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02节

  裕华纱厂,即汉口裕华纺织公司属厂,由徐荣廷、张松樵、苏汰余等创办。徐荣廷出生于武昌阚家河,幼年曾在一同姓药材行作管事,因结识了护军马队第一营管带黎元洪,结为拜把兄弟,二人过从甚密。抗战爆发后,裕华纱厂于1938年8月,将所有机件器材3000余吨全部装箱运往宜昌,拟雇船逆运到重庆。

  除了这‘三大纺织工厂’外,另外还有三家纺织工厂的纱锭拥有1万以上,而整个重庆,甚至整个大后方,也就这六家纺织工厂规模最大,占95%以上的产能。

  新丰纺织在重庆的工厂,实际上分为五部份,一部分在合川,一部分在小龙坎这是陈光良一开始就制定的策略——防止日本战机轰炸,而全军覆没。

  这边的总经理王之誉,在一旁为陈光良介绍道:“陈先生,这座工厂已经前后被轰炸两次,都是全体员工奋力抢机器,才得意一直保持着生产。”

  陈光良点点头,日本人轰炸,毕竟不可能太过精准,而且这个时代的炮弹并没有后世的威力,轰炸后,很多设备都能抢修过来。

  “大家共同一心,才能有今天的新丰纺织,我这次来重庆,除了建立宁安基金会,也会关切我们的工人福利。既然钱都捐出去了,那我也不能亏待管理层和职员,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以津贴的方式,把大家的薪资给提一提。”

  王之誉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会不会让其它纺织厂有意见?”

  大家都在压榨,你说你要提高福利,这不是犯众怒么!

  陈光良坚决的说道:“我厂都不要了,还怕这些。当然,所以我说的是以津贴方式发放,就是每个月给大家一点米油,权当是应对法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

  “好,我明白了!”

  随即,陈光良参观了整个工厂。

  这里的工厂,占地面积180亩,不仅有厂房,而且还有不少员工宿舍,也正是这样,日本人轰炸不一定就能找到工厂。至于死伤一些工人,这就没有办法的事情,乱世人命不值钱。

  而新丰纺织在重庆的工厂,是分在五个地方,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轰炸带来的损失。

  在考察时,陈光良询问道:“这边的棉花采购、供应棉纱,听说有些门道?”

  王之誉点点头,说道:“我们新丰,再加上豫丰、裕华三家工厂,近乎垄断大后方的纺织。所以在采购棉花上,我们三家有组织地在棉价大跌时采购,储备足量的棉花,一般都在两年的量;此时重庆棉制品的价格,实际上也是由我们三大纱厂掌控。若三大纱厂几日不公示价格,10到15天不供应棉纱,市场上棉纱价格必定极度上涨”

  很多纺织厂,他是没有办法将棉花纺纱的,或者说自己纺纱成本太贵,所以这一步基本是由大纺织厂掌控。

  对于新丰纺织参与打击棉农和棉花商,又参与操控棉纱供应的事情,陈光良并没有表示什么,毕竟这就是商业的残酷。

  新丰纺织不参加,那只能做市场的待宰羔羊,因为这边的投机之风,也已经开始有沪市的样子。

  陈光良反而支持的说道:“棉花、棉纱都要保持着至少两年的储备,接下来也是如此!”

  “好,我们一定加强这方面的储备”

  陈光良之所以如此重视棉花储备,是因为一旦太平洋战争开始,日本必然再加强了对华夏的经济封锁,棉织品必然供应不足,价格疯涨。

  最后,王之誉试探性的问道:“陈先生,重庆新丰纺织要不要考虑扩大规模?”

  这样一来,就不用看着钱白花花的拿去做慈善了。

  陈光良说道:“如果能扩大,总部自然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受制约的条件太多了,例如就算机器到达仰光,那一路上的问题也非常多;而且,原材料等,都是很薄弱的环节。所以,保持当前的产能,已经不错了!”

