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车神养成日记 第97节

  “两车并排进入了一号弯,汉密尔顿抢到了内线,他从自己队友手里抢回了P1的领跑位!”

  “后面法拉利的两名车手同样也在弯中互相拼抢这位置!夏尔.勒克莱尔已经过掉了维特尔!然后在他们身后”

  “我到底都看见了什么?!束龙已经在一号弯的外线和Max齐头并进!简直就好像是在说:‘嘿!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红牛?’”

  “保持好线路!三号弯晚刹切进内线他超过去了!维斯塔潘刚刚才在这里打了滑,红牛糟糕的低速弯牵引力让他们根本不敢在这里给油!”

  “堪称神奇的完美表演!仅仅只是第一圈的起跑,束龙就已经将自己的位置从P7提升到了P5!”

  四号弯后前排的赛车便一字拉开,解说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夸一下主场没有拉跨的束龙,目光很快便被车阵后方一辆高高飞起的迈凯伦给吸引了过去。

  霍肯伯格的引擎或是离合似乎是出了问题,一起步就往后哐哐掉位置,被迫和后面的迈凯伦形成弯中轮对轮的局面。

  但人家两辆并排的迈凯伦早在入弯前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过弯路线,循迹刹车逐步释放的过程中赛车的重心本来就朝着尾部转移,此时想要回避突然横插一脚的霍肯伯格并不容易。

  于是内线的赛恩斯先怼在了霍肯伯格的侧面,一路推着雷诺又顶上了倒霉催的诺里斯,雷诺的前轮和迈凯伦的后轮就这么上下一搭,诺里斯的车屁股当场起飞,险些直接侧翻在了赛道上。

  好在落地后的迈凯伦似乎并不影响驾驶,落至队尾的诺里斯很快就重新加入了比赛,并没有让梅兰德大叔第一圈就开着安全车出来上班。

  不过因为赛道上出现了大量零件碎片的缘故,赛会还是出示了黄旗并出动了虚拟安全车,让束龙可以毫无压力地在接下来至少大半圈的时间里可以保持住自己发车抢来的优势。

  只能说.

  精彩!

  这一次来主场观赛的其实有很多都是来跟风凑热闹的新车迷,大多都只知道赛车很酷很时髦,对于其中暗藏的危险性是一概不知。

  这下好了,才一开场就给在场的所有人掀开了这残酷世界的冰山一角。

  “两辆迈凯伦都先后选择了进站更换前翼,现在距离威廉姆斯17秒。”

  “那不就是说?”

  “保持推进,战术可能会朝planB偏移,这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

  “Yeah~哈哈!我希望他们都没事,不过这真是太幸运了!”

  束龙和他的工程师商量了什么鬼主意,观众们和解说们都不得而知,这种比赛才刚刚开始的谜语换谁来都猜不明白。

  他们现在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束龙到底是怎么一个发车就能完成对前方两台大红牛的逆袭的?

  比赛进行到第三圈,基本上发车造成的余波已经完全平息,比赛也进入到一段相对比较平缓或者说无聊的节奏里面。

  这时候赛会已经打开了DRS的权限,在长距离没有彻底拉开车阵的间隙之前,这列超长的火车阵里基本上是很难看到超车镜头发生的。

  也就是在这一段解说闲着没话找话的空档,赛会终于将刚才发车的回放给投射到了大屏幕上。

  上赛奇数位的发车格在左侧,又因为一号弯是个右弯的缘故,在右侧的偶数位发车格虽然在线路上属于一号弯的内线,但他们的实际行车线路其实是位于赛道脏侧的。

  抓地力的上限更差,再加上发车身位比同排的奇数位落后了一个车身的距离,按理来说今天的这个发车局面不应该是这样的才对。

  从俯视的回放画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天奇数位的赛车发车普遍拉跨。

  P2起跑的汉密尔顿过掉了昨天志得意满的博塔斯,P4起步的勒老四也成功翻掉了前面P3的歪头叔叔,甚至就连赛前普遍没被看好的加斯利,也在一号弯前与维斯塔潘完成了并排。

  在一众拉了大胯的奇数侧发车的赛车当中,唯有那么一辆孤零零的小红牛特立独行。

  一如既往地炮弹式起跑,哪怕是放在慢速回放中都感觉与抢跑无异,再加上红胎的绝对抓地力优势,束龙甚至在加斯利之前就完成了与维斯塔潘的并排。

  “0.132的起跑离合反应,不管我看到多少次,都会想要感叹这简直就是人类在基因上的奇迹!”

