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海陆丰集团在滇南地区加大室内种植投资的内在动力。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露天种植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甚至连大棚种植都面临气候波动的消极影响。
除此之外,就是为了扩大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面积,将一部分穷山恶水还给野生动物。
老李等人自然不知道上面的大计,也不知道海陆丰集团是接了任务来的,但他们确实被吸引到了。
毕竟亩产比大棚增加8倍,这其中就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只要有利可图,自然有人愿意租这些室内农场。
在郑庭玉的仔细回答下,众人对于万能砧木技术、室内农场租赁的事情,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人已经下定决心,准备马上进入这个新产业之中。
有人还在犹豫不决,觉得应该继续观望一阵子。
还有人嗤之以鼻,觉得海陆丰集团推出这种业务,到时候大家都在几个品种的花卉内卷,就算是可以赚钱,估计也是薄利多销,还不如自己现在搞的精品园艺植物。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意向,但是在场的几十个花卉生产企业老板中,至少有70%表示要详细洽谈合作。
对于没有合作想法的的人,郑庭玉也没有冷言冷语,而是让助理送他们离开,还送上一份新年礼品,毕竟买卖不在仁义在,做生意没有必要喊打喊杀。
留下来的人中,老李和光头两人正在一间小会客厅内,一边等待海陆丰集团的合作洽谈业务员,一边讨论着一些事情。
“老李,你打算种什么?”
光头翻看着一份万能砧木的文件上面有各种园艺植物的万能砧木,不过类型确实不多,目前只有6个大类。
比如比较常见的蔷薇科万能砧木。
老李思考了一会,然后指着月季花的那一页说道:“蔷薇科砧木比较好。”
光头摸了摸自己的宽额头:“不是?老哥你不觉得月季花竞争大吗?”
可老李却一副你目光短浅的表情:“呵呵,蔷薇科可不止月季花,还有桃花、樱花、李花、梨花,而且蔷薇科嫁接难度比较小,其他菊科、兰科、唇形科、百合科、木兰科,你有嫁接经验吗?”
“呃…”光头这才反应过来,随即宛如小鸡啄米:“还是老哥经验丰富,那我也跟你一样搞蔷薇科好了。”
老李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道:“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先搞熟悉的月季花,然后再搞其他蔷薇科鲜切花,如果想搞其他花卉,那就先小面积尝试,别一股脑梭哈,不然出问题了,咱们可伤不起。”
“那是那是。”光头头如捣蒜。
要不是看在光头救过自己一命,老李才不会这样提点对方。
两人聊了半个小时左右,三个工作人员就敲门而入。
“你好!两位老板,我是负责这一次业务洽谈的黄宇诚…”
“你好!我是李…”
几人相互介绍一下,便开始了业务洽谈。
听到老李和光头两人都选择了蔷薇科砧木,黄宇诚说着说着,便抽出另一份合作文件,向两人推销起来:
“…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种植碧蓝阳台这个月季品种。”
“碧蓝阳台?新品种?”老李眉头一皱。
黄宇诚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公司下属一个花卉研究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品种审核,允许该品种进行种植和销售,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专利品种之一。”
紧接着便给出碧蓝阳台的详细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转基因月季花,还是真正的蓝色系月季花。
本来全球园艺企业都很少采用转基因技术搞月季花育种,原因就在于成本不划算,而且月季花品种很容易被窃取,很多园艺爱好者可不管你专利不专利,他们偷偷进行扦插,育种企业根本查不过来。
但是这几年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比如国内曾经比较倾向于传统杂交育种的天狼月季公司,去年也选择和海陆丰集团合作,开始投资转基因育种。
出现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转基因技术的高度成熟,各项成本不断下降,育种周期从以前的五六年起步,压缩到现在的一两年,甚至可以做到几个月。
没有错,就是几个月。
天狼月季公司和海陆丰集团合作的月季育种项目,通过采用蔷薇科万能砧木、全控室内农场、高浓度二氧化碳和氧气,加上女娲系统的初期遴选,可以让月季花品种培育周期,最短压缩到10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可以每两个半月完成一代的遴选,一个新品种一般经过三四代的遴选,就基本可以确定其性状的稳定性、抗病性、耐热性、耐寒性等。
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新品种月季花的培育,也意味着整体成本已经比传统杂交育种还低了。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搞出很多自然月季花,不具备的全新性状。
就比如黄宇诚向老李两人推销的碧蓝阳台月季花,就拥有天然月季花不存在的蓝色。
老李并没有一下子答应下来,而是谨慎地询问道:“黄业务员,专利费怎么算?”
