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狂生谈高考”、“吴都市某考生表示本届高考命题水平非常低”、“沙洲市一考生表示今年试卷难度很高,命题水平很低”、“去年理科状元今年誓夺文科状元”……
反正是相当炸裂。
而大大小小的高中、教育机构,对张大安的狂言狂语那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今年考砸的太多,老师们安慰学生没有说服力,但现在去年的理科状元都这么说了,那就没毛病,而且人家还说五百来分就能上一本了呢。
恨就简单了,张大安这一通采访的效果,比打无数个广告都要强,去央视混一年也就这样了。
当天就是数以十万计算的咨询数量,能找到“张安教育”的直接打电话,找不到的就是去别的机构打听。
打听的过程中,直接把机构里本来快拿下的复读生家长给拐跑了。
只有同行之间才是红果果的仇恨。
不过沙洲市教育局还是挺爽的,虽然不确定张大安是不是真的文科状元手拿把攥,但今年年底教育投资公司的款子……那绝对少不了!
第61章 兄弟单位携手共进
本来在马洲市和江皋市的界河处办分校,沙洲市教育局只是跟进,原则上支持,在分校设施改造以及办学资质评估上,并没有特别的积极。
可随着省台教育频道的这段炸裂采访,市局当机立断,跟江皋和马洲的兄弟单位快刀斩乱麻,把一些不必要的门槛全部推平。
像办学资质评估这种事情,是要上面下来人走流程,这次不一样,多少带着点儿“先斩后奏”的意思。
原本工程上并不赶进度,毕竟只是设施改造,不是成立新的土建项目,现在市局内部评估,料定“张安教育”会大爆,那么接下来新东圩港中学的西来分校,也必然会出现市场火爆的结果。
“界河污染治理,必须立项。新东圩港中学附近的内河是如何改造的,西来分校也按照同一个标准。设置新的水闸,然后冲洗河床。争取在秋收之前完成改造。”
“会不会……太浪费了一些?”
“界河是条小河,在焦港河入水口设置好闸口,总项目三百万以内能搞定。我们有经验,也让人实地勘察过,做了一个评估。再有就是你们马洲市教育局提出来之后,以后在西来分校的各种改造,话语权也要比别的局委大,这个主导权,很重要啊。”
三方单位开了个碰头会,沙洲市教育局这边就是说了一下其中的利害,提到“主导权”三个字,原本有些犹豫的兄弟单位,当时就领悟过来。
有些项目,给哪个单位开发都行,不一定的,但谁起了头,通常来说就是交给谁。
就像现在的新东圩港中学西来分校,难道是扔给城建单位吗?还是说招商引资部门?
其实都可以,但因为是教育局张罗的,就不可能随便来个阿猫阿狗就把功劳都捞了过去,这种“摘桃子”行为,如果不是实力确实过硬,否则肯定是要打“口水仗”,真闹到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把这个项目搅黄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通常来说还是水到渠成。
教育局拉来的项目,甭管是不是招了商,引了资,功劳都在教育局,而不是招商引资的相关单位。
当然后续保障工作,工商部门该服务还是得服务,没有功劳,苦劳难道也不要?
“邱局长,听你们的口气,信心很足啊?”
“那怎么能说信心很足?我们是有十足的信心!”
邱建民兴致来了,将嘴上的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怼了两下烟屁股,他才笑着道,“之前张安董事长先生在接受省台教育频道的那段采访,影响范围相当广,社会反响也很强烈。多的数据我就不提了,光我们在江宁市的办事处,一天收到各种方式的咨询,超过一万件,都是询问高考复读的。而且来咨询的人,都着重询问了张安董事长先生是不是去年的理科状元,以及他今年的高考成绩是不是真的文科七百分上下。”
“那要是没有拿到文科状元,会不会产生影响?”
