没有一件释放出共鸣择主的光辉。

  李存孝心中有些无奈。别看他三头八臂都被神兵挂满了,但这是特例。

  寻常玄关武者,都未必有神兵,别说是一个区区第三境,连被器灵看入眼的资格都没有。

  自己铸造神兵,更是迁延日久,耗费良多。

  就算太乙真人,撇去祖传乾坤弓,不也只炼制了一件照骨镜,还有半个仿制的玲珑塔?

  一位宗师,一件神兵,都是当成本命之物供起来的。

  李存孝能成功,纯粹是青龙峰一脉功法给力,外加金刚杵开挂加持。

  “实在不行,就只有我来帮光义选了。”

  眼神转动,悄然锁定了其中两件还未上桌的兵刃。

  一件好似长枪,但两端如三叉戟一般延伸出两对羽翼状结构,隐隐有凤鸟鸣叫之声;

  一件却是一对两只的短柄瓜锤,其气息隐隐还让人感觉有些熟悉。

  这两件神兵,论品质不下于青鸾甲,是这些神兵中最好的。

  至于器灵的脾性,肯不肯听话——李存孝可不是寻常的武者,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大不了把这器灵抹了,在这胚子的基础上,重新炼一把出来.

  “有了!”

  李光义兴奋地大喊一声,李存孝和智刚凝神看去,却发现散发宝光的是一尊童子像。

  这童子面容可爱,穿着短衣,头上两个揪揪,肩上却扛着一根二丈长短、碗口粗细的乌铁棍。

  一大一小,对比鲜明,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那小童一个筋斗将棍子劈来,李光义正好伸手一握,小童便化作流光融入其中,在棍子头尾两端化作金箍。

  棍子中间,则浮现出“一万三千五百心意”的字样。

  “竟是心意棒?”

  智刚眼皮跳了跳。

  “这棍子有什么来历吗?”

  李存孝看出此物不一般。明明是神兵,但李光义入手之后,其气息竟然随之衰落下去,完全没有方才的不凡表现,就像是一件普通兵器。

  “太宗朝时,有一位行者,名唤孙履真,其以宗师之身,挑战我寺住持。”

  “当时祖师已经是大宗师境界,自然不是对方可以战胜,只是怜惜对方修为难得,不曾下杀手。”

  “这位孙行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不肯离去。”

  “后来祖师才看出,此人已经到了大限,是想要借助他的手,临战突破,打碎地煞天罡。”

  “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战,孙行者将一身本源耗尽,油尽灯枯。即将坐化之时,才终于开悟。”

  “他说,人心无定,苦海内藏,外求神通,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降心猿,收意马,存斗战之念修行,从生至死,方可胜我,方可成佛。”

  “随之将一身所学都融入这件神兵,当场坐化。”

  “也是因此,这神兵威力如何,全看主人,全凭心意。”

  “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专一坚定则强,散漫怯懦则弱。”

  “小李师侄能得心意棒认可,看来也是外柔内刚之人。”

  智刚一番解释,李存孝兄弟恍然大悟。

  简单地说,这件神兵能发挥多少威力,和主人有很大关系。

  正因如此,李光义以第三境驾驭神兵,心意棒自然看上去连魔宝都不如。

  “这倒是不错,就算得到另外两件神兵,以光义的实力,暂时也用不上。”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里面的神功传承不提,就算不能发挥心意棒的全力,神兵也是神兵。”

  “若是战场上真的有人将其当做一根寻常铁棍,只怕是要把肠子都悔青了。”

  李存孝这样一想,还是觉得大赚特赚。

  而且李光义显然对这件神兵十分喜欢,口中喊着“大大大”“小小小”,心意棒便在其手中不断长短粗细变化。

  时而如梁柱,时而如绣花针,随心耍弄,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童。

  冷静下来,李光义没忘了向智刚行礼道谢,但心中却深知,若非大哥,自己不会有获得神兵的机会。

  李存孝一看这气氛合适,顺势便插嘴道:

  “智刚师叔这份礼不可谓不重,只是帮您修补神兵,晚辈依然过意不去。”

  “若您不介意,之后炼化大佛煞气,由晚辈来主持地狱变相图如何?”

  “实不相瞒,我也想借助这个机会,锻炼元神。这事对别人是苦差,对晚辈却是美差,还请您不要推辞。”

  智刚闻言,第一反应是世间竟然还有第二个这么像契此的人。

  心怀慈悲,助人行善,不求回报。

  老实说,这话出自一个主政一方的官员,多少有些假。

  李存孝又是身兼数职的权势人物,要真是个赤子之心的,怎么弹压下面哪些奸猾官吏?

  可是以他的感知来看,对方方才那一句话又完全没有说谎,是真的对做法事甘之如饴。

  这就令人费解了。

  煞气是人心中最污秽龌龊的东西,邻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勾心斗角都极为累人,更别说是面对千人、万人的恶意。

  地狱变相图,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展现的是人心中的地狱景象。

  玉华寺中也基本只有武僧陷入瓶颈的事后,为了直面生死大恐怖以寻求突破,才会主动参与其中。

  他人避之不及,我却甘之如饴。

  这李存孝的心志,竟然也如此超凡脱俗?

  若真是时刻保持着这样自苦磨砺的心态,那对方能在及冠之年打破玄关,反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师侄有心,便从你所请。”

  智刚也没犹豫太久,便答应下来。

  李存孝心中叫好,暗道如此便多了一张长期饭票,哪怕是忙于政务,也不会耽搁修炼进度了。

  宗师到来所掀起的涟漪很快平复,等到李嗣本和李嗣恩也带兵赶赴前线,之后的日子,便彻底变得乏善可陈:

  处理政务,做法事吸取煞气,指导李光义和亲兵习武,偶尔和智刚一起参禅论道、和玉华寺僧人增进感情。

  除此之外,前线的战火波及不到后方,外界打成一锅粥,华阴却维持着短暂的和谐。

  而大秦的西南和西北也没有强于河东的势力,无论是陇右的李正臣还是剑南的王建,除了偶尔的小摩擦,多数时候都很安分。

  一日复一日,安稳也乏味,时间便如流水一般逝去。

  也就是时不时从前线传来的捷报,以及要求增补兵力辎重的文书,能够牵动众人的心绪。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半年时间过去,李存孝书房的沙盘上,晋、梁双方的旗帜随着战报一次次增减变化。

  有时河东的旗帜突飞猛进,几乎插入河南道的腹心;

  有时又会迎来反扑,战场又退回到东都一线。

  只不过有契此和智恒两位宗师再,最终都是有惊无险。

  时间来到九月,双方的边境线已经不再出现大幅度的变化,陷入了拉锯和胶着之中。

  这期间,李翼圣和朱全忠交手不知多少场,只是胜负也不为外人所知。

  耶律亿遵守了承诺,安心在北方扩张地盘,消化人口;

  明尊被茅山真人困在了淮南,杨化源趁此机会,向着西方的山南道蚕食。

  李存孝也早已经用平稳的速度,将大佛中的煞气吸取殆尽,稳定推动着道门内景的构建。

  而等到十月,前线的伤兵开始陆续返回后方修养,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

  临时衙署跟随智刚回到京师半个月之后,李存孝终于第一次李翼圣传来的密信:

  第一,大军月底班师,准备好犒赏将士所需的物资。

  第二,让李敏做好禅让的准备。

  李翼圣要称帝。

第332章殿前都点检

  “想高祖、太宗,提三尺剑,匡定天下,创建基业。”

  “世代相传,已有六百年了。”

首节 上一节 443/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