  王之誉点点头,说道:“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假设不是陈光良知道,一旦太平洋战争开始,日本必然会封锁大后方的经济,另外国民政府也会动棉花管制、棉纱价格管制等政策,他还可能考虑将租界或香港的工厂,拆卸一些设备,从仰光那边运到后方来。

  但陈光良知道,从1942年开始,后方的经济恐怕也会糜烂,至少民营企业的日子异常艰难。

  虽然陈光良已经将这些工厂的盈利捐出去,但他还是希望这些工厂多多盈利,让‘宁安基金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人。

  两天后,陈光良又带着秘书、保镖,朝着内江赶往,参观那边的制糖厂。

  重庆到内江,自然选择船运,为了节省时间,陈光良一行人自然是乘坐专属的现代动力船只。这艘船二十多米,马力也有155,但也足足用了10个小时的时间。

  抵达内江的制糖厂码头,曹铭先已经带人在迎接,都是以前在沪的老熟人了。

  “陈先生,我们已经准备好宴会,欢迎您的到来!今天你先好好休整一下,明日再参观工厂!”

  “好,我们就不要客气了,走,我也好久没见到大家,今晚我们就畅所欲言。”

  众人高高兴兴的跟着陈光良,来到厂区的食堂,他们都是制糖产业的人才,当年跟着陈光良一起见证华夏白糖产业的成功,如今他们依旧是华夏白糖产业的引领者。

  到达食堂后,这里已经准备了丰厚的晚宴,羊肉汤、酥枣兔、冬尖咸烧白,就是五粮液,果然是入乡随俗。

  席间,大家的话题自然也是制糖厂和酒精厂。

  曹铭先得意的向陈光良汇报道:

  “老板,全国找不出像你这样有先见之明的实业家。整个川省糖坊和漏棚4000多个,产糖15万吨,而我们占据差不多十二分之一的产量。”

  “这内江一带,去年甘蔗50.8万亩,产蔗164.4万吨,产14.5万吨糖;我们去年采购甘蔗12.6万斤不到(十三分之一),产糖却高达1.2万吨,占全省的十二分之一。”

  谈到此处,大家忍不住鼓掌。

  曹铭先接着说道:

  “这第一,我们采购的甘蔗,都是当年我们选取的优良品种,榨糖率高。”

  “这第二,全省只有我们是从榨汁到制糖,全部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

  陈光良举起酒杯,站起来说道:“当年入川办制糖厂,是你们放弃沪市优越的条件,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说到底,是你们这些技术人员的功劳。来,我们干杯!”

  “没有陈先生,我们也不会来这里,干杯”

  众人纷纷激动的站起来,五桌人纷纷将酒杯的白酒一饮而尽。

  随后,陈光良询问道:“整个川蜀的制糖厂,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他知道,不太可能在抗战后,还能购买全套设备入川建厂,肯定最多也就是半机械化而已。

  电器设备的总工程师吴新炳,此时介绍道:

  “这个川蜀的4000多个糖坊和漏棚,基本都是土塘制作作坊。后来国民政府进驻重庆后,直到今年1月,才有华夏银行、新华银行、资源委员会和商股集资创办华夏联合炼糖有限公司投产,该厂属于来料加工企业,属前土(糖房)后洋(机器)的半机制糖厂,俚称半截子糖厂。购糖清为原料,加工精糖及酒精,每日可出糖7000公斤(一年也就200~250吨),酒精500加仑,完全和我们相比”

  “在内江、资中、宜宾等地还有为数众多规模极小的华原糖厂、一六糖厂、信谊制糖厂、椑木镇糖厂、利丰亨糖厂、太极糖厂、西南糖厂、晶星糖厂、内江炼糖厂等,多为民营。这些机器制糖厂为半机械化生产,新法与土法相结合,除华农糖厂有2部榨机外,其余都是购糖清加工。”

