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78节

  咔嚓咔嚓…另一个技术员掰下一块,然后直接塞进口里嚼了起来:“非常干,比一般的冻干香蕉都干,但是香蕉风味几乎完整保留下来,甜度提升了不少。”

  黄美芹也吃了几块:“确实干了一点,如果控制好干燥度,应该可以做到和冻干香蕉的干度一样。”

  “不过我们应该成功了吧?”女技术员记录着这一次实验的数据。

  黄美芹摇摇头:“单独一个香蕉还不能完全确定,再试一下其他产品。”

  “好。”

  众人兴高采烈地实验起来。

  他们将工厂目前生产的各种冻干产品,都实验干燥了一遍。

  窗外夕阳西下,黄美芹等人还在忙碌,不过他们脸上的笑容却越发难以抑制。

  目前测试的几十个蔬菜水果,都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干燥效果,平均干燥时间为3到6分钟,而且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整体成本比之前的冻干工艺,下降了97%左右。

  连一直关注着这件事的厂长林乐文,也带着工厂的几个管理层,一起过来品鉴这些新型干燥蔬菜水果。

  “这个好吃,番茄味道几乎百分百保留,水分也保留得恰到好处。”

  “我觉得这个秋葵干不错。”

  “厂长,我认为可以尽快改进设备,如果采用新型干燥工艺,我们的干燥成本将下降97%,我们就可以通过低价销售的方式,迅速打开市场,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林乐文此时也下定决心:“我也是这样想。黄总监,你尽快整理好技术资料,然后打包交给专利管理部,让他们尽快申请专利。”

  “没问题。”黄美芹点了点头。

  “另外,李副厂长,你联系民勤集团那边,让他们根据我们的要求,生产常温快速干燥机。”

  “是,交给我。”

  工厂的管理层连夜加班。

  一方面是他们看到了这个技术的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这个技术非常简单,只是其他企业或者科研团队没有注意到,等民勤集团的各类净水器大规模上市之后,肯定有人会发现这种用途。

  因此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抢占先机,先将专利拿下来,同时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

  要知道,一台1M087工业净水器的售价达到5万元,可其生产成本还不到3000块钱,毛利润4.7万。

  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厉害之处。

  而红草镇冻干食品厂的这个专利,民勤集团使用之后,肯定要给专利管理部15%左右的毛利作为技术授权费用,这其中的5%就是属于红草镇冻干食品厂。

  作为专利研发的核心团队,黄美芹团队会获得2%,剩下的3%则归属于工厂全体员工。

  这种工厂自发完成的技术研发,公司的激励比例会比较高一点,如果是科研事业部等专业的研发机构研发的技术,激励比例则会低一点。

  主要是两种研发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为如果是工厂内部的研发项目,如果出现损失,那就是工厂管理层要负责任的。

  而科研事业部的项目,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通过江淼批准,因此失败了,也是江淼承担主要责任,对于研发团队的责任压力没有那么大。

  这就是风险和收益呈正比。

  如果工厂管理层不需要负责任,那每一个工厂都会不断搞科研项目,那结果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因此才有这种限制。

  林乐文批准常温干燥项目,那他就要负责任,如果出现损失了,他这个厂长就是第一责任人,黄美芹则是第二责任人。

  有这种限制,工厂负责人不敢随便批准科研项目,只能在工厂每年的利润之中计算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作为科研经费。

  而且这些科研经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公司的财务部、科研事业部、监察部都会派人进行审核,避免工厂管理层巧立名目进行中饱私囊。

  …

  黄美芹团队并没有躺平,而是继续开展各项研究,既然项目已经有成果,他们自然不会束手束脚,开始加大投入经费。

  他们之前一直在研究的冻干水果冲剂。

  有了新型干燥技术之后,他们实现最大限度保留水果风味,又可以低成本生产。

  比如柠檬蜂蜜冲剂,使用超干燥柠檬片加上干燥蜂蜜结晶,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就可以生产出纯天然的柠檬蜂蜜冲剂。

  还有全营养蔬菜水果汁冲剂,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通过常温干燥技术处理,然后调配成为特定的蔬菜水果汁冲剂,只需要使用凉白开冲泡一下,就可以获得一杯几乎和鲜榨果汁、鲜榨蔬菜汁一模一样的产品。

  一个多星期后。

  马宫镇罐头厂那边也跑过来找他们合作。

  “干燥预制菜?”

  黄美芹看着罐头厂厂长杜享带过来的预制菜样品。

  杜享指着十几箱子预制菜菜包:“是的,我们想尝试一下干燥预制菜菜包,看看可不可以压缩整体重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前提菜品风味不会出现大变化。”

  “可以,不过你们工厂要给我们经费,不然这事情我可不干。”黄美芹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表情。

  “知道知道,我们厂可以给你们100万经费。”

  “那就没问题了。”

