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29节

  “没问题…”方腾龙详细介绍了可控核聚变的一些问题。

  听了十几分钟,杜国建也初步弄清楚了原因。

  具体一点的原因,就是目前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原材料中,氘和氚的反应要求是相对最低。

  在所有核聚变反应中,氘-氚核聚变之所以是相对比较易于实现的类型,这是因为它们所带电荷较少,原子核间的静电斥力相对较小,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与其他核聚变反应相比,如氘-氦3、氦3 -氦3以及氕-硼等反应,氘-氚反应所需的点火温度仅需约1亿摄氏度左右。

  而像氦3 -氦3聚变需要的点火温度至少是15亿摄氏度,氕-硼反应的最佳温度约为纯氢反应的10亿摄氏度,对能量约束的要求也比氘-氚反应严格500倍。

  这看起来,不是好处吗?

  毕竟氘-氚反应的温度要求低,只需要大约1亿摄氏度左右,目前很多托卡马克装置都可以实现1亿摄氏度的运行温度。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氘-氚反应的要求温度比较低,却会产生大量的中子,中子照射对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内壁材料损伤非常可怕,同时还会导致内壁材料产生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内壁材料处理难题,存在核泄漏、核污染的潜在风险。

  而氦3-氦3反应的温度要求比较高,但好处就不会大量产生中子,这可以让反应装置的内壁材料要求进一步下降,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还没有核泄漏、核污染的风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杜国建倒是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虽然可控核聚变没有那么快,但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毕竟公司又没有可控核聚变项目。”

  “杜总,具体技术如何开发利用上,就麻烦您和公司了。”刘同信对于这个结果同样比较满意。

  “分内之事,这件事就交给我,不过你们的报告应该是今天刚刚整理好的吧?”

  一旁的黄重义直接点了点头:“杜总慧眼如炬,我们也确实是今天刚刚整理完成。”

  “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星期时间,你们重新整理一下,拿出一份完善的技术报告,毕竟我要说服其他管理层和董事长,另外你们再派一个懂技术的研究员过来辅助我,毕竟我没有参与技术研发,不清楚其中的一些细节。”

  刘同信觉得这个时间比较充裕,便答应下来:“可以。”

  “辅助说明的研究员你们推荐一下。”

  刘同信、黄重义、方腾龙等人互相看了一眼。

  最后还是刘同信拍板确定下来:“这样吧!我同样没有参与研究,本来阿龙作为技术的研发者,是最适合的人选,但阿龙需要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因此我推荐重义给杜总做技术辅助。”

  “我没有意见。”方腾龙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在接人待物上,肯定不如黄重义,加上后续确实需要他领导研发工作,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那我就接下这个任务。”黄重义心里面也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功劳,但是至少有苦劳。

  杜国建看到他们内部商量好,便定下基调:“那事不宜迟,我们就按这个安排推进吧!”

  “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

  大约在九天后。

  在海陆丰公司总部的江淼,也收到了相关的内部保密文件,之所以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收到相关的信息。

  那是因为这种涉及战略安全的技术,公司有专门的信息安全办公室进行信息移交,不能在公共网络、电话上随便交流这种内容。

  因此这些信息才在九天之后,出现在江淼手上。

  他看了详细的技术报告之后,觉得这个技术的潜力不错。

  随即江淼写下来批阅意见:

  【该类型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展,从水向其他其他物质进行拓展。

  碳化硅纳米管可以耐受超28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加热物质,让其变成高温流体状态,再通过碳化硅纳米管的负压蒸发,从而实现物质的高效提纯。

  2028.08.17—江淼】

  将批阅内容移交给机密秘书胡思齐,让对方按时交给信息保密办公室那边。

  江淼又拿起另一份文件。

  同样是需要保密的1级机密文件。

  看了一会之后,他眉头紧皱起来,这文件上的内容,主要是关系到一种武器的研发设计方案。

  因为海陆丰公司没有军工相关的直接产业,因此民勤集团向他汇报了这件事。

  这种武器的设想是基于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高强度网而设计的。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就是将这种高强度材料编织成为又轻又薄的网,然后填塞在导弹弹头之中。

  只要该导弹在目标区域上空爆开,就可以展开一大片阻拦网,将该目标区域笼罩起来。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100公斤左右的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阻拦网,可以覆盖的面积大约在6到8平方公里左右。

  只要被阻拦网覆盖,那被覆盖的区域内部,人员、导弹、炮弹和飞行器都没有办法进出。

  而且这东西非常阴险,由于其非常细,如果肉眼不仔细观察,是很难一下子发现的。

  同时碳化硅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其制造的阻拦网如果缠绕在电网上,会瞬间导致电网短路,这类似于石墨炸弹的效果。

  该武器的研发实验室,进行过相关的测试,这东西不仅仅对于城市之类的固定设施有巨大的限制效果,对那些移动之中的目标,比如飞行器和船舶,同样有限制和杀伤效果。

  毕竟碳化硅纳米管只能采用超高温的燃烧切割设备,才可以进行清除。

  类似于剪刀、液压钳、金刚石玻璃刀等器械,或者炮弹之类的轰炸,没有办法清除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阻拦网。

  这会导致该材料制作的阻拦网,很难被快速清除。

  比如航行之中的航空母舰,要是被这种东西覆盖了,上面的飞机和各种防空武器,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使用了。

  而又轻又薄的阻拦网,一旦缠绕在航空母舰表面,对于甲板上的士兵也是一种威胁,毕竟这东西非常锋利,特别是在绷紧的情况下,或者肢体踩入网眼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切开肢体,越挣扎反而会越难以逃离。

