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69节

可以说,朱元璋将明朝百姓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统统管制了起来,朱元璋也完成了从一个抗元英雄到独裁专制皇帝的转变!只能说身份的变化,让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的欲望也就变的更加强烈了。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七章 如此高压的通知之下,为何没人谋反

这么一说,为何朱元璋的变化这么大,他的控制欲忽然变的这么强呢?

这就是朱元璋的心机了,或者说自从成为大明皇帝之后,他的思想转变了,尤其是见到底下官员的所作所为之后,就更加变态了。

直接表现就是胡惟庸案了。

胡惟庸短短十年的时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一跃成为仅次于皇帝的二把手,胡惟庸在朝堂上可谓是只手遮天,那么朱元璋为何能忍让他胡作非为长达七年,这自然是有深意的。

胡惟庸也算是很早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员工了,只不过当时的他并没能进入优秀员工的名单中,朱元璋自然没把他放在心上。可胡惟庸不甘如此:我也要涨工资,我也要住大别墅啊!

之后,他便盯上了老乡李善长,这李善长可是朱元璋跟前的红人,只要抱好这个大腿,那升官发财自然就不用愁了。

而李善长也是贼够意思,一路提拔胡惟庸,从小小的太长少卿,到中书省参知政事,最后甚至在自己退休时,大力举荐胡惟庸担任丞相一职。

上位成功后,胡惟庸遇事格外谨慎小心,才干也逐渐显露,一步一步夺得朱元璋的宠信,然而,这也让他越来越肆无忌惮,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过来看看,一旦发现有人说他坏话,他就直接扣下,有关于生杀废黜的大事,他也不告诉朱元璋,自己想杀就杀,想废谁就废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掉进里的屎壳郎,飘了。

其他人见胡惟庸势大,都纷纷送上金银财宝拉关系,以求自己也能升官发财。

但也有看不下去的,比如大将军徐达,他当着朱元璋的面痛骂胡惟庸奸恶,这事让胡惟庸知道后,立刻派人去谋害徐达,因被人揭发-才没有得手。

后来,胡惟庸老家的一口井中突然窜出石笋,有人就说这是祥瑞之兆,胡惟庸听了大悦,紧接着就有人传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方,每到晚上就有火光,说胡丞相生而不凡。

这吹牛不上税,拍马屁也不花钱,这帮人就整天围着胡惟庸溜须,胡惟庸也听得心里美滋滋,便越发自负,甚至生出了异心,之后他开始收揽心腹,勾结元朝残余势力和倭寇,等待篡位的时机。

这边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呢,结果意外发生了,胡惟庸的宝贝儿子坐的马车超速,结果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大怒,二话不说就把车夫杀了。

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就随意杀人,这不草菅人命吗!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就丢给胡惟庸四个字,杀人偿命。

胡惟庸吓得不行,当即密告四方,准备起事。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派使者来进贡,胡惟庸压根就没把这事告诉朱元璋,自己就给处理了,等使者走到宫门口了,朱元璋才知道,气的他指着胡惟庸等人痛骂了一顿,并将涉事臣僚全部关押。

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眼看着胡惟庸就要不行了,和他一起密谋造反的涂节也坐不住了,担心会连累自己,就一个反手把胡惟庸要造反的事情告发了。

这朱元璋听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刻下令将胡惟庸处死。

然而,胡惟庸被处死只是此案的开端,之后曾和胡惟庸一起密谋的人接连被调查出来,受牵连者高达3万多人,朱元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一个字,杀。

表面上看胡惟庸是自己作死,但其实,这都是朱元璋布的局,为啥这么说呢?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称帝后,对权力的控制欲极强,容不得别人分走一点,然而丞相这个岗位几乎能把皇帝的活全都干了,这像话吗?

肯定不行啊,所以朱元璋就琢磨怎么才能废除丞相岗位,达成进一步揽权的目的。

可这丞相岗位也不是说废就废的,突然撤岗了,这帮大臣就少了一个就业机会,肯定会非常不满。

朱元璋的小脑筋一动,想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法子,直接把当丞相的人干掉,之后就有理由取消丞相之位了。

可当时做丞相的是李善长,那可是开国功臣啊,咋能说杀就杀,于是朱元璋又想了一招,明里暗里的逼李善长自己辞职,然后找到了资历尚浅的胡惟庸来当替死鬼。

老话说的好啊,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朱元璋就给胡惟庸来了一招捧杀,先给他权利,让他上头,之后等着他自取灭亡。

胡惟庸也没想到,自己是朱元璋养的一头肥猪,还是一只鸡,为了儆猴的鸡。

就等宰呢,他自以为走上了人生巅峰,其实这都是朱元璋废掉相权的一步棋罢了。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立刻下诏,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为了这一天,朱元璋隐忍了七年,看着胡惟庸胡作非为,玩弄朝权,结党营私,等他成为众矢之的后,果断出手,将其一网打尽,让朝廷的控制权牢牢把持在自己的手里,而胡惟庸不过是朱元璋掌权路上的一个牺牲品,至于他究竟有没有谋反,至此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0

凡此重重,都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掌控欲是多么的强烈。

那么,朱元璋控制欲这么强大,底下官员为何不敢反抗呢?或者说百姓和官员都被控制成这样了,为何没人反抗朱元璋呢?

