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00节

  但他却管不了那么远,只知道青龙阁中经手的各种天材地宝数量翻了几倍。

  李存孝抓住时机,靠着远超凡俗的成丹率,悄悄吃下不少“损耗”。东拼西凑,愣是叫他攒出好几炉龙象丹的材料来。

  眼下他和晋王一系的关系,知道的人只有叶淑仪、太乙真人,还有暗中观察却不曾声张的掌教严道通。

  所以这龙象丹也不好拿出去招摇,只能自己含泪消化。

  “多亏这密宗大药,不过半个月时间,我的天王灵相,已经要成就第四重楼了。”

  “十二重楼,果然是消磨时间,如此就算丹药管够,突破内景也得快一年。”

  “内景到交感,也得几年光阴,后面还有宗师关卡不知道我三十岁前,能成宗师吗?”

  口中说着叫外人羡慕嫉妒的话,李存孝摇头失笑,拿玉瓶装了丹药,拂袖出了静室,倚在栏杆旁,俯视着百草园中忙碌的青龙峰众弟子。

  视线上移,隐见顶峰处妙严宫的楼阁,元神隐隐能感知到一种玄而又玄的气息,和某种不易察觉的威压。

  就像是这山峰和苍穹连成了一片,“活过来”了一样。

  “是道场吗?师父的突破,也不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都已经是十二月中旬,再有十几天,今年就要过去了啊。”

  太乙真人闭关,已经有一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惴惴难安,到现在,李存孝已经习惯。

  每日到青龙阁炼丹,间隙的时间,李思齐会挑出比较重要的事务,与他商量、决策;

  傍晚之时,则率领道兵,操演半个时辰,随后巡逻山门。

  一段时间以来,青龙峰众人隐隐已经将李存孝视作了主心骨,那些道兵也完全认同了自己的主将,对其敬畏有加。

  可以说,即使现在李存孝就要继位门主,大多数人也都不会有意见。

  但他却并不想要这个位置,只希望太乙真人能早日出关。

  一来是徒弟担忧师父,二来也是由衷希望老道士更上一层楼。

  有陆地神仙当靠山,在这乱世才算真的站稳脚跟。

  不像现在,契此为了徒弟的安全,都不敢继续参悟《洞玄经》,生怕自己也来个顿悟,李存孝就完全没人照应了。

  “师弟,掌教传唤。”

  李思齐的声音打断了发散的思绪,李存孝点点头,足尖轻点,环在臂弯里的混天绫便托举着他凌空飞去,如一道红霞飞向两仪峰。

  地上的弟子长老们见了,纷纷发出惊叹和羡慕之声。

  玄关境界的长老,最多也就一件神兵,而这位李真传却足足有三件,堪称是多宝道人一样的存在。

  李存孝并不在意他人的议论,转眼已经落在三清殿前,和郭钊等真传打了个照面。

  “师弟来了”,秦思行等人神情中看不到多少笑意,显然对于近日以来门中的氛围也有所察觉。

  是以众人只是简单客套几句,便径直入了三清殿。

  掌教严道通,首席薛天运,长孙炽、秦理、尉迟沐三位门主,尽皆在列。

  李存孝自觉地站在了青龙门主的座位之后,看见叶淑仪同样在朱雀门主身后,面带忧色。

  二人对视,互相传递着安慰的眼神。

  三清殿中的脚步声很快平息,严道通看了眼众人,缓缓开口:

  “朝廷有旨意。”

  “朱贼悖逆,阴聚叛军,欲行不轨。”

  “三日之后,王师出征,讨伐不臣。”

  “我和青龙寺真敬法师,将会随军出征。”

  “三位师弟中,秦师弟留守宗门。长孙师弟,尉迟师弟,与我一道。”

  “我走之后,由天运代理门中事务。”

  “可有异议?”

  没有绕弯子,掌教严道通开门见山,而聆听的众人,包括李存孝在内,闻言也都不怎么惊讶。

  楼观道和大秦的牵扯太深,立场看似有的选,但实际上,除非抛弃宗门声誉,否则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而近来门中上下积极备战,大量的丹药和兵刃,总要有个去处。

  这些瞒得过普通弟子,瞒不过他们这些高层。

  “终于是到了这一天了”,尉迟沐幽幽一叹,引得长孙炽侧目。

  “之前尉迟师弟和秦师弟总是喊着要缓战,今日怎么不提纵横捭阖那一套了?”

  “长孙师兄就不要取笑我们了。咱们既是朝廷册封的真人,又是与国同休的公侯。”

  “眼下的局势,除了一战,哪还有别的选择?”

  秦理无奈答道,随即起身,朝掌教严道通庄重一礼:

  “师兄放心,万事有我在,必以保全弟子为第一位。”

  严道通点了点头,“门中道兵,都由师弟统领,另外,我还找了一位后援。”

  “后援?”

