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淡淡的答道:“我是宝马华夏的副总裁,俞总,还有什么指教?”
俞兴点点头,重复道:“宝马华夏的副总裁认为增程是落后技术,陆总,你对宝马明年要推出的新能源车型i3是什么看法?”
陆奕不明白俞兴这么问的意图,有些不耐的给出绝对正确的回答:“i3是宝马对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探索,将会体现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会展现宝马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理解。”
俞兴笑吟吟的对着不同角度的镜头展现表情,最后伸出右手食指对着面前这位宝马华夏的副总裁,响亮的问道:“那你知道,体现宝马在新能源领域最新成果与对未来出行方式深刻理解的i3还有增程版吗?”
i3还有增程版??
陆奕愣在原地,压根没听过这个消息。
——“最新成果”“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理解”“增程是落后技术”……
大庭广众之下的左右脑忽然开始互搏。
陆奕的脸色肉眼可见的涨红。
围观群众发出笑声,增程技术怎么样不知道,但宝马的这位确实在前后矛盾啊。
陆奕听着身边的动静,又看见还举着拍摄的手机,心里又羞又恼:“你,你这个,谁说i3还,还……”
“陆总,多说多错哦。”俞兴给予打断式的提醒,笑道,“但我也很奇怪,所以刚才才确认你的身份,既然你确实是宝马的员工,又想和我聊聊新能源,那就多关心行业前沿,可以吗?”
陆奕看着笑眯眯的俞兴,没想到自己的“无解”会以这种方式变得难堪。
他此时有些怀疑对面是在欺诈自己,但对方如此笃定又不似作伪,再聊下去只能更难堪。
陆奕嘴里含混不清的嘟囔一句,颇为狼狈的半低着头挤出人群。
记者见这陆先锋直接败北,又见俞总似是想撤,连忙抛出问题把人留住:“俞总,俞总,你说i3还有增程版,那不是会和碳硅集团的增程车有所竞争吗?你对这种竞争有信心吗?”
俞兴聊到这份上,略一沉吟就说道:“宝马如果不调整它在新能源车上的战略,i3不管纯电还是增程,都很难成功。”
记者纳闷:“俞总,既然你认为增程可以有效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宝马i3使用了增程,你为什么又认为它很难成功?”
“这应该属于爆料了,嗯……”俞兴说道,“i3确实使用了增程,但它用了一款摩托车上的发动机,马力只有38,热效率也显著低于主流油车发动机,我只能说,宝马绝对有实力把它做好,但现在这样是路线对了,态度有问题。”
记者惊愕,追问道:“摩托车上的发动机移植到i3上面吗?”
俞兴笑道:“具体的不多说了,相信宝马很快就有更多的消息出来,你们到时就能验证了。”
他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增程i3搭载的是650cc的双缸发动机,理论热效率只有28%,实际热效率估计连25%都不到,看起来还是宝马那种追求减重的想法。
记者见状,问道:“俞总,既然这样,你这么说就不担心宝马更改方案,对碳硅集团形成更强的竞争吗?”
俞兴乐道:“如果宝马的战略能因为我这么几句话就改变,那还挺功德无量的,我以后都要多多说话了,最好直接不推出增程版i3,这样还能让陆总心里好受点。”
另一个记者立即问道:“俞总,俞总,那你怎么看奔驰和奥迪在新能源上的尝试?”
俞兴沉吟。
“咱们有话说得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记者笑着劝道,“俞总,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我是就车论事。”俞兴强调自己的发言原则,“就目前我看到的奥迪和奔驰的尝试,奥迪的四个圈无法改善车内空间的局促,奔驰的三叉星徽过于保守,现在的尝试只像是迎合绿色能源的合规工具。”
记者们只觉这趟车展确实没白来,俞总已经把BBA都评价了。
一个记者是汽车行业里的积年媒体,瞧见旁边人群里还有三菱和丰田的高管,连忙问了句:“俞总,那你怎么评价三菱和丰田在新能源上的尝试?”
俞兴听到三菱的名字,脑海中闪过过山峰的研报,念叨着名字:“三菱,三菱……嗯……”
他摇了摇头,没给出评价,过山峰已经快动手了,自己就不当面捅刀了。
人群中的三菱高管皱起眉头,BBA都说且敢说,凭什么到了三菱就沉默摇头?
