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34节

  “那肯定是正东啊。”

  “不。”

  张大安抬手打断,“阿叔现在级别太低了,连升三级容易遭人记恨。”

  “连升三级?怎么可能是连升……哎哟,新牌子挂到哪里去了?”

  “市里直管,但牌子在吴都市。”

  “行得通?”

  “资产管理公司总要有多项投资吧?这是教育专项投资的范围。我没有提我阿叔,提了老伯你。不然按照年龄,你明年肯定是要退居二线。可是企业老总,年龄理论上是六十岁,实际上无所谓。”

  “目的呢?”

  “我阿叔做副总啊。”

  “入娘的,老卵。”

  这下听懂了。

  邱建民顿时服气,冲张大安竖了个大拇指。

第63章 风口浪尖

  省台教育频道要开个暑期谈话类栏目的消息不胫而走,反正沙洲市本地的体制中人都知道了这么个事儿,张当阳还回单位给以前的老同事老领导带了点儿江宁的特产,各种鸡鸭鹅的制品,倒也没人说他搞歪门邪道。

  不值当么。

  “哎,当阳,具体是啥情况?哪会突然间给你批一个项目?那可是省台啊。”

  原先办公室的主任,跟张当阳打听着一些消息。

  媒体宣传上的事情马虎不得,人精们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小心驶得万年船。

  “嗐,哪是给我批的啊,是江宁市有一家做保健品的企业,大的广告么……打不起;那就是赞助一个小栏目,卫视那几个收视率高的,还有黄金时段的,根本没机会。我这个栏目,也不是什么黄金时间,下午打瞌睡的时候……”

  说了点儿实话,但不多。

  张当阳此时已经打定主意,这要是顺风顺水呢,就直接辞职不干,然后跟省台教育频道签个合作合同。

  当然不是以他的名义,而是工作室。

  知名度刷上来,这事儿难度不大。

  他也没有想着自己单飞,跟着张大安混,旱涝保丰收。

  否则继续这样下去,估计他还要做个三五年的办事员,弄不好还会成为常驻代表,这没门路没关系的,一辈子看到头,等于就交代在这儿了。

  他还没到“老油条”等退休的年纪,肯定是想要挣扎挣扎。

  这两天“张安健康”的副总关长生跟他一起定好了赞助图案和标语,之后两边都要开足马力把事情做起来。

  有一说一,张当阳对“状元说”信心还是挺大的,因为“状元郎”本人拿出来的话题,全是惊世之语,十分有话题性、社会性,冲击力不会小。

  只要有两三个话题出圈……不,只要有一个,这栏目就活了。

  活下来之后,就是想着怎么做大做强,让“状元说”成为教育频道的常驻栏目,最后变成明星栏目。

  尤其是这两年“神童热”再起波澜,“张安”这个名字偶尔也会被媒体提一嘴。

  毕竟去年的高考状元,不去上大学而选择复读,还从理科跳到文科,这就很有故事性。

  人们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张安”这个神童做出这样的选择。

  谁也不想错过有意思的“八卦”。

  在省台教育频道预热的过程中,六月二十四号江口省四六九七年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全省总分超六百分的,有一千六百八十九人。

  其中理科一千六百八十八人,文科一人。

  而文科唯一超六百分的本届考生,是全省最高分,总分高达七百零二分,差八分满分,领先全部总分第二名四十分以上。

  这个逆天考生就是张大安。

  市局给《沙洲日报》发喜报的时候,都觉得匪夷所思。

  既高兴又慌张。

  但整体上就是激动。

  原因很简单,今年省内高考模式虽然不一样,没办法搞全国排名,但省状元还是落在了沙洲市,这荣誉还了得?

  去年理科状元是沙洲市的,今年文科状元还是沙洲市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沙洲市的教育搞得好啊,文理均衡,全面发展!

  不过喜悦的心情难掩慌张,道理同样很简单,新东圩港中学必然成绩大爆炸,“血洗”整个沙洲市、吴都大市已经是定局,会不会“血洗”全省……

  那不好说,得看上级领导单位怎么定性。

  毕竟复读班这事儿,自古以来就有,但调门落在教育公平上还是应试公平上,还是很有说法的。

  只要不碰教育公平,应试公平不公平……那都是小事儿。

  有的人学个才艺就能加十几二十分呢,还有的人学个才艺拿个奖能免试入学呢,这上哪儿说理去?

  倘若要是变成了社会大讨论,那还得了?

  须知道有的考生得失去爸爸才能换来加十分。

  而提到加分,实际上张大安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其实都可以加分,毕竟户口本上现在虽然只有他一个人,可曾经也是完完整整的。

  只不过张大安没填,市局之前也不知道,还是张正东提了一嘴,市局才知道这件事情,但这时候再给张大安补个十分二十分,也没啥意义。

  人家中考状元拿了,高考状元也拿了,不差这点分。

  但今年不一样,市局想要放卫星,所以也想给张大安上点分,因此补上了张大安的加分项,只是在送喜报的时候,征求了张大安的意见,于是还是报了一个七百零二分。

  否则张大安的总分,可以达到七百二十二分的恐怖分数。

  今年江口省高考总分才七百一十分,而不是去年的七百五十分,七百二十二分,直接把总分都给超了。

  尤其是今年文科排名第二的才五百八十三分,这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差距。

  所以当年《沙洲日报》推送喜报的时候,省内各大纸媒也拿到了数据,七百零二分一出,炸得全省高考生家长七荤八素。

  尤其是“张安教育”的学员家长们,这时候已经电话查分查到了,没有不喜极而泣的。

  而其中最炸裂的就是超六百分线,有七百左右学员超六百分,也就是说,一旦扣除了今年“状元陪读班”的学员,全省超六百分线的应届高考生,将不满一千人。

  新东圩港中学一家,吃掉了头部高分段考生的四成,这种恐怖数据,怎么不吓人?