  “而我们的全新设备,日榨甘蔗500吨,整个大后方也独此一家,不仅榨汁能力是大家的几十倍上百倍,就是我们精制的白糖,也是最受欢迎。”

  好家伙,完全是没有对手。

  但当初来内江办厂,也确实遇到很多的麻烦,仅给军阀送礼,差不多就是第一年先白干一年;直到后来抗战开始,这家制糖厂才得到真正的保护,到1939年时,由于沿海一带白糖厂毁灭,新安制糖厂迎来爆发式的利润,当年便赚了600多万法币。

  事实上,在1936年,陈光良敢陆续将500多万大洋的资金,投入到内江和资中,无疑是让人觉得他疯了,虽然这些工厂直到1937年才陆续生产和扩大产能,但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结果就是粤省六座白糖厂被炸,抗战区的白糖基本都是川蜀提供(90%以上),而新安制糖厂又占据着川蜀的8%白糖产量。

  陈光良笑着说道:“很难想象,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保护这座工厂的!”

  虽然当初打通了刘湘、卢作孚(当时已经是建设厅的厅长,及刘湘的亲信),但这下面毕竟情况也复杂。

  曹铭先说道:“很简单,我们建厂就有护卫队,个个都有枪,再加上得到当时的刘大帅和卢厅长的支持,剩下的无非就是拼命而已。”

  陈光良点点头,他听卢作孚也提及过,当初卢作孚投资实业时,也发展了一支武装队,将那一片的匪徒都给清扫一遍,才能真正发展事业。

  这个年代,你有钱,就可以买武器,发展武装势力,当初新安制糖厂也是如此。

  当然,上供也花了不少钱,1937~1938年的利润,不少都打点了。

  “大家都知道,我这次成立了个慈善基金会,以后制糖厂和酒精厂的利润,都会拿来做慈善。不过制糖厂有今天,离不开这里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也离不开工厂里的工人,所以这次来,我也是准备制定一个高福利的政策。毕竟不能让大家说,我在外面装好人,对自己的属下和工人却苛刻!”

  “我们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薪水,一直很高,就是工厂的工人也比这边的收入高一截。”

  “就是”

  眼见大家的反馈,陈光良也满意的说道:“现在物价涨得厉害,总之福利先涨一涨,后面再根据情况,继续调整。总之,我要让大家满意!”

  “谢谢陈先生”

  当天晚上,住在了管理层的宿舍区,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像这些大厂,来后方建工厂时,都会建立一片宿舍和生活区,毕竟管理层和技术人员都是从沪市调过来的,肯定不能亏待。包括豫丰、雨花这些纺织厂,都建立了大片的宿舍区。

  而且,主要是这边地价、人工都便宜。

  而这个时代的企业,要想网络人才,也只有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哪怕是沪市,金融和实业界都会向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提供宿舍,银行甚至连职员都有宿舍。

  考察完内江的制糖厂,陈光良又沿江而上,来到资中的新安酒精厂。

  酒精厂主要生产动力酒精和无水酒精。

  动力酒精用于汽车,在抗战初期,一般使用酒精的,多是掺百分之二三十于汽油中,也有利用乙醚与酒精混合体即称为人造汽油或者代汽油的。以后汽油来源更加困难,一般车辆除烧木炭作为动力以外,就直接采用酒精为燃料,不混合汽油等。

  无水酒精(酒精纯度达到99%以上)则可以用于飞机燃料。去年9月,新安酒精厂应航空委员会之约,在成都以无水酒精作掺合飞机汽油发动飞机的试验并成功,航空委员会采用和推动掺合政策。

  由于新安酒精厂的产量巨大,每日产约2000加仑,产量更是占川蜀的五分之一。

  这家工厂,直接供应军需,甚至有军需处的人驻守。

第331章 集团化管理

  此次的工厂考察,给陈光良很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自己早就是大后方的‘工业霸主’。别说民营企业能赶得上,就是国民官办企业(非军工)都只能仰望他的纺织厂、糖厂、酒精厂、食品厂。

