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78节

  中心负责老师在上一次咨询中,显然是把来访者的情况归因到“学业问题”里面去了。

  这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学生因为学业困难出现焦虑、沮丧,那就想办法提升成绩——这样貌似就可以了。

  前提是,这位学生来访者是在上个学期、学业刚刚遇到困难的时候过来咨询。

  而现在,对方的问题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学业问题;或者说,学业问题已经变成了次要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前来咨询,上一位咨询师又错估了问题的本质、给出了错误的建议;这在一方面让来访者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又会让来访者对咨询失去信心。

  好在,情况不算太糟。来访者的求助意识很强,依旧来做了第二次咨询;而来访者的运气也很好,咨询师面对“临时要求更换咨询师”的时候往往会拒绝,但这回自己恰恰在咨询室。

  现在情况自己接手了。

  【抱歉了,我直到现在还没想起来名字的咨询中心负责老师,为了快速构建咨询关系,我得背后蛐蛐你一下。】

  南祝仁道:“听起来,在上一次的咨询里,老师的帮助主要集中在给你学习提建议。但是对于你的情绪感受方面,并没有进行‘让你满意’的关注。”

  来访者低垂的视线一下子抬了起来。

  【可以,终于有情绪的起伏了。】

  能感觉到,对方的眼睛亮了一些。

  来访者的嘴角下意识地勾了起来。那是一种“被说到心坎里”的认同感。

  很快她又觉得这样不是很礼貌,想要重新压下去,但是失败。

  反复几次之后,最终变成了不好意思的羞涩的笑。

  【最起码这回笑的是真心的了。】

第115章 问题从来没有单独出现的

  学生来访者很认同南祝仁:“那天……咨询的时候,感觉有点像是,高中跟老师谈话一样。”

  说这句话的时候,来访者往羽绒服里面缩了缩脖子,随后又伸出来,朝着南祝仁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

  南祝仁心下了然。

  由学院培训出来的咨询老师都有类似的毛病,他们大致会分为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共情,完全不会给出建议,很少进行对峙;要么,就是几乎不怎么共情,只用方法论,完全作为“指导型”的咨询师给建议。

  而由学院本土培养、随后又在学院就职行政岗位的咨询老师,大部分多数就是后者,或者从前者变成后者。

  因此在遇到某些类型来访者的时候,就容易因为不匹配,而产生眼前的问题。

  南祝仁此时也只能用一种“真是丢人了啊”的笑容回应来访者。

  好在,此刻南祝仁巧妙地把上一个咨询师的烂摊子转化成了资源,构筑起了自己的咨询关系。

  而既然咨询关系已经建立,那接下来的谈话就能够稍微直接一些,甚至可以不加弯绕掩饰地去涉及一些私密的话题。

  南祝仁心下点头。现在,可以正式开始自己的节奏了。

  他说:“那接下来你能说说,在上一次咨询之后,你的感受吗?”

  来访者点头,她的脸上还残留着一点刚刚那种获得认同感的笑意。

  但是随着她开始回忆,眼神也随之凝固,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淡化了。

  【身体蜷缩,耸肩,收脖子。】

  “我听了老师的话,开始做新的学习计划,把原来的备忘录写得更细了一点。我想挨个试一试老师教给我的那些学习方法。”

  “但是明明事情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我抓紧时间去做,但是我反而……越来越没动力了。”

  “我真的真的很想去学习,但是,那种要求努力的感觉,就好像只是到达我的肩膀、胳膊、手腕上,怎么都到不了手上,到不了指尖。”

  来访者说到这里的时候,偷偷看了一眼南祝仁。她知晓,但凡前面是她的长辈、师长,此刻就会批评她;若是朋友、同学,会恶意或者哪怕善意也依旧会嘲笑她。

  南祝仁却道:“你之前说过你在第一次来咨询之前,就因为考试和学习很焦虑,也很沮丧——你还好吗?”

  他观察到了来访者异样,及时又给予了一次关注。

  “不好意思老师……还好。”

  “没什么需要道歉的,我们继续——你有那些负面的感受,说自己没有动力,但是听起来你似乎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部分压力不仅仅是存在学业上,还是‘我想要快点变好’这样的压力。”

  南祝仁果然不再把问题集中在现实问题上,而是转移到了来访者的情绪感受。

  同时运用了适量的【重复语句】和【总结】,这让来访者能够体会到自己受到重视。

  来访者的反应果然体现出了很好反馈:“对,因为上一次的咨询之后,我感觉没有变得特别好。然后我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因为我觉得因为学习不好而来做咨询有些……不太好跟别人说。”

  “所以多数时候我都一个人待着,待在寝室里。”

  ……

  多数来做心理咨询的人,其实都是默认“身边没有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我只能够找心理咨询师了”。

  也就是说,这些来访者同时会存在社交方面的问题。

  而社交又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咨询师们会推荐来访者去多和朋友说说话——这就演变成了一则“我因为没有朋友去找咨询师,而咨询师又让我去找朋友”的心理学笑话。

  “去找朋友”这个建议本身没有错的,就好像生病的时候医生会让你“之后要提高身体抵抗力”。

  但不管是“找朋友”,还是“提高身体抵抗力”,都是【终点】,偏偏来访者和病人都在【起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如何搭建,他们都是一筹莫展的。

  这种情况下,自然会生出“我TM真是个笑话”的怨怼来。

  好的咨询师是既能够在心里构建出来访者需要到达的终点,又能教导来访者如何构建道路的;同时这些咨询师还会确定来访者是否适合这个终点,如果不适合,就换一条路。

  言归正传,此刻南祝仁敏锐地从来访者的叙事中发现到了对方的社交问题。

  “所以你是说你处于一种比较孤单的状态,然后对于现在的困难,没有什么人可以跟你分享。”

  看到来访者点头,南祝仁心里微微皱眉。

  “你现在住在学校的寝室里吗?”

