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祝仁跳过这个话题,面色不变道:“你好,我姓南,你可以叫我南老师。”
就看到来访者的脸上带着一种“事已至此”的表情:“我姓薛,现在自己创业开公司。”
南祝仁点头:“好,薛老板。”
明白了,是老板。南祝仁知道刚刚对方露出的那种眼睛一亮的表情是什么意思了。
在自我介绍的流程结束之后,就看到来访者呼出一口气。
“就是怎么说呢,我的公司规模不是很大,基本事情都是我在管。所以经常遇到一些事情,所以积压了一些东西没法和别人说。”
“最近实在感觉憋得受不了了,所以想要试着找个心理咨询聊聊。”
来访者露出一种谨慎:“你们这是保密的对吧?”
南祝仁回话:“薛老板是第一次来做心理咨询?”
“对。”来访者点头,“我问了一些有合作的客户,你们公司口碑很好。”
南祝仁也点头:“你进来之前肯定是签过《知情同意书》的,里面就有保密协议——这意味着今天我们的对话内容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不知道是信任客户,还是信任口碑,还是南祝仁沉而稳的声音确实很能说服人。
来访者稳了稳呼吸,开口第一句:“其实我也不单单是想要找个人说话,南老师你可以看作是一个咨询吧——我想问问你知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接下来跟你说的这个人的问题。”
咨询怎么解决另一个人的问题?
南祝仁在心里挑了挑眉毛,这是很类似“我有一个朋友”的开头啊。
不过——
【短暂皱鼻,眉毛下压。】
【下巴前伸,单侧嘴角轻撇收紧。】
【可能是轻蔑或者焦躁或者愤怒……总之是想起了很讨厌的人啊。】
看样子说的真的不是自己。
就看到来访者舔了一下嘴唇:“我所在的行业有个工种是配色师,工作是调整颜料配方,混出客户想要的颜色。”
“这个职业的技术全在一双眼睛上,要对颜色有很高的敏感性,其他的部分会一点小学数学、把小样配方里的材料数量等比计算进正常配方就可以。”
显然是说到了涉及自己专业的部分,来访者两只手在胸前比划起来。
“这是个非常偏的就业岗位,也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的,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师徒传帮带带出来的职业。偏到了想找对应的大专都找不到的程度。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天天在颜料堆里摸爬滚打,熟悉颜色和变化规律,没有教材,基本全是“凭感觉”的东西。”
来访者的眼睛短暂地亮了一下,但是随后又转回那种带着轻蔑和焦躁和愤怒的感觉。
“这段时间我们招聘了一位这样的配色师,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据说他十五岁就已经去粤东拜师学艺了,按理已经有了快20年的工作经验。但是他来的时候,入职测试时做的第一个配方就出现了一些……很离谱的错误!”
说到“离谱”的时候,来访者狠狠咬了咬牙。
进入到说故事的叙事部分了,没什么插话的空间,也不太需要插话。
南祝仁身体前倾,在来访者说话的时候微微点头表示了解了背景故事,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入职测试的时候,我们给他出了一个题,要他调一个颜色。他计算后认为,他在出货配方里要加某个材料0.4克每10公斤、也就是0.04克每公斤。结果负责调色的工人看错了——也是因为他写的添加量很不常见——最后按照0.4克每公斤、也就是他配方里面的10倍添加量生产了一些产品。最后颜色看上去是勉强对的,但在配方登记的环节,两边提交的配方一对就发现互相配方对不上了。”
来访者咬了咬牙:“于是我们检查了他留的小样配方草稿。”
【瞪眼,凝视前方。】
【眉毛下压并且聚拢。】
【OK,轻蔑和焦躁减少,现在几乎只有愤怒了。】
“按计算,我们现在现在调出来的颜色,是按照0.4克每公斤调出来的。”
“但是他不认0.4这个计算结果,于是我们开始了掰扯.因为是小学数学,所以验算其实很快,然后有意思的地方就出现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瞪大了眼睛。
“他首先是否定掉了这边一步步计算后,得到的答案,认为是我们指引他的计算过程有问题。”
“然后他写了一个明显不对的计算式,在结尾填上了他那个0.04的答案,认为我们的颜色就是用0.04克每公斤的配方调出来的!”
来访者的语气开始激动起来,左手拍着自己的大腿,右手在胸前像是切菜一样比划。
“于是我们试图反过来,从他那个错误的0.04的结果,去反推他那个小样里应该对应的添加量。”
“结果他在得出结果的前一步,再次重复了自己之前的行为,划掉了我们给出的计算过程,用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结果。”
“但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他得出的结果不但和正确结果对不上,和他留在小样里的数据也——对、不、上!”
来访者深吸一口气,哪怕是在提起过去的事情,他现在也需要平复情绪。
“于是我们指出了这个问题,他思考了一会儿后,就开始继续——否、认!”
来访者露出荒谬的表情:“他又改口,说他之前草稿里留下的数据是错误的,他现在的数据才是对的!”
第460章 固执的原因
来访者的情绪激动,但是言语的表达依旧有着清晰的逻辑。
南祝仁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候的错误死不承认,而且前后反复改口的员工。
从来访者现在胡乱挥舞的肢体动作和激动的表情来看……确实是给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而来访者讲述的故事还没完:“那人前前后后写了好几条前言不搭后语的算式,还连着否认了自己一开始的草稿、中间工人的配方,总之非要说自己没有错。”
来访者深吸一口气:“这时候我同事已经放弃了,但我本人的劲倒是上来了,于是开始继续和他掰扯。我用他最后得出的那个数据继续往下推,又得出来一个和之前哪个数据都对不上的数字,并表示——‘你看,你正在错的越来越离谱’。”
说到这里的时候来访者的鼻翼和右脸处的肌肉都抽搐了一下。
情绪压得非常辛苦了。
南祝仁忠实地扮演着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倾听者的角色,判断对方这个时候需要情绪释放,于是在短暂的沉默来临之后主动递上话头:“后来呢,他是什么反应?”