“每年每亩1000块钱。”
老李摸了摸下巴:“1000?这个价格还可以,但如果其他花圃偷偷进行栽培…”
黄宇诚笑眯眯回道:“呵呵,李老板还不放心我们海陆丰集团?如果是个人园艺爱好者,偷偷种植也就算了,但如果是作为商品进行销售,我们公司的服务部和商业调查办公室可不是吃素的。”
闻言,老李也猛然惊醒,他倒是差点忘记了海陆丰集团的强大。
国内其实没有哪个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敢随随便便侵犯海陆丰集团的专利,那些敢这样做的家伙,早已经被告到倾家荡产了。
第350章 气候改变
一月份的华北平原,正处于白雪皑皑的苍白之中。
齐鲁省的泉城。
经过一年多的加班加点,黄河泉城大坝终于在这个月的28号正式竣工。
高达50米的大型重力坝,还有两座大型三级船闸,就耸立在奔腾不息的黄河河道之中。
与此同时,黄河中上游下来的泥沙,则通过挖泥船和运输飞艇,源源不断输向沿海低洼地区,用于堆高沿海有被海水淹没的高风险地区。
站在泉城大坝刚刚对外开放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泉城大坝以下的黄河河道,宽度比以前扩大不下于3倍,有些河段的河面宽度甚至比以前扩大了近五六倍。
沿岸大量低洼平原被黄河河水淹没了,形成大片的浅滩。
不过这些被淹没的浅滩,并没有被放任不管,而是通过抽沙设备,将这些淹没区的泥沙抽到两岸,用于增加两岸的海拔高度。
从观景台上,就可以看到不在少数的抽沙船在浅滩区作业。
哪怕此时一部分河面布满了浮冰,仍然没有遮挡承包企业的施工。
当然,这也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有关系。
现在很多工程设备,其实都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了,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亲自上船操作,而是在岸边搭建一个临时控制中心,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
中科院的气候研究员白声远,正带着两个博士生,站在观景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着眼前这一片“新黄河”。
其实泉城附近的黄河河面,其面积也就扩大5倍左右,真正变化比较大的河段,是靠近黄河入海口那边。
现在黄河入海口向上,逆流100公里左右,这也使一段河道的河面面积几乎扩大50倍左右,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湖泊”。
从齐鲁省最新更新的官方地图上,黄河入海口附近已经被标称为“东营湖”,水域面积为5741平方公里,比青海湖还大。
看着眼前布满浮冰,流动速度不快的河面,白声远摇了摇头:“看来要尽快启动几条备用河道,不然东营湖的面积还会继续扩大。”
“老师,黄河水利委员会那边应该有计划吧?”博士生李晓峰提了提眼镜。
另一个博士生侯康则不太关心这一点,他平静地说道:“晓峰,别操心这种事情,其实现在华北平原被掩埋一部分,对于咱们国内也影响不大。”
李晓峰随即驳斥道:“怎么没有关系?华北平原可是国内的粮食核心产区,如果面积继续减少,那以后如何保证国内和亚洲联合体的粮食安全?”
“你最近没有看网上的新闻吧?”
“啥?难道又出什么新技术了?”李晓峰有些不确定地反问起来。
侯康指了指大坝不远处的泉城新区:“那些二十层高的大厦,都是中铁集团建设的农业大楼,最近被淹没的低洼地区农民,可以选择去西北和漠南,也可以选择租用这些农业大楼里面的室内农场。”
“室内农场?这成本也太高了吧?就算是国内水电费便宜,也禁不住这样玩吧?”
