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马车等候在这里,许宣正在组织学生们排队上车。
即将启程带领这小二十个人前往寿春参加秋闱。
此刻保安堂已经无需操心文曲星君之事,那还得回归本职工作。
我晚上是把触手伸出九州的江南第一武装势力头领,白天是书院普通教习。
许宣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了点反派天命在身。
影视剧里很多大佬都是这样的。
转轮王,薛笑人,成昆,慕容博,霍休.唯一上点档次的是君子剑.
干,不能再想了。
这些都有些变态。
其实我还是当个正大光明的反派比较好,白莲圣父才是最屌的。
心中想着有的没的,嘴上还在点着人头,可不能忘了谁。
全部都安排好后就请领导登场。
许某人是很懂职场生存之道的,也有着往上爬的决心和毅力。
“咳咳,诸位同学下边有请书院”
作为检验书院改革成果的关键时刻,拍板做决定的几位决策者都来送行。
殷夫人还发表了有关书院改革三年期的重要讲话。
高度肯定了许教习的付出,以及诸位学子的付出。
期盼大家考出水平、考出品格、考出风采……
这都谁写的词,有些耳熟啊。
“出发!”
这一次的主领队是顾教授,他交友广泛,在诸位教授之中也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可以承受短途路程的颠簸。
重点是说话还好听。
“不是不相信你。”
“汉文你办事利落,手段高明,但有时候就是脾气太好,容易在外边吃亏。”
“院士夫人让我来就是处理一些可能有冲突的情况。”
“你是不知道啊,每年这个时候.”
许宣:“……”
难道我温文尔雅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
教授,其实你们没见过我在外边的那副嘴脸……咱在外边不吃亏,只吃席。
带着众人的期望,车队一路北行。
去BJ一段时间,今天赶飞机,提前发了。
第789章 寿春到
船队在淮河上缓缓前行,水波荡漾间映着两岸青山。许宣倚在船舷边,与顾教授品茶闲谈。
“说来有趣,”顾教授捻着胡须道,“扬州治所原在建康,那可是东吴国都,不论是气象还是城镇人口都比北方的寿春更合适。”
但两百多年前白莲圣母曾在那一带活动,据说在长江南边搞了不少事情。
朝廷不得不将州治迁到淮南,最终定在了寿春。
“现在想来倒是明智。”顾教授啜了口茶,“建邺那地方,五条龙气纠缠不清,指不定哪天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于公被上意困在吴郡的原因早就传开了。
所谓封锁龙气信息也只是封锁了个寂寞,这两年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到那里任职,全部被留中不发。
谁敢赌人性啊。
越是世家越是能量大的越被警惕着。
“你说这两年江南地区怎么死了这么多的官员呢。”
“从县令到郡守,就差州牧了。”
许宣心想您问我这个问题可就问对人喽~~~~
“若按照天人感应来理解,那就是他们都不是好人,所以江南地区有了各种天灾人祸,还有吴郡邓攸这样的妖魔太守。”
“所以上天借用各种方式把这些坏人带走了。”
老天爷干的,不是我干的。
即便是我杀的,那也是天道借我之手处刑这些妖魔鬼怪。
许宣一个漂亮的甩锅,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宛若一朵白莲。
这话说的顾教授哈哈大笑:“你这么理解天人感应……倒也没错。”
随后抛出一个问题:“更让老夫不理解的是死了这些官员,为何民生反倒是变好了很多。”
这个是我干的,不是老天爷干的。
许宣这人不喜欢委屈自己,功劳还是认的。
当然嘴里还是说了一些民风淳朴,儒家教化,以及自己在其中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啥啥的。
正闲扯的时候船头转过一道河湾,寿春城的轮廓渐渐清晰。
望着依山傍水的城池,不禁赞叹:“好一个形胜之地!”
寿春也不是什么无名之地。
位于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是南北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楚考烈王为避秦国锋芒,迁都寿春,名曰郢,也是楚国最后的都城。
西汉时期,刘邦之子刘长和刘长之子刘安为淮南王,在此建都。
这位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奇人中的奇人。
也是许宣都需要给予尊重的历史人物。
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
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
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
单论贡献远超一般帝王,是个有科学思想的掌权者。
但对于星象之说过于痴迷,见到彗星长至满天,便认为天下兵战应当大兴。
加上自己心中的欲望,终究是决定起兵造反。
兵败自杀的下场也是让人唏嘘。
当然这是许宣的想法,顾教授的想法则是完全相反的。
刘安的行为在儒家看来有些大逆不道。
又是炼丹,又是推广杂学,是主治黄老之学,最后还造反。
几乎每一件事都踩在了他们的神经节点上,死了也是好事。
就如王莽一样,花样再多他也不正统啊。
两人正在争论的时候船夫匆匆跑来:“两位先生,寿春码头到了!”
于是暂且搁置争议。
船即将靠岸,许宣站在甲板上,拍了拍手示意学子们聚拢过来。
这里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寿春,所以需要叮嘱一番。
他环视一周,目光在几个特殊人才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还是先抓个典型来给众人打个样吧。
“季同学,解释一下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季瑞脸色一垮,您这个时候点我干什么,我这次可老实了,根本没有定各种画舫红楼。
但既然点了名那就讲一讲吧,他此刻的学识是一点不差。
“回先生,”整了整衣冠,清了清嗓子,“此句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这是天理常道。”
“学生以为,此言不仅劝人谦逊,更暗含‘物极必反’的深意。譬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做人做事都当留有余地……”
就连顾教授都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已经不是那个后三排的孩子了。
而许宣的用意大家也懂。
眼下正值秋闱前夕,寿春城内鱼龙混杂——有各地赶考的举子,有暗中兜售“考题”的骗子,甚至可能混着些想借科举生事的江湖术士。
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惹出是非,扰乱了心神,导致十年寒窗功亏一篑那才是追悔莫及。
众人纷纷表示许师您就放心吧,我们可是肩负着各种觉悟的。
许宣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学子或许还不明白他这番话背后藏着多少血泪教训。
就说自己当年入职崇绮的时候也是小小的施展了一番才能,成功让姓宋的,还有其他两名书生心神大乱。
如此才开启了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才华横溢的举子就因为考前一时冲动,或是与人争执,或是陷入骗局,最终榜上无名。
“记住,有任何麻烦——”许宣拍了拍胸口,“来找我。”
这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毕竟连阴阳法王那样的存在都被他超度了,区区科举路上的魑魅魍魉,又算得了什么?
车队缓缓驶近寿春城门时,几个身着粗布长衫的读书人突然拦在了路中央。
许宣眉头微蹙,掀开车帘打量——这几人虽然衣着寒酸,但腰间挂着的却是上好的徽墨,脚下的布鞋也崭新得可疑。
“诸位何事?”不动声色地问道。
为首的书生拱手作揖,语气恭敬得近乎做作:“在下潜江学子周文彬,与几位同窗特来拜会崇绮书院诸位高才。”
第790章 保驾护航
他侧身露出身后几个同样打扮的人,“恰逢秋闱盛事,不知可否讨教一二?”
许宣眯起眼睛。这人话说得漂亮,可站姿却透着股蛮横——右脚微微前踏,正好卡在马车前轮的位置。
说来就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