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03节

  今天到会的人,汇聚这平安银行的高层、以及陈光良秘书处的人,接下来很多人都会收到指令。

  晚上,陈光良回到别墅,一家人五口都在。

  这座别墅分为两个部份,陈光良和严人美住一幢,孩子们住一幢,而且都不住二楼,暂时住在一楼,地下室则具备很强大的防空洞功能。

  在今年,日本对重庆实施一次‘101’轰炸,非常的严重。

  陈光良有预感,明年上半年还有一次大轰炸,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基本已经丧失对重庆的大规模轰炸能力,毕竟飞机和弹药都要调走。

  好在他的别墅都是钢筋混凝土,住在一层的风险性不大,更何况他们的别墅在半山,隐蔽性是非常好的,日本人不会朝这种地方扔炸弹。

  “你们两人在新学校,习不习惯?”

  餐桌上,陈光良关切陈文杰、陈文铭两兄弟。

  虽然担心空袭造成家人伤害,但陈光良不可能让两个孩子因噎废食,所以两个孩子被送到两个学校,当然都是比较昂贵和优质的学校。

  陈文杰说道:“习惯呀,我还已经交到了朋友了呢!”

  陈文铭也说道:“新学校很好,我也有朋友了。”

  夫妻俩对视笑了起来,孩子适应能力强,这可是一件好事。毕竟到了重庆后,他们夫妻都有事情要做,哪怕是严人美,现在也是做着慈善事业。

  至于两人最小的儿子,现在才两岁多,没到上学的年龄。

  晚上,严人美躺在陈光良的怀里,说道:“你真的要去仰光,办那个运输公司?我觉得这些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是了,毕竟我们也不差这点生意;另外就是抗战,我们有钱出钱,大可不必将自己放在危险的地方;最后,你不要忘了俞飞鹏还兼任西南运输局的主任,他一定会给你颜色看的。”

  陈光良一听,也皱眉起来。

  西南运输局本身在宋子良离开后,就已经是非常混乱,到处设置关卡,到时候总司令的手谕到底管不管用,都是个问题;再加上俞飞鹏还是交通总长兼西南运输局局长,这怕是也会给陈光良的车队上眼药。

  实际上,陈光良根本不想赚这个钱,他是抱着‘为抗战’的想法,进口的这批道奇卡车。

  “你说的有道理,晚点我和卢作孚商量一下,让民生公司也入伙。他是交通部次长,多少也是个保障。”

  卢作孚是交通部次长,也是民生公司董事长,这批车让他入股,应该能让交通部不予针对。

  其实陈光良的想法也很简单,国民政府如果是为了战争要征用,就拿去好了,他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俞飞鹏给他上眼药,公报私仇,亦或者那一路的关卡盘查,索贿成风,就让他现在心里有点凉。

  难怪今年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回国考察,对国民政府颇有些失望。

  “嗯,反正你也已经对国民政府失望,抗战后决定去香港和海外发展,没有必要再去冒险。”

  “行,我听的进去。”

  以前还想手刃几个鬼子,现在想想,刀枪无眼,他的身体虽然强悍,但也不至于能躲过子弹,万一为国捐躯,那未免是这个民族的损失,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

  如今陈光良在美国拥有三千万美金的财富,在香港也拥有丰厚的物业,只等战争结束,便能大展宏图。

  就算是内地,战后他也能继续带走大量的黄金外汇,毕竟他现在手中大概就有100万美金的黄金。

  却说,陈光良欲邀请卢作孚合伙经营‘西南运输公司’,结果卢作孚则给他介绍了一位合伙人。

  “陈先生,这位是云南的缪云台先生,他这次正好来重庆公干!我知道你需要一位合适的合伙人,我想他再合适不过!”

  陈光良看着缪云台,立即有了印象,此人相当于‘云南的卢作孚’,背后也是有云南军阀卢汉的信任,就好比当初刘湘相信卢作孚一样。

  缪云台是云南‘锡业’的大佬,后又创立银行,同时亦官亦商,曾是云南实业部部长,而最大的贡献便是参与谈判了滇缅公路的抢建,而如今YN省成为大后方,以物资支援国民政府,这方面缪的功绩也较大。

  搭上繆云台这条线,便相当于有云南军阀的支持,再加上陈光良手中有总司令的手谕,这个运输公司便很有搞头。

  “久仰缪先生,为云南、为国家抗战,做出诸多贡献!”

  繆云台当即拱手回应道:“不敢在陈先生面前提贡献,我也是久仰陈先生久也!”

