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南祝仁早就有了基本的判断。
第430章 问题和干预方案
南祝仁想了想。
他先给出了一个总结:“确定是【焦虑】相关的问题,以【社交】为触发点。”
“乐观的话,是【社交焦虑症】。”
“但是我怀疑……”南祝仁迟疑了一下,“他已经开始摸到【社交恐怖症】的边了。”
白庆华的表情稍微严肃了一点。
南祝仁说的这个,可不是小问题。
白庆华在等南祝仁说出自己的依据。
南祝仁组织了一下语言。
他先是简述了来访者的给他讲的两个故事。
包括“当众吵架难以忘怀”、“担心边界感所以没能给女生递伞”。
以及来访者相对应的感受和反应。
光是听着,白庆华的眉头就已经轻轻皱起来了。
这个时候,其实不用多说,白庆华自己就能够分析出来了。
同样,重晖和石倩浅也有感觉了。
但,南祝仁比他们要有条理得多——起码比师兄师姐要有条理得多。
南祝仁一个一个罗列道:“在看到来访者的第一眼,他的穿着就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了。”
“不合季节的长袖,遮挡脸部的口罩和帽子,这是一种物理层面的‘遮蔽’而且是‘全身遮蔽’。”
“他在空余时间对过去事件反复回想,明显是一种【事后反刍】——有这个现象在,他就不能够轻易从过去的情境中脱身了。”
南祝仁叹了一口气。
“在总结出这两个特点的时候,我心里的警报就已经拉响了,来访者的问题起步就是【心理疾病】的范畴。”
“而且是【焦虑】方向的心理疾病。”
绝对的高端局,案例级别,不是一般的咨询。
“接下来就是确定到底是什么具体问题。”
南祝仁道:“在发生和别人吵架的冲突之后,我特地问了他回想的画面是‘争吵对象’还是‘围观群众’。”
“答案是‘围观群众’——这是对他人目光的恐惧,害怕被评价。”
“哪怕那些围观人员当场并没有对他说什么,他也自行做了负面的预设,觉得这会让别人认为他也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
南祝仁叹了一口气:“到这里的时候,基本就可以确定是【社交焦虑】了。”
“后来他在雨天没有给女孩子递伞,是担心男女有别,被认为没有‘边界感’。”
“和上面一样,这也是对他人目光和评价的恐惧,甚至已经因为这种恐惧去回避‘递伞’这种社交行为。”南祝仁总结,“【预期性焦虑】引发的【行为抑制】。”
这一串的罗列,让重晖和石倩浅的思路也一样跟着清晰起来。
同时,也让两人的眉头越皱越深。
正是因为条理清晰了,所以他们才能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但最严重的还没有说出来。
“真正让我警惕起来的,是他还存在【记忆闪回】的现象。”南祝仁忧心忡忡,“根据他的说法,他应该有一个破坏性的生活事件。就是因为这个破坏性的生活事件发生了,他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而那个破坏性事件的某些画面,会在他没有事情做的时候突然出现。”
“这种侵入式的闪回,基本杜绝了他短时间内自愈的可能性。”
“而在讲述自己有【记忆闪回】的时候,哪怕他竭力克制,也有大片与【恐惧】相关的微表情——不是【焦虑】,是恐惧!”
白庆华表情此刻也严肃,微微点头。
这位老师说了南祝仁分享案例以来的第一句话:“所以你才认为他可能是更加严重的【社交恐怖症】,而不仅仅是【社交焦虑】了?”
这可比【社交焦虑】严重了不知道多少。
南祝仁点头。
“他的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5个月。”南祝仁回答道,“按照诊断标准,症状维持6个月以上才能归类为【社交恐怖症】,但是我觉得其实已经大差不差了。”
白庆华表示认可。
标准归标准,但落实到实践中,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还不知道来访者具体的破坏性事件——我甚至怀疑这是一个【创伤性事件】。”
南祝仁露出遗憾的表情:“可惜咨询时间不够,所以我只能够以这次咨询为基础,尽可能地对他产生一些完整的效果。”
“其实我还是挺想引导他继续说下去的,毕竟这次的咨询关系建立得很不容易。”
“可如果咨询结束之前他还在回忆里面,那他回去之后肯定会有过度的情感卷入,乃至于情绪失控,反而不如他一开始来咨询的时候,起码那时候他还能够有限度地控制自身。”
“所以我最后用了比较严厉的总结,跟他申明他现在存在的认知问题,希望把他从情感中脱出来,最后再强硬地结束咨询。”
说到这里的时候,南祝仁满脸惆怅。
“哪怕他之后不找我咨询了,我也希望他能够有意识地再去寻找别的帮助,并且相比较我的这一次,能够少一些防御和抵抗。”
南祝仁道:“他这次来主动寻找咨询已经很好了,但是在过程中还是过于【回避】了。”
白庆华宽慰了一句:“说不定他之后还会回来找你的。”
重晖和石倩浅更是点头,他们自认都没法像是南祝仁一样把这次咨询做得这么有条理了。
白庆华想了想道:“如果这个来访者来找你的话,你大概想要怎么干预?”