  “是啊.不过相较于束龙的离合反应,我觉得他这出类拔萃的零百加速时间才是他这起跑能够完成逆袭的关键所在。”

  零百加速耗时2.81秒,这个数值甚至比梅奔的超绝银河车还要夸张。

  赛车引擎的性能当然很重要,但起步阶段赛车所依赖的终究只有相较于马力来说约等于无的机械抓地力,多余的引擎功率在这里只能算是累赘。

  尤其是在空气动力还没完全作用在赛车上的这段时间里,车手对于赛车牵引力的把控才是重中之重。

  油门、离合、转速、档位,甚至还包括赛车在加速过程中对于方向的引导,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造就这样堪称完美的起步。

  谁都想离合一松就油门轰满,但事实上别说踩满了,很多时候脚上稍微踩深了那么几毫米,赛车后轮突破抓地力的空转都至少会造成大量的加速性能丢失。

  成熟的车手都知道适可而止,小不忍则乱大谋,偏偏束龙在起步时就敢扭力拉满,就踩在抓地力极限的那条红边边上面。

  不过0到200的加速数据束龙就开始拉跨了,没办法这个目前确实和奔法两家尚有差距,但是用来进攻引擎一样且低速状态下牵引力堪忧的大红牛简直绰绰有余。

  除此之外,其实灯一灭刚看到前方维斯塔潘赛车的动态,束龙就知道这一次超车稳了。

  发车直道上烧胎的时候束龙就有感觉,因为主看台和P房建筑的遮挡,这一截的赛道表面温度其实比赛前测算的赛道条件还要更低一些。

  别看今天是阴天,发车直道上仍然能明显看出光线被遮挡留下的阴影。

  如果说赛道整体的表面平均温度可能有29℃,那么发车直道这里的赛道表面温度估计就只有24℃左右,对于前方赛车工作温度要求更高的黄胎来说极其不友好。

  仗着红胎更高的抓地力上限,束龙愣是在一二号组合弯的外线,以碾压式地弯速在更长的线路上与维斯塔潘保持着并排。

  最后在三号弯,这个大红牛本次大奖赛最无可奈何的敏感点,强行侵入红牛的内线的软肋!

  之后的比赛节奏就完全被掌握在了束龙的手里,小红牛也完全无愧于赛前它那独树一帜的长距离表现。

  一直到第15圈,束龙不仅能将自己的圈速稳定在1:39的圈速以内,稳定跟住法拉利长距离节奏并且轻松防守住身后维斯塔潘的同时,他甚至还有闲心为自己的第二个stint稍微管理一下电池的电量。

  “好的,龙!我们这一圈进站!重复,这一圈进站!”

第103章 节奏转换

  “唉?我们看到束龙居然在现在选择了进站?”

  “这个时机会不会稍微有点早?毕竟现在排在比较前面的赛车里,和束龙一样选择红胎起跑的加斯利和里卡多暂时还没有选择进站。”

  “应该也还好吧?红胎起步的哈斯双车我记得第八圈第九圈的时候就提前进站换白了,可能红胎的长距离圈速不太.这也不慢啊?”

  年轻的然哥现在还比较拘谨,有点不敢反驳演播间的老前辈,等兵哥确认了束龙现在长距离的圈速,才弱弱地补充道:

  “所以我刚才才会奇怪束龙为什么会这个时候选择进站,因为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其实很好,挂在这里的话按照这个圈速应该是可以再延长一点红胎寿命的。”

  “那确实是有点奇怪了,哈斯这样停站应该是想采取二停的策略,束龙这么做完全不赚啊!”

