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车神养成日记 第53节

  “待会儿你让我看一眼你最快圈的那个车载,我应该知道你是慢在哪里了。”

  不喜欢多调赛车设置,不等于束龙不清楚那些设置会在赛道上有什么样的表现,从加斯利的赛车调校设置上他就能窥见一部分对赛车感觉挣扎的原因。

  学霸能照着公式算出正确的答案,而学神则只是看眼答案甚至就能逆推出你到底哪一步算错了。

  从后面的车手之家里卷了些高热量的卷饼带走,三人在外面找了个有遮阳伞的小圆桌边吃边聊。

  毕竟下午的时候至少还要在车里坐一个小时,这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还不怎么占肚子的东西无疑是现在最合适的选择。

  赛车里本来就热,还颠,到时候要是突然肚子疼起来那才是要了老命了。

  “唉,Shu.说起来为什么你会给自己的赛车选那么个编号?”

  因为束龙现在多少也正儿八经算是要参加正赛的F1车手,就不像先前一练那样用的是车队分配下来的青年车手号码,他得给自己选择一个可能将伴随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车号。

  也没有多做纠结,既然好几个心仪的编号都没有了选择的权利,那干脆就直接点了一个看起来孤零零的号码——69号。

  这是勒克莱尔感觉最想不通的地方,有些数字大家都不选不是没有理由的,今天看见束龙赛车号的那一瞬间他下巴都快惊掉了。

  小孩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这东西只能说是大人们懂得都懂。

  别说勒克莱尔了,就连小红牛这边要去帮他注册的时候,托斯特叔叔都是面色古怪反复确认了好几次才往上报的。

  没办法啊,要提到自己喜欢的数字束龙的第一反应就是往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上靠。

  原本他想要龙珠里的18号,但这个让斯特罗尔给占了。想了想那17号也行呗,可这个号码属于勒克莱尔因事故去世的教父比安奇。

  用自己的生日当做车号好像又有点怪,生日作为车号会让他觉得自己跟这个号码绑定的太深,要是以后退役了看见别的年轻人选了自己的车号那岂不是感觉像被人骑了一样。

  “你确定吗?车号这个东西除非以后你获得了总冠军,不然可能就要一直跟着你走完职业生涯了哦。”

  “确定吧,这号码怎么了?我觉得它看起来长得比较像太极的阴阳图。”

  束老爷子在束龙的赛车生涯中插手的一直比较少,太极拳多少算是爷孙两个曾经难得的共同话题,现在正式成了车手自然也想让他老人家也有点参与感。

  虽然一般也是老人絮絮叨叨地教,束龙在那心不在焉的学,却也是凝练了不少忙碌的赛车之余温情的回忆。

  “哦~太极,我记得这是中国功夫?那感觉你这个号码还挺酷啊!”

  “那不然呢?”

  勒克莱尔尴尬地挑了挑眉毛,和旁边神色同样古怪的加斯利交换了一下眼神,决定还是不要把他们污浊的思想从嘴里吐出去了。

  可惜他们的表情已经不打自招,跟着发散了一下思维的束龙表情顿时别扭了起来。

  身为生活在21世纪手里有智能手机的当代年轻人,就算束龙在车队里的私人时间被压榨的极为有限,但不代表他真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男孩。

  这名词当时还是滕慰峰给他介绍的,只是过去这么多年了,不刻意去往那个方向联想他还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都怪托斯特当时的脸色实在是太过于正经!但凡猥琐那么一点束龙可能当场就改主意了

  尴尬似乎是今天卷饼的馅儿料,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试图往三个方向转移话题,最后不知怎么的从车号的选择又统一回了对于天气的讨论。

  巴西站在每年的赛历上都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段,而这会儿刚好又是圣保罗季节交替最容易产生降水的时候。

  天气预报说这两天不一定会下雨,但脑袋上这一大片乌压压的黑云怎么看都不像是太好说话的样子,到时候真要任性地往赛道上漏点水你也没有什么办法。

  红牛内部选择让束龙在这一站代打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便是这条短途赛道实际上对于轮胎的磨损并不算非常严重,大部分的车队都能通过一停的策略完成比赛,也就是说这里实际上是一条可以让束龙敞开了跑尽情展示上限的好地方。

