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澄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演技,装模作样的表现自己的惊讶之情。
他从老东西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包括演技。
眉毛怎么动,眼睛怎么眨,嘴巴是合起来还是抿着,苏澄不但在情绪上演绎着,还控制着自己脸上这些细节的微表情。
苏澄可知道,老东西的团队里面有微表情分析专家,他这会可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龙总,您直接告诉我吧。”
“850万,比你标的那个数还高50万!”
“龙总,出价很激烈吗?”
“倒也不激烈,只有三个买家出价,也就十万十万的加,加了几口就敲定了,上架几个小时就成交了。”
龙若璃毫不吝啬地夸奖着苏澄。
“多亏了你的主意啊苏组长,市场证实了这一点,确实能卖到700万以上。”
原本前辈的建议价是650万,苏澄的建议价是800万,最后成交价是850万。
“你这么一句话就为集团多赚了两百万!”
苏澄听到龙若璃夸他还有点瘆得慌,他很不习惯也非常抵触老东西的人夸他。
老东西几乎不会夸奖自己。
“没有啦龙总,其实是我们组里讨论出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哎呀,苏组长谦虚了。”
不过龙若璃同样表达了她的疑惑,因为她觉得《我告诉你》是不值850万的。
800万都有点虚高够呛。
龙若璃甚至都做好了降到五百万乃至四百万的价格区间了。
“你觉得什么人会花850万买一款快要死的产品?总不能是傻子吧?”
龙若璃继续补充说她有点想对这个买家做一下背调。
“龙总,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为什么?”
“尽快成交签合同比较好,万一这是个没回过神来的冤大头,咱们这交易不就黄了吗?”
苏澄倒不是怕龙若璃做背调,他已经把所有东西藏好了,任凭龙若璃查也查不出什么东西。
“好像也是,买家好像是一家石叻坡的外资公司。”
“龙总,我是这么想的。”
“他们还有可能要做同类型的公司,这家公司压根不是他们要的,只是买产品剩余的用户体量而已。”苏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买来干啥?打广告啊?能打一周我都算他厉害,用户不得直接跌到个位数啊?”
“不过也难说,一天接十几个的话,应该也能回本?”
苏澄不得不把话再说得明白一些:“我的意思是,原本的业务已经死掉了,他们极大概率会开展新业务,并且新业务的目标人群跟《我告诉你》吻合度很高,所以才有可能出850万的价格。”
苏澄这里说的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后续运营《我告诉你》的优化方案。
不让爬我就不搞价格走势了呗,苏澄要的是现在的存量,起码不要再往下掉了。
电商平台的业务死是肯定死掉了,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复活。
不让爬我就不搞价格走势了呗,苏澄要的是现在的存量。
他真正想做的是线下业务。
这是《我告诉你》没有的东西。
正如同苏澄向龙所说的那样,核心业务不一样,但核心功能是一样的。
用户也乐意用,价格买下来就当是给自己的产品买量了。
因为全部的程序更新上去,就算是一个准全新产品了,苏澄自己算过应该能留住大部分的人,毕竟至今还没商业化,是一个好评率很高的免费软件。
龙若璃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她觉得苏澄说的有道理。
一家公司假设从零买这么大的量,别说850万了,就算8500万砸下去也不一定能起水花。
在常规渠道投放一次能转换过来的才多少量?
850万买下《心动信号》省下了一笔巨大的广告宣发拉活费用,也只有这种公司才会买了吧。
“苏组长,这样吧,我拨20万给你,你拿去给组里发奖金。”
苏澄愣了愣。
嗯?
龙若璃拨款?
这应该是她自己决定的吧,不是老东西的意思。
龙若璃想干啥。
自己这个组长新上任,她要给自己批一笔钱,好让他收买人心啊?
苏澄把龙若璃的行为当做了示好。
既然是示好,那苏澄就没理由拒绝。
他爽快地便答应了下来:“谢谢龙总!”
“龙总大气,龙总身体健康!”