要知道朱元璋滥杀官员,不论这些人是否是罪有应得,他们当初都是有一定的功劳。

就算是干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也不应当祸及家人。

朱元璋想的是宁杀错不放过,百姓是不可能理解的,有几次大规模的绞杀行动,甚至于杀了十几万人,那时候当官的也变成了一个高危的职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当官,一些官员甚至于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杀的人。

那时候造成民怨沸腾,另外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部门锦衣卫,他们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对一些官员开展秘密审问,就算是高官也会遭到他们的手段,那些锦衣卫为了邀功请赏,甚至于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朱元璋冤枉的人不计其数,只要是犯了他的忌讳,就会被杀。

可见即便他的手段如此残忍,就是没有人敢谋反,这自然是有原因。

求自动订阅…………………………………………丈.

第七百二十八章 根据社会形态制定相应的规则才是最好

首先是因为朱元璋彻底掌握着权力,尽管他的手段残暴,但只是处罚一些贪官污吏。

面对百姓,虽然做到极限规划,但是相对比较起来,比元朝要仁爱的多,从来没有无缘无故伤害过百姓,这也是因为他原本便是穷苦出身,清楚百姓疾苦,他轻减赋税,希望可以让百姓获得休养生息,因此他赢得了民心。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让国家获得长治久安,那时候的百姓有其他一种权力,便是可以举报官员,只要是这个官员营私舞弊。

那就可以惩处这个官员,百姓有许多福利,因此朱元璋有群众基础,自然可以获得百姓的支持,那不论他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可能有人反对他,百姓更不太可能推翻明朝的统治。

根据朱元璋早年的经历,他是一个十分穷苦人,最早也是个小人物,后来才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皇帝之位。

这也很能引起百姓的共鸣,所以,百姓认为朱元璋虽然规划了太多的事情,但还是很认可朱元璋作为皇帝。

在加上朱元璋心里当然清楚百姓需要的是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百姓心中063所想,那百姓就会感觉他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就算对于朝臣有一些手腕,可是他不可能伤害百姓,那么他一点一点管理出来的国家,也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国家。他掌握的实权,没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而且权力非常大。

不仅如此,当时的大明也才建国,朱元璋让国家变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朝,而且在历史上也是不得不说的,那时就算是周围的番邦小国,也都感觉明朝是较为强大的。

由此可见朱元璋具有如此一来的成就,是由于他知道恩威并施,采用铁腕手段统治朝堂,让官员不做贪官污吏,与此同时不迫使百姓造反,让百姓对他心悦诚服,这就是他手中的两张王牌。

让他可以管理好国家,而且让国家获得稳定。

如此一来就算在衣食住行方面朱元璋对百姓严格要求,百姓也不会说什么,毕竟他们能够放心地存活下去,自然不会有任何反叛的想法。

朱元璋在对待普通民众时,也许有部分政策表现的过于严厉,但朱元璋采取的大部分政治措施,都只是针对官员而制定的,就比如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如果哪个官员手脚不干净,即使只是贪污几两银子,都很有可能直接被斩首示众。

虽然这些官员与朱元璋一样,同属统治阶级,但是朱元璋无时无刻的政策限制,让这些官员吃尽了苦头,因此他们对朱元璋指示,表面迎合背地骂,也正是因为这些官员、文人,朱元璋才被逐渐成为了暴君的典型之一,当然这样的评价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正是因为他对百姓还有一定的仁慈,所以百姓不会推翻他的统治,更不会想着叛乱。

这也是一个帝王要具备的技能。

唯有做到朱元璋这样,才可以管理好一个国家,说到底帝王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没一定的手段,是无法变成九五之尊,更无法变成开国皇帝。

但是,在赵辰看来这根本不可取。

俗话说的好,想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这怎么能行。

朱元璋既想要官员廉洁奉公,又想让官员不贪污,如同圣人一般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而且朱元璋对于官员的俸禄问题可是精心计算过。