对于两个学生的讨论,白声远并没有插嘴,而是默默观察着黄河的河面。
侯康提了一句:“江院士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新技术。”
“江院士?江淼院士?他又研发出什么了?”李晓峰顿时来了兴趣,毕竟江淼在国内生物和农业学界的名声太响了。
“你自己用手机查一下不就知道了?我解释不清楚,不过你也够拼的,这几个月真不问外面的事情呀!”
李晓峰苦笑起来:“侯哥,我不比你脑子灵活,如果不专心一点,项目可能没有办法按时完成。”
他随即拿出手机,快速搜索了一下江淼这几个月的各种信息,很快就知道侯康说的那个技术是什么了。
“…突破天然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真不愧是江院士,生物技术还真是可怕,这一下子,几乎可以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了。”
“现在你还认为国内没有办法办法保证粮食安全?”侯康打开保温杯,喝了一口热奶茶
“我信,毕竟这是江院士的成果。”
放下望远镜的白声远,淡淡提醒道:“未来华北平原的气候可能将出现半永久性的改变,你们的课题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如果你们努力一点,说不定可以出几篇高质量论文。”
“研究华北平原气候改变吗?这确实是一个好方向。”李晓峰微微点头。
“那晓峰你就研究这个方向吧!侯子,你呢?有什么打算?”白声远看向另一个学生。
侯康笑着拧保温瓶,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打算研究华北平原的生态转变,随着华北平原的淡水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未来华北平原的生态必然会出现改变,而且随着各种工程改造,可能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生态小系统。”
白声远先肯定这个方向,又询问起侯康的职业规划:“不错,不过侯子,你这个项目至少需要五六年潜心研究,你有这个耐心吗?”
“老师,我家里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反正我家公司的继承人肯定轮不到我,还不如将精力留给学术研究。”侯康无奈地说道。
白声远和李晓峰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想法,他们听侯康说过家里面的情况。
他家是开连锁超市的,但是侯康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这些兄弟姐妹都不是什么谦恭派,每一个都紧盯着那十几家超市的家产。
侯康并不想和兄弟姐妹争斗,其实他父亲也看出他的性格,因此给他购买了房子之后,又给了他一笔钱,让他自己看着办。
这也是侯康变得佛系的原因。
“老白,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酒店?”
中科院的水利研究员邓文奎在不远处走过来。
白声远拍了拍身上的一些雪花,然后看了看手表:“现在还早着呢,还没有到四点钟,吃晚饭又太早,再考察一个小时可以吗?”
邓文奎看了一下时间,也觉得现在太早了一点,便点头同意了:“也好,待会五点钟左右,在大坝管理大楼的停车场集合。”
“没问题。”
邓文奎刚想说什么,一阵悠长的汽笛声,就在附近的河面上回荡不息。
卟卟卟…
只见一艘万吨级的电动集装箱船,从下游河面缓缓行驶而来,然后这艘集装箱船在引水员的指挥下,进入了其中一座大型船闸之中。
从观景台上,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这艘集装箱船。
邓文奎笑着说道:“这有史以来,第一艘进入黄河的万吨船。”
一旁的白声远拿下防雪盲的墨镜擦了擦:“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不过老邓,现在万吨船可以开到哪里?”
邓文奎想了想脑海中的一些资料:“嗯…现在可以开到豫南省的商都市码头,商都码头以上的黄河河道,目前只能通行5000吨级船舶,到壶口瀑布以上的黄河河道,则只能通行2000吨级船舶。”
“这也不错了,以前黄河几乎不能通航,现在中下游的通航能力都不比长江弱多少了。”
“比不了长江。”邓文奎摇摇头:“长江未来会持续进行升级改造,江城以下的河道,会升级到可以通行3万吨级别的船舶。”
白声远有些惊讶:“那岂不是很多桥梁要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