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自己老丈人,惯着他干什么。
有事您就直说。
被许宣的日常风格感染到的宁同学不觉得这是什么很不得了的对话。
但对一个高官来说自己的秩序似乎被打破了。
第793章 一句之错
宁采臣不是那个懦弱,只有情情爱爱的小白脸男主角。
他现在是个有背景有能力有阅历的读书人,崇绮三奇的一员。
此刻背脊挺直,目光平静地与傅天仇对视——经历过郭北县的妖魔乱世,见识过血魔的滔天凶威,甚至亲眼目睹许宣剑斩黑山老妖。
与那些生死一线的经历相比眼前这位固执的老者实在算不上什么令人畏惧的存在。
说话的时候那叫一个尽显风采,一点没有初登场的青涩。
这个时候要是去收账……就算是郭北城里都是业鬼都拦不住他分毫。
所以有勇气主动打破僵局直奔主题。
根据许师所说的人人平等的概念,对方只是比自己年纪大的老人,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存在。
没必要露出小儿姿态。
在道德的底线之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这就是善良。
同时还很好奇对方找他做什么,难道是那件苏州郡守案?
书院之中也有讨论过,毕竟书院也处于吴郡之中。
一条大蜈蚣当了郡守,还干了好几年,混了个青天名号,这种八卦比一般野史还要野。
“妖魔之事非寻常手段可查。那邓攸能伪装成郡守多年而不露破绽,背后必有蹊跷。若大人信得过晚辈愿助一臂之力。”
实际上宁采臣对于这件事还是有些了解的,只需要找到许师给出或者制造一个可以结案的证据便是。
只是这一句话在傅家书房说出来可就有些不得了了。
傅天仇眉头一皱,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傅清风悄悄收回迈出的脚步,指尖微微发紧,已经做好待会儿替宁采臣赔罪的准备。
她深知父亲的脾性——这位前御史大夫一生恪守礼法,最重上下尊卑,容不得半点僭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
按照礼数本该是父亲掌控局面,先考较宁采臣的学识、人品,再“不耻下问”地请教。
在洛阳之中所有来拜访的后辈都是如此待遇,甚至考教完成后就可以离开了,根本不存在什么交流。
可宁采臣竟先开口,语气平静,毫无敬畏之意。
傅天仇心中果然厌烦顿生,目光冷峻地审视着眼前的年轻人。
和他在帝都接触过的那些世家俊杰相比,眼前这人简直毫无规矩。
那些青年才俊哪一个不是谦恭有礼、进退有度?
即便身负才华,也懂得“藏锋守拙”的道理,绝不会像宁采臣这般直白莽撞。
“我真是昏了头……”
傅天仇心中自嘲。
堂堂前御史大夫,竟因女儿一句话就放下身段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
荒唐至极啊。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悦,再开口时语气已带上了几分疏离与审视:“听说……你懂些方士技法?”
这话问得极有分寸。
既点明了对“旁门左道”的不屑,又隐晦地表达了对宁采臣身份的质疑。
若是寻常书生此刻恐怕早已冷汗涔涔,慌忙解释自己并非江湖术士。
……可对面这个懂的可是正儿八经的魔道啊。
什么是魔道,最起码越是离经叛道才是入门标准。
宁采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即便不动用任何能力,他也能清晰感受到对方话语中那份居高临下的轻视。
这位傅大夫或许确实是个清官,或许也曾有过为民请命的抱负。但那又如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宁采臣在心中默念着这句古训,看向傅天仇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怜悯。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白白蹉跎了这许多岁月。
这不是什么好人与好人之间的误会,而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必然的碰撞。宁采臣忽然觉得有些可笑——自己何必向这种人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正义之士?证明自己愿意主动相助?
