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386节

  看着一下激动起来的大和尚,李存孝故作淡定地摆摆手。

  “玄关,三重楼。”

  “嘶~”

  宗师一吸气,周围的灌木纷纷被狂风吹打得哗啦作响。

  “好!好哇!”

  契此好似喝醉了一样,脸色涨红,手掌用力拍打着肚皮,激起一阵波浪。

  “不愧是灵宝,竟然连我都看不出来!”

  “这样一来,即使以后遇到什么事,至少保命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你也不要因此放松了警惕”,大和尚还是很快镇定下来,转而开始提醒弟子。

  “灵宝能遮掩你的气息,前提是你能沉住气。如今你已经打破玄关,若是交手,天地之力随之波动,肯定会暴露的。”

  “比起宗师,你的元神还太弱小了。”

  “弟子受教”,李存孝认真行礼,随后笑着邀请道:

  “两位师父,随弟子入龙舟一游如何?”

  契此闻言忍不住开口:

  “傻徒弟,这可是灵宝,多少豪杰求而不得.”

  “对弟子来说”,李存孝少见地出言打断了师父的话。

  “这也只是一件灵宝而已。”

  契此和太乙一愣,随即忍不住对视一眼,一种无声的欣慰同时涌上心头。

  他们都是闯荡江湖近百年的人了,什么世间的龌龊没见过?

  莫说灵宝,哪怕只是为了天地财产,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戏码都上演了不知多少回。

  但是李存孝.

  “好,弟子的一片孝心,没有拒绝的道理。”

  两只宽厚的手掌同时搭在李存孝的肩头,下一刻,空间波动,眼前的景象,一下从夜晚的荒山,变成了大日普照的宫城。

  旧地重游,两人还来不及感慨,李存孝伸手一招,天边的大日直接落下,化作巨大的赤龙。

  一页朦胧的书册,在其体内熠熠生辉,瞬间吸引了两位宗师的目光:

  “这就是道门至高,三洞真经之一”

  “《洞玄经》?”

第290章昊天灵相,三坛海会

  “这就是《洞玄经》啊”

  太乙注视着那页天书的瞬间,便不可抑制地沉浸其中。

  双眼之中,好似有无数云篆冲刷、解构、重组,激动之下,甚至于眼角流下两行清泪。

  李存孝懂得对方的这种感受。

  在他以三具灵相晋升玄关之后,龙舟器灵面对这前无古人.至少是后无来者的恐怖天赋,表现出强烈的亲近和喜悦。

  那一瞬间,灵宝认主,器灵赤龙的身上,彻底打上李存孝元神的烙印。

  除非他身死魂灭,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够将其夺走。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对龙舟和秘境的全面掌控,所有的一切都微缩为一个小小舟船模型,漂浮在他的泥丸神宫之中。

  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查看和掌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当然,龙舟的核心,作为灵宝先天本源的《洞玄经》也完全对他展露真容。

  李存孝还记得,在尝试阅读的一瞬间,他的整个元神都像是都吸进去了一样,回过神来时已经置身于一片宇宙当中。

  瀚海一般的法则、知识交织重叠,在这通达了天地根源的角落,构建出难以想象的奇景。

  短短的几个呼吸,他几乎完全迷失在这个美妙的世界,迷失在这个伸手便可触及天道,掌握真理的所在.

  但李存孝还是清醒了过来。

  因为他的脑子根本装不下那些东西。

  这种感受,和凝聚灵相,架起天地桥时的感受很像。

  不同之处在于,武者的天地桥想要沟通灵气和魔气,是比较艰难的,全看元神的强度如何;

  而在洞玄经之中,这一切又有些太过轻易,以至于根本无法选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和感悟,脑子就已经被无穷无尽“道”与“理”撑爆了。

  在那之后,李存孝缓了很久才缓过来,这也是他闭关七天的原因之一。

  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脑海中的那些记忆、符号,真正理解并保留的很少,大多数还是和上一次看到洞玄经时一样,很快就遗忘了。

  但是太乙和契此不同,两人都是三元合一的宗师,实力强劲,阅历丰富。

  在他们这里,洞玄经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李存孝看着老道士动容的模样,大概能猜到对方此时心中的感动。

  朝闻道,夕死可矣。

  太乙真人对于丹道,对于造化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当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摆在面前,老道士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师父这个状态,该不会在秘境里顿悟什么的,直接晋升大宗师吧?”

