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03节

  “颜总在市场的名气,已经这么大了?”滕总都有些吃惊。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打招呼。

  “哪有,有个成语叫‘狐假虎威’,我这都是借了滕总的威风。”颜辉捧了一句。

  “哈哈哈,这么说,颜总你也是老狐狸了。”滕总哈哈笑道。

  “要说狐狸,也得是东北白狐,那玩意贵啊!”颜辉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了,滕总,你听说过白貂皮吗?”

  “这是?”滕总虽然也是有钱人,但是貂皮这东西,在建业是很不流行的。

  “这个东西吧,可遇不可求,现在八月,等我这次回去,等建业天凉一点,看看能不能搞一块,给滕总做个坐垫也好。”颜辉先把大饼画了出去。

  东北地区的水貂养殖从60年代就开始了,现在已经不少了,伊春就有人养。至于所谓的稀有的白色水貂,其实也没那么稀有,颜辉还是送的起的。

  这样的一件冬季礼物,起码能保证未来四个月订单不出问题。

  “啊?颜总太客气了。”滕总一听自然是高兴。都说东北好,还真是有宝。

  “咱们这个关系,这都应该,”二人聊着天,一路打着招呼,慢悠悠地进了卸货的区域。

  他们来这里的时候,吊车已经卸了半个车皮的货了。这些被卸下来的货只能暂时堆在这里,等着手持大票存单的人来核对。

  滕总带着一个跟班,是颜辉和滕总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坐在一起的那位经理。这次来,这人一直跟在滕总的后面,一句话也插不上。

  经理很快搞定了吊车费用、大票核对等问题,然后直接安排吊车装车,斯太尔卡车也开了过来。

  这个时候,不少客户都凑了过来,颜辉甚至见到了两位自己这几天谈过的客户。

  平日里,很少有一堆人围着装车的事,毕竟这在市场里算是最最常见的事情。

  但是今天不一样,一位是唯一的斯太尔卡车拥有者滕总,另一位是近期很有名气的年轻闽商颜总,大家都想过来看看木料的质量几何。

  颜辉对这个场景早有预料,所以这一车他可是精挑细选的。

  从王红军那里买木材的时候,必须整堆地购买,但这不意味着颜辉必须整堆地用。

  从第六车开始,颜辉每次都会每次多买几方原木,然后抽出十根比较好的,堆放在加工厂,一直等着这次回来。

  这一车,是颜辉优中选优的结果,板材的质量之高,有目共睹。

  颜辉要的就是这一刻的广告效应。

第160章 商战是吧?

  “颜总的货,一如既往地靠谱。”滕总看着木材,心情很不错,“咱们刚认识那会儿,我就觉得你不简单,不光懂木材,还懂商业,真是难得。要说木材这东西,我跟你真没办法比。”

  “术业有专攻,”颜辉面露微笑,此刻他没有过多的客气,也没必要,因为滕总根本没看出来这批货和之前的区别。

  木材与木材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同样的一级材、二级材,只要不差着等级,就没有根本区别。

  颜辉的这批货,他自己看来,确实比平日里的要好,大概好个3%左右,这个数据是他的大概估计,这在滕总眼里差距确实不大,只能看出来“依然不错”。

  但是,这在其他人眼里就不一样了,这必然是“遥遥领先”的品质,因为颜辉的木材本来就比市场的平均水平高不少。

  毕竟,他天天往王红军的林场跑,哪一堆木头好,他肯定是可以优先挑的。

  吊车的动作确实够快,很快就把这车装满了。卡车司机找到了滕总的经理,沟通了一下,就开着车出去了,他过会儿还得回来继续拉货。

  一个车皮的货,斯太尔卡车也得拉两三趟。

  卡车这一走,吊车也去忙别的去了,滕总还有事,就先离开了。

  今天过来,纯粹是颜辉邀请,不然他都不会亲自来。此刻的颜辉,已经不是四个月前的颜辉。

  颜辉这次邀请他过来,他就是得过来,这个面子不得不给。

  …

  在《商界》杂志上,颜辉总是能看到类似的合影。

  基本上都是一张照片,下面备注,左一是谁,左二是谁.