  三位门主疑惑,却见严道通眼神在李存孝身上停留了下。

  后者先是一愣,随即猜到,八成是暗中隐藏的契此和尚。

  双方早就见过面,大和尚的信誉和为人也值得信赖。加上自己这个弟子在这里,对方自然是值得信赖的强援。

  但长孙炽等人却显然会错了意。

  “太乙师弟若是能打破地煞天罡,成就法象,自然是强援。”

  “不过,难啊。”

  似乎是不想消磨己方士气,几位门主并未多言,而只是商议了一下之后的具体安排。

  除了几位门主,门中还有一部分长老会一道出征。

  这些人多数都是和朝廷沾亲带故,又上了年纪,卡在宗师瓶颈前临近坐化了的。

  参与这场剿灭朱贼的战役,一方面是寻求突破,另一方面也是给留在京师的家族挣一份富贵。

  而真传当中,郭钊、程若水也会跟着一道出征。

  前者一直想要建功立业,恢复汾阳王府祖上的荣光;后者则大概是见李存孝都打破玄关,受了刺激,想要在战阵中寻求突破。

  或许就像是他们的师父那样,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将的后裔,胸中到底还有热血,心里始终渴求荣光。

  但这就不关李存孝和叶淑仪这种后勤人员的事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越国公受朝廷委任行军司马,驻扎华阴县,负责文书和粮草传递。”

  严道通说完,长孙炽顿时露出了然的笑容,看了眼自己徒弟,又看了眼李存孝。

  “你们俩的婚事,还要拖到什么时候?要我说,择日不如撞日,恰好越国公也在,干脆就办了。”

  “出征在即,正好冲冲喜。”

  老丈人来了?

  李存孝下意识地看向叶淑仪,发现对方也是满脸惊讶,显然是不知此事。

  不过大战在即,叶静能身为大秦的国公,并不随军出征,而是特意被安排到华阴县负责后勤,很难说不是朝廷某种意义上释放的善意。

  这善意既是对李存孝,也是对太乙真人、长孙炽这两位宗师,颇有种交还软肋,换取信任的意思。

  “可我师父还在闭关.”

  忽然被人催婚,李存孝下意识地就想推辞,但眼神扫过未婚妻的脸颊后,原本的话语顿时咽了下去。

  朝廷一旦对朱全忠用兵,节度使们必然闻风而动,天下自此再无宁日。

  若想等来安稳的日子再结婚生子,只怕是要等十年后自己成就宗师了。

  难道让叶淑仪再等十年?

  不!

  实力足够,做什么事都对;实力不足,做什么事都错。

  正是为了即将组建的家庭,为了肩膀上的责任,自己才越要勇猛精进!

  念及此处,话锋一转:

  “不知哪位长辈,愿意为我俩主持婚礼?”

  严道通笑了。

  “由我主婚可好?”

  李存孝走到长孙炽身后,主动将满脸通红的叶淑仪牵出,二人齐齐躬身一礼:

  “多谢掌门。”

第301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大秦礼乐完备,婚礼流程也颇为繁琐。

  婚前有六礼,曰纳采(提亲)、问名(卜吉凶)、纳吉(定婚)、纳征(送聘礼)、请期(定婚期),最后才是亲迎(迎新娘)。

  不过如今时日动荡,并非太平时节,在叶静能的首肯下,一切从简。

  简单筹备了一番,赶在朝廷出兵前几日,二人便在山门中行了婚礼。

  亲迎当日申初时分,李存孝梳洗更衣,幞头簪花,着大红圆领,披锦缎。

  出发前先在家中祭祀祖先,把婚事敬告先灵,“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以辟邪发家。

  随后,李木叉乘赤骊,他自乘九头青狮所化青骢马,领李思齐等青龙门弟子,至朱雀峰闺阁。

  到这里,就迎来了娶亲最难的一步。

  好比前世抢门、撒红包,大秦民风更加彪悍,想带走新娘子,有文武两件考验:

  武者,称为下婿。所谓“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

  想要带走新娘,先要挨娘家人一顿打,有些手脚没轻重的,甚至会把新郎打趴下。

  不过朱雀峰弟子早就见过了李存孝的本领,尤其是前几日在校场练兵,郭钊已经是心服口服,哪里会在这个日子为难?

  两人简单过过手,打一套花团锦簇的场面出来,便各自收手。

  入得闺阁,第二桩文试,便是要吟一首“催妆诗”,叫新娘快快妆扮,出阁成亲。

  叶淑仪早就芳心暗许,自然不会为难,一首诗吟完,便以扇遮面,在婢女簇拥下,由父亲叶静能送入马车。

  李存孝随即骑马绕车三匝,以示珍重妻子。

  照理说,迎亲回来的这一路,还有个“障车”的习俗。新娘亲友家人会挤在道路中间,挡住婚车不让出发,新郎需撒银钱买路。

  但实际上的情况却要反过来:

  从朱雀峰到青龙峰这一路,堵满了公侯勋贵,全都是给二人赠礼的!

首节 上一节 400/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