  “至少在超过了维斯塔潘以后,贸然比红牛采取多一停的战术其实是会亏位置的,因为人家黄胎起跑弄不好能一停完赛!”

  事实上别说是解说们弄不懂了,就连围场里的好几支车队都想不明白小红牛为什么要放掉自己大好的局面。

  哈斯提早进站选择两停,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红胎圈速衰竭很厉害,面对这一场积分的直接竞争对手——雷诺和赛点咄咄逼人的进攻,不得不在策略上主动求变。

  而束龙既然已经把直接竞争对手给替换成大红牛了,策略上怎么得也得向加斯利靠拢才比较稳妥吧?

  因为根本就没有防止undercut的必要啊,换白后的头几圈在圈速上肯定是不如黄胎的,这反而有可能会让维斯塔潘实现overcut。

  除非束龙进站选择的是换黄!

  但这基本上不可能,换黄就意味着束龙本场比赛的策略被定死了就是两停,黄胎的磨损速率根本就不足以撑完后面四十一圈的比赛。

  像是在队尾新红起跑7圈就进站换黄的吉奥维纳兹,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他是想要用红黄黄的策略和其他车队打一个策略差。

  小红牛选择这个时机进站,束龙和车组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首当其冲最重要的原因,即现在刚好是赛前定下的策略里最适合进站的窗口,之一。

  小红牛所寻求后排的进站窗口,就是可爱的威廉姆斯和前方赛点的少爷之间,那又一次十多圈就被拉开了十多秒的空档。

  提早进站的几辆赛车对威廉姆斯的追进速度都很快,现在差不多已经是最适合的进站时机了。

  不然再晚一些等他们都轻松过掉威廉姆斯,束龙搞不好就会被这两辆出师不利的木瓜车和哈斯双车给卡住。

  如果要更激进一些的玩法,束龙大可以在三圈前就进站,但当他发现自己红胎的胎耗在新总结出来跟车战术下比预想中还要理想时,就果断和哈梅林确定了plan B的实施。

  这其实是昨天定下的所有策略当中开起来最爽的一种策略。

  不用考虑保胎,也不用考虑省油,除了要稍微规划一下电量的使用,束龙基本上可以全场猛推到结束。

  因为Plan B,确确实实就是一种二停的战术。

  至于为什么不像解说们理解的那样争取多在法拉利的身后苟一会儿,争取更长的红胎寿命减少一次进站耗时,那就跟束龙在赛道上多留这三圈收集到的信息有关了。

  首先第一个,小红牛他们这一站的长距离表现确实出色,但其实在单圈速度上并没有领先红牛多少,甚至可以说稍逊了一筹。

  赛前的预测毕竟只是一个数据上的推断,与实际结果确实存在一定的出入。

  另一个,则是束龙从对后视镜里维斯塔潘动作的观察,判断大红牛这边黄胎的胎耗并不理想。

  应该是低速弯糟糕的牵引力让红牛出现了过量的轮胎空转导致的,维斯塔潘基本上只在前十二圈对束龙有过尝试晚刹的进攻动作,后面的三圈则显得异常老实,整体出弯的动作也不是非常平顺。

  也就是说哪怕维斯塔潘采用的是黄胎起步,他的整体进站策略应该也不会和束龙有太大的差异。

  果不其然,就在束龙进站换白后没有两圈,维斯塔潘也在第17圈果断进站换上了白胎,甚至比同队红胎起跑的加斯利都还要早。

  当然最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法拉利这一站糟糕的长距离表现。

  根据不完全可靠的情报显示,法拉利上一站勒克莱尔遇到的那个引擎问题其实并没有能得到彻底解决,为了避免赛车在比赛中再一次出幺蛾子,比诺托又重新把引擎的限制给加了回去。

  这大概就能解释哈斯和阿罗这一场突然低迷的表现,同样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来该在中国站优势极大的法拉利为什么会突然在排位赛里争不过梅奔的原因。

