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119节

  锦兴营业公司,虽然也是百万资产的地产企业,但由于之前只是‘炒地皮’和‘开发公寓(出租)’比较出名,所以在‘租地代建’、‘分期分层’模式上,肯定是远不及长江地产。

  陈光良说道:“嗯,抓紧时间,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对了,另外我们再雇一些人,这样.造成销售火爆的场景。”

  郭德明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房托’,根据陈光良以往的经验,楼盘销售会一次不如一次的火爆。5月初的那次销售分层房,确实比较轰动,但如今才间隔两个半月时间出头,他也担心冷却。

  所以,这时候房托就有必要来衬托一下,毕竟第一天现场情况,肯定还得用报纸宣传一下,为第二天后面的场景来衬托。

  郭德明出去后,陈光良将一幅地图摊开,仔细观察着他的‘地产王国’。

  他前前后后在愚园路的两边,要开发170多亩土地(含前面代建部分),占据这愚园路西段和中段的很大比例区域。

  一旦这些全部开发成住宅,这里将成为沪市的中高档住宅区。

  而愚园路的东段,《东方日报》购入了2.6亩土地,花了5万大洋出头,届时准备兼一幢‘报业大厦’;同时东段也会迎来商业地产的开发,比如后世的百乐门就坐落在东段(静安寺附近)。

  陈光良在这片区域还不止如此,愚园路东段和南鲸西路平行、相邻,而陈光良还在南鲸西路拥有62亩土地(大华饭店及周边地块)。

  而他在威海路还有10.2亩土地,这个地盘其实也临南鲸西路,只不过在另外一边。

  而实际上,霞飞路的西段延伸,也是和威海路相隔不远,而陈光良在霞飞路的西段和中段还有20亩土地。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陈光良在租界的外围圈、中间圈,已经形成一个地产王国。

  7月18日(星期四),长江地产在《东方日报》、《申报》、《新闻报》三大报纸上,大作广告宣传:

  【知名地产企业,长江地产营造,公租界愚园路洋房140幢;

  可分层购买,有房契;

  每层首付款最低仅需1410元,每月最低供137元,供24期;

  一年时间交房,质量上乘,信誉保障。

  公司拥有丰富的房产经验,已经售出近800层洋楼,广受好评。

  7月20日开盘,地点XXX长江地产售楼处】

  消息传出,沪市商界、地产界纷纷侧目,又是大手笔啊!

  此时的沪市地产界,名声最大的地产企业是:沙逊洋行、哈同洋行、业广公司,但如果说第四,恐怕便是如日中天的长江地产。

  长江地产或许比起四明银行的地产信托部等,资产值还有差距,但影响力已经是超过这些银行的信托部了。

  道理很简单,四明银行、虞洽卿这些‘大地主’都是出租,而长江地产是出售,一次性就是数百万大洋的买卖。

  地鳖虫王左义,凭借这几年的愚园路‘地皮热’,赚取了上万的佣金,积攒了相当的财富。

  很大部分愚园路的地皮交易,都是他在做中介,包括最近锦兴运营公司购入地皮。

  此时的王左义,看着报纸上的广告入神。

  “长江地产承诺,买卖合同是可以转售的,倘若我现在买下这里的房子,哪怕我还没有拿到房契,也能卖出,从中获利一把!”

  “愚园路的地皮还在继续上涨,那理论上房价也会上涨,但长江地产却按照5月份的价格推出,这里面显然就已经有升值的空间。”

  很快,王左义就发现这里面的诀窍,不过他决定再去陈老板那里打听一下情况。

  其实这些陈光良早就有安排,‘买卖合同’是可以转售的,只需要长江地产作为第三方介入登记,前面十二个月随便你出售多少次;但如果登记房契后,则需要将尾款全部付清,才能实行买卖合同;同理,业主想拿到房契,就必须先交清所有尾款,否则只能抵押在长江地产公司。

  锦兴营业公司。

  虞伯瑛对自己的老板孙春生说道:“老板,这长江地产一下子售出那么多幢楼,又赶在我们的前面,怕是故意针对我们在这片区域的地产活动啊!”

