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136节

  “首先是第一件——”

  黄鑫想要伸出一根手指头,但因为太冷了,所以他想了想没有把手拿出口袋。

  “我把你早上过来打了刘攀一拳的事情告诉老师了。”

  南祝仁顿时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他什么反应?”

第198章 我知道李明路的案例有什么问题了

  数个小时前。

  在南祝仁离开实验室之后,黄鑫匆匆地结束了收数据的工作。

  随后第一时间带着刘攀找到了林笠霖。

  在听了黄鑫和刘攀的报告之后。

  “真的?!”

  林笠霖激动地站了起来,连把桌上的资料碰倒弄乱了,一时间都没有注意。

  “你说南祝仁今天去实验室里面找到了你们,逼问了以前关于陈捷那个案例的更多细节,还有我的心理诊所的具体情况。”

  “最后,还打了小刘一顿?”

  资深的心理学教授展现出了与以往沉稳的形象完全不同的一面。

  但与黄鑫想象中的反应不太一样,林笠霖此刻有些……喜形于色。

  这种明显的情绪连刘攀都感受到了,因此他显得有些懵——我被人打了,为什么老师现在这么高兴?

  不知道为什么,黄鑫下意识地往林笠霖的办公桌上瞟了几眼,看向那些被碰乱了的文件。放在往常,他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不老实”的行为的。

  但他很快就重新反应过来,收回眼神,回答老师的问题道:“倒不是‘打一顿’,就‘打了一拳’而已。”

  刘攀很委屈:“一拳还不够吗?!”

  林笠霖深呼吸两口气,把脸上那些肉眼可见的表情平复下来。

  这位导师先安抚了一下刘攀,随后转向黄鑫:“有录像吗?录音呢?”

  黄鑫摇了摇头:“实验室没有摄像头,老师你知道的。”

  刘攀声音很闷,也答道:“我之前有个录音笔,但被南祝仁发现之后抢走了。”

  林笠霖的表情愈发平复,但眯起来的眼角却怎么也化不开了。

  他还是高兴。

  “以祝仁的水平……不意外,小刘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

  “也不用担心,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不会再是问题了。”

  林笠霖又安抚了刘攀一句,随后话锋一转。

  “小刘,李明路家属的电话号码你还留着吗?”

  刘攀一愣:“留着。”

  “那就联系一下吧,就以‘咨询效果跟踪’的名义打过去。聊天的内容就按照你以前的那样,拉拉家常,关心关心家属的状况。”

  刘攀更加不明白了:“李明路不是都转给南祝仁了吗?”

  林笠霖先是抿了抿嘴唇,随后露出温和的笑容:“所以要以‘咨询效果跟踪’的名义啊。而且我们作为他们的转接方,关心一下现在的情况也很合理不是吗?”

  刘攀没有搞懂,但既然是老师的要求,他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点头应下。

  在他们交流的时候,黄鑫把头低了下来,似乎是想要隐藏自己的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笠霖却一转眼就注意到了,他轻声道:“小黄,你是不是也想要接来访者了?”

  黄鑫猛抬头。

  这是终于要给自己做咨询督导,让自己正式接手心理诊所的案例了?

  他注意到林笠霖看着自己的目光,这是一种少见的“满意”的神色,似乎就等着自己说出一句“是”,然后顺势把机会递到自己的手里。

  这是他期盼了数年的机会。

  但他张开嘴,脱口而出的却是:“老师,现在让师弟再联系李明路的家属,会不会容易出意外?”

  “意外?”

  老师的脸色变了,黄鑫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但事已至此,他继续道:“就好像……以前类似陈捷的意外。”

  林笠霖眯了眯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学生。

  “如果你对这个案例多了解了解,就不会问出这样的话了,基础这么不扎实的吗?”

  黄鑫张了张嘴。

  “算了,你现在还是把重心放到文章上面去吧,最近数据收的怎么样了?”

  “……够用了。”

  “那就开始准备定稿吧。这个过程多带一带你小刘师弟,这篇文章你们是‘共一’,足够毕业了;在带师弟的过程中,你也能更好地吸收自己以前的知识,之后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能够更好。”

  因为庞大的工作量,研究生阶段开始发表的重要论文,基本都是多个作者联合完成、然后联合署名的。而根据文章作者在文章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又分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简称“一作”、“二作”、“三作”。

  其中,“共一”意味着“共同一作”,意味着署名的两个人,在文章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同等的作用。

  黄鑫抿了抿嘴唇,只是点头:“是。”

  林笠霖又道:“另外,本科大四也开始准备论文了,你抽出时间也去带一下。审稿严格一点,别让他们把有明显错误的东西交到我这里来。”

  “是。”

  “还有最近学校里要办一个咨询督导大会,我要出席,你代表我和学院方面对接一下。如果有什么工作的,及时提醒我。”

  “是。”

  ——

  数个小时之后的现在。

  黄鑫回过神。

  他对着南祝仁问道:“你很在意老师的反应?”