  “对。”

  “你们寝室关系怎么样,你有和她们说过自己的情况,或者说她们见过你的大概情况吗?”

  南祝仁采用了一定的【对峙】去反驳来访者对自己的社交描述。在第一次咨询中,这种对叙述内容的怀疑可能会引起来访者的反感,但因为南祝仁意外构建了不错的咨询关系,所以可以大胆一点。

  之所以稍微那么激进,是因为针对现在来访者的情况,南祝仁想要尽可能地去给以一些支持,避免来访者陷入无望感的错误认知中。

  如果来访者的寝室关系不错,那可以把来访者扯出“我很孤单”、“我没人可以分享”的自我认知偏差中。

  如果寝室关系不好,那也没什么,来访者不会因此加深伤害,南祝仁还能够多收集到一点信息。

  “我和室友们的关系很不错。”来访者道。

  南祝仁挑了挑眉。

  【有笑,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发自内心的笑,她能够从友谊中感到喜悦。】

  【但很快她又开始强拉嘴角,用假笑来覆盖了真笑……为什么?】

  “她们对我很好,人也很好,但是……”

  来访者的笑开始往苦笑转变:“最近她们也有喊我一起出去逛街,我觉得她们可能是看出了点什么,可我——我不想扫大家的兴,她们不懂我现在的状态。”

  “我也不想让她们懂,因为我觉得这不是好事……让她们知道,有种拖她们下水的感觉。”

第116章 认知问题

  “听起来你似乎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她们隐藏自己的想法,乃至于‘问题’,是这样吗?”

  南祝仁又捕捉到了一处信息,对来访者的表达进行了一次【解释说明】。

  来访者愣了一下。

  “我,嗯……我觉得我平时没有刻意去隐瞒。但老师你这么一说之后,似乎是有这样的倾向。”

  “那你会觉得比起跟别人解释你的感受,隐藏自己的感受更加容易吗?”

  “……会!”

  【认同感加深。】

  将来访者心里那些“冥冥之中有感觉但不知道该怎么说”的东西以文字的语言具象化出来,这在咨询技巧中属于【解释说明】的技巧。

  这种技巧能够验证咨询师对于来访者问题的理解度,以及来访者对于自己的了解程度。

  是很能够快速拉近来访者和咨询师距离的。

  ——前提是描述准确,不然容易弄巧成拙。

  南祝仁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间不是很多,收集信息的阶段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他还有最后一问。

  “你有跟爸爸妈妈聊过你的这些感受吗?”

  来访者张了张嘴,似乎有什么脱口而出的内容,但是临说出来前又咽了回去,思考一会之后才道:“我平时和他们聊得不多……尤其不会说学习的事情。我不觉得他们能帮我处理好这个事情,然后,他们可能会比我还担心,所以我没有说。”

  南祝仁了然地点头。

  然后,接过话语权。

  “我相信你这一回对自己感受的倾诉比上一次要多。”

  南祝仁先是开了个小玩笑,缓和气氛。

  “按照你刚刚的叙述,你在生活中是比较缺少这种【倾诉】的,而【倾诉】本身是有着缓和乃至于疗愈的作用的——我相信你现在有感受到。”

  “确实。”来访者点点头,“我现在,感觉其实确实比刚刚进咨询室的时候要好一些了。”

  南祝仁笑笑:“你来做咨询是为了解决学业方面的问题;而在你刚刚的讲述中,学习压力似乎确实是你最近一系列问题的成因。”

  “学业确实重要,从你刚刚的叙述中我能听出来你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也是因此成绩对你来说绝对不是无所谓的东西,不是‘及格就行’、‘能过就行’的。”南祝仁先给予了一波【支持】和【积极关注】。

  来访者继续点头,视线下垂。

  “但比起成绩,我更在意的是你因此产生的情绪、感受,以及你为什么会因为成绩而产生这些情绪和感受。”

  “我更关注于‘你’。”

  南祝仁顶着他的那张脸,肆无忌惮地说出了这句话。

  来访者视线猛然上抬。

  “同样的,我也需要你来把视线重新移回到自己的身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学习。”

  南祝仁笑道:“恰好,心理学里面的《教育心理学》也有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的部分,你上一次咨询中老师给你讲的就是其中的内容。而我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个部分——【耶克斯-多德森的动机定律】。”

  “动机定律?”

  “对。这个定律中,研究了关于【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现在的情况,用【学习效率】来替换【工作效率】也行。”

  “总之经过研究,最后发现:【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是一个‘倒U字型曲线’的关系。当学生的学习动机很低的时候,学习效率会很低;随着动机的增加,学习效率也会升高;但是当学习动机高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学习效率反而又会随着动机的增加而重新降低。”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的眼睛:“甚至于比‘低学习动机’的时候还低。”

  来访者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

  南祝仁在等,等待来访者思考。

  “老师,你是说,我的情况是因为学习动机……太强了?”

首节 上一节 78/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