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程点了点头,升起一丝期待。
……
系统的心理学学科出现在1879年,学科成立的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但是在心理学学科建立之前,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种针对心理健康的方法。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们除了推陈出新之外,还会回顾各自社会文化乃至于宗教文化中有关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能够在现代社会运用的、成系统的独特心理干预技法。
比如哲学体系,心理学家就根据其中的知识,延伸出了在小赵老师身上运用过的【存在主义疗法】。
【正念疗法(Mindfulness-Based Therapy)】就是心理学在这种形式的发展中的收获。
【正念】一词最初来自佛教的四念处,是佛教禅修主要的方法之一。
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将正念的概念和方法从佛教中提炼出来,剥离其宗教成分。
如今的【正念疗法】是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通过非评判性地觉察如身体感受、情绪、思维等的“当下”,进而来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主要运用【正念疗法】,来帮助个体跳出负面思维的循环,增强情绪调节,改善对身体信号的敏感度。
落到实处,就是舒缓焦虑、抑郁、压力、失眠等情绪困扰,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心理调适,亦或者促进提升专注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觉察等自我成长。
对于如今的徐鹏程,就非常适用。
……
南祝仁道:“真正的【正念疗法】是需要数次的训练,才能够真正地进入状态。”
“不过我们今天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你的进食状况,所以只进行一个入门的简化版练习。”
南祝仁说着,右手放在嘴边做出一个往里扒拉的手势。
徐鹏程似懂非懂地点头。
“你可以先喝点水等我一下,我出去拿一个我们接下来【正念治疗】需要的道具——”
说着,南祝仁走出咨询室。
两分钟不到就回来,他的身上似乎什么都没有多。
唯一的变化就是右手握着什么东西。
在徐鹏程好奇的目光中,南祝仁摊开手掌,露出了今天的“道具”——
只见南祝仁的手里,轻轻地拿着一张整齐折叠好的餐巾纸。
里面似乎包裹着什么东西。
打开餐巾纸,里面有一颗——葡萄干。
一颗普通的葡萄干。
南祝仁把它放在面前的茶几上。
徐鹏程愣愣地看着南祝仁,又看了一眼那孤零零的葡萄干。
两张手掌大小的餐巾纸上,那葡萄干静静地躺在正中间,占据着那小小的一点空间。
在洁白的背景的衬托下,似乎还真的有了一种不由自主能够抓住人眼球的魔力。
反差感有点大,似乎还有点故弄玄虚。
饶是之前徐鹏程已经和南祝仁构建了极其深入的咨询关系,有了充足的信任。
眼下还是忍不住心里有些犯嘀咕。
南祝仁轻笑道:“好,我们接下来正式开始【正念葡萄干训练】。”
……
【正念葡萄干训练(Mindful Raisin Exercise)】是正念练习的经典入门活动。
作为体验正念的“微型练习”,学习门槛很低。
网上甚至都能够搜到相关的冥想引导语,有兴趣的学习者甚至可以通过音频材料自行体验。
当然,有专业咨询师的引导效果肯定更好。
一方面,南祝仁可以根据徐鹏程的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调整。
另外一方面,则是独特的引导——
“现在,请找一个让你感到完全安全的姿势,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下。”
“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或者将目光停留在前方一个让你平静的物体上。”
南祝仁压低了声音,沉稳、平缓,而富有磁性。
【情绪安抚】
【情绪感染】