朱元璋因为出身贫苦,对贪官污吏那是深恶痛绝,于是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严苛的惩治贪官的措施,而且给官员的俸禄也是特别的低。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死后,这一套严苛的惩罚和超低的薪,根本无法维持运转,结果很快明朝的官场别贪污盛行,尤其是所有人都觉得这点薪根本就不够,于是明朝的官员已经是把各种薪外的收入,看作是正常的收入了。

朱元璋同志勤勤恳恳一辈子,为大明设计了一整套完美复杂的制度,至少在他眼里是完美的,子孙后代什么也不用干,只需要遵照自己设计的这一套制度干就行了。

但是他也无法抗拒一些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人心可以被压抑,但不会被彻底抹除,只要环境稍微放松,明朝的很多政策就会松弛下来,尤其是朱元璋时代用行政命令强行规定的许多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朱元璋时代把人分为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对应的都有自己的服饰,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是儒家礼仪很重要的一部分,朱元璋把它发挥到了极致,不同的品级和不同的职业,对衣服的穿着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这些规定,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尤其是朱元璋最痛恨的商人阶层,他们的崛起,让朱元璋时代制定的,针对贬低商人的各种着装规定,根本就成了一纸空文,因为晚明时代,江南经济发达,大家只认钱,商人有钱,就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晚明时代,整个社会都是这个样子,奢靡不堪,皇帝不理朝政,大臣们按部就班,恰好是朝廷的什么也不管,大部分官员无心仕途,所以才造就了江南地区的高度繁华,官员明里暗理都经常,搞钱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这种情况下,官商勾结也就在所难免,很多规定无法执行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只能说,一切都是朱元璋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可以说,规则的制定还是要符合当今社会的社会形态才行,针对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制定什么样的规定才是最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辰在丰州根本不会制定什么长远的规则,而是根据社会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就可以了。

所以,丰州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贪官也乜有百姓抱怨这些事情出现的原因。

赵辰的胡思乱想让朱标再次感到很不舒服,倒不是赵辰不回答让他不舒服,而是赵辰的不回答让朱标心里再次出现那股寒意,就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强压下心里的恐慌,朱标看向赵辰,再次开口问道。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九章 朱标最头疼的事情

“赵公子,我发现和我交谈你总是走神,难道先前我问的那些问题都有很大的隐患不成?还是说大明……”朱标沉声问道。

“咦!!”

赵辰心里轻咦了一声,没想到这朱标的心思这般玲珑剔透,恐怕朱标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吧!

“标兄,实不相瞒,确实与大明有一点关系。”

听到赵辰亲口承认,朱标顿时急了。

“还请公子解惑。”

赵辰也没有隐瞒什么,将方才自己想的一些事情,将其中一些重要的讲给朱标听。

听完,朱标已经是冷汗淋漓。

好半晌之后,朱标回过神来。

“公子可有改变之法,还请公子指教。”

“标兄,不是我不指教,而是实在无能为力,首先,你想想你父皇29的性格,然后就是大明现在已经定型了,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啊!!”

赵辰说道。

其实只要朱元璋狠下心来还是可以改变的。

毕竟是开国皇帝,威势无双,想要做什么还是很简单就能做成的,只不过,一切的改革都面不了牺牲和重大的阻力,就看朱元璋下得了那个决心了。

“这……”

朱标再次沉默了。

他父皇的性格他在清楚不过了,怎么可能轻易做出改变呢?

其实说白了自己父皇当初生活环境艰辛,这也导致他的性格变得自尊心强,比常人敏感,自卑的心理也一直在他的心中的角落。

直到他当了皇帝,这种性格特征也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称帝之后,经常强调自己布衣的出身,但是别人却不能谈及这类事。

如果敢提及,那么结果也就不寒而栗。

因为自己走投无路之下曾经出家皇觉寺,所以在称帝之后非常忌惮别人提起自己的这段经历。

当初父皇以为妃子的兄弟与父皇喝酒,看到父皇的头发很少,就嘲笑父皇的头发少。

在酒醒之后,发现自己触动了皇帝的龙颜,赶紧将自己的头发都剃掉,装疯卖傻,才勉强逃过了一命。

在平时还非常忌讳身边的人提到有关秃头等与和尚有关的字眼,极力躲避自己的这段经历。

为了防止别人在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父皇还专门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背地里见监视百姓官员的一言一行,就是害怕别人在背地里议论他。

不止如此,父皇的那种自卑心里还体现在自己的相貌上,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真面貌,父皇故意让画室将自己画的极丑无比,因此在后世就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像,一种是满脸麻子,一种则是慈眉善目。

首节 上一节 469/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