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35节

  “给我姐和姐夫买了些面粉。”

  “这么多?”

  “这不您也在嘛,我就多买了一些。”

  “哎呦,你这……”

  “……”

  李红兵到的时候,屋里不止李红梅一个人,还有专门过来伺候月子和照顾小孩的赵母。

  赵卫国要上班,李红梅在家坐月子,肯定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所以便让赵母临时过来帮忙一段时间。

  看到李红兵买了这么多面粉过来,哪怕知道这是李红兵为了李红梅买的,可赵母还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买这么多粮食过来?我这又不缺。”

  发现李红兵带了两大袋的面粉上门,李红梅的语气里带着责怪。

  李红兵平时带一些肉啊水果什么的过来,李红梅没少说他,却拿他没什么办法,现在连米面这些主食都给安排上了。

  这让李红梅很无奈。

  作为双职工家庭,她和赵卫国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可不低。

  虽然因为没和赵父赵母住在一起,没办法在身边照顾,他们每个月都会拿一些钱给他们开销,实际并不多。

  剩下的工资,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李红梅还能攒下来不少。

  本来李红梅还能花钱买布料给李红兵做衣服,可现在自己弟弟有了陈雪茹这个对象,这方面几乎都用不上她操心。

  “前两天刚发了工资,今天休息,路过粮店就顺带买了些带过来了。”

  李红兵都懒得重新找理由,继续沿用这个说辞。

  知道李红梅肯定还会说自己,所以李红兵先发制人,开口说道:“姐,还没来得及跟你说,我前几天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现在涨了工资,一个月五十六万。”

  “你说什么?”

  不止是李红梅,就连一旁正准备离开,给李红梅和李红兵这姐弟留出单独说话空间的赵母,也愣在了当场。

  “我现在是中级炊事员了。”

  李红兵脸上露出了笑容,知道她没那么容易接受,于是直接从身上拿出了自己的新工作证,递给了李红梅:“姐,你看,这是我的新工作证。”

  “你这就中级炊事员了?”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李红兵现在的工资不仅比自己高,而且还高的不止一点。

  李红梅简直是不敢相信。

  这不是妒忌,而是震惊欣喜到难以言表。

  当初李红兵跑去丰泽园当学徒,她还强烈反对,现在看来,似乎李红兵才是对的。

  如果他们的父母还在,看到李红兵现在这么有出息,肯定会跟她现在一样,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陪李红梅聊了聊天,又逗弄了会儿自己的小外甥,李红兵留下来一起吃过了饭,便准备回去。

  “刘姨,这些天照顾我姐坐月子,辛苦您了。”

  来到屋外,李红兵以李红梅弟弟的身份,向赵母表示了感谢。

  李红兵看的出来,作为婆婆的赵母,伺候李红梅这个儿媳妇坐月子,是尽了心的,要不然李红梅的心情和状态不会那么好。

  “红兵,瞧你这话说的,这都是我这个当婆婆该做的。”

  听到李红兵的感谢,赵母故作不悦的开口道:“这红梅是你姐,同样也是我们赵家的儿媳妇,我能不用心吗?”

  面对李红兵,她可一点都不敢大意。

  现在才十七岁的年纪,就比谁都出息,这往后还得了?

  别看李红梅只有李红兵一个娘家人,可他一个人,就已经胜过了无数。

  往后对待李红梅这个儿媳妇,她这个当婆婆的,只能更加尽心尽力,别说是让她受委屈了,都不能让她对自己有什么不满。

  ……

  晚上。

  四合院众人下了班,纷纷知道了李红兵涨工资和晋升中级炊事员的事情。

  不出意外。

  院里又掀起了一阵议论的热潮。

  有人羡慕,也有人嫉恨,不过这些都与李红兵无关。

  第二天早上。

  李红兵如同以往一般,早早便在院里开始了每日例行的晨练。

  大家早已习惯,李红兵也知道大家都习惯,不过他却发现今天的傻柱有点不正常。

  就在李红兵晨练的这个过程,傻柱前前后后从前院经过了好几个来回,年纪轻轻的,就好像得了前列腺炎一样。

  李红兵打八段锦的时候,向来都是全身心投入进去,并不会刻意去关注周围往来的人。

  不过李红兵现在的感知很敏锐,每次傻柱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好像都在盯着他,才引起了他的注意。

  随着李红兵晨练结束,傻柱又一次“凑巧”经过,不过这次他并没有想之前一样路过,而是上前和李红兵打招呼,并且搭讪道:“红兵,听说你现在涨工资了,还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

  “是这样。”

  李红兵点了点头。

  “那个……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犹豫着说出请教的这句话后,傻柱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我比你还早当学徒一年,你现在都中级炊事员了,我这……”

  傻柱是一个很有傲气的人。

  在傻柱的心里面,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天赋和厨艺比李红兵差多少,更别说学厨的时间和资历了。

  可现在却被李红兵远远的甩开,让他极度的不平衡。

  昨晚刚一从外面回来,傻柱就听说了李红兵晋升中级炊事员的事情,并且工资已经涨到了自己现在的三倍,这让他一晚上都没能睡好。

  他完全想不通,这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刚刚能够请教和说出那些话,傻柱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后,才放下了所谓的面子,承认他现在确实比不上李红兵。

  “傻柱,问题不是出现在你身上,去年我们饭庄进行公私合营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吧?其实……”