重晖和石倩浅竖起耳朵,盯着南祝仁,觉得南祝仁这么细致的咨询,肯定能够给出一个具体方案。
然而南祝仁在深度思考之后,却摇了摇头。
“不确定。”
“来访者的问题核心是三重交织的。他自身回避型的个性心理底色、5个月前的创伤性事件、还有如今不知道到底算不算【社交恐怖症】的焦虑障碍。”
“现在问题都是模糊的,程度都是不清晰的。我不知道他的回避型依恋形成原因,不知道他生活中其他的社交状态,更不知道那个创伤性事件到底是什么。”
“只有在深刻地了解之后,我才能够分出轻重缓急,然后制定干预方案。”
面对这个处处都是不确定的回答。
白庆华满意地笑了。
第431章 答疑
白庆华觉得自己已经听到了需要的东西。
在这段汇报中,南祝仁给他带来的惊喜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故事的开始,原本只是白庆华在北都的时候想念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担心对方在江都会不会受欺负,所以时不时地打电话去联系。
结果没想在电话的交流中,自己徒弟却开始反复提及一个让她惊异的年轻人,提及对方在【微表情分析】上所具有的惊人的天赋。
后来,白庆华听说他们卷进了一个药物滥用的事情里面,徒弟恳求他去江都给她撑腰。
白庆华原本是不打算出席那个督导大会的,他已经过了需要出席这种场合刷资历的程度,这种会议对于他来说也没什么提升。但是徒弟有求,他自然不会拒绝。
然后,他见到了徒弟在电话中时常提起的有天赋的年轻人。
他发现他的徒弟判断错了。
对方所具备的能力,已经超过了所谓“天赋”能够形容的了。
同时,这个年轻人还具有极其稳固的专业道德底线。
白庆华怦然心动。
有一说一,虽然当时白庆华第一时间对南祝仁发出了邀请,但那时候除了“求贤若渴”之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心思是“奇货可居”。
南祝仁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实在是太超模了。
一个研究微表情的课题组有了南祝仁,就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医院有了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
价值难以估量。
选择收徒,是因为这样的纽带比“邀请过来做实验”要牢固不少。
但此时此刻,南祝仁的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白庆华对他的印象和评价。
——这是一个有着“专业基石”级别天赋,而且已经将天赋兑现了部分,同时还有着牢固道德底线的年轻人。
明明还没有进入课题组,但是却已经隐隐可以独当一面了。
白庆华突然感觉到一阵放松——这是自从翁娉婷离开之后,他一直没有过的感觉。
生活要好起来了。
这么想着,白庆华看了一眼一边的重晖和石倩浅。
然后他端起眼前的车仔面,又拉过来一笼虾饺。
道:“对这个案例,大晖和浅浅你们都想想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你们师弟。如果让你们来做这个案例,你们又会怎么做?”
组内交流会,自然要有交流的部分。
而且南祝仁在这个咨询中所展现出来的咨询实力,确实已经超过了这两个师兄师姐了。
重晖还在消化,而石倩浅此刻已经迫不及待了。
因为重晖和白庆华的反应,她下意识把自己最关心的那个【微表情分析】的问题往后稍了稍。
先用另外一个问题作为铺垫。
“师弟你刚刚判断这个来访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对吧?”
南祝仁点头。
石倩浅的表情严肃,又充满了求知。在科研模式下,她屏蔽了一切干扰因素,只专注于案例内容。
“可是你刚刚说你的来访者的时候,已经确定他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才来求助;但是因为不信任、或者其他原因,来访者才只说了自己表层次的问题。”
“这种‘来找人帮忙,别人来帮忙了却又把人推开’的‘拧巴’的状态,不是更像【反抗型依恋】的婴儿吗?”
“而且按照你后来的说法,来访者极其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目光,这种【焦虑】的状态也更符合成人的【反抗型依恋人格】吧?”石倩浅道,“如果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不应该像是实验里面的小孩子一样,什么都不在乎的吗?”
正在嗦面条的白庆华看了自己的三徒弟一眼,心里暗自评价,觉得浅浅的咨询基础果然还是差了一点。
不过也正常,三徒弟擅长的方向一项是基础研究和数据分析,这两项是可以靠天赋硬撑起来的,有天赋的本科生甚至可以在科研上超过一般的博士生,极端的甚至能够媲美副教授。
但心理咨询——除了南祝仁之外,白庆华还没见过类似的、可以填补十几年阅历差距的“天赋”。
南祝仁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