  “我知道”孙春生郁闷的说道:“没想到,长江地产在愚园路还有这么多地皮,也不知道这次我们销售时,能不能售完。”

  锦兴营业公司,已经学会了长江地产的模式,也从工部局哪里得知分层房契是允许的,无非就是按照建筑权为准,注明几分之一的产权而已,法律上是不违法的。

  虞伯瑛建言道:“我们要么马上登报出售,和他们打擂台;要么再登上一两个月时间,错开销售!”

  事到如今,两家已经成为这片区域的竞争对手。

  孙春生说道:“如果我们马上登报,沙盘、楼书来得及吗?更何况,直接和长江地产竞争,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不过等太久,我担心长江地产还有愚园路的项目,这样,我们定在1个月后开售吧!”

  虞伯瑛点点头,说道:“好的,我马上准备起来!”

  两天后,长江地产的售楼处正式迎来大批的购房者,不少地产公司也派人来打探虚实。

  ‘分期、分层’已经出现近三个月,目前沪市已经出现零星的跟风者,不过基本上都是几幢十几幢的洋房,还未出现大型地产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大型地产开发商、银行地产信托部,都不屑‘分期分层’,他们大多数都是打算将房子用于长期出租,就算卖掉一点,也是整幢出售。

  第二个,便是大家还没有完全学会,也没有意识到‘分期分层’意味着什么,那些大房东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我的天,人好多啊!”二十多岁的大中华橡胶厂合伙人毛文志,带着家人前来查看,忍不住惊讶起来。

  他原本想着明年就攒够钱了,存了十来年的钱,终于可以购买一幢房子。

  结果他发现长江地产开发的房子,是可以分期购买的,于是动心起来,何不提前购买,省得夜长梦多。

  妻子马上说道:“可不是嘛,看来这个长江地产开发的房子很抢手,这得有大几百人了吧,都这么早赶来。”

  “走,去看看”

  很快,毛文志先拿到一本楼书,上面有详细的介绍。

  “愚园路中段XX弄,三层5999大洋,这个层数不错!”毛文志很快看中较贵的户型。

  此次愚园路中段的地皮是12亩,一共开发出30幢楼房,其中8幢属于临街商住一体楼,面积也大一些。

  这个地盘,有个好听的名字——春天里。

  毛文志看中的,自然不是临街。

  “那就这个XX号三层怎么样?”眼见人越来越多,妻子也担心买不到。

  “不要急,里面有沙盘模型,我们还要去参观一下再说!”毛文志沉稳的说道。

  其实命运就是如此:前世毛文志花费10根大黄鱼金条,购买了一幢陕西南路的二层小洋楼,当时的银元已经大幅贬值(现在金银比38,明年将是62)。如今若是提前购买,肯定能保值的。

  随着人越来越多,长江地产售楼处聚集的近千人的规模,甚至不得不惊动附近的巡捕,来维持秩序。

  当然,这些纷纷被《东方日报》的记者拍下,作为明日的新闻之一。

第158章 我不急的

  “五天售罄,狂揽220万大洋”

  “140幢楼,420层楼,五天售罄”

  “长江地产再创奇迹,五天售楼140幢”

  长江地产再次取得骄人的成绩,并被各大报纸进行报道,一时间成为沪市最热门的新闻。

  人们也惊讶市民的购买力,这么多房子,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售罄了?

  有些让人不敢相信!

  陈光良本人都有些不信,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房子确实售罄了。

  他非常振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两次的楼盘销售,让他至少赚到了220万大洋以上,基本上已经脱离‘风险状态中’。

  “老板,还有一些零星的咨询者,我们都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承诺今年我们今年如果销售愚园路的楼盘不会涨价,算是稳定了这些潜在的客户!”郭德明兴奋的说道。

  公司赚的越多,他们的年终奖越大。

  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公司可能会发几万大洋的年终奖,他们这些管理层收入一定会超过去年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长江地产已经成为沪市最有名气的地产企业之一,他们作为管理层或职员,也是非常荣耀。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嗯,挽留住他们很有必要。另外,你们财务部和信贷部,一定要将每一笔分期款项收回,不要出现纰漏。”

  其实他为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市场,选择首付款30%,分24期;要知道前世的霍英东开发的第一个四方街600幢楼房,首付款是50%,然后是建完就已经全部收取完毕,俗称‘售楼花’。

  所以长江地产是有存在一定风险的,特别是一年后到了办证环节。

  但陈光良比较自信,毕竟他豢养了一支‘暴力队伍’,敢欠他钱的不多。再加上,办完证后,第一时间扣留在手中。

  “明白,两个部门一定把好这关!”