  要知道上赛这几年可都是法拉利的优势赛道,去年上赛的杆位就是由维特尔创造的1:31.095,比今年博塔斯杆位的1:31.547快了差不多半秒。

  今年因为前后翼的规则大改,赛车在有些赛道的杆位上限会比去年强,有些赛道又会比去年弱。

  像是墨尔本的杆位成绩就比18年提升了0.6,巴林比去年提升了0.1。

  反观上赛就是比去年上限更低的赛道,这里除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组合弯的过弯效率,对于圈速影响最大的就是两条DRS的超级长直道。

  屁股上的尾翼可以打开,但前翼那拓宽了二十多厘米的部分也不是摆设啊。

  但哪怕由于赛车规则的变动导致整体圈速上限降低,那也不至于会让引擎较之去年还有了大升级的法拉利今年落后梅奔0.3才对。

  都比去年的自己慢了快一秒了,这已经不是气动布局出问题能把锅全部背完的,很明显法拉利的引擎多少有点毛病。

  这一下就把法拉利给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不仅在极端的排位调校后没争过梅奔,这甚至还导致法拉利在长距离上的稳定性都还不如小红牛。

  不过法拉利的胎耗控制得比维斯塔潘更好一些,束龙跟他们之间又是红胎与黄胎的差别,留在场上硬托一套红胎不该承担的圈数根本就没有必要。

  反而一旦被身后的维斯塔潘先行抓住可以推进的干净空气,那束龙还真有可能在好不容易完成了以下犯上之后,被长距离单圈上限更高的维斯塔潘重新翻掉。

  也正是多了这两圈提前推进的时间余量,当维斯塔潘完成一停进站出来的时候,束龙已经抓着这个机会把他们之间原本不到0.6的差距,不知不觉给扩大到了2.1秒。

  今年上赛也不是所有的赛车都比去年更慢的,束龙的排位成绩就比去年小牛的最好成绩快了0.9,当然也说不好究竟是赛车升级有功,还是开车的人和以往相比不一样了。

  可能都有吧,阿尔本尽管没有参加排位,但他在练习赛中表现出来的上限也比去年的小红牛更高。

  别看束龙开局就将自己的位置提升了两位来到了P5,从维修区发车的阿尔本一路闷声发大财,在第十九圈完成了自己的红胎一停之后,不知不觉也已经将自己的实际位置提升到了P13。

  提早了自己进站时机的束龙在干净空气里一路猛猛推进,他现在和维斯塔潘的策略思路其实比较相似,两人都在尝试利用策略的差异化,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对法拉利领奖台位置的成功争夺。

  当然维斯塔潘的目标还多了一个,那就是抓住小红牛的束龙,把他重新按回区区二队应该待的位置上去。

  这两人的长距离单圈真的很夸张,对比中游车阵的赛车来说完全不亚于梅奔这辆火星车对于他们的降维打击。

  换上了崭新的白胎,再加上油量的逐步减轻,此时束龙和维斯塔潘的单圈已经开始逐步踏入入了1:37的大关,跟前方那些普遍单圈还在1:40的赛车简直犹如云泥之别。

  但就是这么巨大的单圈圈速差距,束龙却依然在看似不到十秒的干净空气中,获得了差不多七圈的推进余量!

  这就是先前哈梅林为什么会在在和束龙对话的TR里说,因为事故提前进站的两辆迈凯伦对他们的策略有重大利好的主要原因。

  迈凯伦的缺乏竞争力是相较于前排赛车来说的,事实上他们赛车在换白之后整体表现出来的速度,对于赛点、阿罗以及目前在场上孤军奋战的里卡多都仍然有着很大的威胁性。

  霍肯伯格的引擎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再加上赛车被两辆迈凯伦夹击了之后车体损伤不轻,在第十七圈的时候就只能选择进站退赛了。

  也就是说可能会对束龙的第二个stint制造脏空气的赛车,在前方其实也就只有两辆赛点,一辆莱科宁和一辆里卡多而已。

  迈凯伦的提早进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些用黄胎起跑的中游赛车原本既定的作战策略。

  束龙甚至都还没有抓到前面斯特罗尔的屁股,前面那些用黄胎起跑的中游赛车,在二十圈之前基本上就全都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一停。

首节 上一节 97/2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