  李存孝忍不住小声嘀咕,又觉得自己异想天开。

  天下十六道,每一道都有宗师。可陆地神仙,却是不足十指之数,。

  若是楼观道有两个大宗师坐镇,那就算朱全忠和明尊,也得好好掂量。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和尚的声音忽然响起,李存孝这下吃了一惊,却见对方已经将目光从洞玄经上移开。

  “师父,您不继续参悟吗?”

  “洞玄经不愧是造化之枢机,大道之精要。”

  契此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感慨了一声。

  “宗师三元合一,一举一动,勾连天地。若是这牛鼻子忘乎所以,搞出事来,你怎么办?”

  李存孝闻言一愣。

  有着镇压前周数位宗师的战绩在,他对于灵宝其实是有些盲目自信了,下意识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此时经契此提醒,他才醒悟过来。

  灵宝的存在和运行,也是要依托天地之力的。

  但龙舟的存在,又不像太清宫和两仪幡,有人专门供养维护。

  荒废了六百余年,还要镇压人魔,龙舟的内部循环和平衡早就已经濒临极限。

  再这么干下去,可就会对灵宝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了!

  想到这里,李存孝不由惊出冷汗,连忙拱手:

  “师父教训的是。”

  “你是第一次当灵宝的主人,有不懂的很正常。”

  “当初我们净土一脉的灵宝,就是因为武宗灭佛,和朝廷高手连番大战,结果透支本源导致一分为二。”

  契此神情有些伤感,从肩上的布袋里取出一册淡金色的经书。

  “这一卷贝叶经,是你师爷留下来的,里面是净土一脉掌门驾驭灵宝的心得。”

  李存孝不敢怠慢,双手托住,只觉触手的感觉不似纸张,也不似布帛,十分坚韧,像是某种树皮、树叶。

  贝叶经,顾名思义是写在贝叶上的经书。这种贝叶来自于贝多罗树,入水不朽,浴火不焚,使用时要以铁刀雕刻,能保存上千年。

  毕竟宗师虽然能不靠文字,神授心传,但万一人忽然死了,还是得要有实物才够保险。

  楼观道中必然也有类似这一卷贝叶经的存在,但严道通显然有些忌讳,没有提及。

  毕竟李存孝名义上还是太乙的弟子,青龙阁主,薛天运才是正儿八经的候选掌门。

  跳过正主,把掌教才有资格接触的机密告知李存孝,显然是不合适的。

  哪怕薛天运表现出来的人品再怎么可靠,在这种事情上,还是不要去赌一个人的心胸。

  不过李存孝托住了贝叶经,却发现大和尚手指还捏着另一半没放开,不由疑惑抬头:

  “师父?”

  “存孝,你的灵相,给为师看看。”

  李存孝闻言了然。

  本来他也没打算隐瞒两位师父,对于薛天运自然是另当别论。

  “师父,你可别眨眼。”

  琥珀色蔓延双瞳,赤金色的火焰如同海潮自体内澎湃而出。

  随即,有菩提树浴火,生根发芽,参天而起!

  菩提树叶化为翠瓦,龙华主干色作琉璃;

  树枝横生,化作大梁斗拱;根茎扭曲,化作绕柱虬龙;

  赤面天王端坐其中,戴宝冠,着璎珞,穿金甲。

  左手执长槊,右手持赤索;

  矗立须弥,网罗霄汉!

  这尊天王的形象实在过于出众,以至于契此一眼就认了出来:

  “西方大龙,广目天王”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

  大和尚失神低语,一时间想要开口,却说不出话来。

  佛门之中,龙的寓意很多,有时指蛇,有时指龙,有时譬喻佛法。

  而成佛者也被称为大龙,因为龙行欲、色、无色三界无碍,其在世间,亦能飞天、钻地、潜水,无所不能,又有神通大力。

  如此种种表现,正如佛陀超脱世间,不受六道拘束,以佛法降伏一切。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当然,广目天王的位格还不至于到那个高度。但作为护世四天王,其本身也有大神通、大法力。

  其一,是神通“净天眼”。

首节 上一节 386/4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