  卢作孚笑着说道:“你们都不要谦虚了,大家是实业家,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是理所当然。今天,我们是来商量合作的事情,所以不要太客气了。”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个商人能说对国家的贡献超过陈光良,这一世的抗战,多消灭了不知道多少小日本——就拿粤省的军队来说,火力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当初支援武汉抗战,以及留守粤省,都肯定比前世消灭的敌人多,就连广州都多坚持了几日。这一切,还不是粤省相当于多了三年的白糖产业崛起,获得上亿大洋的费用。

  又或者当年陈光良建议宋仔文进口白银,又为国家多了一亿两白银,这些资金后来都成为了抗战的军费,当然也确实花了点给自己人上难度。

  那么航运上也是如此,抗战前夕,招商局已经成为一个航运超级集团,开辟了去美国和欧洲的航线。就是内河,也多了很多船只。

  当然,还有陈光良资助汤飞凡取得青霉素的成功,此发明在1938年得到美国的相助,能批量生产,汤飞凡凭借此项成功,将专利作为条件,取得美国的药品援助;与此同时,青霉素不得卖给日本,但英国等同盟国,从1939年开始获得了不少青霉素,美国自然也赚了不少钱。

  这就是为什么上次总司令提及,没有陈光良的初期资助,汤飞凡不可能在青霉素取得实验成功,也不可能获得美国的医药援助。

  陈光良随后也爽快的说道:“我回重庆时,便知道仰光那边囤积了大量的货物,因为交通的原因一时运输不到后方,所以就买了120辆美国道奇的卡车。但说实话,现在那边的管理比较混乱,我是有心做点事情,但感觉不熟悉这里面的情况。若是能和繆先生合作,我也想省下一些精力。”

  司机他有,他已经让沪市那边的司机赶往仰光,陈光良毕竟经营过长江出租车,司机大把的有。这个年代,人人都想为国家做点事情,所以这项工作也是很光荣的,更不要说,陈光良实行高薪,替大家照顾家人。

  管理层也有、亲信也有,陈光良基本什么都不缺。

  但是,还却当地的关系!

  繆云台很爽快的说道:“陈先生有心为国家做些事情,正好我那边也很熟悉,能合作自然是很好的。”

  “好,能得繆先生的加盟,这个事情算是没问题了。”

  繆云台也属于‘云南财阀’,他既不是G,也不是G,而且都比较疏远,这和陈光良的政Z觉悟差不多。

  和聪明人打交道,属于双赢。

  双方的合作,实际上是陈光良占80%的股权,而繆云台则占20%,出资方面,陈光良就是120辆卡车,而繆云台象征性的拿出一笔资金作为启动资金。

  更多的是,繆云台需要发挥当地的关系,为这个运输公司保驾护航。干股算不上,毕竟繆云台也出了2万美金,来作为启动资金。

  陈光良这边,是由梁孟起负责,差不多是带着原来的长江出租车职员,去仰光候命。

第332章 排查隐患

  山城的冬日,天气湿冷湿冷的,难怪川蜀人喜欢吃辣椒,而且皮肤却很好。

  这一天白日,陈光良携家人来到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督邮街,准备购物和吃火锅。

  这条街道,能明显感受到沪市商人带来的改变:

  冠生园来到重庆,为这边带来了最顶级的烘焙面包、饼干技术,生意好到爆,连川蜀的县城都有‘代理’;

  维他奶来到重庆,为川蜀带来最美味的‘大白兔奶糖’,以及营养的‘豆奶粉’,产品也已经销往整个大后方。

  当然,除了食品外,更多的是金融和实业。

  事实上自从1938年以来,由西迁的工业三年产值,足足是川蜀前面30年的工业产值。

  督邮街上,由平安银行投资的七幢物业,也比较显眼,这些物业先后被华夏银行、交通银行、中南银行等机构购入,作为重庆的总部所在。

  因为这七幢物业,都是钢筋混凝土的二三层结构,并且设置了地下保险库。这些金融机构西迁时,迫不及待的需要这些物业来办公。

  逛着逛着,陈光良突然找到一个维持秩序的治安人员,询问道:“老先生,你知道这里最近的防空洞怎么走?”

  一个三四十岁的治安人员,看到陈光良一家,马上尊敬的说道:“先生、太太,现在没有防控警报,不用去防空洞。”

  “我就是想去看看,提前熟悉一下!”

  “那你们跟我来”

  一两百米的距离就到了,当初设计防空洞的人,自然知道督邮街的重要性,所以一个进出口靠近这里(较场口、十八梯)。

  “这个叫做大隧道防空洞,能容纳大几千人呢!”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让保镳给了点小费。

  走进大隧道防空洞,陈光良心感觉凉飕飕的,他前世来重庆参观过这里,1941年时,这里死亡似乎上万人。

  “良哥,你怎么啦?”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没事,我就看看这个防空洞有什么安全隐患没有?”

  这时候一名像是‘防护人员’的人说道:“这位先生,这个防空洞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他有很多个出口,洞内四通八达,有的洞口可通往郊外。洞内还有通风口,通风口设置鼓风机,可调解洞内的空气。”

  或许见陈光良一家不凡,出门还带着保镖,防护人员做起了介绍。

  陈光良笑了一下,说道:“我从进来,已经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洞口的坡度大,道路泥泞;通风口的鼓风机似乎很少检查,灰尘不少;洞内没有救援电话,一旦发生窒息、踩踏,不能向外救援”

  “请问,您是?”