只是两句话的功夫,南祝仁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与此同时,徐鹏程也好似同调一样,呼吸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不需要做任何‘正确’的事,也没有必须完成的步骤。你的身体和感受始终拥有最高决策权——如果你需要调整姿势、暂停甚至终止练习,随时都可以这样做。”
南祝仁缓缓道。
在放松和讲解规则的同时,南祝仁同步强化着徐鹏程的【控制权】。
常规的正念练习很少反复强调这些。
这是为了让徐鹏程有这么一个概念——接下来所有的收获,都是“我”主动获得的。
就看到眼前的学生调整了一下坐姿,整个身体愈发地陷入沙发。
他先是闭眼深呼吸了几下,然后睁开眼睛,目光平视,大概集中在南祝仁的脖子和胸口的位置,但是没有聚焦。
“现在,慢慢抬起右手,从你面前的容器中拿起葡萄干。”
“如果这个动作让你心跳加快,请停在半空中,对自己说:‘我可以在这里暂停,直到准备好继续’。”
徐鹏程没有放下。
很好。
毕竟之前是咨询了很久的。
“当你握住它时,先别急着观察,只是注意手掌肌肉的收缩——握得太紧会颤抖,太松会滑落,试着找到让手部最放松的力度。”
“找到一个可以让葡萄干长时间停留在你手上的最舒服的动作。”
第396章 阅读本章可以适当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徐鹏程原本是用一种比较有礼貌的“捧”的姿势,把那颗葡萄干放在手心里的。
随着南祝仁的引导语。
徐鹏程又把手缓缓放下,身体扭了扭,拿着葡萄干的手不再悬空,而是直接放在茶几上。
同时身体前倾,让整个躯干都保持在舒服的位置。
随后看向南祝仁,眼睛里露出一种“可以了”的神情。
南祝仁点头。
……
一次完整的【正念葡萄干练习】大概有四到五个阶段。
这是第一个阶段【环境锚定阶段】。
已然完成。
随后便是第二阶段——【五感解离观察】。
这是五个阶段中最有操作性的一步。
【五感】——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官存在一种【通感】模式,比如当人看到蛋糕的样子、闻到蛋糕的香味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分泌口水,好像真的在嘴里尝到了蛋糕一样。
这便是【视觉】、【嗅觉】和【味觉】的【通感】。
但从来没有吃过蛋糕的人,是不会有这种【通感】的。这种形式的【通感】是一种在人在生活中形成的【自动化反应模式】。
厌食者脑子里面想到食物,情绪会产生厌恶、躯体会有呕吐感,这也是一种【自动化反应模式】。
【五感解离】,即是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五感分离,将感官体验与情绪解绑,打破这种自动化。
原理说起来复杂,操作起来并不繁琐。
简单说,是要来访者依次用五感,去感受食物。
……
南祝仁看着徐鹏程。
首先,是五感中的——视觉。
“现在,我们看着你手心里的这个东西。”
“我们不需要吃掉它,它现在不是‘葡萄干’,它可以是任何东西,我们试着像观察一片落叶、一颗星星、甚至是观察一个外星来物一样去观察它。”
南祝仁的语速开始愈发地缓慢,也愈发地变得柔软,好似云朵一样的棉花,要把人的耳朵包裹住一样。
徐鹏程抿着嘴唇,表情有些绷,但很快放松下来。
南祝仁继续道:
“它是什么色泽?它的色泽分布是否是均匀的?”
“它的表面,有着什么样的纹路和凹陷呢?”
“你觉得,它表面褶皱的纹路像河流,还是像树的年轮?”
徐鹏程的眼睛中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好似婴儿第一次探索外界的好奇。
南祝仁一点一点地引导着。
开始的时候,他说一步,徐鹏程做一步。
但是很快,徐鹏程开始主动地翻转手掌,进而直接用另外一只手捏起这颗葡萄干,开始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它。
就好像,这颗葡萄干在他的眼中真的变成了别的什么第一次见到的东西。
南祝仁心里满意一笑。
视觉体验完,随后是触觉。
“好,我看到你已经捏起了你手中的这个‘小东西’。”
南祝仁轻声道:“现在,请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触觉上,留意这个‘小东西’触摸起来的感觉。”
“用指尖最敏感的指腹轻抚它的表面——是有些黏黏的,还是有些干燥的?”
“是像老树皮的粗砺?还是婴儿脸颊的柔软?”
徐鹏程抓着葡萄干的手指稍微收缩了一下,轻轻捏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