  难得傻柱主动放低姿态请教,李红兵倒没有打击傻柱的想法,而是对他进行了一番理性分析。

  算起来,傻柱进入峨眉酒家当学徒和拜师学艺,起码有两年的时间了,再加上他是带艺从师,本身的天赋和底子都不弱,提早出师完全没有问题。

  但很显然。

  傻柱的师父和郭友忠一样,都是对徒弟要求比较严格的,所以并没有做出这个决定,而是打算继续磨炼他。

  尽管李红兵现在已经通过了中级炊事员的考核,实力已经不比他的一些师哥差,按照郭友忠以前的出师标准,早就已经达到了出师的要求。

  不过李红兵没提这件事,因为丰泽园内部有相对健全和领先的晋升考核机制,李红兵的工资和评级提升。并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所以郭友忠让不让他出师,或者准备什么时候让他出师,对李红兵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李红兵有自知之明,他现在的实力,和作为师父郭友忠比起来,还差得远,依旧有很大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在李红兵没有主动提这件事情的情况下,郭友忠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仿佛忘了有出师这一环节。

  一个想继续学,一个想继续教,师徒俩都相当默契。

  而傻柱现在所在的峨眉酒家,是属于私人性质的,沿用的是旧有的传统模式,只要傻柱一天不出师,不管在后厨干的是什么活,永远都只能拿现在的学徒工资。

  “还能这样啊?”

  去年丰泽园公私合营的事情,傻柱也听说了一些,不过并没有过于去关注,现在从李红兵这里了解到具体的改革措施,傻柱却是整个人都破防了。

  原来并不是他不行……

  可为什么他就遇不上这种好事?

第140章 面粉份额纷争,易中海当众被教育(5k)

  十月的最后一天。

  院里又开起了全院大会,派出所的杨干事亦然在场。

  “大家安静一下,下面我宣布一个通知。”

  “从十一月一号,也就是从明天开始,面粉将由国营粮食公司按照规定实行计划供应,禁止私人从事经营面粉贸易,并且打击囤积和倒卖面粉行为。”

  “凡是在本市居住并已办理正式户口登记的居民,每人每月一律供应面粉八斤。”

  “在这个基础上,公司企业职工、国营农场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文教卫生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手工业者、大车工人、三轮车工人等,每人每月增加供应面粉四斤,也就是十二斤;铁路职工及职工……”

  “明天将会正式发放‘面粉购买证’,到时候大家想要购买面粉,就要用到这个,并且需要拿着面粉购买证到国营粮店或下面的代理点进行购买,面粉购买证不得进行私下买卖……”

  “……”

  随着杨干事宣布这些政策和规定,原本底下安静的众人,很快又骚动了起来。

  面对这个情况,杨干事显然早有预料,往下压了压手,大声开口说道:“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面肯定有很多的疑惑,大家都不要急,你们一个一个问,有问题的举手,我现场替你们解答。”

  “杨干事,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以后我们想要买面粉,都需要用那什么面粉供应证?”

  第一个被点名的杨大妈,连忙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没错!”

  杨干事闻言,点了点头,先是肯定了杨大妈的说法,然后直接回答道:“以后大家到外面粮店买面粉,就必须用这个面粉供应证,不然买不到,就是拿着钱,如果没有面粉供应证,粮店也不会卖。”

  问完一个问题,杨大妈又连忙接着问道:“那你刚才说每个人一个月只能买八斤面粉,有的能买十二斤,甚至是十八斤,那么超出的,是不是就不能再买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一个月最多能买多少斤?”

  “杨大妈,您这些问题问得好啊!”

  听到杨大妈提出的问题,杨干事觉得很有代表性,估计很多人都一时间弄不明白这个,所以他给了个口头表扬后,便解释道:

  “我就拿您家举个例子,您家现在总共四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您和您家两个孩子每个月的份额,都是八斤,而杨大爷是轧钢厂的工人,所以多四斤的份额,也就是一个月十二斤,全部加起来,您家每个月能购买的面粉份额,总共是三十六斤。

  也就是说,您家每个月最多只能从粮店购买三十六斤的面粉,买完就不能再买了,得等下个月重新发放新的面粉购买证。”

  又回答了几个人的疑惑后,发现大家的问题都有些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鲜的,杨干事便主动说道:

  “接下来,请大家按自己所在的院,有序找院里的刘大爷、阎大爷和杜大爷登记自家的信息,以便我们接下来工作的展开,要是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暂时先找他们了解,我待会儿会再过来。”

  关于面粉计划供应的决议和办法规定,是这两天市里才通过并向下传达的,而明天就要正式开始实施,作为基层干部的杨干事,今天要跑的地方,可不止是这一个四合院,没办法一直留在这边解答问题。

  这个时候,刘海中、阎埠贵和杜建国这几个管院大爷,就派上了用场。

  在开这个大会之前,他们已经提前把各个四合院的管院大爷们召集了起来,提前向他们宣读讲解面粉计划供应的政策和规定,进行学习和领会,再由他们向各自院里的其他人,就近随时的答疑解惑和宣传政策,协助他们工作的展开与进行。

  否则的话。

  眼下整个四九城,光是登记在册的,就足足有几十万户、两百多万的人口,都要一一通知到位。

  短时间内,这么庞大的工作量,他们就是人手再多,也根本忙不过来。

首节 上一节 135/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