  “好,晚点我们一起再开个会,布置下步的工作。”

  “那我先下去忙了”

  这一次的建筑工程,除了中段的30幢楼,交给华信建筑外,又重新找了一家建筑公司。

  后面的事情,对于长江地产来说,也算是要忙一阵。

  不过大家忙得很开心,毕竟老板承诺年底分红是利润的3%,这可是一笔大数字。

  严智多、方椒伯两人,来到陈光良在长江地产的办公室。

  陈光良在一张会议桌上,邀请两人坐下,三人准备讨论关于‘南京西路和江宁路’这个占地62亩的项目。

  此时的情况是,陈光良只是以长江地产的名义,交了一部分挞定,正式交易还得等到11月份。

  “方公,严伯父,这是这幅地皮及周边的地图,我已经让人描绘出来。”陈光良摊开一幅地图在会议桌上,随即便准备讲解开发的思路。

  “首先,我们要在这里筑一条路,就叫南汇路,这样一来,我们相当于把商业部分和住宅部分,稍微进行了区分。”

  “其次,这部分是住宅部分,差不多是50亩地皮,我准备兼150幢四层楼高的小洋楼,相当于600层住宅,临街也做店铺,每幢平均售价1万大洋,这便是600万大洋。仅这一部分,就可以让我们赚到200万大洋。”

  小洋楼有两层的,也有三层、四层的,最高一般不会超过五层。

  同样,像一般的公寓也是四层楼,例如孙春生开发的‘太阳公寓(后世也叫这个名字)’,便是四层楼呈现一个‘口’,中间是一个几百平方的花园。这个‘太阳公寓’,新华夏在住房紧张的时候,还加盖了三层,这种情况后世很普遍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一件事,这个时代都可以保证建筑质量,后世却不能全部保证)

  方椒伯和严智多听得激动不已,这赚钱怎么就和抢钱似得。

  严智多当即问道:“需要投资多少?”

  陈光良说道:“理论上讲,也就是260万大洋,就是个地皮钱(含税和佣金),其余我们是通过分期、分层来完成资金的筹集。地皮费我们差不多算260万,住宅建筑费在100万,再加税等,总计投资就在400万。仅这部分,我们就算是赚到了想赚的,甚至超出。”

  投资额按照260万来说,自然就赚了70%多!

  投资额按照400万来说,自然就是赚50%!

  当然对于长江地产来说,其实143万的贷款,也会产生15万的利息成本,严智多和方椒伯则没有贷款利息。

  严智多又主动问道:“那这个商业部分,你是打算怎么安排的,莫非还准备经营饭店?”

  陈光良当即说道:“这个饭店可以翻修,重新经营,正好我对经营饭店感兴趣;旁边我又画出一幅地,占地4亩(一亩666平米),我打算修建一座酒店式服务公寓,长期收租.”

  大华饭店的建筑物,占地是2000多平方米,也就是四亩不到;公寓占地四亩,还剩下四亩则是小广场。

  这样一来,吃饭、住宿都解决了。至于购物,当然是一些临街住宅,是商住楼。

  缺写字楼?

  并不缺,一些临街的房子,一楼可以是商铺,二楼一样可以办公,三楼还可以睡觉,这叫商住楼。

  听着陈光良的规划,严智多和方椒伯显然都沉浸其中,最后便是露出喜色。

  最后三方约定一个时期,成立一家新的地产企业,专门从事开发这个项目。

  事情谈完,方椒伯先行离开。

  陈光良陪严智多坐在沙发上喝茶。

首节 上一节 119/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