  即便整个沙洲市都在压新东圩港中学的高考成果,可因为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要“昭告天下”,还是形成了轰动效应。

  这种轰动效应的失控,让沙洲市教育局全体上下瑟瑟发抖,又爽又害怕。

  真刺激!

  到六月底的时候,各种媒体质疑声已经逐渐出现,只是还没有媒体到新东圩港中学求证,所以还只是处于“风闻奏事”的阶段,直到“状元说”第一期开播,张大安这个本届状元加上届状元,亲自承认了这件事情,整个江口省的社会舆论,当时就把沙洲市教育局推上了风口浪尖。

  至于张大安本人?

  他依然是报复社会的逆天心态,什么狗屁风口浪尖。

  他只知道:风浪越大,鱼越贵!

第64章 特邀嘉宾

  “状元说”的预热不像选秀类栏目搞个半年几个月,拢共加起来就是一个星期,线下广告都是张大安注册的“大安传媒”,在江口省各个市的主要商业街做的地推,还有就是一些县级市的大型超市做了点儿礼品活动。

  地推一星期也就花了三百万不到点,其中不少还是学员家长主动帮忙发传单外加社交圈宣传。

  七月一号这天下午一点钟,江口卫视教育频道暑期特别节目“状元说”正式开播,实时收视率秒了省内同时间段的所有电视栏目,张大安的个人形象跟青涩少年也完全不搭界,一身严丝合缝的正装,头型是个毛寸但却非常犀利。

  这里面做了许多心理暗示,穿着上像“西装暴徒”,气质却更加偏向于军人,原因就在于需要媒体和观众去挖掘张大安的家庭背景,最后发现的确有军人家庭的根底。

  张大安皮肤黝黑,常年风吹日晒让他并没有同龄人该有的青涩稚嫩,那种一贯以来的劳作痕迹,是欺骗不了人们眼睛的。

  但是,正如张大安对张当阳承诺的那样,他是打算捧张当阳这个根底在沙洲市,又没啥靠山的家伙。

  所以为了形成视觉反差,体型高大皮肤黝黑的张大安,给人的感觉更偏向于强硬蛮横,而张当阳本来就略微白皙的皮肤,还让化妆师做了调整,看上去更加的斯文。

  一身米色西装,跟张大安一身黑比起来,气势柔了不知道多少去。

  同时跟人们印象中高考状元戴一副眼镜的“学霸”形象不同,张大安并不近视,跟张当阳戴着一副银边眼镜的白领成功人士气质又相去甚远。

  于是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现象,就是当人们打开电视机,看到电视上唠嗑的两个人,几乎绝大多数不了解情况的观众,都以为张当阳才是今年的江口省高考状元。

  就这么一点冲击力,在第二天的多个县级早报上,都出现了《不一样的“状元”》《新科状元有点奇怪》等等类似的标题。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暑期特别节目‘状元说’,我是主持人当阳。这位就是我们本次栏目的特邀嘉宾,四六九七年江口省文科高考状元……以及,四六九六年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再以及,四六九五年吴都市中考状元,张安。”

  张当阳做了开场白介绍之后,笑着转头看着大马金刀坐着的张大安,“张安你好,欢迎来到我们节目做特邀嘉宾啊。这次邀请你来呢,主要就是我,特别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就是去年拿了这个理科状元,今年又拿了文科状元。我相信不仅仅是我,现场的观众,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肯定也都很好奇。”

  “在这里我先说一下啊,我们现场是有观众的,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学生家长,他们都是想现场来听一听两届高考状元的一些想法还有心得。来,导播给个镜头,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可以跟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拉近距离感的小把戏,简单又好用,张当阳本人是没这个水平的,但是紧急特训之后,基本功还是够了。

  口活儿这种东西,就是靠练,练多了,自然就行。

  “能方便跟大家透露一下您的学习心得吗?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能够理科文科游刃有余。”

  “我有一个理论。”

  张大安发言的时候,刻意模仿了影视剧中高级军官的仪态,给人非常严肃的感觉,但没人觉得紧张,不过,会认真地竖起耳朵听。

  “真有理论?那我得好好听听,我得拿笔记一下。”

  说话间张当阳把题词本拿在手里,一副洗耳恭听状。

  “我的理论就是:只要每门课都考到满分,那么总分就不会低。”

  “……”

  “……”

  “……”

  现场愣了一下,旋即一阵哄笑,而电视机前的家长们更是一脸懵,骂骂咧咧者不在少数。

  这都是什么狗屁理论!

  每门课都考到满分,狗都知道总分不低,这还用说?

  这就是一句废话!

  “我相信很多人会听了发笑,包括现场许多家长、老师,都是觉得这是在说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是呢,正确的废话它是正确的。”

  科学家要懂科学;照明灯要能照明;飞机要能飞行……

  有点金言金语,但正确就是正确。

  “那么这个理论延伸出来的,就是每一门功课的满分达成率,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达成率指标,达到之后,就没必要再过多要求。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门功课就是一种指标,当多个指标的达成率稳定之后,想要提高总体达成率,最好的办法不是长板加长,而是短板加长,这是‘木桶理论’,毕竟长板不可能无限长,但短板有可能变成零。”

  “听上去有那么点儿意思啊。”

首节 上一节 34/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