  孔祥熙、宋仔文恐怕早就眼红,不过陈光良的影响力,让他们不敢有什么想法而已。

  而如今陈光良将这些工厂的利润,主动捐出来,更是不可能遭到官僚资本的狙击了。

  其实陈光良如此做,也是‘迫不得已’,他早知道自己的工厂非常赚钱,眼红的人不知道多少,为了让自己一家在大后方的安全,以及留下一个好名声,他干脆全捐了。

  此时在媒体上,甚至在官方的眼中,陈光良完全就是一个‘仗义疏财、为国为民’的实业家,几乎将赚到的所有钱,都捐了出去。(陈光良的财富,主要来自投机,所以隐私性非常高)

  事实上,陈光良在大后方还有两笔资金:

  第一笔,是平安银行当初兑换的100万美金的黄金,如今还剩下价值70万美金的黄金,即70万除以35美元/盎司,也就是2万盎司黄金。

  第二笔,长江地产三年多的租金收益,都是收到租金,便第一时间兑换黄金,故差不多也有20万多美金的黄金。

  长江地产在重庆的这一批中高档洋房,根本不缺租户,而且也不担心‘法币贬值’,因为这些房子的租金,都是按照黄金、白银的市价,来决定租金多少。

  简单来说,1938年重庆三间瓦房的租金是年租金是500法币;但现在1940年11月,三间瓦房的年租金已经是6000一年,涨了12倍。

  这里面不仅仅有法币的贬值,同时也有供不应求的因素。

  所以长江地产的住宅物业,租金一直非常的昂贵,而且法币贬值就会涨租,市场紧张也会涨租。

  这样一来,等抗战结束,陈光良也能从大后方带走一批黄金白银。

  这一天。

  陈光良在重庆督邮街的平安银行大厦里,开了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从沪市调来担任重庆平安银行总经理的张树年,以及他的秘书处郭德明等人。

  会议比较保密。

  他首先开口说道:

  “平安银行依旧掌握八家工厂,这事核心战略,毕竟我只是承诺将接下来的抗战期间,八家工厂的利润捐给‘宁安基金会’,战后我们要正式的发展事业,这是其一。”

  “平安银行集团,依旧是一家商业集团,以盈利为目的,这是核心,也是其二。”

  听到陈光良如此说,几名重要属下纷纷点头,他们理解老板的做法,如今抗战正是艰难的时候,做出这样的表率,不算离经叛道。

  “而接下来,这些工厂的全体员工福利,都要提高一个层次,后续也要根据物价上涨的情况,一直保持着提高。这是其三。”

  “还有,沪市和香港的工厂,明年(1941)要有所保留,差不多留一半,去香港购入地皮和物业,每个月都买点。主要是考虑到,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很赚钱。这是其四。”

  随后。

  张树年说道:“沪市的工厂,本身现在盈利基数也降低了一些,主要是租界的工厂越来越多。当然,每个月拿出一半去香港购入地产和物业,确实是个好路子。”

  大家也明白老板的意图,那就是不能真的暴露租界和香港的工厂,这些年赚了多少钱。另外一方面,大后方的工厂利润,捐出去都已经相当吓人了。

  实际上,也不是陈光良反悔,而是这里面本来就是有操作的余地。好比后世富人的慈善基金,那里面也是有猫腻的,例如自己的子女在里面担任高层,领取高薪水等等,这个基金会只要不倒,子女后代就能一直领工资,这也是一种传承。

  反观陈光良的‘宁安基金会’,肯定会在抗战结束后,第一时间入驻香港,届时慈善两边做,最后则主要在香港做安置慈善。

  “好,你们将今天的会议,传达一下,便监督实行下去!”

  “是,老板”

首节 上一节 302/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