第289章 事故车翻新
苏澄的优化方案是直接大幅度砍掉线上‘价格走势’这个功能。
他瞄准的是线下的餐厅用餐业务,打算把《我告诉你》发展成一个信息平台。
产品的定位怎么说呢……类似于大众点评网但又不是点评网的点评网。
其核心功能是为用户解决人生最大难题之一:今天晚上吃什么?
这个功能与价格走势的核心诉求是一样的。
大家看评论的本质是想走捷径,不想动脑子做筛选,不想冒风险,更不想踩雷。
产品在更新以后,苏澄将用餐页面做成最主要的用户入口。
第一步:用户们输入自己的预算金额:今天晚上在外就餐的打算花多少钱。
100?200?500?
这个不做标准,15块钱单人餐还是500块钱的聚餐都可以。
但苏澄看过资料库最新一版的数据,基本上在外面聚餐四个人的消费就是两百左右。
然后再让用户输入用餐人数,1人?2人?4人?6人?
预算金额和用餐人数设定好以后,程序就开始自动为用户开始推荐附近的餐厅。
如果没有合适的,还可以拔高预算。
这个东西简单,用现成的程序随便找个地图把数据爬出来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产品新转型的业务非常依赖用户们的用餐评价,而用餐业务才刚刚上线没有评价,甚至连店家的菜品信息都没有怎么办?
后者的问题倒不算大问题,稍微用点人力或者花点钱就能解决。
前期就试运营一两座城市,主动邀请商家们上传菜品信息。
想要高效率就花点钱做地推。
因为这种信息平台后期餐厅是会主动上传自己的相关信息的。
客户们的用餐评价就稍微有点难度了,这个东西多少都得砸点钱。
也就是苏澄先前预算好的,无论从老东西这里偷什么资产,后续肯定都要一笔必需的运营成本。
无论是事故车还是二手车,翻新就是得花钱啊。
有可能花的还不少。
起初,苏澄想的办法是,在用户们每次用餐以后,将用餐体验和评价发布在他们的产品上,他们将会补贴用户10%~20%。
花100块钱补贴20块,花200块钱补贴40。
苏澄现在要是有直接调动帝豪集团财政大权的权力,他肯定这么干。
这是最豪横的起势方式,也是该领域业务的方程式最优解。
可是苏澄手里没那么多钱啊。
钱被老东西扣除了一大半,苏澄就得省着点花了。
因为《我告诉你》还没商业化,现在苏澄又要对该产品进行一次大的业务转型,在此之前的所有投入都是成本,暂时没办法盈利。
经过盘算,苏澄最终把补贴比例定在了餐费的5%。
提供消费相关截图或者凭证,写一个体验评价即可拿到补贴,直接现金打款到用户指定的账户。
按照苏澄的想法来算,账上现在的钱可能只能指定一座城市,而且还得限时放送,指定的日期比如说周六或者周一写评价,才能得到这个补偿。
没办法啊!
苏澄手里没那么多弹药,只能省着点打了。
效果肯定不是方程最优解,但以苏澄现有的条件也算是能拿出手的最好方案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这样子的。
苏澄觉得还可以加一条,优秀且真实的评价将会有概率获得免单奖励,作为拉眼球和吸引力的最高奖励。
“虽然速度和效果可能会差一点,但也足够了。”
苏澄这样做的目的是与用户们达成最基本的互惠。
只要雪球滚起来了,那就好做了,只是开头有点难而已。
用户在《我告诉你》上看到一个餐厅,去用餐以后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那么这名用户在尝试新餐厅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体验写出来发到《我告诉你》,从而实现产品与用户的互惠。
只要互惠达成,那么餐费的补贴是5%还是10%亦或者免单就都不重要了。
餐费补偿和免单只是产品前期转型苏澄应该付出的成本。
至于商业化的问题。
换作一般的创业者后续可能会做团购、推广、付费直通车等业务。
但苏澄的想法不是这样的,他坚决不会做成美团和大众点评一类的产品。
跟他们一样就代表着同质化,就意味着同赛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