  不光备注名字,还会备注背景身份。

  这样的照片,颜辉以前看不懂,看多了就懂了。

  为什么企业年会、企业融资的时候,总有这么多别的公司的大佬过来?还要特地合影对外宣传?

  说白了,大家互为资源、互相站台、利益捆绑、强化口碑,以此能够增强客户的信任。

  比如说,普通人去大公司订货,那一定是直接交全款才能拿货,网上购物也是如此。为什么大家不担心被骗?无非是大公司、大平台的信用够高。

  滕总走了之后,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和颜辉认识的,纷纷上来闲聊了起来。

  大部分木材还在原地堆着,有些和颜辉不熟的,就走过去检查木材的湿度、纹裂等。

  人多,但是颜辉一点都不担心,他侃侃而谈,在这堆木头这边聊了一个多钟头。有人问他,他就答,也不藏着掖着。

  这期间,颜辉送出去上百张名片。

  并不是说这都是客户,而是很多人想要。有些人可能会拿着颜辉的名片出去吹牛,但这跟颜辉没关系。能被别人拿出来吹,本身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颜辉已经决定了,今年过年之前,必须买一台自己的手机。

  聊的也差不多了,颜辉直接走了,大家也都逐渐散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

  中午,颜辉正在饭店吃饭,被几个人找了过来,为首的这个人看长相就是闽省人。

  “颜总,方便加个位置吗?”这位笑着说道。

  颜辉就是简单地吃个面,看到这三人,有些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请便。”

  这人点了点头,说着话就坐了下来,坐到了颜辉的对面。而跟着他的两人则是坐到了旁边的桌子那里。

  颜辉也没继续吃面,望向对方,他看出来来者不善。

  “您找我,有事?”颜辉不认为对方是来谈生意的客户。

  “颜总可能不认识我,我叫黄天宏,和滕总是老朋友了,前两天,我和滕总吃饭的时候,他提到过你。”对方开门见山。

  “黄总好。”颜辉算上应了对方的话。

  此时此刻,颜辉并没有记起对方的名字,只觉得耳熟。从对方的口音来看,是莆田人,而莆田人和滕总是老朋友,还能找上自己,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竞争对手。

  “颜总这么大老板,中午就吃这个?”黄天宏随口问道。

  “什么大老板,跟您这样的大木材商人比不了。”颜辉轻轻摇了摇头。

  “看样子颜总还是知道我的。”黄天宏略微有一点意外,但倒也正常。他既然自报家门,本身就说明他的名字有知名度。

  “您找我,肯定有什么事,不妨直说。”颜辉放下了筷子。

  “也没什么大事,前几天,我和滕总吃饭,他跟我说,你跟我儿子挺熟,但是我问了问我儿子,他说他完全不知道你,这让我有些意外,所以就想着过来问问,看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黄天宏表情和煦。

  黄天宏这么一说,颜辉一下子记了起来!颜辉第一次见到滕总的时候,滕总提了几个人名,其中就有陈勇、孙强、黄天宏等几个人。

  陈勇颜辉是知道的,是他之前一起吃饭的那个表哥的朋友陈东的父亲,而且陈勇本身就很有名气,他不只是做建业的生意,主要的区域还是在京城一代。

  孙强颜辉当时没听过,后来和表哥聊到过,这个人算是个比较踏实的木材商人。

  至于黄天宏,颜辉根本不认识,当时为了顺着滕总的话往下聊,就提到自己认识黄总的儿子黄飞羽。

  黄飞羽的父亲也是木材商人,但是他爸到底是不是黄天宏,颜辉并不知道,当时是为了吹牛,夸大一下自己的人脉,才顺着这么说的,毕竟滕总不可能知道黄天宏的儿子叫啥名。

  颜辉的回答停顿了,干脆就没有直接张口,沉思了七八秒,反问道:“黄总找我,就为了这个事?”

  黄天宏本想看到颜辉慌乱的样子,却只看到了颜辉的沉默,想了想,他笑了起来:“颜总,我呢,只做原木生意。原木这个东西,利润率很低,主要是走量。我听说颜总也准备参与原木生意,我觉得吧,颜总还是多做打算。毕竟很多事没有那么简单。”

  说完,黄天宏就带着人离开了。

  看着黄天宏走的背影,颜辉仔细琢磨了一阵,哼了一声。

  颜辉不认为自己之前随口提到的黄飞羽的事情有什么大不了,要是做生意的人这点急智都没有,胆魄得成什么样子?