“这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的是影响力,他去年的理科状元已经足够了,就看今年的‘状元陪读班’高考成果。虽然还要过个十几二十天才出分,但我们内部已经核对过了,今年沙洲市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就是新东圩港中学,超分超得相当厉害,领先其余学校的抽样成绩至少一百分。”
核对成绩是很快的事情,市区四所重点高中的年级组任课老师,其实都对新东圩港中学的高中部成绩做了二次核对,四所重点高中二次核对后的结果误差微乎其微,连零点五分都没有。
在“状元陪读班”的成绩核对,是学生一个一个校准,以张大安给的答案为参考答案,汇总之后,再汇总给了校长办公室,由张正东过一遍,张正东过一遍就是在市局过的。
邱建民的底气如此足,就是今年高考总分普遍偏低,市区四所重点高中,能上六百分的很少,有一所重点高中甚至只有两人超过六百分。
所以市局判断去掉新东圩港中学之后,今年是个高考总分偏低的年份。
跟张大安在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基本一致。
“那分校规模其实还要往上提一提?”
“如有必要,可以借用当地中学资质一年。原先的计划可能是要作废,在本部扩张的同时,分校要一比一的规模来规划,最少也要百分之六十。”
“百分之六十……那就算按照现在的规模,也要九个……十个班。会不会……”
“五万八一个人啊,今年分校还是优惠价,本部可能还要涨个几千。”
“还涨?”
“一年是一年的,张安董事长先生说了,‘张安教育’是要做到学员百分之一百升学提高,尽可能做到零学员再次入学的情况。所以严格来说,每一年的客户群是完全不重叠不一样的。涨价不涨价,对于原先学员的家庭,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涨价只会让他们觉得赚了……噢,刚才这些话,是张安董事长先生的原话。”
“……”
涨价只会觉得赚了?
马洲市教育局和江皋市教育局的人一咂摸味道,顿时觉得有道理。
这些掏了钱的老生家长们,二次掏钱的概率极低,所以别人花了更多的钱,买他们一样的服务,肯定心里会爽。
简直了!
跟沙洲市这边的同志略有不同,马洲市教育局的人还有些不好意思,多少有些扭扭捏捏,这么正大光明地搞钱……会不会对教育局形象有所抹黑?
然而当邱建民表示今年沙洲市教育局把全市所有煤渣跑道都换成了塑胶的之后,马洲市的同志们肃然起敬!
十个班,那是五百个高考复读生,但更是五百个优质客户,更代表着马洲市教育局能闻闻味儿的两千九百万!
再加上中考复读班的效益,不得小五千万去了?!
想到这里,刚才还犹豫纠结的人,瞬间呼吸都有点急促起来。
这可是实打实的创收,带动了一方经济。
此时此刻,马洲市教育局非常感谢暨阳长江大桥的通车,基础设施投入,果然能带动经济发展啊。
第62章 谈话类节目《状元说》
“状元热”因为张大安在江口省的省台教育频道大放厥词而再次兴起,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也陆续出来,期间张大安接受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家媒体的采访,其中不乏京城、沪州这种大城市的电视台来制作节目。
见张大安确实是有热度,省台几经打听之后,发现张大安总分即便不是状元,那也是状元这个级别的。
于是当机立断,就有一个也是沙洲市调过来的栏目制片,向台里申请一个暑期谈话类栏目——状元说。
《状元说》从筹备策划到批准立项,就用了一天时间,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名叫张当阳的栏目制片,拉来了一笔赞助,不多,就五十万。
不过只做一个暑期谈话类节目,这点儿赞助也够了。
反正教育频道也没啥人看,小朋友们也只是下午五点六点看奥特曼打怪兽,别的什么育儿经啥的,家长都不看,更别提孩子们了。
再有就是张当阳本人的组织关系并不是在省台,他相当于在经济较发达县级市的联络员,所以严格来说,张当阳还是沙洲市宣传单位的组织关系。
能发起一个项目,纯粹是看在钱的份上,跟他个人能力没啥关系。
所以张当阳连忙叫了个车回老家,给邱建民、张正东等教育局的领导们敬了一杯。
啪。
酒桌上,一份项目策划书扔到了桌上,张大安笑着对张当阳说道:“张主任,大家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后多多关照。”
“哎哟,张总张总,我哪里算什么主任啊,就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一咪咪大的小角色……”
张当阳表情和语气都相当卑微,他在省台就是个混子,说难听点,那就是个临时工、人形干饭机器。
跟他一样的还有好些个,都是几个主要工业县级市过来的,难兄难弟一起就这么混着,突然张当阳鸟枪换炮,还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这个节目,只要严格执行对你的包装,后续广告投入,我一年包你这个数。”
竖起三根手指,张大安的笑容带着点儿阴损意味,一旁的邱建民暗道活见鬼,瞄了一眼淡定无比的张正东,他也只好承认:人家的种好。
“三百万?!这、这……”
“什么三百万?!”