他出声道:“俞总说说三菱吧。”
俞兴只当是围观群众,笑着摇摇头:“不说了,不说了,看车了,看车。”
三菱高管心中不悦,这不均啊!
第375章 争执
俞兴的直言不讳和陆奕的左右互搏为媒体记者完成今日份的工作提供了很出色的素材,但大家还想拿到更出色的报道。
即便俞兴摆手拒绝,不再继续多评价,仍然有记者跟在旁边一起浏览首日的申城车展,并且随时寻求这位碳硅集团创始人对车型的意见。
“别让我说了,我今天就是以一个潜在消费者的身份来看车展的。”俞兴对于记者有些无奈。
记者笑嘻嘻的说道:“俞总,别担心,我可以把你写成‘参展群众’或者‘市民俞先生’。”
俞兴看了眼这位记者的工牌,吐槽道:“我就怕成为‘参战群众’啊。”
他见这位还要跟着,恫吓道:“我要给朱主任打电话了。”
记者迅速消失在参展人群之中。
跟着一起逛车展的李一帆有些无语。
他又过了两个展台之后还是回味了先前的交流,感慨道:“那位陆总居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车型啊……”
俞兴随口问道:“你觉得胡铮南会知道Velodyne公司吗?”
李一帆知道胡铮南,昨天在碳硅集团列席的会议上认识了对方,而Velodyne是激光雷达公司。
他想了两秒钟就摇头:“胡总应该不知道这公司,可能都没听过。”
俞兴笑道:“那徐总听你聊过Velodyne公司,你觉得她现在记得吗?”
李一帆之前被带着找今日资本融资,当时就拿Velodyne公司聊过激光雷达现状。
他这次连想都没想就摇头:“徐总肯定忘了。”
“是啊,胡铮南是造车的,徐总是投车的,但他们都不会知道Velodyne。”俞兴伸手在空中从上往下虚点,“从宝马集团到宝马新能源到宝马华夏再到那位不知道负责什么工作的副总裁,这中间跨越的差距可能比胡铮南、徐总对激光雷达的了解还大。”
李一帆“呃”了一声,Velodyne其实在业内很有名,07年就在无人车城市挑战赛中一战成名,但……圈外人肯定不知道。
“宝马的i3有个专属的i部门,据说部门BOSS是直接向宝马的董事会汇报。”俞兴说道,“这又是跨国又是跨部门又是跨职级,宝马这种全球翘楚的集团,他们自己人更多还是关注油车的业务,反而是我们这种和供应商接触所获得的信息更多更准确。”
他对于陆奕不清楚i3的情况不奇怪,这位陆总大概率只要做好宝马在国内的常规工作就行,什么新能源的探索,什么战略方向,压根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也就不会关心。
李一帆默默点头,i3今年没有亮相车展,昨天会议上听到的内容是揣测它明年才会亮相,相关消息确实挺前沿。
他想到这里又是一转念,包括博世的iBooster系统也是行业内很前沿的技术,但俞总从昨天到今天的表现都还挺清楚的。
李一帆笑道:“俞总,我觉得陆总肯定也不会知道博世的线控制动,嗯,嗯……”
俞兴听话听音,知道他这话的意思,笑道:“我和陆总不一样。”
李一帆好奇问道:“怎么个不一样?”