  南祝仁点了点头。

  黄鑫不但回过神,也已经回过味来了:“你似乎又利用了我做到了什么事情。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事情,但我能够知道我又被你算计了。”

  “说实话,这种感觉让我很不高兴。”

  他和南祝仁对视着,却很沮丧地发现眼前人没有因为自己的对话有丝毫的变化。

  于是黄鑫只能自己给自己台阶下:“但——不管怎么说,你也确确实实帮到了我,以后我也不用总是担心会被老师发现告密的事情。”

  “所以我也会把老师的反应告诉你,这也是帮了你的忙,我们算是两清了。”

  南祝仁笑笑,没有去指摘黄鑫的话,只是问道:

  “所以老师是什么反应?”

  不管对面怎么兜圈子,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紧追自己一开始的问题。

  “高兴。”黄鑫答道,“他很高兴。”

  黄鑫说这句话的时候,盯着南祝仁的表情,似乎想要知道这个答案对于南祝仁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是黄鑫很快失望了,眼前的人似乎已经把情绪戒掉了一样,情绪稳定到可怕,一丁点反应都没有。

  南祝仁唯一的动作,就是点了点头,然后语气没有丝毫平缓地感谢:“我知道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个。”

  然后继续往下捋话题:“你刚刚说你找我有两件事情,这是第一件——那第二件呢?”

  【这家伙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也是这幅德行吗?当他的来访者是不是太受罪了?他这样真的能做好咨询吗?】

  黄鑫深吸一口气。

  “第二件……”

  他有些犹豫,似乎还没决定到底要不要说。

  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赌气一样,他突然再一次把视线对准了南祝仁的眼睛,似乎是好奇这回对方能不能露出情绪。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知道李明路的案例有什么问题了。”

第199章 针对家属

  李明路案例的问题?

  此话一出,南祝仁不由地瞪大了眼睛。

  一直以来,李明路的案例情况都是一个横在他心中的未解之谜。

  这个未解之谜就在于——林笠霖为什么要把案例转交给他?

  李明路的【抑郁症】成因复杂,问题深邃;但就干预的情况而言,却是能够用一个“正常”来形容的。

  可偏偏李明路是林笠霖送来的案例,那这种正常,就成为了一种“不正常”。

  总不能这老登突然良心发现,知道弃徒没有案例练手,所以特地拨个人过来联络联络感情,期望重建师徒之谊吧?

  不如想想怎么让国足再进世界杯来得可能性更大。

  李明路的案例肯定有问题。

  可偏偏南祝仁找不出这个问题,因此他一直对此顾虑颇深。

  现在黄鑫带来了消息,绝对是让南祝仁喜出望外,但又心生戒备的。

  而意外的是,当黄鑫看到南祝仁露出了关注的神色之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随后他也没藏着掖着,竟然就这么直直地和南祝仁说了起来——

  “在你走了之后,我让刘攀跟我详细说了他在李明路干预中的工作。那家伙一向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南祝仁点头表示认同,这也是他之前在实验室里面近乎一无所获的原因。

  “但在我听了他的叙述之后,我发现了一点不对劲。”黄鑫道,“他在来访者家属身上花了太多的心思。”

  南祝仁眨了眨眼睛:“王穗?”

  黄鑫摇头:“我不知道李明路的家属叫什么。我只知道每次老师在和李明路做咨询的时候,刘攀也会在外面陪家属聊一整个咨询时长的时间。李明路做多久,刘攀就和她聊多久。”

  “而且根据刘攀的说法,他被要求在聊天的过程中一直运用咨询的技法;可偏偏他不是在做咨询,而是在聊天——这意味着什么你能知道吗?”

  南祝仁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意味着来访者的家属会发现自己碰到了一个对任何话题都能够接住,并进行延展、深入、同时进行支持的聊天对象,能够获得超乎寻常的情绪价值。”

  “换句话说——他在针对来访者的家属进行【移情】!”

  ……

  南祝仁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黄鑫看着南祝仁的反应缓缓点头。

首节 上一节 136/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