张大安突然笑了,“三千万。你只要节目做起来,我会全面包装你成为金牌主持人,会持续不断地让你在排名前五的卫视亮相。这三千万,你到哪儿,跟到哪儿。”
“……”
大脑瞬间宕机的张当阳一脸迷惑,他感觉自己是幻听了。
不是三百万?
三千万?
我?
我凭什么?!
我配吗?!
怀疑人生的张当阳寻思着自己也不是女的啊,人也谈不上帅,家里也没有什么牛逼关系啊?
这……这不对吧?!
“你可能会怀疑,会觉得莫名其妙。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你是选现在的五十万广告费呢,还是选三千万的包装费?”
“我……我肯定选三千万啊!”
“聪明。”
张大安抬手鼓掌,缓慢而有力,“我就喜欢聪明人。那么从明天开始,你的个人形象设计,将会由‘张安健康’全面负责,并且会全面营销你的节目策划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个人业务水平,也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提高。我会专门从沪州请来播音、仪态、舞台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全部专业人员。对你的包装,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衬托出我以及‘张安教育’的专业性。你,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这个我懂,这个我懂。”
“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合同约束,明面上,我们只是沙洲市同乡。别的,什么都不是。明白?”
“是是是,张总请放心,我没有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的。这种路数,我还是晓得一些的,请放心,请放心……”
“那么,干杯,我喝果汁,你随意。”
“张总请,张总请……”
张当阳没废话,一大杯“五粮液”直接灌了下去。
其实这里没有“酒桌文化”,张大安也没有搞“服从性测试”,但张当阳大概是混迹这种圈子太多,于是形成了惯性。
等他缓过来之后,张大安才道:“以后除了高等级应酬,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护嗓子,就不要过量饮酒。”
“是、是……我下次注意,下次注意!”
连连点头的张当阳竟是舒了口气,以后应酬就有了不喝酒的由头。
散场的时候,张大安喊来一个学校的司机,将张当阳送回了家,然后老少三人这才继续吃吃喝喝。
“他老子跟我是一个大队的,还算是亲戚,前两年就求我帮忙,看能不能把他从江宁市弄回来。但宣传部门里面,我实在是没啥门路,这次七拐八拐,还是你帮了忙。我也快退休的人了,没啥卵用,多的闲话就不讲了。谢谢你啊。”
邱建民拿起酒杯,给张大安敬了一个。
“老伯跟我还客气啥,你是我阿叔的老连长,这点人情都没有像什么事?还有就是退休的事情,你也不要急,这两天市里开会叫我过去了。”
“企业家会议?”
“对。”
“听你这意思……跟我还有关系?”
“那多少是有点关系的。”
笑了笑,张大安起身给邱建民倒了一杯“碧螺春”,三个人其实都不怎么喝酒,张正东最喜欢的是啤酒,但也不贪,这光景聊起来,就是纯粹自己人拉家常。
“怎么个意思?”
“是这样的,教育投资公司,可能要换块牌子,走流程就是让我给个建议,看看谁比较合适做公司老总。我的意见毕竟也是参考意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