  其实该实验室之所以研发这种武器。

  主要是之前蓝鲸飞艇有相关的设想,那就是这运输飞艇上布置阻拦网,从而阻挡外部的各种袭击。

  现在只是将这种被动防御的应用,转变成为主动防御的应用。

  江淼看了一会,同样写了批语。

  不过考虑到这种技术涉及到军工领域,他便让该实验室和国内的相关军工企业合作,民勤集团提供原材料就可以了。

  毕竟这种技术应用比较简单粗暴,估计国内的不少军工企业已经在研发相关的武器了,海陆丰公司没有必要再进入该领域。

  紧接着他又拿起一份文件。

  还是机密文件,不过这一次不是武器之类的研发项目了,而是关于南美洲枯叶病的相关研究,还有目前全球枯叶病的现状。

  看了几分钟的内容梗概,江淼不由自主地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一下因为思考而发热的大脑,又拿起柠檬蜂蜜茶喝了一口:“呼…麻烦呀!”

  从文件的描述来看,枯叶病已经通过国际航空运输,进入了管理相对薄弱的东南亚地区。

  目前作为全球旅游大国的暹罗,在曼谷附近已经大规模爆发枯叶病,当地的水稻几乎全面感染。

  既然东南亚已经出现枯叶病,那就意味着国内出现枯叶病的情况,已经近在咫尺了。

  至于继续加大管理力度之类,江淼不觉得这种手段有效果。

  毕竟你可以防守得住港口和机场,也防不住候鸟迁徙。

  这也是官方通报给他的文件中,已经表明的想法,那就是亚洲地区的枯叶病,即将全面失控,希望他和海陆丰公司可以前提做好准备。

  江淼内心沉重。

  不过海陆丰公司该准备的事情,早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现在并不需要太着急。

  但是一想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庞大人口,还有这些地区的主粮都是大米,他估计这两个地区将遭受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大饥荒就在眼前了。

  对于这种可怕的未来,江淼也无能为力,毕竟现在的情况,主要是时间太急了,如果再给他半年时间,他有信心可以研发出新品种的抗枯叶病水稻,但现在枯叶病已经全面爆发了。

  这些地区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果当地的管理者有脑子,就会提前强制要求改种木薯、番薯、土豆,这可以获得一部分粮食,勉强可以保证内部的粮食供应。

第307章 加速

  8月28日。

  桂省与安南的交界附近,开始零星出现水稻枯叶病感染情况。

  收到地方的紧急汇报之后,桂省的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上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当地今年的早稻已经收割了,现在还在种植的普遍是晚稻,而且种植时间才一两个月。

  因此当地第一时间提前收割这些水稻,将这些没有成熟的水稻收割起来,作为青贮饲料的原材料。

  收割之后的稻田,全面推广米木薯、粉木薯的种植。

  其实之前桂省各地的水稻,已经有大约47%左右,改种了新品种木薯,因此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严重。

  随着桂省出现枯叶病灾害,岭南、琼州、福省、滇省都全面推进木薯和土豆的种植。

  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则开始全面推动新品种的仙豆大豆种植,另外还加大了土豆、番薯的种植。

  显然国内对于阻挡禾黄真菌的入侵,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各地库存的大米和稻谷,虽然还有非常多,但架不住未来一两年内的消耗。

  好在今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早稻已经收割了,或者临近收割,不需要担心枯叶病的感染。

  今年早稻的收割,可以勉强补充一部分库存。

  当然,虽然出现这种情况,但国内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迹象。

  主要是官方提前进行了引导,很多以大米为主粮的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开始加大了各类新型面粉的推广力度。

  实在是想吃大米,还可以购买土豆米和库存米。

  其实很多日常吃大米的家庭,已经提前进行了储备,同时加大了杂粮的比例,其中以豆类和薯类杂粮为主,再添加三分之一需要的大米。

  这一次枯叶病,将极大改变很多地区的饮食习惯。

  不过,对于北方和西北地区而言,他们的主粮以面粉为主,因此不需要太担心,国内现在有很多新型面粉,可以替代传统的小麦粉和玉米粉,最多就是口感和味道存在一点区别。

  那些餐饮企业的改变就非常快,很多有远见的面馆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新型面粉替代小麦粉、玉米粉的用途。

  与此同时。

  琼州,这里作为海陆丰公司规定的香蕉核心种植区,当地的香蕉种植规模再创新高。

  不过今年新种植的新品种香蕉,并不是之前推广的新大麦克、小麦克、红麦克,而是新米蕉系列。

  新米蕉系列其实也是江淼之前培育的香蕉品种之一,只不过之前他并没有重视这个系列的香蕉。

  因为这个系列的香蕉主打一个“量大管饱”和“生长周期短”。

  新米蕉亩产可以达到8500到9200公斤左右,在琼州地区的生长周期大约是6个月左右,可以做到一年两季。

  但是这种香蕉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风味物质积累非常少,甜度也比较低,吃起来像嚼一块没有味道的软糖。

  好在这个品种的香蕉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其中淀粉含量在23%左右,果糖含量为5%左右,加起来差不多有28%。

  另外这个品种的香蕉茎杆,含有不少的淀粉,有点类似于西米棕榈,不过两者的淀粉分子结构不太一样,香蕉淀粉的分子结构类似于糯米。

  新米蕉系列的茎杆中,大约含有8%左右的米蕉淀粉,即淀粉亩产在400公斤左右。

  本来这种香蕉是没有什么商业推广价值的,但现在遇到了枯叶病的大爆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的来源种类。

  毕竟谁都不知道,南极洲冰盖之中,还有没有其他具有威胁性的远古微生物。

首节 上一节 329/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