他宁采臣,不需要这种人的刮目相看。
“不是方士,不是巫师。”宁采臣挺直腰背,声音清朗,“是和您一样的读书人。”
话语虽轻,却掷地有声。傅清风惊讶地抬头,看见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她从未在父亲那些门生故旧眼中见过的神采。
傅天仇脸色微变,正要发作,却见宁采臣已经拱手一礼:“既然大人公务繁忙,学生就不多打扰了。”
许师说得对,做事要懂得灵活变通。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回去多温习几篇策论。
傅天仇被这一番不卑不亢的回应噎得胸口发闷,本就阴沉的脸色更加难看。
自从被贬出洛阳,滞留扬州督办这桩毫无进展的案子,他心中的郁结就与日俱增。
如今竟沦落到要向鬼神之道求助,更被一个后生晚辈当面顶撞……
种种事情让其本就松动的养气功夫彻底破功。
可还未等他摆出长辈的威严训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宁采臣竟已拱手告辞,说什么要回去温习功课准备秋闱。
这简直……简直……
傅天仇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怒意。
冷哼一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借这个动作平复心绪,随即用教训后辈的口吻道: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朝廷选拔人才也是如此,望尔等谨记。”
他说完这番话顿觉胸中郁气舒解不少。这既是在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在提醒自己?
即便处境艰难,也要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
傅清风站在一旁,看着父亲渐渐恢复威严的神色,又望向门口那个挺直的背影心中百味杂陈。
她忽然意识到,这两个同样倔强的人或许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世界。
宁采臣则是有些懵逼了,他到现在也没觉得自己哪里过分了,甚至让一方大员如此说他。
从进门到离开,他与这位傅大人统共不过交谈三句,怎么就被扣上了“德行有亏”的帽子?
在科举这条路上,名声比才学更重要。一个被当朝大员评价为“骄矜”的考生,恐怕连考场的大门都进不去。
第794章 碰撞的理念
理念的碰撞来的无声无息,但又震耳欲聋。
许宣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弑父情节,也就是对于权威的挑战,以及对于自己的看重。
反抗并不是罪过。
没有反抗,没有自由的意志,就没有新世界的诞生。
封建集权则是竭力宣扬极端的孝顺,把政权当做父母一样孝顺,就是为了控制所有人的思想。
于是反抗就是天大的罪过。
便是孔夫子也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对待父母的过失应该委婉地劝谏,如果父母不同意,还是要保持恭敬,不违逆他们,即使为此操劳也不抱怨。
所以双方的对立已经无法遮掩。
宁采臣可以不说话,也可以选择退让。
但此刻许师教导的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正如利剑般在他胸中铮铮作响。
傅清风眼中流露的哀求之色让他心头一软——那张酷似小倩的面容总是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但这一次,不能再退。
“傅小姐,”宁采臣微微颔首。
目光却坚定地转向那个试图让他恭顺的老者,“令尊说得对,朝廷确实重德。”
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但《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晚辈虽出身寒门,却也是个有坚持的读书人。”宁采臣整了整衣冠,拱手一礼,“今日叨扰,多谢前辈教诲。”
这一礼行的端正却不卑微。
起身时目光清明如洗,再不见方才的犹豫。
而傅清风怔怔地望着这个年轻人,忽然意识到眼前之人与父亲那些唯唯诺诺的门生,以及洛阳城内的世家公子截然不同。
宁采臣说完就走了,没必要继续争论。
一场本该有益的交谈竟因“谁先开口”这样荒谬的礼数之争而草草收场,这个世道的桎梏比他想象中还要沉重。
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御史大夫尚且如此执着于上下,那些寻常官员又会是什么模样?
还未正式踏入仕途就先见识了这些无形的枷锁,倒也是件好事。
忽然他神魂深处传来细微的波动。
情魔的种子在他心田悄然萌发,那些被压抑的、叛逆的声音正在滋长。
宁采臣没有抗拒,任由这些新生的念头在心间流淌。
走到巷口时鬼使神差地回头望了一眼傅府。
在神魂感知中,他听到了某些微妙的“心声”——不是来自主人,而是府中其他下人的窃窃私语。
祸患常积于忽微,无能,顽固,终至大祸临头。
傅天仇的固执与无能正在一点一滴累积成灾。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位刚愎自用的老臣终将为自己的偏执付出代价。
希望那个时候傅大人能清醒一点。
府邸之中不清醒的傅大人正在摔杯子。
上好的青瓷茶盏在地上摔得粉碎,茶叶与茶水溅了一地。
这是第一次,绝对是第一次,有后辈如此对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