  防护团的人,连忙认真的问起来,感觉陈光良是上级来视察的。

  陈光良笑道:“一个来重庆避难的事情,你放心好啦,我会和上面的人沟通的,不是来找你们麻烦的。”

  “是是”

  走出防空洞,陈光良对严人美说道:“宁安基金会最近要出一笔资金,为这个大隧道防空洞排除安全隐患,我也会找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联络。”

  严人美现在负责基金会的资金出入,她知道丈夫一定是发现了很大的隐患,当即支持的说道:“嗯,防空洞非常重要,一旦涌入大量的人口,发生踩踏和窒息,那可是大灾难了。”

  陈光良点点头,这一次由他来出资,排查隐患,哪怕是真有那么一天,里面可以打求救电话,通风口也采取增加质量和数量,鼓风机也要增加,出入口采取水泥铺地面(逃生时可以更快速)

  不求做到万无一失,但求做到问心无愧。

  但有些事情,例如1942年的河南饥荒,他根本没有实力干预;首先,河南当时还被国民政府征粮;其次,交通没有水运,远水救解不了近渴;最后,抗战进入这一阶段,海外粮食渠道、其它省份的粮食,都已经不能流通了。

  所以有些事情,碰得到就干预,碰不到也只能让历史继续走下去。

  几日后,陈光良拿着总司令的手谕,找到重庆防空副司令兼参谋长蒋逵,并来到现场实地勘察。

  他现在直接找总司令,私人随时能被接见,因为兹事体大,陈光良也担心下面的人不重视他的建议,有总司令的手谕在,重庆防空司令部才能足够重视。

  “蒋司令,你看看这个出口,泥泞滑湿,里面的人要是发生混乱,必然将挤出洞口,届时这里就会发生滑倒,进而演变成踩踏。”

  蒋逵看了一番,说道:“陈先生,根据防空条例,这里闸门一关,是不能出去的。”

  他有些莫名其妙的被陈光良拉到现场,不过人家现在是总司令的红人,他可得罪不起。

  陈光良说道:“你这话说的,里面发生窒息,那会是成片的倒下,这时候大家的想法是,宁愿被战机轰炸死,也不要那种难受的死法,大家必然冲出这里。”

  蒋逵问道:“这里的通风口很多”

  陈光良直接说道:“我知道很多,你们有没有想过,日本如果轰炸时间更长,比如长达四五个小时,通风口被堵住的情况。我希望,蒋司令能认真听取我发现的诸多问题,毕竟如果这里发生安全隐患,那性命是几千上万的收割。”

  蒋逵也认真起来,说道:“好,陈先生请!”

  随即,陈光良点出了很多的防空隐患,蒋逵也越来越认真起来。

  其中陈光良还特意建议,将通风口加固,以钢筋混凝土,增加鼓风机;里面增加电话机,由护卫团值守,洞口也增加电话机,保持联络

  蒋逵到后面,也增加了自己的想法,这个防空洞本来就是他主持的,那么他自然也非常专业。

  最后,陈光良承诺,有宁安基金会拿出30万法币,对这个防空洞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加以改进。

  有人出钱,蒋逵自然很高兴,毕竟如果想政府出钱,那怕是经费难申请。

  陈光良自然也很高兴,毕竟要是真能阻止这场灾难,就算没人知道有人在付出,他内心也会很满足。

  这一天,陈光良夫妇又接到总司令的宴请,和他一同出席的还有美国回来的汤飞凡夫妇。

  在1937年初,汤飞凡正好已经能通过实验,确定青霉素的效用;随后陈光良给了他一部分资金,让他同时向南鲸政府申请保护,并去美国申请专利和进一步的支持。

  因为汤飞凡正好是美国留学生,在那边有自己的人脉,很快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甚至军方的支持。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已经有实验结果,有青霉素提取、粗提纯的成功,这就是现场的‘震惊世人的结果’。

  总司令携夫人出席了这次宴会,显然看得出来对汤飞凡的重视。

  当然汤飞凡和陈光良有约定,不能透露他对青霉素的理解和贡献,只能透露陈光良是一开始的坚定投资人。

  “这次邀请大家,也是感受到我们华夏人居然能在医药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我听说,现在青霉素又称之为‘软黄金’,非常的珍贵。现在不仅仅美国需要,就是英国和整个同盟国都需要,特别英国发来感谢信,感谢汤教授的发明。”

  英国人正陷入战场,而且又是美国人的同根同源,所以现在青霉素主要的客户,就是英国人,其次才是同盟国,至于华夏,根本买不起多少。

首节 上一节 303/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