“他?然后他就开始了对我的指责,表示‘你不是配色师这个行业的人,没资格争论这些东西’。”
来访者声音突然升高。
但是紧接着又喘了两口气,在撇过头去发出“啧”的无奈一声之后,开始说起了故事的结尾。
“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因为对于他工作能力的怀疑,我要求以后他生产只管写他的原始小样配方,相当于把他的工作流程掐了一半。”
“在后续的相处中,还发生过一些很难崩的情况,比如他对工作环境提出了一个意见,要求我们的留样从袋装换成瓶装,问到理由他表示‘因为前东家是那么做的’。”
可能是情绪释放过了,来访者的声音开始变得有气无力。
“在我进一步要求他给出个更符合我们工厂情况的理由或者改进的时候,他在思索良久后,开始了类似‘我开始上班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指责。”
“之后,我们又让他再试了一次正常打样生产流程,在那次的过程中,表明了他本人能力应该是可以正常完成工作的,但到他最后都不承认自己在入职测试中进行的计算是错误的。”
南祝仁一边听着一边点头:“所以他现在还在你手下工作?”
来访者长叹一口气:“是啊,就像我一开始跟老师你说的一样,这个岗位在我们行业太少见了。本来打算再招人,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的,就只能将就用着了。”
他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样。
南祝仁低沉声音,顺势给了一记【支持】式的安抚:“能听出来你的工作很不容易。”
来访者扯了扯嘴角,摆手道:“我也和一些朋友吐槽过,我想知道这人是什么问题。但是他们也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要么就是劝我说这种岗位不好找,将就用;要么就是跟我说人家工作也不容易,当老板也要有容人之量什么的……”
故事结束。
来访者抬起头,用期许的眼睛看向南祝仁:“南老师,你觉得我这个员工到底是什么问题?”
……
可能是因为这来访者和别人已经交流过相关问题的原因,此刻来访者提供的信息相当详细。
隐隐之中居然符合了咨询中少见的【第三方印象】的模板。
南祝仁还真的能够分析出来。
这个员工,毫无疑问是存在【认知】方面的问题的。
正经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懂“原理”;用“原理”来作为自己的底层逻辑,能够培养出一个人思考的能力。
会用“原理”去思考的人,在发现一个问题的答案之后,能够倒退过程和方法;在发现一个事物初始状态的时候,能够思考计算其结果;在发现熟悉的事物中某个错误点的时候,能够找到原因,并且防止下一次再犯。
但薛老板说的这个员工,显然是没有培养出“思考”能力,甚至可能没学到“原理”的人。
十五岁开始当学徒工,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是系统教育,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也是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在没有学习“原理”、同时不会自主思考的情况下,把“方法”当成所谓“原理”了。
而“原理”级别,或者说“真理”级别的东西,是很难动摇的。
懂“原理”的人在流程中发现一个错误,觉得改正就好了;但是对于这个员工来说,面前的问题可能是某种动摇知识架构的东西,这会很容易激起焦虑和【防御】,进而导致对方拒绝改变,并且固执地想要把偏转的道路掰回到自己熟悉的方法上去。
这可能是薛老板和员工怎么说事情都说不通的深层次原因。
除此之外,这个事情可能还冗杂了一些有关于地位确立、自尊维系的因素。
用狭隘一些的视野去估计,可能以薛老板的员工这种方式学习成长的人,在能力上是很难进步,而且很难超越师父的。对方可能二十岁是这个能力水平,三十岁了还是这个能力水平。
能力的发展跟不上年龄的增长,但不同的年龄却会有不同的需求;能力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这种落差感会持续让人陷入焦虑的负面情绪。
他应该潜意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没有办法。
在这种性格特质下,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师傅”,到一个新地方被人质疑,他“维系自己身份、地位”的动机需求,可能比“得到一份工作”还要高。
南祝仁心中思忖着。
当然,这些话,还是不太方便直接和来访者说的。
毕竟心理咨询,对象是来访者;去分析来访者故事中的那个人,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除非……
南祝仁再一次打量着眼前的薛老板,分析对方当下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方可能的心理诉求。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莫凯已经站在咨询室门口,翘首以盼。
本案例由盟主书友【薛定谔的饭票】提供,感谢素材让我又水了两章。
另外本书还有几位盟主没有加书友群也没有联系熊猫。因为手速和其他问题,熊猫没办法为了盟主加更……但是,可以分(shui)析(zhang)素(jie)材的……
第461章 莫凯:就工作很轻松很顺利很容易的感觉
第一个来访进去四十分钟了。
这几天和莫凯聊得比较好的咨询助理,到点了,就打算提醒莫凯该敲门进咨询室试探了。
但是如今态度发生转变的莫凯,主观能动性强得一批,不等别人提醒就已经拿着价目表在咨询室门口等着。
于是闲着没事干的助理们,干脆就个个竖起耳朵,又重聚了八卦小组,专心于南祝仁今天的第一个咨询结果了。
此刻,站在咨询室门外,莫凯最后看了一下手机的时钟和消息提示。
【到点了,师兄也没有给我发信号……】
一次咨询的标准时长是四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