  另一个就是这里极易下雨的环境特点,不知道有多少场经典的雨战名场面都诞生在了这条赛道上。

  雨战,恰恰就是检验一个天才成色最好的试金石。

  两年前的维斯塔潘,就是在这里以一次惊人的救车和后面接连的惊天逆转,改善了不少众人对他“维斯塔利班”的单一刻板印象,天才的标签正式被烙印在了这个名字的后面。

  回到了车队的P房,束龙当然也没有忘了刚才被勒克莱尔打断的正事,让工程师帮忙从电脑上把刚才加斯利最快单圈的车载给调了出来。

  刚才看过加斯利的调教方案和油门刹车曲线的时候,他就基本上已经猜到答案了,现在一看车载果不其然马上就快速定位到了问题所在。

  其实从小时候他就有类似的能力,换位思考或者说代入感极强。

  有时候只是站在场边看别人如何驾驶,他都会有一种直接代入到对方视角的错觉,甚至就连驾驶的体感和习惯都会隐隐约约映射到自己的身上来。

  这种奇异的天赋就像他天生对空间感和速度感的敏锐一样,不知为什么并没有在系统的面板上具现出来,但又实实在在地为他在赛车一途上提供了许多便利。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可以完全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刻一个被他仔细观察过的人的驾驶方式和习惯,简直如同赛车技术的写轮眼一般。

  如今束龙适应力如此高且多变的驾驶风格,和他在从小到大的各式比赛中和红牛内部对各顶尖车手的车载记录里,不断向所有人取长补短的学习分不开关系。

  或许这也是【火眼金睛】附带的某种特效,只不过和【过目不忘】或是别的什么词条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现在只是跟着加斯利的车载看了一圈,感同身受的他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你在十号弯这里走的太激进了吧,是不是感觉出弯的时候不敢给油?”

  “嘶~可这里不是.”

  “嗯,这里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极限的,出弯路肩不用吃的太满。”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在这段连续下坡的组合弯道路段中,如果为了照顾十号右弯这里的过弯速度把线路拉大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面十一号左弯的弯心点。

  十一号左弯是一个全油门的弯,所以在整体的关键程度上比全场最低速的十号弯重要得多,十号弯的弯速一般也就在80KM/h左右,就算想快也快不到哪里去。

  这是线路取舍上的问题。

  加斯利的选择其实也没什么毛病,相较于区分度不大的高速弯,慢速弯的处理是最容易和其他车手拉开差距的地方,优先保慢速弯只能说他对于全油门的11号弯线路很有自信。

  但束龙想说的“其实还不止,你看看你在这里的方向盘。”

  没有说的太多,但是加斯利仍然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我弯中差速锁止调的太高了?”

  都是最顶级的车手,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懂,只是脑子卡在那里容易转不过弯来。

  车手和工程师之间毕竟还有着一道名为“交流”的隔阂。

  车手不负责理论,他们只是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工程师。而工程师不懂驾驶的感受,他们只能根据所谓正确的理论给车手提供反馈和建议。

  弯中差速,主要影响的就是出弯给油时对左右两个驱动轮上动力的分配。

  十号弯是正儿八经的一个低速U型弯,赛车在这里通常是入弯时需要降低差速锁止来确保转向过度的特质,推头在这里是非常影响弯速的,给外侧轮更多的动力可以更好地帮助赛车摆正方向。

  然后在出弯阶段又要提高锁止率优化牵引力的传导,客观来说加斯利的设置在这里绝对是最优选。

  这里乍一看是个有内倾角的结构,赛车在有内倾角的弯道上内外侧的轮胎负载会相对比较均衡,这也是为什么理论上是可以最大化弯速提早给油出弯的原因。

  而且在这样的地形上弯中锁止率可以调的很高很高。

  但是它在出弯线路上靠近路肩的地方有一个快速攀升的地形隆起,外侧轮的负载这时候会比内侧轮大很多。

  这时候对出弯的差速需求其实是反过来了的。

  外侧轮胎的高负载会让轮胎实际的抓地力远远高于内侧的轮胎,在高锁止率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赛车在这里发生极其严重的转向过度,这也是加斯利在这里不仅不敢给油反而还要收一脚的主要原因。

  下午的二练,考虑到要在策略上对直接竞争对手阿罗和印度力量进行一些麻痹和防备,束龙全程都在专注于长距离的测试。

  最后当然不出意外的,束龙二练的最快圈也只在第十二,前面就是哈斯的格罗斯让。

  而反观加斯利似乎受益匪浅,最终硬生生地插到第八,排在勒克莱尔的身后。

  剧情是这么写的,现实里的F1车手肯定比我这个键盘侠牛逼多了,大家看看就好。

  今日考试,暂且一更,等我回去使劲儿的补。

  感谢书友20191216194243084、Lewis、像我这么吊的还有107位、山-鬼、飞扬的小羊、书友20240206020233222、红烧排骨炖土豆、Griifin、养虎的王、F1赛车游戏王、猫宅萌萌哒、古萨夫尼七、书友20240118065718771、fishorange、DYExia、SiLentQ、转身后仰跳投、五千年尘与土、读者1904042929876959232、刺激偶尔爱上他还能更好、飓风dalin、山河破碎、目光炯炯哈士奇、O我的你在哪O、無関风月、糖可可酱、兜兜转转过分了、吾三岁为仙、JamesDonkey、Nuyoah、四目之鸦和书友20230831221754500大佬的月票投喂。

  感谢Ffortress、南国手术刀和文人骚客LOL大佬的打赏

  大佬们都破费了!