俞兴既笑且叹:“我是真砸了大笔钱来造车的。”
李一帆笑出了声,好吧,这个理由真是格外具有说服力了。
一行人继续浏览车展,除了各大厂家对新能源的探索,也同样注意今年最新的燃油车产品,颇有兴致的与品牌方交流,还坐进车里体会不同客户群体定位产品的表现。
俞兴今天是来看车的,并没有多想评价各大厂商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即便评价了BBA也只是多聊了几句宝马,个人主观上也还算坚持了就车论事的原则。
只是,他说自己是潜在消费者,但许多人把他装在心上的身份仍然是碳硅集团的创始人,或者说,是汽车行业里的晚辈。
广汽三菱的副总经理谭永泽之前恰好路过,瞧见俞兴和陆奕短暂的冲突,又隐在人群中发起对三菱的提问,但最终没得到解答。
没解答也就没解答了,无所谓。
谭永泽压根不相信俞兴那个年轻人搞新能源能搞出什么名堂,甚至也不怎么相信国内新能源能获得多大的突破,车展首日的花絮只是适逢其会,后续应该不会有什么交集。
然而,谭永泽晚上酒足饭饱之后躺在酒店床上刷微博,竟然瞧见一条与自己相关的新闻。
“新浪汽车”在微博上有一条申城车展的动态,声称“广汽三菱副总经理谭永泽藏在人群里假装参展群众,并询问俞兴对三菱的评价,但俞兴不愿评价,很显然,他没认出谭总,或许,三菱应该加快广汽三菱和东南三菱的整合了”。
新浪汽车发了很多条有关车展的动态。
谭永泽只盯着这一条来回看,心里出现一种深深的被冒犯感。
此刻,酒意夹杂着恼意,不仅是出于三菱的身份,也有一些和BBA同为汽车前辈的与有荣焉之感。
谭永泽再想白天的冲突和俞兴的表现,只觉对方颇为傲慢。
作为一个搞新能源的,不知道是不是骗补的,作为一个搞增程车的,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造出汽车的……你凭什么评价?
你又凭什么不评价?
你评价的又是什么?
谭永泽心里浮现三道诘问,很快托人拿了车展两家媒体的联系方式,直接批评俞兴这位碳硅集团创始人在申城车展上的表现。
当然,他不会直接摆出三个问题,而是以前辈的姿态奉劝对方“好好造车”,并引用宝马华夏副总裁陆奕的话,希望俞兴“用车说话”。
以及,他还汲取今日冲突的经验,希望俞兴是用他自己的车说话,而不是揪着别家对新能源探索的车型说话。
谭永泽的语气颇为严厉,姿态也摆得颇高。
等到申城车展的次日,继续露面的俞兴被记者拿着广汽三菱副总经理的批评问到面前,他就觉得莫名其妙了。
这批评真是忽如其来啊……
自己既不认识这位三菱的谭总,昨天也没说什么三菱的事,怎么一下子就来了这么一出?
俞兴此刻倒是欣慰自己昨天就在媒体面前强调的原则了。
就车论事,不管宝马的ActiveE还是i3,都是拿着具体的车型情况来聊,而奥迪和奔驰虽然一句带过,也能依着评价来聊它们在新能源上的具体车型的。
奥迪的A3 e-tron和奔驰的B-Class除了同样严重的续航问题,还有油改电所带来的车内空间的局促,以及,如此情况所折射出的它们的战略布局情况。
至于三菱……
俞兴还是纳闷,你喷我干什么?
我又没批评你。
我只是想杀一杀你。
俞兴脑海中的念头转动极快,短暂的错愕之后就回应记者的提问。
“我说了我是潜在消费者,我来看展绝对是真想买车的,但是,这位三菱的谭总这么批评,还有昨天宝马的那位陆总那样反应,我就觉得……”
“是不是我谈论具体一款车的情况就变成我在攻击这个品牌?”
“是不是我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变成我在站队?”
俞兴摊了摊手,显得很是无奈。
记者嘿然:“俞总,你是碳硅集团的俞总啊。”
俞兴问道:“那如果现在随便来一位来看展的人,他同样问到续航焦虑的问题,也还是陆总那一套先锋用户的答案吗?”
记者耸耸肩:“不清楚陆总会怎么回答,俞总,但三菱的谭总可能很希望和你交流,你对他的批评怎么看?”
俞兴看着面前的记者,知道他的企图,好笑的说道:“你想我怎么看怎么说?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是吧?”
记者不给明确的反馈,只投以赞许的眼神,不愧是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掀起舆论的俞总,确实懂哈。
“我不清楚谭总是什么意思,他既然让我关注碳硅集团自己的车,那我也劝他多关注三菱自己的事。”俞兴还残留一些学自巨头的以彼之道。
记者追问道:“俞总,谭总其实很想知道你怎么评价三菱?”
俞兴给出姗姗来迟的评价:“三菱在华夏的销量并不出色,三菱在华夏的管理也很混乱,三菱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没什么进展,我做我的碳硅集团,谭总也多关心他的三菱业务吧。”
记者还想再问,但俞总已经不愿再聊。
不过,他觉得俞总确实是知道三菱在华夏的情况的。