  两人聊了一些合作研发的细节,然后将罐头厂的六个技术员留在冻干食品厂这边帮忙。

  实验室内。

  抽了十几袋预制菜后,他们看着盘子上干硬疏松的预制菜,又使用热水重新复水了一下。

  结果是好坏掺半。

  菜包之中的很大一部分蔬菜,直接变成了糊糊状态,只有淀粉含量比较高的土豆和豌豆、纤维含量比较高的豆角、茄子、西芹,才可以勉强保持形状。

  叶菜类、番茄、胡萝卜、洋葱、白萝卜、基本全军覆没。

  倒是味道没有出现明显改变。

  而肉类普遍没有太大的改变,特别是本来就比较干柴分瘦肉部分,抽水之后再复水,还是那个形状,风味也完整保留下来。

  肥肉那一部分,则变得非常软烂,基本不用嚼,直接就是入口即化,有一种吃了一口油的感觉。

  显然是抽水过程中,将肥肉的整体结构破坏掉了,本来肥肉经过烹饪之后,结构就发生了变性,再通过抽水复水,肯定会变得非常松散。

  晚上,没有回家的黄美芹等人,还在做研究。

  “总监,吃宵夜了。”一个技术员拿了今天干燥给过的番茄牛腩料理包,倒入方便面桶中,然后直接冲热水。

  过了一会,他吃了一口,发现番茄牛腩的番茄味不够,又拿了一把小番茄干放进去。

  “好香,给我一桶。”

  “自己去弄。”

  不一会,几个人已经泡好了泡面。

  料理包加泡面,看起来非常豪华。

  “这个番茄牛腩味道还不错,大口吃肉才爽。”一个技术员叉起一大块牛腩肉。

  “加几个小番茄干,保证你打开新天地。”

  “真的?”

  黄美芹没有插嘴,而是一边吃,一边思考着如何应用新型干燥技术开发产品。

  从罐头厂过来的一个技术员吸溜了一口泡面,然后半开玩笑起来:“黄总监,你说预制菜和泡面结合如何?”

  “预制菜和泡面?”黄美芹随即摇摇头:“成本呢?”

  “成本…”那个技术员也思考起来:“咱们工厂的小份料理包,成本大概在两块二到两块五左右。漠南泡面厂的成本应该不高吧?”

  他们此时吃的泡面,就是自己公司生产的。

  准确来讲,就是漠南分公司旗下的“家园泡面”,一桶的零售价差不多就是四块五。

  另一个技术员拿起泡面桶:“这个泡面,泡面厂出厂价是三块五左右,成本大概在两块出头。如果加上料理包,倒不是不可以销售,就是零售价要拉高到八块钱以上,才勉强会有点赚头。”

  刚才提出料理包和泡面结合的那个技术员,也思考了其中的一些情况:“其实可以考虑一下,比如用现在价格非常便宜的埃及鱼做的肉饼、鱼香肠、鱼丸之类,倒是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阿彬,你们可以考虑用蘑菇,现在隔壁工厂的羊肚菌产量非常大,你们可以做羊肚菌料理包。”

  “说到羊肚菌,我们的技术在蘑菇干燥方面,应该有大用途吧?”

  “那当然,我们的常温干燥技术,可以几乎百分百保留食材的风味,加上蘑菇类食材比较适合脱水,估计他们那边很快就过来找我们合作了。”

  众人一边吃宵夜,一边讨论着各种应用方向。

  无论是传统干燥食品,还是新式干燥食品,都在讨论范围内。

  甚至有人提出了非常稀奇古怪的方向。

  比如那个负责记录实验数据的女技术员,她提出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向,那就是血液透析方向的应用。

  因为她母亲饱受尿毒症的困扰,每个星期都要去医院透析一次,这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对于患者家庭医生巨大的负担。

  对于这个研究方向,黄美芹倒没有驳斥,而是表示会写一份报告给科研事业部,让那边做一个可行性研究。

  毕竟要实现透析,并不是单纯从人体抽水那么简单,而是要将血液之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水反而不需要大量分离。

  但是要定向分离血液之中的有害成分,就需要特化的碳化硅纳米管,而且不一定可以奏效。

  其中透析过程中的小分子有害成分、离子有害成分,确实有研究的价值。

  比如尿酸、尿素、肌酐都是小分子,钾离子、氢离子都是离子。

  但是碳化硅纳米管可能无法分离大分子的蛋白质。

  因此这个研发方向的未来,估计要和其他分离技术结合,才有可能应用在血液透析上,彻底实现血液透析的低成本、便利治疗。

  不过至少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毕竟从目前是碳化硅纳米管来看,其分离成本非常低,黄美芹估计科研事业部会对这个方向感兴趣。

第260章 巨无霸

  与此同时。

  连续引爆了七艘实验飞艇的民勤飞艇工厂,终于搜集到了各种实验数据。

  他们也知道了飞艇爆炸、燃烧、泄露的临界点。

  在近200次测试过程中,飞艇氢气气囊泄露会导致爆炸的概率非常小,特别是在高空飞行过程中,飞艇氢气气囊泄露了,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要么直接泄露到空气之中,然后飘向更高的大气层。

  要么在泄露过程中不断喷气燃烧。

  之所以不容易出现爆炸,原因就是氢气爆炸需要特定的浓度,以及和氧气混合之后,形成一定的混合比。

  而这种特殊的比例,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是很难形成的。

  毕竟空中飞行过程中,空气流动速度非常快,氢气很难在一个区域形成特定的浓度。

  反倒是燃烧,才是氢气气囊泄露之后的最大风险。

  为了应对飞艇飞行过程中,万一出现氢气泄露的情况,以及泄露之后,出现燃烧的情况,飞艇公司进行了技术改进,同时也制定了各自应急方案。

  比如在气囊和蒙皮之间的,布置一大片环型气囊,这些气囊内部填充了二氧化碳,用来隔绝氢气和氧气接触。

首节 上一节 278/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