  滕总不可能记得“黄飞羽”的名字,只是听说颜辉和黄总的儿子认识,这算个什么“搭关系”?

  生意场上,这样的言语也能搭上关系?

  如果颜辉打着黄天宏的名义做生意,那颜辉肯定混不下去。但是这种事……颜辉绝不相信,他和滕总的合作与当时这句话有半毛钱关系!

  总之,颜辉猜错了黄飞羽的父亲黄总的身份,确实不对,但是对方拿这个事作为由头来威胁自己退出原木运输?凭什么啊!

  真以为我第一天做生意?

  想到这,颜辉压根不等。这种事还有隔夜的?

  想着,颜辉面也不吃了,结完账去门口找了个能打电话的地方,给滕总打了个电话。

  “什么事啊颜总?”滕总听到颜辉的声音,有些意外。

  “刚刚我和伊春的林场打了个电话,恰好听到一个事。那边压了一批大兴安岭的原木落叶松料子,压货的资金压力有点大。短期内,有一批原木急售,运到建业的价格,能从670一方降低至620一方,顺利的话我们能拿到200多方,不知道滕总最近有没有兴趣?我这边也没赚钱,算是帮朋友解决一下资金问题,质量问题由我来保证。”颜辉一张口,就把自己的利润压到了接近0。

  (下一章要傍晚了,下午有点事)

第161章 云锦

  “620?”滕总确实有些懵了,“这个价格.会不会是什么陈货?”

  “滕总,跟您合作这么久了,我还是那句话,跟您合作我连定金都可以不要,您见到货再打钱就是了。”颜辉根本不需要解释。

  “那那我当然要,这样吧,你现在就可以安排发货,货到了我检查没问题,钱立刻给你转过去。你准备一次性发四个车皮过来吗?”滕总这边也有点资金压力,又想要,又怕颜辉发的太急。如果是四车皮原木的话,再加上颜辉马上要发车的一车皮板材,加起来就是20多万,滕总虽然有钱,事发突然,也需要调用一下资金。

  “滕总,您不用担心,这批货很划算,我也是帮朋友,我自己出钱,都定下来了。我明天就回奉天负责发货,给您发两个原木车皮,等您收到之后,觉得没问题,我再发后面两个车皮。”颜辉解释道。

  “那就没问题了,你要是有空,合同我们再改一下,没空的话,我可以先给你打一点定金。”滕总大方地说道,也松了一口气。

  “嗯合同不用改了,滕总要是方便,两个车皮,打一万定金就行。”颜辉现在的资金也不够,能多拿1万是1万。

  “那没问题,你回去发吧,我等你电话。定金的话,我一会儿安排人给你打过去。”滕总很是高兴地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颜辉就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他现在有三个车皮的货要同时发,一车红松落叶松混搭板材、两车落叶松原木,木材成本和运输成本已经达到了17万左右。

  颜辉之前有13万多,算上这车赚到的钱,他手里的资金是14万5左右。但是,昨天他已经给王红军汇了一车皮板材的款,他现在手里,实际上只剩下8万5。

  也就是说,未来几天,颜辉要发四个车皮!

  加上腾总这1万,颜辉的资金缺口还有7.5万左右。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很大,他只要回到汤旺河,王红军就敢给他压货。

  而且,他还可以借钱。

  找吕哥这样的人借钱是不可能的,老郭倒是可以。

  今天入夏之后,老郭的叔叔离开了汤旺河,老郭自己亲自负责发车皮,赚的钱比之前多多了。

  颜辉估计,老郭手里应该有至少4万的自己的钱,他可以找老郭借一个月左右。

  当然了,能不借老郭的钱是最好的,尽量把王红军搞定。

  颜辉准备给王红军送个礼物。

  思来想去,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礼物。

  送礼是门大学问,有句话叫宁送一根金针,不送一车枯草。

  但颜辉对于建业实在是不了解,他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最好是有钱人问问。

首节 上一节 103/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