第59章 灰色地带的钥匙(4K2)

  “怎么落到第12去了,昨天不是还挺快的吗?”

  “新来的车迷吧?不知道一练的圈速看看就好嘛?”

  “昨天所有的车队都在藏,只有某个人嘎嘎推当然快啦,现在大家都把车调明白了自然就原型毕露了。”

  如果说昨天国内外的社媒上还是一面倒的正面评论,那么二练之后类似以上的这些不太友好的论调就开始一个个往外冒泡了。

  像是红牛官方在推特和ins上的账号评论区里,忽然也涌进来一大波用或是简体或是繁体中文评论的用户。

  支持的论调下面一大堆冷嘲热讽的,幸灾乐祸的那些下面也有不少抱团正义执行的人,大家都非常有礼貌地问候着对方的双亲。

  骂战的重灾区主要就是已经被束龙正式丢给运营放养的weibo。

  在最新的一条他坐在小红牛赛车里看数据的照片动态下面,隔几段就会有一篇看似理性分析的长篇大论,从各种方面论证束龙为什么突然变慢了。

  什么小红牛的车本来就比大红牛慢啊.

  什么第一次一练开着能争冠的车跑第三不是有手就行啊.

  只要想说总能找出一大堆理由,而每当有人搬出维斯塔潘日本站Q1、Q2和Q3没有一次比束龙一练圈速快来辩解的时候,他们同样也能从调教、天气、策略等一大堆方面去帮外人找补。

  不是所有人都对F1有那么透彻了解,实际上就算是多年关注的老车迷,很多也是处于一种看热闹为主一知半解的状态。

  再加上本来因为束龙新入坑的车迷就有很多,一看人家“有理有据”地写了那么长的一篇,也难免不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莫非他说的是对的?”

  评论区的风向就是这么慢慢被带歪的。

  有的人似乎真的很享受这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感觉,一个“理中客”的出现瞬间炸出了一大堆新的山寨“理中客”。

  如果束龙此时有闲心关注他的舆论风向的话,大概会觉得此时的评论区分外熟悉。

  好多的张津华啊~

  就你能很清楚地从他们的话术里看到好几个非常眼熟的套路模板,捡了几句口水话就在那里翻来覆去沾沾自喜地炫耀,想跟他们生气却又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可怜。

  算了,没必要。

  当然像那种完全不带脑子纯侮辱性的评论就不一一列举了,神人自有神人磨,用下面点赞率最高的一个老哥的话来说就是:

  “哥们儿,你说完这个话之后是不是喜欢把手机通知振动开到最大塞屁*里面自己偷偷爽啊?”

  当然还有最莫名其妙的,国外对哈特利的赛车生涯比较熟悉出现这样的言论可能还可以理解,但是国内还有这样的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居然有说让束龙不要占着小牛位置,赶紧把赛车还给人家哈特利的奇葩?

  理由是中国人不干那些巧取豪夺的事情,有本事不要玩小手段通过正规渠道晋升成正式车手,而不是帮着红牛助纣为虐

  关键是这些人说的好像还真挺有道理,就算是束龙自己也完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他现在之所以能坐在小牛的车里还真跟这类人形容的流程差不多。

  这其实多少应该算是前段时间被大范围新闻轰炸了的后遗症,过多的正向言论在无形中把束龙给捧杀了一顿。

  大多数慕名而来的还以为束龙已经是世界第一车手了呢,这样的人粉起来自然毫无负担,但今天一看成绩居然这么平庸,内心自然会觉得有很大的落差。

  房子要买最大的,车子要买最好的,偶像自然也要粉最牛逼的。

  慕强和怜弱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天性,现在的束龙给他们的感觉明显就是强也不够强,然后还就已经坏事做尽开始凌弱了。

  然而比起外网的英文用户,国内的那点攻击力简直堪称毛毛雨。

  许多人把哈特利前阵子在社媒上发的言论都给翻了出来,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无不在暗戳戳地控诉红牛内部对他的压迫。

  这篇文字大概发布在夏休后不久,和现在束龙这件事可以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很多人却拿着当做攻击他的利剑。

  一时间围绕在束龙身边的风潮,已经从第一次正赛能不能拿分,慢慢衰退到第一次正赛能不能完赛,到最后甚至有直接咒他撞车退赛的了。

  束龙已经很久没有看这些社媒,但是从晚上和甘梦宁视频通话时对方几次忧心忡忡地试探来看,猜也猜得到现在外面是个什么风向。

首节 上一节 53/2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